主题:高铁,马屁股和猴子 -- PBS
就像客户选数据库,用IBM还是oracle、通常都选后者,哪怕IBM卖硬件搭配着送客户也不一定要,难道IBM的东西那么差?也不是,客户说的实在,懂的人太少。
惯性看来不只对物质运动适用。
我在工程队时跟过马车装卸,对现代马车比较熟。
如果看古罗马的电影,里面的单人战车是双辕单马的,不知是不是穿越。
中国出士的古车马玩具也有双辕的,但使用的马具看不清。
好象有一种说法: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实际上就是改进马具后的“现代”马车和独轮车,我觉得这种说法相当有道理,因为不管怎么样也得比老赢的马车强才行,现在人复原(应该叫发明了)的木牛流马没一个能比得上古代马车的。
google搞研究的差不多就是获胜组队的原班人马。
所谓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益有余"
就是说,人类的规则都是累积正确率而来的,是不断的优胜劣汰的,但这是人类认识的误区,因为这样的结果是很不天道的!所以我们能够经常看到的一个结果就是:众多正确的决策,最终结果是系统崩溃,产生历史周期率或者经济危机周期,这也是黄宗羲定律的来源。
所以,有时太过理智的相信规律反而可能是错的。
对于工程设计,是人在短期内建立的“规矩”,不可避免的也会如此,而且产生问题的时间会更短,因为工程设计的时间比政治规矩设计的时间更短,实施的时间更短。
实际上这个应该跟人的屁股所决定的座位宽度+过道宽度+车皮厚度决定的,另外,空气动力学也应该会限制宽度。
他们和西门子大致对分了当时的合同。
鼓励民族工业发展大家都差不多的。
当一类工程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后,所继的必定要与已建成的工程相兼容,否则就得把前面已建成的全部推倒重来。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海轮有巴拿马型,就是船的宽度不超过巴拿马运河中的船闸(大约小二三十公分),能过巴拿马运河。当然你要建更宽的海轮当然也无不可,但你要从美国东海岸到西海岸就得绕行南美。
你要造同样是在铁路上跑的不管什么铁,就得考虑要不要能在现有的铁路网上跑,建一条不同轨距的铁路当然没问题,但这是与现有铁路割裂开的。
造铁路不光是轨距,还有电网电压、输电弓高度、信电系统都得兼容。
象沪宁城际,是高铁的标准与普铁兼容,开通后上海可以到新建的虹桥站停,也可以到上海站停,在南京就是直接用南京站。前些时候南京暴雨,南京站进车受到影响,部分沪宁城际就改到南站(高铁站)。如果高铁采用另一套标准就没有了这个灵活性。
最广泛应用的标准就是螺纹,全世界基本只用两个标准,公制和英制。只要符合标准的都可以互换,否则修机器时就得到原厂买或自己车一个。公制和英制不能互换,原来中国已经统一使用了公制,需要一个螺帽或螺栓时,只要说明直径、粗细纹,螺栓还得加上个长度,拿来就可用。现在有些进口货用的是英制,修理时还得到处去找英制零件。
结果西班牙生产的质量有问题,结果还是拿回到打过生产的。至少几年前是这样的。
按合同,车的一部分还是总装应该在西班牙做,后来发现质量不行西门子就自己在德国和捷克的工厂重做了。
就这样西班牙还做不好。看看中国高铁的进展,虽然有些核心部件需要进口,但是真的是令人高兴和感叹。
俄式宽轨准确宽度为1.52米,是由Pavel Petrovich Melnikov(1804~1880)上校确立的,此人曾经担任过军方首席铁路工程师和沙皇俄国的交通部长。在做过大量的实地勘察后,Melnikov认为标准铁轨不适合于俄国的土地,因为俄国的冬天比较寒冷,而一到春季,土地解冻,泥土泛浆,导致土层松软,必须要使用宽轨才能保证铁路的稳定性;另外,与他国保持区别,能够防止在敌国入侵时利用本国的铁轨快速调兵。
铁轨在英国刚出现的时候,其实并没有统一的尺寸。比如,英格兰东北部地区的轨距是1.422米(4英尺8英寸),而苏格兰一向喜欢和英格兰对着干,这一次也不例外,他们的轨距是1.372米(4英尺6英寸)。不过,当时的铁路大部分都只用于矿山,而且里程很短,彼此独立,英国还没有统一的铁路网,由于轨距的差异所带来的不便因此并不明显。
这种情况还辐射影响到英国当时在其殖民地修建的铁路,后遗症之一就是印度那儿直到现在都没统一,印度超宽轨(1.676米)、标准轨、米轨(1.0米)和其它窄轨纷纷表示情绪稳定,愿意和谐并存,当然,由此产生的不便自有忍耐力堪称举世无双的印度普通百姓承受。
英国本土的轨距最终统一要到1892年才完成。
刚到北京的时候还真觉得挺新鲜。东北的马车是第二张图那样的,俗称大车。
这种马车载货能力极差,拉上几个人还将就。
第二个那种,一匹马就可以拉一两吨货,加个帮套两匹马拉的货可顶上一辆四吨的解放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