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康夫小静的家居生活之算计保险(上) -- 忘情
途径大西洋圣赫勒拿岛附近船身破裂,6万吨大豆全部损失。买方在中国投保货物运输险,估计投保的保险公司要头疼了。
连这样的问题都能问出来,I服了YOU.
强帖留名。
还是选择消费性的吧
差点买了平安的这个分红险,我虽然没有象康复这么详细的计算,但是对于保险这个行业的了解让我也一口拒绝,断了媳妇的这个念头。
我认为,各种好听的保险,不管名字怎么变,形式怎么变,对个人来讲都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完全消耗掉的,也就是不出险变为0,出险则得到“保障”的,另一部分则是返还本金加分红利息之类的。对于第二部分,就不用指望了,随便一年期存款复利累积下来也要比保险公司的划算得多。对于第一部分,我认为还是有必要的!一方面给家人一个高额的保障,另一方面降低了对家庭储备金数额的要求,闲置的钱就可以用来做更高风险的投资。
可惜,据我有限的调查,纯消费型的险种,貌似只有意外险。大病险要不就是寿险的附加险,要不就是定期的非终身的。
要知道的同学不妨说道说道。
另,关于意外险,平安官网的我觉得还是蛮不错,400多元保50万综合意外险,或500万交通意外险。有各种组合自己可以选择。
个人观点,青壮年时代大病险和+意外险是一定要的。
招商信诺有个大病险,20年期,还算可以吧,我个人买的那份,20万的总成本保17.2的给付,期满无事则给付本金的110%,当做是年息0.5%的存款得了,反正不买保险我也肯定是直接月光掉。
终身医险那个不太可能吧,人家保险公司也要吃饭的,人一上六十就各种病缠身,保终身太亏了——顺便从个人的理财马来说,做生意旨在双赢,所以那种条件一上手就是保险公司死亏死亏或是投保人死赚死赚的合同,都是坚决不碰的,天上不会掉馅饼咯。
定期险是性价比最高的寿险 term life insurance
重疾险木有终身的 因为年纪越大重疾几乎是确定的
意外险和年龄无关是因为发生意外的概率和年龄无关 换句话说 意外死亡的概率是很小的 真正要保障还是要买定期险
每个人都死亡概率都是100% 所以长期寿险一般都是储蓄型
个人购买保险选择意外及重大疾病保险就可以了。其他的什么分红保险就别碰了,如果贪利碰了就被怪人家忽悠,基金也类似,给新闻:“61家基金公司旗下的824只基金今年一季度合计亏损358.53亿元”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nd/20110425/02599743696.shtml
至于企业保险就更多了,用的好,能化解危机。有:
建筑工程保险、公众责任保险、财产保险、雇主责任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商业犯罪保险、职业责任保险、产品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团体意外医疗保险等。
保险这个东西本来是个好东西 长期投资 大数法则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但现阶段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 储蓄型保险的确不可靠 原因的根本是中国的资本市场没有长期资金的配置标的 在国外 储蓄险的年复合回报率可以达到8% 因为有稳定的股指和成熟的长期债券市场配置 中国的债券市场发展落后 股市也不稳定 保险资金根本配置不了
本来保险和定期储蓄应该是泾渭分明 一个管5年以上 一个管5年以下 可因为资产配置问题 只能和银行抢储蓄 出现了种种乱象 2.5%的预定利率也限制了储蓄险的收益 所以怎么算储蓄险的收益率都会不划算 有几位河友说90年代初那时候的保险划算 那时候银行利率到10%以上 保险的预定利率也跟着到10% 然后利率一直往下落 从此保险公司背上了利差损 现在才差不多消化完 最近保监会才开始重提预定利率市场化 到时候情况可能会好转 但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放在那里 估计也不会高过4%
其实看到这个帖子本不想回的 保险公司为了保费强行推销 误导销售都是事实 但同时大家的保险保障意识也不强 对保险也存在误解 而中国的社会也很复杂 大家都觉得保险公司骗人 却没见到骗保偏赔的投保人 没见到过度医疗和过度维修的相关单位给保险公司造成的损失 财产险公司年年在盈亏线上挣扎 就像吴定富说的 我们要思考 在保险消费者、保险市场都不成熟的情况下 我们怎么该怎么发展。
保险作为一种互助文化存在的历史比银行和证券都要久远 但现在中国保险三十年的大跃进确实有存在很多问题 但希望大家不要就此对保险本身失去信心 这个东西是个好食材 只是被个不怎么样的厨师给做成了鸡肋 抱着观望的态度看这个行业的发展吧 这个行业的有些人还是在努力做事的
您从根源上释解了我的疑问。我在想,对个人的财务配置来讲,定期寿险也是合理的。年轻对发生概率低的大病做个保障,年老时治病就靠社保和储蓄了。就是那些大病条款看不明白,有无数的“除外”条款,不知道是把发生概率高的大病排除了,还是把发生概率低的大病排除了?
定期险那些比较好呢?有没有交10年,保30年,保障高一些的?
07年我在招行买了个"中美大都会"的大病险,月交270,保10万,10年后返本金,现在对比一下好像还不算亏的...
要是国内保险也有8%的回报,那我真是要照着教科书标配保险了。其实我很认同保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一点。可是一想到保险从业人员返点那么高,还传销式发展,层层返点,我就觉得保险是个高成本的东西。从原理上就不划算。是不是这样呢?如果保险都网络化销售,会大大降低成本么?
保险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规避die too soon和live too long的风险。
die too soon性价比最高的就是定期险,主要是给家庭主要经济支柱买,双职工也可以给对方买。为的就是防止因意外或疾病死亡给家庭经济带来的冲击。特别是在家庭有负债的情况下。定期险一般超过五六十岁就不能买了,一般是三十岁买到五十岁二十年期比较好,在家庭责任比较重的时候,给孩子一个保障。年龄越大保费越贵,因为死亡率越高。所以越年轻买越好。详细的可以看这里外链出处
live too long主要是终身寿险和年金。在国外都是很好的养老配置,国内也有些产品是划算的,就是一直给付到99岁,规避“钱没了,但人还活着”这样的风险。不过这种险不着急,等过阵几年再看看吧,应该更划算。香港的产品收益率和国外靠齐,基本在5%以上。但要在香港买,理赔也在那边。
你买的是返还型重疾险,已经被保监会叫停。这种产品的做法就是你借保险公司10万块钱用10年,他用投资收益抵你重疾险的保费。算下来是比较划算的,但打理财的擦边球不利于健康险的专业化,而且对保险公司风险也比较高,所以叫停。
保险的佣金那么高就是因为消费者投保意识风险规避意识并不强,需要人去推销。现在房子这么贵,一套都好几百万,有多少人想过买家财险。万一像上海那样一把火,几百万可就没了。那些销售人员都是社会最底层,和保险公司不是雇佣关系,拿那点钱并不容易的。正因为有这些佣金成本,我个人以为,在国内没有税收递延的政策优惠下,寿险是做不到像国外那种保险深度和密度的。但财产险可以。像河里其他讨论医药、衣服、鞋子其他消费品就可以知道,消费品的成本和价格可以有比较大的区别,但寿险作为金融产品就不行。
保险的网络化销售是可以解决很多困境的。这也是我创办网站外链出处的初衷。网络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减少中间成本;比较相同产品价格,不同产品特性;寿险产品的收益率;保障程度,我都可以做出来,项目计划书写出来给投资人一看,坐在一块一分析后结论是:暂时行不通。因为我顾头不顾腚,上下游都没有保障。保险市场信息不透明,消费者投保意识也不高,当然这也有我资源不够的原因,不多说了,网站很多计划的功能没办法放,现在已经变成了个大BLOG,如果您有什么建议或问题,欢迎指点。
所以买保险不要指望赚钱,就是买个保险,一旦自己有什么意外,能让家人的日子好过些,尤其是家中的主要收入来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