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语言学小知识(4)汉语比英语更优秀吗? -- 江城孤舟

共:💬118 🌺45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我有疑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言确实是人类思维意识的某种载体,或者说符号也可以。但是语言有脱离人类意识的独立性,比如语言有自身的逻辑性等。或者我们可以这样想,如果有外星人创造了一套语言,那么这套语言还能算是“人类思维意识”吗

家园 这个我同意

借助周传基教授的电影符号论,英语等等表音语言中,文字这种“能指”跟“所指”是脱离的,而在汉语中,能指跟所指有直接对应的关系,甚至能指的意义内涵超过所指,所以汉语的丰富性和可能性是其他语言都无法比拟的。

家园 马哲不管外星人的事情

对一概概念的讨论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有一个确定的定义。 这里"语言"是被限定为"人类的语言"。

"如果有外星人创造了一套语言,那么这套语言还能算是'人类思维意识'吗 "

首先外星人需要语言么? 就算需要,他们的"语言"和人类的"语言"也没有任何联系,他们也许是"外星人思维意识"。谁也没见过外星人,也就无法知道他们的结构是否和人类相似,所以他讨论对我们的这里的语言命题是没有意义的。

"但是语言有脱离人类意识的独立性,比如语言有自身的逻辑性等。"

为什么"语言有自身的逻辑性等"是脱离人类意识独立的? 显然不是

比如日本人的逻辑是"八路的有",他们觉得这样的语言逻辑很正确啊。 而我们就觉得这是不合乎逻辑的。

又比如英语说 You haven't finished it. 回答是 No,I haven't.

中文就变成 你还没干完。 回答 是的,我还没干完。

从纯粹的抽象逻辑看,这两个答案是相反的,可是对一个同时精通掌握两种语言的人来说是没有矛盾的。 所以,语言的逻辑依附与人的思维所作出的解释,我很难想象有脱离人类意识独立的语言部分。

家园 有意思,不妨深入展开一下

我说的语言的逻辑性是指语言自身的规律,你说的是语法结构,这是由人们定义的。就像你举的例子,无论是“你饭吃”还是“你吃饭”,这里面三个基本的意义要素都是缺不了的,排列只是语法问题。

不妨把想象范围放大一下,如果我们现在遇到了外星人,那么最有可能的交流方式是什么?一定是图像或者影像,其他的交流方式都有可能无效,唯有视觉信息最有效。

美国曾有人向太空发射电波来呼唤外星人,他们用了二进制码,发送一个(质数X质数)的空间点阵,描绘了一个男性人类、一个女性人类和一个人类小孩的轮廓,希望外星人看懂这样的信息。

汉字是最接近这种空间点阵的文字信息,相应的,英语等表音语言的信息量是根植于语音,目前的电话语音比特率为64kbps,真实的信息量只会比这低。而一般的视频,比如DVD经过压缩后的rmvd大约是700kbps,信息量则大得多。

语言文字的真实内涵就是用不同的符号来指称事物,但它并不单纯只是符号。新东方王强举过一个例子,他用他独特的“气声”朗诵过一部科幻电影的片头,即使听不懂英文,你也能想象他所描绘的那种宇宙的浩瀚和深邃。汉字具有同样的魅力,意大利国脚维埃里就给自己身上纹过中国字,而他根本不知道字的意思:

>>为什么你在自己的右臂上刺上中国字的文身(力、恒、雷)?<<现在有很多人文身的时候喜欢中国字。我去了一家文身店找他们给我刺青,他们并没有告诉我这些字的意思,而是让我自己挑选。我特别喜欢这几个字的式样,就确定下了它们。

  >>你现在仍不知道他们的意思?<<不知道。

  >>这三个字的意思是strengtheternitythunder……似乎很符合维埃里的性格。<<是吗?(维埃里非常高兴地笑起来,不停地摆弄头发,3个特别的中国字被一个超级前锋奇迹般地挑中,他自己也很意外)

从这里我们可以揣测,语言并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代码”,它本身就有意义。所以我说语言有内在的物质性,不是说物质决定意识,而是说它可以脱离意义独立存在,如果愿意,你甚至可以称称它的重量。仓颉造字时天雨栗,鬼夜哭,恐怕也是文字时代来临的一个天启吧。

家园 送花。切中肯綮的评论!
家园 你的假设与其说是外星人

到不如说更象人创造的宗教形象。

你的假设是外星人一定是和人基本类似的,依据呢?为什么外星人一定是有感光器官呢?

"一定是图像或者影像,其他的交流方式都有可能无效,唯有视觉信息最有效。"

视觉本身就是一个人类的概念,即便是在地球上,也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视觉,那么假设外星人必然拥有视觉的依据是什么呢?

即便我们假设外星人正好和我们结构类似,具有视觉,也只能证明视觉是更直接的交流方式,而不是语言。

"他们用了二进制码,发送一个(质数X质数)的空间点阵,描绘了一个男性人类、一个女性人类和一个人类小孩的轮廓"

这似乎偏离的你的命题。如果语言有抽象的超人类本质,那么首选的交流方式是语言而不是图案。

"语言文字的真实内涵就是用不同的符号来指称事物,但它并不单纯只是符号。新东方王强举过一个例子,他用他独特的“气声”朗诵过一部科幻电影的片头,即使听不懂英文,你也能想象他所描绘的那种宇宙的浩瀚和深邃。"

音乐,舞蹈,图画等非语言的东西都具有类似的功能。

再比如人类都以哭泣来表示悲伤,笑来表示愉悦,这只能证明人类有着共同的可分享的感受,和语言本身没有必然的联系。显然,这都不能称为是语言的本质。

维埃里的例子完全可能是个巧合,我可以随便举出很多反例,比如著名的"血肠" 。 喜欢就捧捧场:【原创】极品刺青

"从这里我们可以揣测,语言并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代码”,它本身就有意义。"

如果他它是独立与人的,那么对动物有"意义"么? 对非生物有"意义"么? 动物看到汉字"饱" 会产生吃饱的感受么?

回到你最初的外星人的例子,你为什么很自然的想到外星"人"呢? 很显然这里的假设仍然是语言是"人"(智能动物)之间交流信息的方式,它仍然只是一个“信息代码”。

家园 偶的疑问就在这里

所谓的“本质”并不能脱离表象而存在,甚至可以说,所谓的本质是不存在的。

本质只不过是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现象集合。不能说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那么语言和语言就没有区别了。打个比方,你把唐诗宋词从中文翻成英文,能保证原来的意蕴都不丢失么?更不要说书法这些原本就根植于文字的特殊性的艺术。说了半天,其实咱说的就是:语言对思维是有巨大影响的,并不只是思维的代号。甚至“思维”是什么玩意你都很难表达清楚。英语的逻辑性对法律、科学这些东西有好处,而汉语也有它独特的优势。汉字原始意象的丰富虽然会带来模糊的问题,但是汉语是个开放的系统,汉字也不是单纯的象形文字,我觉得各有短长,不可偏废。未来应该是两门语言统治世界,一曰中文,一曰英文。

家园 岂止如此

脱离了国家的军事经济政治实力来分析语言的优势,毫无用处。

枪杆子里不止是出政权,还能出语言,出文化,出政治。

家园 那您怎么看待古埃及文字等象形文字呢?

象形文字可是更类似于图象,既然“人对于图像的反应速度远快于对文字”,那么为什么象形文字没有大行其道,而是已经给淘汰了呢?

日文中是保留了许多汉字。然而训读现象恰恰体现出文字要为语音服务,可以牺牲文字表意功能的宗旨。

而且现在许多日本年青人对汉字的辨认能力越来越差,凭假名写不出正确的汉字,或者看汉字而不能正确读出的事情屡屡发生。现代日文中片假名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我看日本人也没什么不适应的。

当然,词符词素文字的保守性对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的统一是起了积极作用的。因此才要说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也都有适应环境的民族语,认为只有自己的母语最优越的看法是很狭隘的。

家园 汉语并不是单纯的象形文字

光我在中学语文课本学的,就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造字方式。汉语是非常丰富且开放的语言。

家园 应该说不能交流者无思维

先天聋哑像海伦那样的还是可以和人交流的,所以也可以发展出思维,同时学会语言。

家园 是先有思维后有语言?还是相反?

我觉得是先有思维后有语言,没有语言也有思维,先天聋哑者头脑里也有思维(除非你说他不是人类),他们“思维时”(这话别扭),也不一定需要手舞足蹈。

家园 是先有思维后有语言?还是相反?

我觉得是先有思维后有语言,没有语言也有思维,先天聋哑者头脑里也有思维(除非你说他不是人类),他们“思维时”(这话别扭),也不一定需要手舞足蹈。

家园 赞同“就语言谈语言,是无本之木,无缘之水。”

语言不仅是沟通表达工具,也是思维过程工具,思维肯定受文化背景制约。

语言与思维是相克相生的。

家园 您说的对,所有的语言都有自存之理

特别是大的语种。我反对的仅仅是对汉语的一些不合理的贬低。

江城兄的论点很多,下面我试着分点来说。

一是关于古埃及文字,这道理其实不难理解,文字的发展是与文明的发展紧密关联的,英语能成为世界普通话,难道是英语天然地就比其他语言合理?显然更重要的是其所依托的大英帝国和美国的实力;而古埃及文字的衰落,或许也应该从古埃及本身的衰落上找原因。

二是关于象形文字,如达闻奇兄所指出,汉字有六书,主流是形声,我印象中好像是占70%左右,所以对于中文的使用者来说,面对绝大部分汉字也是可以见字猜音的,说汉字兼具表音表意文字的优势并不为过;当然随着历史的流变,今天很多形声字的声旁未必能精确地指音,但如果认真点说,英语由于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同样存在不少特殊的读音现象,二者的区别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三是日语,这个可以多说几句,因为我正好学过三年日语,江城兄说:

训读现象恰恰体现出文字要为语音服务
但前面我举的例子江城兄大概没有细看,忙しい的意思就是汉字您所看到的这个意思:忙,这里牺牲掉的恰恰就是汉字的读音,相当于是用汉字标注一个日语词。

训读的现象,为了便于理解,我举个反向的例子,就是“煙草”,这是个日语词,我们按中文读是yan1cao3,而按日文读却是tabako,二者在意义上是完全一致的,但读音上完全没有关联。训读正是这样一种情况,对同一个字,日本人保留了其含义,但用本民族的读音来读。在我看来,它反映的与江城兄说的正好相反,不是文字为语音服务,而是文字的含义与读音相分离

顺便说一下,日语中大部分汉字的读音还是有规律的,读不出来的情况主要是人名和地名,这大概也有历史流变的原因。

日本的年轻人的汉字水平确实堪忧,一般人少有能写好汉字的,片假名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科技领域);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在日本,汉字仍然比比皆是,一个完全不懂日文的中国人在日本也基本上可以生活;在手机短信文化繁荣的日本,简练的汉字也找到了新的用途,重新获得一部分日本年轻人的喜好。

片假名使用频率高,反映的是西方文化在日本的影响力不断扩张的事实,日本虽然已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毕竟只有一亿多的人口基数,与西方文化抗衡还是力不从心,对西方文化的崇拜还是主流,年轻人认为汉字词比较古板,而外来词(以片假名书写的西文词汇)比较酷。这不是个简单的语言现象,而是社会现象。而对于这个现象,我也听到一些反对的声音,原来有一定汉字基础的日本人和中国人一样可以见词猜义,而现在面对片假名则完全摸不着头脑,于是出现了与西方人一样的问题:词汇量爆炸,专业术语形成艰深的壁垒,令普通人望而却步,很多老一辈的日本人几乎成了文盲。当然,我和日本人接触不算多,不知道这样的声音有多大的分量,但也算一家之言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