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诺奖给了石墨烯 -- sitan
1,科研经费的管理部门要给与科学家足够的自由度,默许(如果不好鼓励)他们开小差。
2,科学家要有足够广泛的科学兴趣,对主要学科的基础与前沿都要有了解,才能在意外情况出现的时候,敏锐地联系它可能的原因和意义。
貌似是一个小填空题
在扫描探针显微镜领域,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常被用于作为样品的基底,在使用之前,为了得到干净的表面,人们常用透明胶来撕下HOPG表面的数层石墨,例如这个网站中提到:
不过,在曼大的那两位科学家之前,确实没有人想到可以用这个办法得到单层石墨烯。
那苏联人还讥讽中国人笨
我到是觉得这GRAPHENE的实用价值的实现的关键是CVD大面积生长和与现有微电子工业的结合.这点上讲,UT AUSTIN的发现---在铜表面可以大面积生长单层的很有价值.
歪门邪道只是个说法罢了。我想你理解我的意思。
我也听说你说的这件事,可是不太理解。没正经用过STM,不过我的理解是这透明胶粘的不是样品,只是样品的基底,就是放样品的那个东西。
可以用透明胶剥石墨,这是比较多实验学家和技师们知道的。但是我总觉得要是用透明胶来生产我的样品,我怎么也一下子接受不了。谁要是用透明胶来粘到我样品的正面上,我不找他拼命就不错了。在这个意义上,愿意这么去试试的人,还是有点创新的。虽然讲白了也就是瞎试试,不过如果心里记挂着单层石墨,我觉得是不太可能从透明胶法入手的。
你说的没错,过去SPM中被透明胶粘的石墨就是用来做基底的。
但对石墨烯的电学性能不是特别熟,只是凭印象记得石墨烯是半金属,既然是半金属,那么,栅极的场效应对它的电导的调控就应该比不上半导体,我想,这个将会限制石墨烯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不知石墨烯有什么办法克服这个限制?
FET
看来得去多读读。
http://www.lbl.gov/msd/assets/docs/highlights/09-9FengWang_bilayer_graphene.pdf
觉得对integration可能会是一个disaster。工业化前景似乎并不是那么明朗。至少15nm这个节点都不会用这种玩意儿。
他们是避开了中远红外波段,只是从近红外测到近紫外。要想测到理想的狄拉克费米子性质,肯定是要避开石墨本身的共振频率的。
他们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顶栅产生的电场在双层石墨烯中引入不对称,这个不对称导致带隙出现。我不明白的是,这个不对称是指电场诱导的不对称的电学掺杂、还是真的引起上下两层石墨之间的堆垛的不对称,我估计是前者,但没时间来仔细读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