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特大喜讯】在西西河赚到第一个5毛,纪念一下 -- 加东

共:💬426 🌺1793 🌵6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9
下页 末页
家园 二级工那时候才23块半

普调已经是后面的事情了,之前部分人加工资早已经斗得乌眼鸡一样了。

家园 该投竹叶,或者大毛竹也不错的
家园 台湾的粮食自给率只有30%

大陆要是也这水平,你打算让大陆饿死多少人?

饿死了可就不是啥红利了。

家园 你又在用你的个人经验去到处乱套

43块半是工人二级工的钱

这是哪个地方的二级工?反正天津没有这么多,我记得是30多(37.5?),绝对不到40。

家园 看老驴自己的岁数,他父母不会太晚啊

当然是估计老驴的岁数。他父母还大学毕业。。。

家园 俺父母58年工作就是没涨
家园 祝贺你,你老家真是乱世天堂
家园 接着看你的数据分析水平

纹石河友提到了稀释效益,请你注意,首先,在大跃进失败后(78年前),中国城乡居民比例就基本没有变化,也就是基本没有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只有些下乡青年的置换),这才是真正城乡整体收入水平提升的关键,
人口结构没有大的变化,人口数量呢?“工业化速度一定要超过人口增速”不是公理。
在这60年间,城镇就业比例增加最慢的就是6、70年代,60年干脆是负增长,有什么可说的。

起步段和加速段的速度要是一样才奇怪了,否则岂不是可以搬你对60年代的评价来评价后三十年了(60年代还有一个苏联撤援的问题)
与此对照的是50年代,更明显的是后30年,从78年的17%到现在的接近50%

关键在于这个能否反映出农业从业人员人均耕地种面积(承包地面积)的增加,这个增加不多的话(需要付出地租的不算),工业化有什么用途?

另外有个疑问,按中国的户籍政策,按性质分为非农和农业、按区域分为城镇和农村,由此组合出四种情况:城镇非农、城镇农户;农村非农、农村农户。那么究竟有多少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人口,尤其是进城多年的农民工这一块,到底有多少转为非农?

家园 陶陶兄好,新年愉快!

没想到您是我老乡,握手,不过俺老家在江西南部,真是忘不了老家的米酒、用竹签穿成一圆的泡腐、板鸭啊。说一个搞笑的,初中的时候回老家拜祖,遇到穷困潦倒的堂伯,我父亲问“你家没有几亩地,怎么定成了地主?”,堂伯哎了一声说“我们那里穷,没有地主啊”。

家园 找到一张吉林地区的工资标准表:

此次工资改革取消了这种计算方式,而是以不同地区的生活水平和物价高低分成六类。吉林市属于第六类地区。

第六类地区的化工企业中各种职务的工资标准表如下(单位:元):

行政领导层的工资级别共12级:220,193,171,153,135,117,103,90,81,72,63,57;

科员级别共八级:90,76,66,57,51,46,41,36;

工程师级别共四级:126,112,99,86;

技术员级别共七级:99,85,72,63,54,48,43;

翻译级别共15级:299,253,218.5,190,169,144,126.5 ,112.5,99,86.5,76,69,62,55,48.5;

值班主任级别共四级:90,78,67,56;

化工工人级别共八级:100.5,85.96,73.47,62.78,53.67 45.86,39.2,33.5;

机电工人级别共八级:108,94,82,70,60,51,43,36。

其他技术工种的工人级别八级:108,96,85,75,64,54 45,36

我无意中保存了这个工资级别表。那时我是“调资小组”的成员,才有这么一张表。

http://www.mjlsh.net/book.aspx?cid=2&tid=174&pid=1293

家园 正常情况下的网上交流是

宜将胜勇追穷寇vs.死缠烂打,根本上就没有交流,只是各说各的。

“告诉压根没经历过毛时代的毛左们那年头老百姓非常困苦”这句话本身是有问题,这句话至少四个定义没有搞清,1. 什么是老百姓?;2. 什么是“非常”的困苦?3. 什么是毛时代?4. 什么是毛左?同样的,几十年没有加工资与老百姓的生活“非常”的困苦。这中间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吗?显然没有。经历了毛时代的老百姓都认为自己在毛时代生活的“非常”困苦吗?显然不是。

再者说了,假如加东可以说毛时代老百姓生活非常困苦,那达雅一样可以说九十年代老百姓生活非常困苦。为什么?时代不同,标准不一样。现在不会操作电脑其实可以算是文盲了,但毛时代电脑还没发明出来呢。

另外,你的数据能证明什么?什么都证明不了,为什么?因为如果你要证明一般居民在几十年间的生活“非常”困苦,你要证明的不是名义工资有没有增加,而是需要证明这几十年间,全国人民都无法正常积累财富。换句话说,至少我个人认为,在这个比较中,人均存款要比名义工资有意义。但是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解释数据,尤其是这种经济统计数据,花样太多了。

当然了,如果说这个贴的起因,那确实我比较同情加东。但明显是气话,是在斗嘴、夸口,缺乏必要常识,为什么一定需要证明其合理性呢?

家园 那不就节了。

体力工作者收入还不是就高过了脑力工作者。这还不是合法的做到了。脑力工作者还不是有工会,前年我们这些在大学里面混的人士的工会还不是在上学的时候组织了罢工,但是还不是一样没给我们加工资。njyd说的就是这个情况啊,我们这些人再怎么罢工,其他人感觉不到问题,但是有些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一旦罢工大家就立马感受到了问题。所以说,体力工作者收入能不能高过脑力工作者这是没有定论的。njyd说的那些有经验,有能力的搬运工人比一般医生收入高其实也没什么不合理的。毕竟说句实话,大多数的医生什么的对这个社会或者说他们所在机构的贡献真的不见得比那些个有经验,有能力的工人来的大。别人多拿钱也是合理正当的了。

家园 我不想通过文字游戏在网上吵架

所以我不打算回应你了

家园

人口数量,我不是说了吗,60年间(除三年外),一直在增加,人口增加,潜在需求增加,如果经济发展正常,正可以转化成就业需求,吸纳就业。很显然,60、70年代,没有做到这点。

“工业化速度一定要超过人口增速”不是公理

在中国60年间,以及未来的2、30年间,这就是公理。这是由中国现状决定的,工商业不发达,而农业耕地基本就是那么多,单位产量能提高的有限,如果限制城乡转化,很难覆盖人口自然增长的增速。

起步段和加速段的速度要是一样才奇怪了,否则岂不是可以搬你对60年代的评价来评价后三十年了(60年代还有一个苏联撤援的问题)

我不是列出50年代(大跃进前)的数据了吗?你说50年代算什么阶段?根本就不一样。再说,如果以10年为单位算,60年代算什么阶段?

关键在于这个能否反映出农业从业人员人均耕地种面积(承包地面积)的增加,这个增加不多的话(需要付出地租的不算),工业化有什么用途

数据我不掌握,只能推测一下。耕地总面积虽然在前40多年是增加趋势,但增加应该有限,估计在大多数年份赶不上人口自然增长。我国农村总体来说是劳动力过剩,所以要想增收,只能是农业从业人员转化成工商业,同时这也显然可以促进整体经济发展。以后30年为例,农业从业人员从4亿多减少到2亿多,不算人口自然增长的部分,还净转化了2亿。

家园 有一种说法文革只有3年

是有道理的。实际在文革后期,人民已经疲了,各方面管制没有那么严厉,农民拿鸡蛋来卖也有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