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时事】朱学勤被指涉嫌抄袭事件新看点 -- frnkl

共:💬99 🌺171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时事】朱学勤被指涉嫌抄袭事件新看点

[快讯]朱学勤请上海大学启动学术调查

新京报网即时报道(记者张弘)上海大学教授朱学勤据其博士论文出版的著作《道德理想国的覆灭》被指抄袭,朱学勤本人第一时间回应,吁请母校复旦大学与现任教学校上海大学立即启动学术调查程序。记者获悉,今日上午(7月13日),朱学勤已经向任职的上海大学提出了正式的调查申请。。。。

看点:63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在《就汪晖涉嫌剽窃问题给中国社科院和清华大学的公开信》中对建议中的调查委员会提出了以下要求

(1)在组成调查委员会时,应邀请贵院、贵校之外的学者,乃至海外学者参加;

(2)公示委员会名单和调查结果;

(3)调查结论以及各委员投票意向最终能公布,以示公开、公正,接受公众监督。

请诸位朋友拭目以待,上大/复旦的调查委员会(1)是否邀请两校之外的学者,乃至海外学者参加?(2)是否公示委员会名单和调查结果?(3)是否公布调查委员会每个成员的投票意向?

公开信要求

……这个‘专门委员会’……应该是客观、公正、中立的。因此,甭管是谁建的,挂在谁的名下,都应该是‘只对公众和事实负责’的‘独立机构’。……可以考虑聘请理工科教授和海外学者参加。……委员会名单应该公示。……委员会的惟一任务,是弄清事实,即根据《著作权法》和国际学术惯例,讨论‘汪晖抄袭’的说法是否成立。与此无关的话题,比如汪晖的学术成就等等,均不在讨论之列。……表决和撰写结论时,应实行‘实名制’。
让我们看一看“朱学勤涉嫌抄袭”委员会是不是能做到以上诸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时事】朱学勤被指涉嫌抄袭事件新看点之二

东方早报星期一头条新闻:复旦大学校方回应朱学勤博士论文“涉嫌抄袭”2010-7-13 0:35:01

昨天,复旦大学有关部门就朱学勤博士论文“涉嫌抄袭”一事接受早报记者采访,复旦大学有关部门表示,“学术规范主要是个人问题,但同时也是制度问题。复旦大学有专门针对研究生学术规范的一套做法,并制定了专门的条例。”“但是关于朱学勤教授的讨论,首先涉及学术规范的追溯问题。目前的争论不能忘记一个历史性的前提,即二十年前,国内很多学科和领域的发展还停留在以介绍和模仿为主的初级阶段,学术界对于学术规范的意识比较朦胧,确保学术规范的制度也不成熟。目前,我们尚没有专门针对长时间追溯的学术规范调查机制和条例。在追溯制度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复旦大学只能依照现有制度受理学术规范申诉或举报。根据有关规定,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受理学术违规申诉或举报,必须有申诉人或举报人(最好是实名),并提交相应的申诉或举报材料。目前,我校没有接到相应的申诉或举报,暂时无法启动学术违规调查。

看点:(1)社科院与清华大学估计与复旦大学一样,“必须有申诉人或举报人(最好是实名),并提交相应的申诉或举报材料。。。(才能)启动学术违规调查。”问题:目前是否有人向社科院与清华大学提交相应的(针对汪晖的)申诉或举报材料?(2)试看(如果复旦启动调查)复旦以什么标准回溯处理二十年前的学术违规问题。公开信要求“根据《著作权法》和国际学术惯例,讨论‘汪晖抄袭’的说法是否成立”,让我们看一看复旦是否是“根据《著作权法》和国际学术惯例,讨论‘朱学勤抄袭’的说法是否成立”。

家园 【时事】朱学勤被指涉嫌抄袭事件新看点之三

几篇比较中立的新文章。

中国青年报7月13日:《徐开彬:以历史的视角看待汪晖与朱学勤事件》

在那个时代,我们对西方的各种研究都还显得有些陌生,上世纪末的整个20多年,国内的学术工作主要是引进西学,很多学者都在大量借鉴,或者说得直白点,就是抄西方的著作。正如钱理群与梁文道所说,中国学术界在过去根本没有像现在这样,认真对待学术规范标准。即便是现在,也没有建立起公认的如APA、MLA等严格规范的论文文体格式。如果以现在的引文规范要求上世纪的中国学者,可以肯定,如果不是百分之百,至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文科学者,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不信,大家可以对所有文科领域的学者们在上世纪末20年间的论文和著作进行全面调查。

  鉴于此,笔者以为,对发生在上世纪的这些事情,没有必要去穷追猛打,不管是出于个人目的也好,还是为了学术打假。重点要做的,应该是向现在的学生和年轻学者传授学术规范方面的知识。上世纪的学术规范问题,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知识界的问题,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历史。学界、媒体对过去历史的态度,应该是理解与反省,如果要批判的话,最好不要针对个人。当然,这一事件,也折射了时代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学术规范上的进步。如果我们能从中学到了一些什么的话,将是汪晖与朱学勤事件的最大意义。

豆瓣网:姊妹抄袭:朱学勤《阳光与闪电》的公案 by 黄花自与西风约

在黄花看来,这场“姊妹抄袭事件”也很不同。首先,指控者就很不同。真名的王彬彬先生一本正经却杀气腾腾,目的很明确,假名的以赛亚朋友嬉笑怒骂又大抛橄榄枝,不知葫芦里卖什么药。不过,实际效力方面,王彬彬的文章写得纠缠不清,又篡改了不少原文,看着软绵绵的,要不是几个热心网友及时抛出来一堆过硬证据,只怕马上就变成废纸;以赛亚的文章虽然也弯弯绕绕,变来变去,具体证据上倒是不含糊,很有杀伤力。

一个有趣的另类解读

其实黄花倒是觉得,译者杨小刚先生对朱大教授也颇有微词,请看他婉转的表述:

“如果(!)这篇文章作为Dunn译本一个序言的话,我觉得引用一些文章内容,介绍这本书的思想和内容,并无不妥,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并不是一篇严格意义的论文,当(!)它作为该书的序言时,如果还在文章中到处注明出处,就多此一举了。但(!)后来因为这篇文章跟我的译著分开刊登了,所以很容易造成朱学勤的文章是抄袭译著的结果(!)。”

可见,杨小刚先生虽然出于师生面子,或是慑于老师的积威,不得不为老师说几句好话,但其实阴阳怪气,皮里阳秋,早就承认了“朱学勤的文章是抄袭译著的结果”。

东方早报7月13日评论:《周泽雄:学界会大乱吗?》

汪晖先生涉嫌抄袭一事余波未平,朱学勤先生涉嫌抄袭的证据,近日又哄传网络,并迅速得到平面媒体的关注。

  面对此类指控,我希望自己能秉持这种态度:不问动机,不问门派,唯事实是问。上月在论坛上回应某网友关于门户之见的质疑时,还曾强调:“抄袭就是抄袭,抄袭与门户之见无关,抄袭自成一个委琐山头。从我来讲,假如朱学勤先生或秦晖先生被指抄袭,我的鄙夷肯定不减分毫,说不定还会更加激烈。”这不,话音还盘旋在半山腰呢,针对朱学勤的抄袭指控,转瞬间已弥山遍野。

  我得承认自己的尴尬,当初这么说,原是顺手举例,私心还坚信朱学勤先生绝不至此。通常,一个人的学术地位越尊崇,他就必须接受越严厉的学术质疑,对汪晖如此,对朱学勤同样如此。当然,我更想听到朱学勤先生的解释。

面对学界的种种不端,只要批评者坚持用学术的方式质疑问难,我们就不必担心什么。即使出现最不利的后果,也是它所该受的。换句话说,只有那些尝试用非学术方式进行介入的东西,才是我们需要警惕的。所谓非学术方式,既包括不堪回首的政治运动,也同样包括息事宁人的和事老做派。两者性质上虽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在“非学术”这一点上,并无二致。如果我们一边渴盼“百家争鸣”,一边却连一点正当的质疑揭露都受不了,我们恐怕只能进入“叶公好龙”的语境里了。

此文引用了其他网友的一段讨论,很有意思

实际上,与我在网上讨论的网友,有人已经提出了警告,网友“蝈蝈”就不无悲怆地表示:“汪晖事件不是不可以查,但以那样的心态、那样的方式、那样的标准去查,结果就是现在这样。但现在这样也还只是一个开头。查汪晖的那种标准,并不只是朱学勤碰巧也适用。朱学勤也有弟子以及一大群拥趸,他们也可以按同样的标准再去查别人,而且一定能查得到。要不了多久,一场中国学术界的相互揭发、相互揭短、相互批判的群众运动就会兴起。”

家园 【新看点之四】朱学勤何时以什么方式回应抄袭指控

《钱江晚报》宋宾娜7月14日报道:朱学勤:现在不是说的适当时机

昨天上午九点,记者终于拨通上海大学教授朱学勤家中电话,几日来,这部电话几成热线。听到“涉嫌抄袭”四个字,朱学勤态度强势,语气铿锵,声音洪亮:“你等等,我过会就要去复旦,把材料交给(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把你的信箱给我,下午我会通过全国主要媒体发表我写的一份新闻稿。”10分钟后,记者再次跟朱学勤电话联系时,他不再是战士的姿态,语气平和,“我现在就要出门了,你们等等吧。”

  晚上八点半,当记者又一次致电朱学勤时,他改变了主意:“所有的材料我都交给复旦大学了,但声明今天(13日)暂时不发表了。”“为什么?您有什么顾虑吗?”“不是,我说过会选一个适当的时机发表,但现在不是适当的时机。”

朱学勤曾说要在近期逐条反驳网友对其抄袭的指控,让我们拭目以待。

家园 【新看点之五】复旦朱学勤涉嫌抄袭调查委员会:关键词-保密

人民网上海7月14日电 (记者姜泓冰)

朱学勤教授表示,个人的学术清白应该由权威学术机构加以甄别,而不应由网民、媒体做判断。

记者从复旦大学校方了解到,该校相关机构已经受理朱学勤的申请,决定启动学术调查程序,并已责成相关委员着手调查。朱学勤也成为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成立5年来受理的第一个由被指控抄袭者提出要求的学术调查、仲裁案例。

为保证独立判断,按照规定,学术规范委员会由哪些专家组成、调查过程都须保密。复旦大学方面表示,不希望此事受到媒体追逐采访的干扰。

注:作为对比,呼吁调查汪晖公开信要求针对汪晖的调查委员会

(1)在组成调查委员会时,应邀请贵院、贵校之外的学者,乃至海外学者参加;

(2)公示委员会名单和调查结果;

(3)调查结论以及各委员投票意向最终能公布,以示公开、公正,接受公众监督。

朱学勤教授则表示,维护学术研究的整体环境、学术尊严及学校名誉,是学术仲裁机构的应有职责。在复旦大学和上海大学进行学术调查期间,他不希望所谓抄袭事件变成媒体炒作的“口水战”,他决定只向相关机构递交自己的申诉,并平静等待学术调查结果。
注:红字部分是否意味着朱学勤将不像以前许诺地一样公开对指控做逐条驳斥?

家园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這下可以看右派的好戲了。

家园 复旦给朱学勤发了个免死金牌啊

现在可以请出郑也夫跟复旦对掐了。

家园 朱学勤怕了

他不希望所谓抄袭事件变成媒体炒作的“口水战”

先前媒体一拥而上围殴汪晖的时候,右派大佬们可是一言不发看口水战好戏的。

家园 我们系的人问到的时候

我就说这已经是一场academic war了。

家园 一直對國內的左右派不熟

這次事件一爆發,基本搞清來龍去脈了。

家园 这年头举报的还得站出来。。

朱学勤表示,在回应文章里,他会指出,其一,Isaiah在网络和报纸上,一直不敢公开真实姓名,这是对学术界以及对Isaiah自己的不尊重,应该有胆量对其言论负责;其二,Isaiah很多说法属于不实之词,不能成立,他会逐条加以反驳。

2010年07月14日 09:36:40  来源: 钱江晚报

疑问:Isaiah是谁?他还不愿意现身

Isaiah是谁?这一定是朱学勤教授想知道的,对着一位蒙面大侠隔空喊话,想必十分难受又无从谈学术探讨;

Isaiah是谁?这也是复旦大学想确认的,杨小刚说“他没抄我”, Isaiah又不站出来举报,一场学术调查无法启动,看着“复旦博士”这一称号被网络热炒,难道只能坐视?

Isaiah是谁?这也是众多网友关心的。说“汪晖抄袭”,是汪彬彬撰文表达的学术观点,那么Isaiah为什么不能像汪彬彬那样亮出观点的同时也亮出自己的本尊?

Isaiah是谁?昨日本报记者向最先报道此事的《东方早报》记者石剑峰求证,得到的答复是:“不好意思,我答应过,暂时保密。”

综合各方信息,目前我们勾勒出的Isaiah形象是这样的:他是欧洲某大学在读博士。他不是《追风筝的人》的译者李继宏。“Isaiah不是我,文章不是我写的。他是我一个朋友,正在欧洲某大学读博士,他的专业是哲学。”李继宏对某媒体这样说。

不过我旦倒确实是有若干次出卖举报人的优良传统= =

家园 这事儿到底没搞明白

从wbb扔出来那文章开始,地球人都知道最后得走成这么互掐了,那年头有几个人能没问题。。

然后各自保密调查,各自被证明没问题,大家洗洗睡了。。

家园 要是复旦就这么搞

结果大概就是如此。建设性成就毛都没有,两派之间的仇恨倒是水涨船高。

客观的进步意义是有的,对潜在的抄公有震慑作用,即使没想抄的人,也会更加注意学术规范。仅此而已。

家园 能看出来,学术界左派们对普世派仍然是以斗争求团结的

没有想陷入狗斗的泥潭。本来也是,引用的问题是历史遗留,如果进入相互抹黑的恶性循环,整个中国学术圈都不得好。不过我们这些理工生在旁边打酱油还是很欢乐的。当年同楼层的文科同学们许多都太舒服了呀,今天...呵呵

家园 昨天还表态不怕呢。

我当时还认为他自认可以通过南方系操纵媒体,所以打算把汪晖一起拉进来,通过媒体的区别对待,自己上岸,留着汪晖被摁在泥潭里。

现在的表态,看来是重新评估了。也许自己抄袭太明显?也许发现南方系也不能只手遮天?或者就是他串联反汪的学者们,个个开始怕连累自己的学术规范被揭发,开始分裂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