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2010秋冬铁路航空体验,一个经常国内差旅的河友 -- alane

共:💬32 🌺7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楼上,我解释下为何忘算K555的原因

有点抱歉,主要是武汉人的思维习惯,导致忽略了k555。

之前武汉始发深圳(停广州)方向的车走京广线的有5趟,2010年下半年缩减为2趟。请注意,是走京广线的,毕竟武汉在京广线上,这么多年来成了生活习惯,谁没事会去考虑走京九到深圳呢。京九线对于武汉人来说,除可去福建江西什么的确是淡薄。我在非黄金周期坐过一次去惠州,武汉始发时上座率不高,卧铺一半都没有呢,主要是沿途上车的多,大家宁可去等京广的票而不愿走京九。所以,我也没想到k555这趟。

的确是低收入者可以选择k555,毕竟它有硬座选择,但硬卧这部分需求就不见得会选择k555了,时间上不合算,没事闲得可以考虑。但到了下半年,我相信这趟车的票也应该很紧了。

家园 补充观点

首先引用SWEETER的三个观点:

1、规划的武深间高端市场是G车,中端市场是Z/T车,低端市场是K车。

2、预计广深段5-6月通车,到时G车就可以直接到深圳了。

3、看来高低两端市场除春运和黄金周外,其他时间基本是可以满足市场需要的。中端市场的缺口比较大。但是中端市场的车恰恰是最影响路网运力提高的,所以只留下少量。顾客只好或向高端靠,或向低端靠了。有些客源干脆就流失到航空了,那也是必然的。

我想从市场竞争与营销的角度来表达些看法:

对于第一观点:

我认为高端市场是有限与较小的,还有航空业的竞争与分流。而现状是这块的运力是最大的,因此在一段时间内有闲置与浪费带来的亏损,最新的报道是武广高铁2010年上座率为90%,呵呵,这可是累计的上座率哟,有可能在武汉上座始发的只有30%;

中端市场与低端市场是最大的,中端有商务、学生、探亲访友等社会需求,经济性与舒适性兼有的出行选择。低端则是低收入人群外出的工具。这两者构成了消费金字塔的基础与中层。而现状供应又以这两者的实际需要满足为最少。相当于说铁老大拱手让出市场,让别人玩去吧。

对于第二观点:

G铁通到深圳,增加100公里吧,按9毛/公里的定价,二等要到580块。请注意我从来都只说高铁二等票,因为一等等同于全价机票,我忽略了不在消费范畴内。

日后G铁开通深圳,二等票价相当于机票6折,我在机票7折以上时才会选择高铁。因为,第一高铁要比机票低200元方才显示出我节约成本的意义,第二我选择早班机出行基本少遇晚点现象,不考虑晚点情况下,高铁全程也要5-6小时(去车站1小时,乘坐4小时,出战1小时),基本跟机场飞行一致。那么站在市场竞争的角度,那时航空公司降低折扣(只是不知道航班5折以上盈利如何,能撑多久,河里有朋友是否指点下。),高铁上座率是否会大幅增长呢。我期待这一幕,毕竟两个斗法出行者是获益者。

顺带说句,去年秋冬季航空公司出招:提高折扣,减少一班机,呵呵,上座火爆,我飞的基本的都是高折扣,班班满。我感觉到市场竞争的第一局,航空公司赢了。

高铁与航空公司斗法::西安到郑州,中距离,高铁赢了;武汉到广州,机票长期3折抵折扣化,估计是高铁赢了。而延长到深圳后呢,呵呵。

对于第三观点:

其实也是我针对第二观点的延续。中端市场到底能否有效被高铁消化,这个的确要拭目以待,不可现在就定论。如果事后发现往航空流失较多,高铁上座率仍未有起色,那么实实在在的亏损是既有发生的,站在国民角度难说这是否过于跨越了。

家园 武广之间减了很多航班吧?

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开通前夕,南航(600029)曾高调宣布推出每日32个航班分别穿梭于广州、武汉、长沙之间的"空中快线",当时武广航线有近20个航班穿梭飞行,如今,该航线只剩下8个航班。

剩下的航班爆满不出奇。航空的客人流失去铁路,比铁路流失去航空的多多了。

家园 大哥呀,是说到深圳的航班呀
家园 那是因为广深段高铁还没通

等高铁通到深圳了,估计情况也会是一样的。

家园 如果深圳这一局,铁路后来居上的赢了,我倒高兴!

因为那会平价航班漫天飞呢,呵呵。正如我前文所说,我是受益者,只是现在我还是受害者,哈哈。

[QUOTE][/QUOTE]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司长何建中称,今年高铁快速发展,低价普通铁路运输能力与往年比力量稍为薄弱,其中有一部分旅客要流向道路客运,对道路客运造成一定压力。2009年12月26日,武广客运专线正式开通后,武昌、长沙、韶关等地始发至广州的13对普通列车停运。虽然在春运时期,部分列车恢复开行,但对客运仍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去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平均运距为500公里/人,远远高于公路的50公里/人,但是铁路只完成了全部运量的8%,承担运量大头的还是公路。

家园 是啊,我也等着呢

飞机降价就最好了。

何建中的话,前半段还有些道理,后半段是废话。如果按人次算,铁路运小头是肯定的,公路哪儿都能去,乡村公路也是路,火车只能在铁轨上跑。中国以前是平均每人拥有的铁路不足一支香烟长,现在可能刚比一支香烟长一点儿。而且短途客流肯定比长途客流大多了。比如农民工回到家,去周边县镇探亲访友,坐短途班车N次,就已经算是Nx2的客流量了。长途火车一来一回只算两次而已。

如果比人公里的话,即使只有铁路和公路,铁路和公路比应该是(500x8%):(50x92%),那公路比铁路多不了多少。如果扣除水路和航空,铁路运送的人公里可能比公路还大。

家园 我来解释一下

首先,所有象你这样抱怨被高铁的人应该意识到,一条铁路不是只为这条铁路沿线的人服务的,更不是只为这条铁路两端始发终到的人服务的,要考虑跨线的旅客,尤其是京广这样的干线。

我在网上查到,广州到武汉的普铁列车有29对,长沙到武汉48对,衡阳到株洲61对,衡阳到广州57对,这里面有些重复的,比如同一趟车在广州停2站,不过不会太多,而且每条线都有重的,就不管了,不影响说明问题。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有很大运力分给跨线车了。因为与京广线武广段相交的有一条大干线沪昆,在株洲相交,还有条小干线湘桂在衡阳相交。所以衡阳株洲间和衡阳到广州间车最多,株洲衡阳间包括沪昆到株洲转京广向南,和少量到衡阳转湘桂的。衡阳广州间包括湘桂,沪昆到京广线向南的,当然以上区间也包括京广线本身向南的。一些车还不在株州衡阳停没有算。粗略估计,来自沪昆和湘桂的跨线车应该用掉京广线武广段一半以上的运力。T车方面更明显,长沙武昌之间的T车多达19对,大都是沪昆线上转来的。

武汉到广州的始发车少了,更简单,因为这些车延长到比武汉更远的地方去了。

这个做法我想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京广线就一条,4面八方要到广州的车大多数最终要走到这条线上来,广州又是热点地区,所以分给武汉始发的运力就要少了。过去是没办法,要有取舍,对武汉有所倾斜,你有没有想过5趟始发进穗T/Z车,在全国是啥地位?我没统计,不过我估计在全国拔头份了。

现在,沪昆电气化完工了,武汉向其他方向的路线运力也有不小提高,也就是那些和京广线相交的路线运力大增了。如果京广线运力还是那么大,那瓶颈制约的恶果就更严重了。

解决的办法,就是这条武广高铁了。对于你这样要从武汉去广州/深圳的人,那是被高铁了。但是对于沿线大多数城市的人,如咸宁,岳阳,衡阳,郴州,甚至汨罗,赤壁等,那是“有高铁”了。因为他们原来就只有过路车阿,现在高铁虽然也是过路车,但是买票容易阿。而且高铁的性价比,凭良心说,绝不低于ZT的硬座吧。只是有是否愿意花钱买那个速度和舒适的问题。

现在如果你想坐普铁从武汉到广州,从我前面介绍的跨线情况也可以想出个办法,就是武汉坐到长沙或株洲,再转车去广州。是否合理得你自己试试看了。在武汉可以连转车的票一起买了。另外顺便一说,天津到北京不想坐城际也有个办法,就是在北京的黄村站上下,这里有地铁,还有些内蒙方向始发终到天津的车,比较慢,客流估计也不会太大。黄村在北京和天津之间,大量客流应该在北京上下,所以黄村天津之间的票应该不少。北京地铁反正就是2块,坐这些车黄村天津之间应该是10几块。当然时间是长一些。

说Z/T是中端,K是低端是不对的,很简单,Z/T和绝大多数K车的票价一样。我是不知道铁道部开Z/T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平均来说,Z/T旅速高,车好,运营成本高,不明白为什么和K一个价。总的来说,现在时速200-250的动车在全国受欢迎程度你也看到了,Z/T必将被这类车取代,这些低速的动车(向对于高铁)才是中端。只不过京广线武广段全程开这种车是不大可能了。这一段也没有改造到能开这种车的标准。

此外Z/T车本来就不多,高铁还真看不上这点客流。不过铁道部正在疯狂地生产HXD3机车,估计到今年底可以有1000台以上。这个机车干什么用可以参考我这篇文章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3247841

简单说这个机车功率大,启动制动快,爬坡能力强,可以给车辆供电,因此可以用来给K车提速。很多T车快的原因之一是停站时间短,每站只有2分钟,停站总数不少,也有8-10站。如果K车也照这个开法,武昌-广州之间停8站,每站2分钟,起停附加1分钟,上坡不减速。也就是比武昌-广州全程不停多24分钟。车可以跑120公里/小时,这是理想情况。就算100公里/小时好了,武昌到广州11小时可以跑到,也就是T95的水平。这个速度的车将来就是低端(路线标准太差的地方除外)。说中低端市场被让出那是不对的,中端的低速动车,低端的120公里时速机辆式列车,都在高速生产,实际产量肯定比高铁动车组高,因为毕竟技术简单多了。而且更重要的,适应着两种速度的路线也在大量新建和改造,也都比高铁多。尤其是中端的,增长非常快。低端的主要是替换更低端的。

具体到武广,发展的趋势是只有高端低端。武广之间的低端是不是能够更方便,从客观条件上来说,是具备的。

高铁跟飞机的对比,武广高铁去年年初才33对,然后一直加车到今年春运是88对重联了,运力大概提高了4-5倍,武广之间的飞机都啥样了?实实在在的亏损倒是你看好的郑西,一直都只有9对,刚加到14对,这么点运量那是干赔阿。不过今年能好不少,但还要继续赔。

高铁通到深圳,深圳的飞机一样完。高铁从广州延长到深圳,时间才多半小时左右,价格应该只提高60,高铁是5毛/公里。深圳机场到市区多远啊。

家园 广深段单价肯定要高些

现在广深铁路就是80啊,如果高铁只要60,那他不立马破产

这一段应该是铁道部有政策保护的,长沙硬卧去深圳,一直是300,同一趟车到广州只要200,让俺一直感叹:特区就是不一样

摆渡的

车次....长沙-深圳价 长沙-广州

K9003........297.....210

T95..........207.....183

K9017........297.....183

K9063/K9066..205.....116

K9075........297.....183

家园 广深公司就那四条线

他是上市公司,那四条线是他的资产,走到那4条线上给他交钱。不走那四条线的,就是国铁价了。

家园 原来是这样,还好没买 广深铁路 的股票

家园 要是能short就好了。

现在绝对是大空阿。不过别急,他们客车业务少了,很快就会做珠三角到盐田港的集装箱货运生意。

家园 这是交通部的官在说话

是铁路的对头。看看高铁所到之处,大巴飞机望风披靡的惨状就知道交通部对铁路啥态度了。

他这话里有几个明显的毛病。

1。铁路完成客运量的8%,那是运了的人数,不是周转量。实际能力要比周转量。周转量铁路第一,公路第二,航空第三。

2。平均运距50公里,这叫春运吗?这么比,恐怕春运“运量”第一的是地铁吧?他估计把一大堆春节期间走亲戚游玩的运输量都算进去了,反正只要那40天发生的公路营业客运全算了。稍微想想就知道,这和铁路那种春运能一码事吗?

3。“其中有一部分旅客要流向道路客运”好像铁路运量少了似的,可是铁路运量年年增加,去年增加的尤其多阿。全国的普铁运力也是不断增加的。

家园 2015年到1根香烟

12万公里,基本正好1人1根香烟。

家园 反了

利润是货车>高价客车>低价客车。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