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张厂长的故事 -- wqnsihs
文化普及,知识广泛传播的结果就是正道直行是上位者唯一能够凝聚起最广大力量的办法。任何想耍耍小聪明蒙混过关的都会被历史所清算。2008年的事例,已经充分说明了普通人的力量--即便西方掌握最广泛的媒体渠道,依然不能控制舆论,什么是人民战争,2008年的事给了一个最好的注解。
说实话,没有2008年,我的信心不会这么强,因为看多了NG的颟顸。
所以,我们已经够幸运的了,至少危难的时候,我们会想起太祖这尊神,知道该怎么做,知道该怎么收拢人心,其他的国家恐怕没有这么幸运。
文景贞观,白纸划蓝图,只要不折腾,上心,应该是可以搞得好的
雍正是繁荣后的积极整理,王张是无以为继后的被迫维新,可比性应该略强
王似学究,实践能力不足,赵括流,比老祖宗王莽还算好些
朱的改革,是经济运行方式的重建,是中国平稳转型过程中的激进阶段,我觉得是存在这样一个阶段可以理解并接受的,实践结果不算差啊,当下形势再坏,好歹比当年要好些,就是崩溃重建,可利用的基础设施人力物力技术资源也比当年强的多
我觉得当时是改革到了半途,经济运转不畅,三角债严重,注入流动性不灵,朱才接手大砍大杀的
王安石、张居正看起来都是搞改革,但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王安石带有强烈的向资本主义前进的色彩,而张居正就仅仅是封建社会的自我完善。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王安石的安全形势要比张居正要恶劣得多,北方和西北的军事压力都很大,而张居正改革的时候大明还没有这种压力。
另一方面,说“王安石改革带来的后果是国家基础瓦解”似乎也有些过头,当然这牵涉怎样理解“国家基础”。北宋灭亡主要是军事上被打败了,民心士气还在,所以守住了东南半壁;而明的灭亡整个是文明末期气数已尽,所以不可收拾。当然,谈到气数,张居正的大明气数将近,王安石的宋朝气数还长。
但不管怎么说,财政改革虽然重要,但并不是决定国家的决定性因素,甚至不是决定性因素之一。所以朱镕基的改革,虽然造成了极大的负面效果,但其重要性可能仍然被高估了。例如,朱镕基的改革,能跟“文革”比么?
正所谓:The best government governs the least.
可惜这种统治术自汉武帝起除了很少例外,基本不被统治阶层接受的。
现在不仍然再搞什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类的揠苗助长的傻事?
表面上是不相信老百姓自己知道怎样才能过好日子
骨子里其实是不愿意老百姓(轻易地)享有自己过好日子的权利
所谓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许进的理念从来没有在中国扎下根过
一句话,就是折腾,还得加上个字:瞎折腾
本想回忙总的,直接回到这里得了.
我外公原单位是海军船厂,外婆是国棉X厂,两位老人均在70年代退休.外婆解放前就在申新X厂做纺织女工,小时候我曾经听老人讲过包身工的故事,工会和资方斗争为工人谋福利的故事,也知道当年他们是多么拥护新中国的成立,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他们可以捐出为数不多的金银细软.我生于70年代,现在能够回忆起来的场景之一就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常常听到的敲锣打鼓欢送退休工人的热闹场面.这也是我的红色回忆,因为当时他们是这个国家的主人翁,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然而时代变迁了,老人们从过去到厂里报销医药费,到社会统筹,听到他们的怨言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国棉厂s纷纷倒闭后,甚至连海军船厂也接近停产状态,90年代初我陪年迈的外公去地处浦东的军工厂报销医药费,满目疮痍,一片衰败的景象.
上海民间一直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来阐释某些政策,可以是退休政策,可以是福利政策.如果和那些经历了上山下乡运动的中年人比,我外公外婆这一代人还是幸运的.到我父母这一辈人,他们在生长发育期的时候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正直读书的年龄又遇到了上山下乡,返城后刚站稳脚根就要面对社会的巨变,福利分房取消,工厂倒闭,大学开始收费...而且上有老,下有小.我现在能理解高中的几位同学为什么自愿放弃重点院校,主动申请保送华师大的名额,因为后者免学费,而且这几位同学家境都不太好.
在北京的时候也听说很多关于下岗职工的段子,比如说每逢重大节日北京市委就会发点钱安抚一下失业人员.我也知道,和其它省份的下岗职工比,京沪两地的居民是多么幸运,毕竟两地政府可以不要"格里",但面子总是要的,也怕老百姓闹事,起码有个最低生活保障.
不说了,这个话题太辛酸!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当年太祖定下《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争论。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这么多年了,这句话任然对(而且以后几十年内估计还是对)。每过几年就来一次“最危险的时刻”,最后依靠的都是老百姓的“血肉长城”。我们的人民付出了那么大的牺牲,都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就没停止过的?程度不同而已?比方,引进至少要去考察吧?那年头这可是天大的肥肉了。我有这个印象是,小时候穷,军宣队长的北京吉普可是接送家人的,家里是有留声机,偷放敌人的唱片的(儿子演示)。
其实张厂长的一切努力就是在延续他成长时代的过去。我们站在20年后的今天来看, 我们今天的商业环境是否能容纳一个3万的终身制工人的纺织工厂, 就知道这种努力是不是徒劳的。 河里也不是没有工商届的河友, 可有一个将来打算用工人终身制福利来提高商业竞争力的, 可有一个说人家都是终身制,我们怎么和他们竞争?
终身制福利是用来换平民对组织的忠诚的, 更直白的就是用福利来换炮灰的。铁血宰相俾斯麦首先推出的全面的社会福利保障就是为了打造一战,二战前赴后继的德国战争机器,不是因为他读的圣人书太多,内圣外王。 忠诚也是有代价的. 失去福利就是失去忠诚,没有这个忠诚, 组织就失去力量, 理想就失去光明, 这个交易很狠很直接. TG是失人失地吃大亏了, 还是巧妙地利用世界大环境, 社会思想惯性在缝隙中博得一条生路. 活下来的,事后诸葛亮也说不清, 因为过去不是天堂, 未来不通罗马. 有时候,活着就靠这个狠劲.
中国古代搞中央集权,应该是两个因素逼出来的:1治水2打仗。
文景之治,其实是战备之治。
就怕贼惦记啊。
这只说明你自己肚子里没货,有货你尽管倒
不会吝惜花
会献上敬意
正是这个道理.
我们现在的企业家们一边大肆抨击嘲笑国有企业并贪婪地盯着国有企业和工人的血肉,一边大谈清教徒精神,我常常不知道是处在一种怎样的精神分裂状态中?!呵呵。
TG的正确性。
环,后来是女排精神,96年 送礼收钱对多数人来讲,还是非常不好意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