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春不食酸”的说明 -- 五磊山

共:💬51 🌺24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关于“春不食酸”的说明

。。。。。 攘外大计重在军事,在人体就是肝将军,肝主疏泄,主要任务之一就解毒排除异己。孔老二讲君子和而不同,这玩和谐可以,做将军不行。时下刚好冬去春来,将军的疏泄功能正好显示出来。冬天封藏,人的新陈代谢较慢,一样的吃法会积累多而排泄少,大量招兵买马同样意味着异己分子“毒”的积累要比其他季节多,故而春天一来,肝将军的任务就特别繁忙,所以春天是肝的季节。肝很忙中医名词就叫肝阳不收,亢、扩张的厉害。春日暖洋洋也懒洋洋尽想睡觉,就是因为肝大将军集中大量冬血作"要警惕x,主要反对xx"的工作,需耗大量的能量导致的。这个能量如果不够,就会向好欺负的去抢,肝木克脾土,抢老实黄牛“脾土”那是一定的,所以有肝病的人春天脾系统也会出现症状,人就不只是懒洋洋而是非常的疲倦无力了,还常有口舌生疮,脚皮痒脱等等表象。

看到肝大将军这么辛苦,想帮他,肝味酸,给他吃点酸的好像是帮了忙了,但实际这种没有统筹的做法是帮了将军而害了其他,他一吃到酸,一舒服,一休息,肝气一收,鸣金收兵,这毒呀异己分子就全回来了,不要出去了,所以中医有春不食酸之训,因为酸主收敛,和春天要加强疏泄的自然之道不合。但我们知道了这个道理以后,当发现肝气实在太盛,有军事政变夺他人之权的时候,适当加点酸也可以,五味子不能比其他时节多吃,吃点醋总可以吧!

《内经》讲肝的品德是“和”,听起来不像将军像总理,实际春气也是“和”,这个和是春气这种严冬已经过去,酷夏还在远处,万物复苏之际的一种生发气象,这才是“和”的本意,肝主发之生,故而春天毛落发长掉膘全在“肝主”之功,也是中医认为春节婚嫁,春季孕育为最佳的根据。将军历来是难养的,本事大又有危险性。人体也是一样,喝个小酒抽个雪茄吃个砒霜打个老婆,快乐大家的,辛苦全靠肝给顶着,如果他的下家不好,马上狂风大作,天昏地暗。故而爱“喝抽吃打”的高手要时刻注意下家(二便)的正常与否,每天大手一次,以香蕉状为最标准,肠胃常清不仅内安而且外在皮肤也会好得不用抹膏涂油。又每天小溲若干,这里要提一下喝水,中医的喝水没有规定一定要喝八杯,而是以解小手之色为淡鹅黄色为标准,浅退深补,饮白开水为上。女子比男子多一个下家,故而多一个解毒排异己通道,中医以此为女子比男子长寿的原因。然而最要紧的是睡眠。九十点钟睡下那是最好可惜现代人大多做不到,那么至少要在11点之前睡下。。。。。。

------------省略若干-----------------------

。。。。 修心最重要,养阳就要从君火入手,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古人把君火比喻成一个帝皇,帝皇是天生英明,故而说心君不受病.现代思想进步了,心君不受病的迷信就破除了,中央出了修正主义,那么整个就变了,当然还可以进一步,心君的"主宰"是基于对其他部分权利的充分认识和承认,这样他的角色就变成一个集体劳动中喊号子的人,他的英明表现在"发号施令"能解决大家各自的外部忧患,这样大家才能都听.从道理上讲五脏应该得到"神明"的统筹平均关怀,但中医认为季节不同,各脏权重应该不同,在秋天,心君就要对肺多一点关爱多一点营养,因为要长毛厚膘,准备过冬,而肺主皮毛,这里多了那里就少了.肺金克木,肝木就要少一点,肝主发之生,故而秋天头发就会像树叶一样掉得满地都是.心神是喊号子的角色,具体的工作是营养提供者脾(土)来实现的(脾统血一种理解就是强调其是统帅五色营养入五脏的主要角色),当脾习惯于旧的分配模式时号令却开始改变,有点不习惯,故而季节变换会对肠胃弱者产生影响,是多症之秋.到冬天工作重点就从肺转移到肾,春天到肝,夏天到心.心脾俱健者则顺天之变,毫无不适.(下略)

中医和武术一样是门实践科学,对于医学第一考虑的规则是谁厉害谁说了算,说的厉害谁就厉害则是其次考虑的规则,所以最后

附一句:

生命是复杂的,任何学科规矩都有局限,故而大家在遵守一些有理的法则之后还应该有另一种忘规矩无规矩的成分,先贤云:“做忌,做忌,踩到狗屎”又云”乱乱的秧苗,壮壮的谷稻“。

通宝推:朴石,大脚丫,非为,方恨少,雪之駅,左手拈花,
家园 可以给讲一个“酸”的具体么?

是普通中医扫盲文章里的酸物么?

象橙是碱的之类的。对这酸碱的区别感觉挺复杂的。再给科普一下吧,谢谢呵

家园 通常流传较广的说法是“春勿食肝、冬勿食肾”

不过也很少有人解释其中的道理,下面这个解释是我在天涯看到的,

春天不能吃动物内脏,特别是炒肝,这个是老传统,主要是怕肝气太盛。-----------by :浮沙沉戟问丹溪

说到春不食酸,可能是有地域性的,老兄在华东地区说不定是这样,平常的饭菜都喜欢甜腻腻的,也没啥食酸的嗜好。我也听到另一位“栾博士”说过,菊花茶适合在春天喝,为的是助肝气的升发。这大概是从反面说的春不食酸吧,她也是出生在华东地区的。

我这里靠近湖南,贵州,食酸是普遍的。有一位老乡在河里抱怨,我们这里的米粉店酸笋不要钱,到北京就是4块钱一小碟。当然,湖南也好,贵州也好,包括我们这里一部分人,除了酸以外,辣也是每日不缺的,或许又恰成另一种平衡吧。贵州是高原了,海拔很高的,我这里也有一点点高度,相对平原而言。我总是觉得这个海拔高度会影响人对酸菜的喜爱程度,不过没什么根据,实际上湖南有很多平原、丘陵地带的人也爱酸菜的。

所以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不必死守规矩,一切都要看实际情况。碰到一时看不清的,就看经验。很简单的,如果你家中长辈都活到80岁以上,那什么时候吃什么听听他们的意见总是好的。这个时代什么都在飞速进步,可是人的身体改变是很缓慢的,我们没有必要去追什么时髦,那些多数都是商家的销售手段罢了,当不得真的。

家园 太复杂了

而且难以验证,有没有更容易让他人理解与认同的解读方法?

用一个老溃疡和西医的眼光来看,“春不食酸”更象是对长期观察结果的总结:春季仍是溃疡病高发的季节,而且食物与冬季相比开始有所变化、诸如笋之类的粗纤维成分增加,对胃酸的刺激分泌作用开始加强,这时再摄入酸的食物,对溃疡病患者来说,那危险就增大了。

家园 你看到的那种说酸性碱性食物的文字,是舶来的伪科学,

有时候也打着中医的名头出现。中医也好,中餐也好,讲的是五味!

家园 这个五味就晚们普通味觉所能感知的五味么?

我常常被现在的一些养生学搞迷糊. 也试过读黄帝内经,可也是解读版的,那种解读里夸张的成分挺多.

家园 按日推之

每天早餐少吃酸,每月初也少吃酸,能这样推吗?春宜食韭,韭菜属酸,是否矛盾?韭菜在一日中适合什么时间吃?

家园 应该是吧,我也没把握,也算一种解读吧。

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藏六府,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上面是素问中提及五味的地方,“酸苦甘辛咸”,这里面现代语言中发生变异的是辛和甘,大家称作辣和甜,我觉得是不对的,辣和甜是属于辛和甘的,但不是辛和甘!现在普遍用的味精的鲜味,应该是属于甘的,至今还有人喝鸡汤的时候说很甜而不说很鲜,这是语言习惯上的遗留吧。辛味我就说不太好,我感觉是一种穿透性很强的味道,也许我和“其臭腥”搞混了,味道和气味搞混了。

这些内容也许找个厨师问一下就清楚了。

家园 韭菜别名“起阳草”,应的是春天的升发之气,

另外这个“韭菜属酸”老兄可有出处或者体会,望能详细说一说。

我理解我们的食物多数都是复合“味”的,很少单纯的,有些东西可能只是理论上成立,在实际中用处不见得大。

家园 食物不用太讲究。

蔬菜大多含有苦味,酸味加苦味是酸苦涌泻能去掉了单味酸的缺点,在组方上要常去思考,但是食物我看可口适体就行,不用太讲究,不讲究中反而能达到一种平衡。

家园 中医对精微物质的研究无法望西医项背

中医这点结论虽然可以从五行推出,但也是众先贤在实践中才加强体会的,比如辨小青龙汤证正确,用过后当去的症状去掉了,但有的却多了胸闷现象,有的腰酸痛。。。。。等分析组方对比理论,就怀疑到其中的酸味药,从而得出酸收可能同时收正和邪,进一步就得到春天不宜照原方安排酸味,一个办法就是在邪气正旺的时候避免用酸,所以讲究一点的感冒小青龙汤证之初不用小青龙汤,另一个办法就是加味,加入元参,前胡,桔梗等苦味药以开胸通窍防止胸闷腰酸的现象出现,这样同时也验证了酸收的猜测。

家园 天地人,季节有关,当然地域也有关。

食物我觉得忌讳没那么大,只要不吃得太过,偏食挑食,问题不大。当然真要讲究这些春不食肝,冬不食肾也有道理,还有反季节蔬果什么的,长远来看估计也有影响,但我相信这些影响人的适应能力可以抵消大部。但是药物特别是声称一剂知二剂已,那些相传的谚语禁忌还是要去仔细研究的。

家园 墙裂推荐医药大专家花大熊网友先生,挖挖他的河泥和大脑瓜

酸味药主要就是指舌头尝到的味道,传统中医很想懂但真的不懂酸碱平衡之类。

家园 《内经》中

,真正关于养生的内容少得可怜,只是强调了天人合一的理念(故勿违四时之气)以及摄食的重要(食物很重要,人体的能量来源于斯)。其余的内容,都是很专业的有关技术理论的,现代养生一热,言必称《内经》,是很好玩的事情,他们的解读是娱乐罢了。

养生相关的经典,都来自于道家。这是一门专门的学问,有着专门的理论操作体系。

家园 作为一个中医门外汉

虽然对中医兴致很高,但一直不得其门而入。当然,我的西医知识对我理解中医常常是个障碍。

但是,我始终觉得,既然中医西医研究的是同一个对象,那么一定有一个共同的参照标准,可以让我们理解这两种语言。这个标准应该就是人体本身。可遗憾的是中、西医还未就如何使用这个参照标准达成统一。

个人观点:西医对人体的认识强在客观指标,而中医强在主观感受。将两者联系起来,才是沟通的正确方法。然而事实是主流还在各唱各戏、各说各话。

结果是有种情况在临床上非常多见——西医往往会碰到患者讲述了很多主观不适,但是查来查去没有什么客观指标异常,最后只能郁闷的说:你去看看中医试试吧。

从中医的方面来说,就是你这个例子里,如你所说的小青龙汤用后的症状,胸闷、腰酸痛,其物质基础是什么呢?不知道有没有人研究过?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