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土包子"的体面与尊严――有感于李肇星不讲英语 -- 路边野草

共:💬55 🌺2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那是不是该说“月光遍照姑苏等处”啊?

开玩笑了。

煮酒兄的看法是较精确的。很多中国学人满腹经纶,笔头极是要得(譬如李大使),就是口音上吃亏。还有印度人,英文那是滚瓜烂熟张口就来,可常常我就是听不懂他在嘟哝啥。

家园 除非是搞专业的,否则所谓口语地道之类的在个人实力

上加不了几分。口语最地道的莫过于母语。可我过去就经常看到母语学生专业口试还不如我这个外国人。更有甚者居然母语单词还不认识要我来解释。而且往往这种东西都要别人来说。自己很难判断。猛吹这个的往往反而不怎么样。对大多数人而言只是用心去学罢了。是副产品。自己也没有多少概念。总之觉得语言不构成障碍就不去多想了。不会有很大的精力投在这上面。我觉得标准就是听说读写流利没问题就算过关。专业方面可以写文献水平就够了。我没发现身边的谁把这个很当回事儿!毕竟我们无所谓是不是留下,融入外国人圈子。

家园 咱们贩夫走卒之流有口音没问题

可那李外长就是中国的脸面啊。他的口音重的话还就得当回事儿。

还真的给华虎兄弟说着了,我还就是学的这个专业,恩师是北外第一届毕业,曾坐小马扎上课的。

我可没干过象您说的“猛吹这个”的事。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这点自知之明我不会比西西河里任何一位的朋友来得要少。

家园 同意以上两位的看法

我就不说什么了,以免露怯。

家园 说起口头一般笔头巨牛来,想起当初上新东方时,余敏红跟我们讲过这么个事儿

他的一个学生,笔头牛得不得了,可上他课时含而不露。后来纪阿姨考了个2350之

类的,让老余同志下巴半天没合拢。再后来那学生到了美国,给老余写信,英文的。

老余看完以后直翻白眼儿。回信的时候写的是中文,因为嫌自己英文太寒搀。老余

很丧气,自己搞了半辈子英文,写作水平居然比这个20多岁的小家伙差得不是一点

儿半点儿!

再后来那学生跟老余说了点自己的故事,老余才比较释然。

那学生打初中开始背新概念。开始也就是玩玩儿的,后来发现自己能背几篇课文后

颇得班上小美眉的青睐,于是开始狂背起来,结果一发而不可收,到了大二,四本

(还是五本?)新概念顺嘴儿往外流,想不让它流都不行。班上同学见天儿都躲着这位大牲

口。

就这么个主儿,口语虽然也不错,但远远赶不上他那笔头子,以至于到了美国以后

交第一次project write-up时,教授严肃地告诫他,下次参考其他书籍时不要照抄

原文,要rephrase,弄得他丈二和尚。 后来才明白过来,教授根本不相信那个专业

级别的英语写作出自这个才来美国两个月的学生之手。等到这大牲口即席挥洒出几

篇文字后,教授说以后我出书你帮我校订语法润色行文吧。大牲口说行。

唉,不服不行。

家园 有意思

新概念我上学的时候也曾被老师逼着背过,背的没你说的那个大牲口多----动力没他足啊。但背过之后感觉的确不一样。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真的有道理啊。这语言的东西没啥诀窍,就是个熟能生巧而已。

家园 回吴健兄(回到上边了):说起口头一般笔头巨牛来,想起当初上新东方时,

余敏红跟我们讲过这么个事儿

他的一个学生,笔头牛得不得了,可上他课时含而不露。后来纪阿姨考了个2350之

类的,让老余同志下巴半天没合拢。再后来那学生到了美国,给老余写信,英文的。

老余看完以后直翻白眼儿。回信的时候写的是中文,因为嫌自己英文太寒搀。老余

很丧气,自己搞了半辈子英文,写作水平居然比这个20多岁的小家伙差得不是一点

儿半点儿!

再后来那学生跟老余说了点自己的故事,老余才比较释然。

那学生打初中开始背新概念。开始也就是玩玩儿的,后来发现自己能背几篇课文后

颇得班上小美眉的青睐,于是开始狂背起来,结果一发而不可收,到了大二,四本

(还是五本?)新概念顺嘴儿往外流,想不让它流都不行。班上同学见天儿都躲著这

位大牲

口。

就这么个主儿,口语虽然也不错,但远远赶不上他那笔头子,以至于到了美国以后

交第一次project write-up时,教授严肃地告诫他,下次参考其他书籍时不要照抄

原文,要rephrase,弄得他丈二和尚。 后来才明白过来,教授根本不相信那个专业

级别的英语写作出自这个才来美国两个月的学生之手。等到这大牲口即席挥洒出几

篇文字后,教授说以后我出书你帮我校订语法润色行文吧。大牲口说行。

唉,不服不行。

要说口语猛的,我也碰上过两位,都是俺大学同学,两人语言天赋都极高,但表现

形式不太一样:A君虽语速不高,但语调平和舒缓,语言机智幽默,很善于讲故事,

大一时已能跟老外连侃一两个小时;关键是他的英语口语极其严谨,绝少时态单复

数这类问题,当时觉得比较复杂的句型如口语中的虚拟语气用法也是张嘴就来。现

在这家伙在美国排名前五的公司里做人事部经理,专门给公司executive级别的人物

做培训,口语跟老美已经没啥区别了。

B君语速奇高,那也是天生的。其实他平时说话也不快,但他有快起来的潜能,而且

能边听边说,这个潜能是有一次电台里播足球,宋士熊解说,他当场表演了耳朵听

老宋演播的同时嘴里把老宋的话模仿出来,time lag大约只有1秒不到,令人叹为观

止。后来这家伙跟我们班多数同学闹别扭,半年时间都没来宿舍睡。半年之后发现

这家伙口语猛得不行,大有盖过A君之势,在课堂上跟外交对话,外交居然跟不上他

的语速!细问之下,感情这位这半年之中每天抱着个收音机跟着VOA狂练不止,半年

以后可以边听VOA正常语速的播音边顺嘴复述出来,整整半个小时,错漏恨少,我们

当时都傻了。说老实话,这个本事我现在也远远不行,这辈子也没戏。甭说英文了,

就是让我跟中文播音,也达不到他那个水平。这位的语言天赋其实比A君更牲口,不

过性格方面有点那个,后来也来了美国,却不知所终了。

家园 驴兄小心,砸砖的来了。

李外长给我的感觉有点象村口的二愣子当上了村会计,动不动就居高临下摆架子,说话不带拐弯的,还爱上火,爱教训人。答记者问的时候过于hostile,人家也就是吃这碗饭的,咋知道您老爱听啥样的问题呢?村干部这个水平没关系,他毕竟是外交部长啊。

他的长相我就不说了,毕竟不是干男模特的。但说话行事的方式方法应该要注意。都啥年代了,工农兵学员已经不招收了,手上全是老茧的要上大学也得经过考试,谁土谁光荣的时代业已一去不复返。楼下那ragtime兄弟所说的形像没啥光彩的。

这就再来评评李外长说的那些话。那母亲对儿子的长相感到自豪是太正常不过了,就是鳄鱼妈妈也会觉得自己的儿子俊俏无比。这点不值得拿来讲。母亲做军鞋的话看来他不是第一次跟人宣扬,根正苗红啊,不然怎升的官?

他在美国俄亥俄大学演讲是我不在场,“三千名学生曾经起立给我鼓掌达三分钟”觉得是自夸的成分多了点儿。那911后布什作报告国会全体起立鼓掌是从电视上看到的,就那有没有三分钟还难讲。这三千名学生是他一个一个数过的吗?真的有那么多大学生没事干去听他作报告吗?

跟着一句“当地的美国教授对我说,看起来,你看重的是自己的祖国,对自己看得很轻。”怎么听着象在给自己脸上贴金啊?这种借外国人之口赞自己的咱们见得多了。接下来的美国谚语“天使能够飞翔,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很轻”恕我孤陋寡闻,还真没听过。它跟美国人自高自大的性格不符。

再怎么说,让李肇星这样的人作外长只能证明是“蜀中无大将”。过去周总理搞外交的时候,那是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水平啊。如果总理还在世,李肇星能作个参赞就不错了。驴兄和煮酒兄所说的不到炉火纯青最好别说英文的话我赞成,咱中国也是堂堂大国,没的让人小觑了。谁规定的咱们就得学外语,他们不能学中文啊。

家园 今日方知天外有天啊

我还以为自从我出来后,国内就没人才了呢。

家园 您出来以后,国内象您这号儿的人材确实不多了

哈哈,开个玩笑,吴雄莫怪。

俺那两位同窗,都是10年前就出来了,应该比吴雄早吧?

家园 小白菜呀,地里黄啊

说来话长,我出来15年了啊。

家园 看看老农的同学

北外研究生毕业,驻加使馆三等秘书,后又在加读研究生,就这样,英语还是能不用就不用,永远比不上母语。

家园 英国人不会说普通话,却说纯正英语
家园 爱听这些能人的故事。牛!
家园 我也是女网友,咋没觉得他那男人魅力呢?

还是觉得周恩来啊陈毅啊乔冠华啊有大国风度!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