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春不食酸”的说明 -- 五磊山

共:💬51 🌺24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五垒兄所思有道理。五味,原于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或也当成公式来用。而酸苦甘辛咸就是符号,是为了讨论及思考方便。

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味道,人类靠感官去尝试知解。

万物之味是N种,人类感知有限度,所以只能以5为限规纳之。

比如,水是无色无味透明之物,也要另创一味,就是淡味或无味,或依雨水露水雪水泉水海水。。。之不同分成5味。

五行与阴阳分属两种学说,但是在实际应用时,密切不分,或也可将此当成定律,尝试来用。

阴阳五行可以表达宇宙空间中的一个质点与N个质点的空间关系,这还是很奇妙的。

投放在空间中的一个点,必与其它点发生5种(至少)关系,即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反克。。。生克乘侮须之说。

也因此,5味与其它味,也存在此种奇妙的关联。

五味,本身就是药物。食之是经消化道入内,闻之是经粘膜入内,博之是经皮肤入内。味道据有强烈的物质属性,也是气,更是精与血之类,所有根草叶花茎果子,土石万物都具5味,都是物质,最小之物是分子原子中子质子基本粒子。。。人类感官可感受到分子的味道,不知能否感受的原子的味道否?

家园 秦前辈是经验丰富的临床家,请多指点。

中医是体验医学,这个勿用质疑,只是上升到学说之后,失去了标准。像我学到的是关元是小肠的募穴,石门是三焦的募穴,但是也有“关元是三焦的募穴”而得到医疗效果,这样很容易让人对俞募治疗法则迷茫,再有脉浮缓配合其他症状则桂枝汤主之。但也有脉沉濡应用桂枝汤方意而预期有效。。。。。这样学中医很容易迷茫。

我们没有了古人的体验,学说又五花八门,制定可依靠的标准实在是难。回到最基本的阴阳五行。讲阴阳的《易学》就好几家。五行好象是假说,天文历法和阴阳五行倒底谁在先是个疑问?一般的五行生克图是圆形加内五角星形的的,可以看出本行和其他四行的四种联系,但是看不出“土为中”的特点。。。。很多医学家应用后世才有的太极图,五行图来寻中医的本源似乎不是走入死胡同就是越搞越复杂。

当然我也读到了一点线索,《周髀算经》是和诸子百家差不多的时代历法算术著作,可能比《内经》要早。里面有对阴阳太极的实验数据:竖直竹竿在某一固定时间的投影正好是阴阳鱼的分割线,其最长投影分别在秋分春分日。这不仅画出了太极阴阳图而且可贵之处他是一个实验模型。从这个模型可以解决对五行的推导,中就是在中间位置(分割线),历来争吵不休的长夏也可由此确定。其他更深入的和人体之间的阴阳对应,标本中的问题还没有想的很明白。我觉得这个是值得研究中医的人关注,因为这将会让中医学之有据,减少迷茫。

通宝推:左手拈花,
家园 西河几大中医,秦熊醉五
家园 不敢当,我是学习者
家园 这么说,橄榄是个好东西,酸甜苦均有。
家园 你在拿橄榄润喉吧

的确是好东西,酸苦甜,喉干喉积水都能双向调节,只是说力量没有那么大。而且色青形圆利胆健胃。

家园 另外一种解释“春不食酸”

最近业余时间在看医书,刚看了辅行决,里面对五味有另外一种解说,酸味属金,那么推理春天食酸益肺金而克木,药王孙思邈讲“六月常服五味子益肺金之气”,辛味属肝,内经里也有肝病忌辛,仔细想一下,内经里也有不同的五味体系,有时看起来是矛盾的,但一推理的话,这些又能互相解释,这几种体系各有所指,可能是相辅相成的。

家园 酸收和辛散是一对阴阳

所以从不同角度看都说的通。但是其本味还是《内经》合理。肝工在藏血(魂),酸收为本,辛散疏泄为用。酸枣仁汤:酸枣收藏,川芎开郁,知母清肺,配合茯苓渗利缓急解烦,而能治疗虚劳失眠。肺工在降气百脉遍布内外为本(魄),而以敛固治节为用。百合地黄汤,百合色白直接入肺,味甘淡微苦生金清心加固肺脏,地黄滋肾补肺之子,最终强其魄而能疗凌晨3-5点惊醒之失眠或日有志怪之落魄证。

酸属肺可能是从酸味能增加唾液联想到金生水,实际这不是生出来的而是收缩挤压产生“酸极如散”出来的。从内经来论五味子能收心气,减轻夏日火刑金的局面,故而益肺。当然一个药物的功能:“气味形色数”都要考虑,功能不会那么单纯,其应用于五脏,则五行之中又有五行,变化无穷。中医懂药就是需要从“气味形色数”来判断一个未见过药物的大致功能并大致无错才行,这样也能随时得出炮制之法应五脏之用。这种方法虽然粗糙但也有一定的准确率,加上一定的试错挑选,我估计古代的药物基本上就是这么来的。

家园 兄所提及的,关涉中医理论体系的诸多重大主题:

1经络学说的源起。

2经络的具体应用。

3阴阳学说的起源。

4阴阳学说的哲学意涵。

5阴阳学说的实际应用价值。

这些,还要继续推进及研究,应当有新的结论,但要下很多气力,可惜,我国现正处与急剧变革时代,人心浮躁,医学本身并不单纯,已成医学政治经济学了,所以,没几人能冷静深思与研究,内经所谓:恬淡虚无,精神内守,难也!

观察事情,人类的思维,也遵循一定的心路,都有其历程。。。必有其道理,人们太追求多快好省了,并不重过程,直接想得到结果。

中医学体系,以我愚见,其实不是纯医学,我称之为人学。体系太宏大,如果说下围棋还有9段之境,学中医,或可有90段之境。

因其从理论到临证所涉今古多学科,不止文史哲数理化天地生。。。

这也是中医的魅力与好玩之处。

兄过誉,我决不是您所称的家,勉强可谓杂家。知些医道,本是庸医。。。因其好奇,常与讨论,讨论也是学习。

讨论受益。

家园 现代医学,更着眼于实证与微观,

更看重数字化,所谓客观量化。。。这无疑是科学的,但是,生命现象,目下还有好多难以科学解答,而且,生命由软硬件两部分组成,精神层面的现象,精细复杂,是随时可变量,又是模糊可变量,将使量化与数字化破产。。。现代医学最终难以突破此一瓶颈而退缩。

现代医学,正专注于硬件的研究,比如基因工程,以干细胞打造器官或组织。。。最终可能革命现有的医学模式,使药物治疗等变得无用,更换器官将是人类医学的主要事情,医院如同发达的修车场,医师就是更换零件师。

如果,将人脑所存信息转至新脑,加上更换器官,则可实现另外意义的长生不老。

而生命的哲学意义,与自然原始属性相关,现代可技其实也在快速地消除人类的自然与原始属性。不是不可改变,是改变的太快了,这又是人类疾病的肇因。

人,自然,生命现象应当平衡互动,变化同步而缓慢。这是正常态。

家园 学习中

我这段时间一直在看中医方面书籍,网上资源也很丰富,主要的目的是了解如何饮食五味搭配调养身体,另一方面想了解自己身体病因及如何药物调理。越看越有兴趣,观察自己,便会了解到书上很多描述都对得上。

几天又看了下五脏与五味,肺肝、心肾是两对体用互换,上阳下阴,阴阳体用互换。历史一些典籍失传,没有老师指点,有些问题不容易理解。辅行决对饮食调养有很好的指导。

酸枣仁以前用过,效果不好,夜里容易醒属血虚,左手脉弱于右手,地黄滋肾生肝血,看了《石室密录》,里面讲久病需先解肝郁,服了柴胡汤,有一定效果,目前用地黄(没百合)有一段时间了,效果不明显,根据身体反应继续调整。

家园 酸枣仁汤对于子时丑时容易醒的有效

又特别对老年人有效,而且往往要服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才突然有效链接出处,对其他类型失眠不那么明显,至少不那么针对性。地黄对确定是阴虚,津液少的有显效,如果不是反而不效(更可能对胃带来负担,胃不和卧不安),小柴胡汤是和解的方子,加入丹皮什么的会大大加强去淤解郁的力量。对睡梦多大便还可以考虑柴胡龙骨牡蛎汤加柏子酸枣仁。有些阴虚是因为阳虚造成的。

百合地黄汤是下法,对实证有效。单纯魄不守(3-5点惊醒),可以用百合泡水一两天,早上起来搽洗自己(百合洗方)。五味子也会起作用,历来解释是收肺金之气,而我怀疑这种种子类药物也能收散溢的肾阴,益肾即是益肺,对吸入困难型哮喘用酸收而不是一味的辛散原因也在于此吧。失眠是件比较综合的事,不要急于求成。中医治感冒是基本功,治失眠却是打出山门学成辞师下山的事。

家园 准备先试五味子

酸枣仁早买了,还没用,又订购了3斤五味子及少量白芍,先调理肺试试,这几天睡眠已经好些了,可以睡到5个小时,夜里醒来心跳正常。没有惊的感觉。前天夜里这里大雷雨,我却一点不知,白天听同事讲夜里雷雨大。

昨天我无意中发现在右肋有一个敏感点,按之酸痛不可忍,回想起来有10多年了,每次长途旅行中以及吃饭时间延迟过长时,右肋此部位便酸痛,休息后很快消失。对照网上的经络图,在沿日月穴所在的肋骨向右上方,离日月穴4cm左右,靠近体侧。没看到具体的穴位名,不知道是否属于胆经?刚好右耳有时耳鸣,这个地方能否用艾灸?

家园 这个穴比较少处理

估计接近扎筋渊液方向,这里汗水比较多,一般不扎也不灸。可以用胆经的募穴日月来代替,可针也可灸。同时可以在第7,9椎间找压痛点,可刺也可灸。也可能你的右耳周围有青筋,如果有可以点刺放血。

左手脉弱(男子本来应该左略小右略大)、失眠“惊”醒、胆经压痛。。。旅行中以及吃饭时。。。如此看来,肝胆问题,肝血虚的可能比较大,指甲有可能有瓦楞状条纹,但具体是肝逆(口苦,呕逆),胆淤(小腹涨),胆积(小腹涨甚至痛,后背酸疼)还要再辨。肝血不足,酸枣仁汤会有效,可以适当加当归丹皮。有积要加枳实。同时要注意适时补肾。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