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印度英联邦运动会的一塌糊涂 -- 万兹

共:💬68 🌺356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印度英联邦运动会的一塌糊涂

  最近印度英联邦运动会搞得一塌糊涂,受到全世界的嘲笑。这不是孤立事件,印度的建设总的来说都不怎么样,比如化工厂也搞得一塌糊涂,见印度崛起:神话与现实。这类事件和“印度与中国一样将要崛起”的传闻显得格格不入,令人困惑。有人简单地讥笑一下就过去了,完全忽视,也有人认为这只是印度暂时的困难,印度象中国一样祖上曾经阔过,所以还是会崛起的,应给予重视。对印战略上就有了分歧。

  其实如果我们分析一下印度祖上是如何阔的,就能找到印度发展的脉络。

  印度文明是关于“虚”的文明,其核心哲学思想开始于吠陀经典,中间是佛教兴起,后期再到吠檀多的主导。印度哲学表达方式繁多,但主流偏向于比较“虚”的思想世界,物质世界只是一种幻象。吠陀时代是印度文明对“虚”进行外向表达,关注思想的动态形式,重吠陀之理性分析和归纳,社会形成条理清晰的种姓制度。佛教时代,则是对“虚”的思想进行静态内向体验,思想静止则归于涅槃,重皈依,而忽略世俗种姓。吠檀多复兴印度教以后,趋向整体理性把握,涅槃和世俗思想融通,主张不计较结果的行动瑜伽,也标志着印度文明的成熟。三大文明中印度文明最先达到成熟。近代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除了自身文明发展外,显然也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两种内核不同的文明能共存而较难融合。印度文明的优点是,对人内在精神结构的分析准确、独到而且乐此不疲;缺点是,为思想而思想,有轻视物质运动的倾向,或者说重理论轻实践。轻实践显然不利于全球化,必然局限于一地。

  印度人爱吹牛,软件业比较发达,实践方面比较懒散无力,这些特点都带上了明显的印度文明烙印,一点也不奇怪。印度文明已经成熟了,就意味着他不可能再发展,所以印度最多只能保持二流区域性大国地位。

  作为对比,中华文明象润滑粘合剂一样注重关联,而不注重“虚”或“实”本身。从先秦时代,中华文明对“关联”进行外向的动态的表达,确立易经规律和仁义道德,社会形成家族宗法制度。到魏晋南北朝印度佛教传入,与魏晋玄学激荡交汇,其内向特点对中华文明向内转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于唐宋引发了中国禅兴起,这一阶段是对“关联”进行静态内向体验。由外转内的变化造就了诗词艺术等灿烂的文化,也产生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社会日益内向趋静,直到清末造成万马齐喑的局面。近现代以后,西方文明的传入唤醒了静修中的中华文明,将会使中华文明走向整体把握的成熟阶段,使自身修养和世俗事功融会贯通。中华文明是三大文明中最后进入成熟阶段的文明,将融合印度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精华。目前中华文明发展的第三步才刚开始,还没有成熟,还有很大发展前景。

  虽然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都是古老的文明,都有着灿烂辉煌的过去,但印度文明已经发展到头,而中华文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曾经融摄印度文明以后有着再次融摄西方文明的前景。二者虽然都吹祖上阔过,意义却不相同,一个是单纯的自我陶醉,一个是为将来的路总结经验。

  文明的发展不是只要科学发达就够了,比如前苏联科学是发达的,但仍然崩溃了。文化和政治经济的组织形式对文明发展也有很大作用。如果是为了探索进步的文化和组织形式,吹祖上阔过就是很有必要的。

  对印度的态度,应该认识到印度跟中国不是同一数量级的对手,但不应忽视,而应在了解的基础上加以利用。

关键词(Tags): #印度(花怒)#英联邦(花怒)#文明的发展(pzhmzg)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记得小时候历史课就说中国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幸存的

据说古印度跟现在的印度根本不是一个民族。也就是说除了在地域上和古迹继承了古印度以外,现在的印度民族和文化跟古印度文明没啥关系。比如比较确凿的是当时释迦牟尼的本族都给灭了(佛经中有记载)。具体的情况不太清楚,有了解印度历史的大牛可以介绍一下

家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印度文明的优点是,对人内在精神结构的分析准确、独到而且乐此不疲;缺点是,为思想而思想,有轻视物质运动的倾向,或者说重理论轻实践。
理论发达,实践不够。

家园 提出中华文明未成熟观点,很新鲜。。。
家园 对一种文化、

一种文明的分析如果不跟当时相对应的社会经济、生产等各方面结合,其说服力会大打折扣的,其论证过程也会有很多分歧

家园 内容说的不错,不过觉得文中“成熟”应该是僵化的概念吧

要说成熟,明清中国已经到了腐熟的程度了。好在中国文化核心其实就是个变,易经就是讲变的,所以“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面对千年大变局,中国文明总会不断适应新环境变化的。

说到文明的发展,最近看到海外华人安伦写的一本书,《理性信仰之道》,说中国的原始的信仰理性,让中国人很适合成为将来人类全球化后共同价值体系的核心。挺有意思的。

家园 差不多,成熟就没有发展前途了

明清的“腐熟”,从文明发展阶段看属于第二阶段,相当于欧洲的中世纪,还不算“腐”,还有药可救,无非是痕迹重了点。

印度文明已过第三阶段,文明已经停滞;西方文明就在第三阶段末端,文明马上会停滞,苟延残喘了。

家园 文化有自身的脉络。

  不是每个文明都特别关心社会经济、生产,这些只是文明的一个因素而已。比如印度文明就不太关心经济、生产。

  事先预设“一定要包括经济”的前提,说明头脑里已经有点僵化,已经带着有色眼镜观察事物了,这样得出的结论恰恰可能是片面的。比如很多人都根据“经济”预测印度要崩溃,但印度并没有崩溃,苟延残喘也可以是宁静的,甚至可以是优美的,如同黄昏的落霞。

  所以“说服力”要看对谁,对于头脑中有预设的人,他只赞同自己预设前提的推论,那么不一定非要去说服他。

家园 你意外获得【铢钱】四个

你意外获得【铢钱】四个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家园 有见地

可惜无宝!

家园 恭喜:你意外获得【铢钱】四个

恭喜:你意外获得【铢钱】四个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家园 你能说清楚世界是什么么?

世界包罗万象,但对于人类社会来说,重要的就是人类的生活,精神的与物质的。哪一个社会可以把经济从人类的物质生活中去掉。神格,宗教,都是人类对外界的反应与思考,是生物的附加物,对于动物来说是没有这些东西的。以know known,和know unkonwns来推测文明的行迹未免太过武断。

还有,文明不仅仅只有三种,中东-〉北非-〉欧洲,这一条文明脉络互相关联很大,但我不觉得应该把他们放在一个系统里;印度;中国;美洲<-虽然相对来说并不成熟。

说印度成熟,却说不出成熟在哪里。你对成熟的定义是什么?

家园 不同意您的观点

印度文明,类似的整个伊斯兰文明都还处于从古代文明向现代文明的延续阶段。

特点是思想内核完整,但封闭。基本上就是宗教这类东西为核心的。

当西方文明成熟并且迈出现代化的关键步骤后,以其强有力的力量取得了世界霸权。而在这种情况下,世界的主要文明都处于痛苦的文化变革之中。我们的新文化运动,伊斯兰的世俗化运动都具有这个特点。

在我看来,现代文明必然具有共性,这个共性就是科学与民主。

这是历史的大趋势,整个东亚文明都在进行这种转变。包括我们,日本,韩国,越南等等。这种转变就是如何在科学与民主的框架下,重新构建自己的文化。东亚文明是世俗的文明,因此这种转变就快一些,而他的威力也很强悍。改革开放仅仅30年,包括我们的整个东亚,几乎就将整个世界一半的生产力聚集于此。

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都还处于这种新文化的文化启蒙阶段。因为他们的文明并不是世俗的,这种转变就变得异常困难和缓慢。

我觉得整个印度的精神状态和我们清末的时候十分相似,无知而自大,庞杂而混乱。我觉得整个印度在等一个契机,这个契机就是一场灾难,正如我们当年的庚子国变。印度需要一个事情将上上下下的人都打疼了,打痛了,才能真正认真的面对自己的文化。

没有庚子国变,新文化就不会那么深刻。

在印度受到这个打击之前,我们大可不必将印度当回事。尽管民族的进步是大势所趋,不过看样子, 印度也得需要百年的时间。

家园 你定义一下“说清楚”,呵呵。

  有人说过要把“经济”去掉吗?我说的是不同文明对精神和物质偏重不同。“偏重”和“去掉”是两个不同概念。

  你觉得人是动物吗?我认为人和禽兽是不同的,不同就体现在精神上。

  你觉得文明的行迹不能推测吗?任何“推测”行为都是武断的吗?反对以know known,和know unkonwns来推测,实际上就是反对任何推测了。

  “说印度成熟,却说不出成熟在哪里。”你这句话太武断了,其实是我能说出,但你不能理解。

  真正有点意义的争议在下面一句话。

  “中东-〉北非-〉欧洲,这一条文明脉络互相关联很大,但我不觉得应该把他们放在一个系统里”。

  我觉得他们是在一个系统里的理由:精神上的共同点是一神论;历史上的轨迹是古希腊典籍在百年翻译运动时译成阿拉伯文献而在欧洲几乎失传,在文艺复兴前又译成拉丁文等欧洲文字重返欧洲,为文艺复兴进行思想准备。神性和世俗是这个系统的两个极端:中世纪时欧洲的基督教非常保守而伊斯兰世界开放辉煌,现代时不过是倒过来而已。

  同一种类的文明,和自身协调的文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虽然是同一种类,却水火不容,这很正常。

家园 将夷狄等同于中华,是书生之见,与事实不符。

庚子国变,无非是外国军队打着维和的旗号干涉了一下,很快还退出去了。伊斯兰世界的“庚子国变”要严重多了,其世俗化的结果还是不怎么样。

印度独立前的殖民地地位,还要怎么“国变”才叫“国变”。你怎么打他也不会疼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