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谈谈书和出版社:写在前面 -- GPRS

共:💬156 🌺95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可怜我黄皮本的《国史大纲》丢了本下册

98年买的,唉

家园 oh , man . 佛经你也敢翻。

翻译佛经,恐怕先得信三十年佛,吃三十年斋,再去印度留十几年学,然后收徒百千,才有起码资格吧。

就好象大学英语教授也不敢翻译圣经吧。得信三四十年耶稣,去教堂做三四十年礼拜,布道十几年,再得精通中英文,才能理解它的内涵啊。

记得差不多二十年前,我外婆以七十余高龄,自以为跟了耶稣六七十年,去加拿大时,说要传道。结果被当作精神病患者,即时原机遣返。报纸头条肯定是不可能的,好象是上了第二版吧。

家园 商务愿意坐冷板凳的原因之一是: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商务愿意坐冷板凳的原因之一是: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他家手里有几本字典,就可以养活社里老少几百口。更重要的是社里面的编辑们都把出书当成做学问来干的。几年前,社里有领导要推广企业化,很受了些群众们的抵制。

通宝推:slyypp,
家园 衰亡史还是看起来太累了,即使是中文版

台版有套日本人写的罗马人的故事,相当不错

尤其是有很多以亚洲人的角度去看待罗马的政体军体的内容

家园 曾跟商务印书馆前总编陈原住一个院

陈老先生极谦和的一个人,没记错的话,他夫人是解放前上海圣约翰毕业的,结婚后就相夫教子做家庭妇女了,默默的,脸上总挂着浅浅的笑,话不多。长得有点像明仁天皇的夫人美智子。

陈老先生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接送,陈夫人总是送到车边,晚上下班时分,再到院门口去接。路上两口子会低声交谈,关系极好。真乃模范夫妻。

家园 中华书局这些年出版质量太差

《新编诸子集成》字迹很模糊,纸张也差。本人曾经买了几本,其中《颜元集》竟然有十多页是空白的,一个字也没有,气死我了。还有些书重印的时候把一些整理者的序言去掉了,比如《陆九渊集》,因为是文革时期整理的,最近重印的时候就把整理者写的序言换成了一篇不伦不类的文章放在前面;事实上,中华书局的这本《陆九渊集》跟解放前以及台湾出版的版本都是不同的。

这些年中华书局真是令人失望。

家园 似乎商务50-60年代出过苏联人写的《罗马史》

当年在学校图书馆见过。忘了作者是谁。

关于罗马史比较简单通俗,又出于专家之手的,应该是迈克尔·格兰特的《罗马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几年前翻译出版过。这本书在西方也是一直再版的。缺点就是行文比较单薄。不过一卷本的罗马史,已经不能要求过多了。

家园 谈谈书和出版社:三联书店

写三联这篇之前,我想了好几次,该用什么词描述三联最合适。想来想去,还是河友的说法最合适:文化味。我这里说的是北京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没包括上海三联书店,不熟悉。

我本来想用小资味这个词的,但是三联的文化味显然比小资味要大气很多。如果说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人民文学都算是术业有专攻,那么三联就是在各种题材之间游走,善于发现和制造新题材。王世襄很早就在文化界出名了,但是三联的《锦灰堆》系列显然更加普及了王世襄的名声。比如解放前的教辅读物悄悄热起来,三联再版的《国文百八课》、《文心》就出现在市面上。感觉上三联虽然采用的都是成熟的作者,但是有很敏锐的嗅觉,能在某个题材马上要红起来的时候,适时地推出新书。这一点,竭力模仿三联的一些出版社,如广西师大出版社,就显得总是慢一拍。加上三联在读书人和文化界的影响力,它加热题材的能力是其他出版社无法望其项背的。

虽然三联不时地出版些新题材的东西,但是三联并不冒险。相反的,它还常常出版一些已经成为热点的作品:当然是以善本的面貌出现的。以我的记忆,钱锺书在三联出版过的作品似乎只有《槐聚诗存》和《石语》:这在钱锺书的作品中算是最不起眼的小册子。但是最后是三联出版了钱锺书的作品集,我书架上就有一套。还有类似还有陈寅恪。三联无论是在装帧还是市场上,总是能把这些集子做得最有文化味。还有大名鼎鼎的三联版金庸作品集。虽然金庸在香港明河社的作品集都是自己设计封面,每张图,每颗印都意味深长,可是三联设计的独有风味,几乎在一夜之间,把武侠小说的文化味给提升了。从94年三联版金庸作品集出版之后,一时之间,模仿的各类武侠小说作者全集,很多都模仿三联的设计的,当然没有成功过。甚至盗版者,只盗三联一个版本。话怎么说来着: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后来因为金庸近乎苛刻的发行量要求,三联和金庸分道扬镳,但是目前市面上的三联版金庸作品集,特别是一版一印的,已经被投资渠道匮乏的国人炒到天价。说句题外话,目前网上流传着1999年三联特别给金庸制作的软精装限量本《金庸作品集》,据说只做了600套,可是十多年后,市面上出现的越来越多,我有点怀疑这些书的真伪,希望方家赐教。

三联还特别会在港台和海外寻找题材,比如蒋勋的美术史,比如钱穆的“再发现”,比如黄仁宇,这种善于放眼在华语世界寻找题材的本领,三联也是独步天下的。很多国内出版社也在寻找港台的成功作品,但是总是成不了大气候。

要说三联有什么问题呢?我想对于普通读者,价格是个问题。在所有主流出版社里面,三联算是最勇于标价的了。比如1995年花500元人民币买一套金庸作品集,一般人家都要掂量掂量的。当然考虑到三联

勇于开辟新题材(像中华书局哪样影印老书和三联这样不断制作新书,成本差别是有的),在印装上也不偷工减料,再考虑到大陆出版市场的微利,三联的价格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别对于喜欢漂亮书的人来说。

可能因为题材的广泛性,三联前几年还经历过内部风波。调来的主事者不受群众欢迎,颇闹了一阵子,很多文化人也发了言,有点捍卫精神家园的意思。

下面推荐几部三联的好书。三联成系列的书不多,所以要是一一列举,是列举不穷的。下面仅是个人读过的一些书。

《钱锺书集》和《陈寅恪集》。前者还算有可读性,后者就是给书架增加重量的压仓之宝了。但是制作上都没得说。

《建筑二十讲/十讲》系列,比如《中国古建筑二十讲》,《外国古建筑二十讲》,《中国小品建筑十讲》,《西方二十世纪别墅二十讲》等等。这里面我最喜欢陈志华的《外国古建筑二十讲》,其次是楼庆西的《中国小品建筑十讲》。这书是国内比较早使用轻质纸印刷的,在不牺牲图片质量的前提下减轻了书的重量,给我印象很深。

《中学图书馆》系列,这些书其实是些1949之前的普及性文史读物,但是三联把它们制作在一起,也颇有可读性,特别是对于家里还有学生的家庭。

如果要让我选一个中文书店随便逛的话,我喜欢逛三联的书店,因为不必带有什么目的,就能看见些让人心旷神怡的小书。

最近几年,国内的新书喜欢塑封。我喜欢在书架上留一两本没有开封的三联的图书,这样总让我感觉,还有那么些有趣的,风雅的世界,仍然在书架上等待我去探险。

通宝推:凡卡,潮起潮落,
家园 结尾荡开一笔,湖面涟漪慢慢扩散。

很有韵味。

家园 翻译

60吧,至少我认识的那位还是这个价。30好像是校对。而且专业书籍一般都是内行看,不会大卖,而且内行抓bug还厉害,费力不讨好。

不过说白了,要是我又懂专业又懂英文,努力看外文文献灌水都来不及,能有多少时间给你弄翻译,外包死研究生去好了。

家园 三联的书比较具可读性

书的选题都比较有趣,能吸引人读下去。

我自己买的三联的书,基本都能读完。

其他的那几家书店的书,很多都是买回来没有读完的。汗。

现在都改到图书馆去借书了,虽然本地图书馆的藏书实在是不敢恭维。

家园 94年一版一印的9品三联金庸基本是绝迹了。至于价格,四年

前我看到有标价4000卖的,我估计3500能收。当时一犹豫错过了,现在想起来还挺郁闷。不是因为它的增值,而是这套书确实值得收藏。说起来我不是个武侠爱好者,但是对这套“三联版金庸”情有独钟。

现在偶尔还能见到一些号称正版的三联金庸在卖,但是卖家都直言是94/97/99几版凑出来的全套,品相参差不齐。而且卖家也不保证绝对正版(99版一般人几乎无法辨别真伪)。这种金庸的价格,也是大几千。

不光三联版金庸值得收藏。在94年正版金庸进入大陆之前,大陆发行的那上亿册盗版金书里也有很不错的版本。比如 宝文堂 家的。这家成立于道光年间的书店,出过三部金书。我估计很多上28岁的男性河友,都读过“盗版的盗版”宝文堂金庸。从版权上讲,宝文堂金书属盗版无疑;就书论书的话,我觉得宝文堂盖过三联。

我在几年前收了套9品的一版一印宝文堂鹿鼎记,花了300多。如今有事没空就拿出来远观一番——是真的远观,舍不得翻阅啊。当真是心旷神怡。呵呵。

翻译
家园 真的是翻译的价格

还是三联这样的大出版社。主要是一般社科人文类书籍,还有小说。这种价格下,要找到好翻译不容易。

家园 陈云涅?

偶外公的父亲在20年代初去的商务印书馆,和陈云做同事。

不过当时印书馆的工人有几千个,估计也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人而已。

他后来打压顾准,不知是否和上海时的工作经历有关。

家园 借楼主的话,你的评语

三联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