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也谈技术圈 〔1〕 -- 南七
将知识体系无限细分,不强调其内在联系,导致知识系统成为专业化的庞然大物,不同学科之间建立很深的壁垒。
最后不仅通过这个方法建立专业门槛,还设置教育陷阱,把大多数人都陷进去,比如要当个工程师你得学A,学完A学B,学完B学C,...但是在数理学科上这个方法的局限性太明显了,很多人学完e了,其实A都没弄懂,最后还是不成,就是说他们勤勤恳恳地follow这个system,但最后却无法做想做的事情,而其他学科上可能有过度教育,即学了一堆东西,但既花时间花钱又没有用。
只有清洁工也知道如何干你的活了,这社会才能出成绩,这就是向基层倾斜的路。
先有周边还是先有军工技术集团?
这不就矛盾了?
让知识分子下基层?让高高在上的知识分子18小时工作让人家如何科研?面子何在?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送花赞扬。注:送花、宝推可能得宝 关闭
南七兄的观点部分反映现实,心情也是可以理解,但是有点似是而非,缺乏具体经验支持。产业升级,技术升级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什么是市场?就是所有的产品拿出来,个个商家,各个消费者,大家按各自力量拔河,最后达成的价格就是市场价格。所以权力大的,资本足的,组织完善的,能制定标准的自然拔河的力量就大,拿到的利润就多。所谓“什么是核心技术?中国人掌握了就不是核心技术了。就卖成白菜价了。”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我们的产品放到世界上竞争,我们的权力没西方大,资本没有西方足,自己竞争的企业又多,标准还是人家订的,对市场的影响力大大不如,最后还有一条,我们的生产规模超级大,这些摆在一起,基本上中国出口的大部分产品就只能卖白菜价了。拿房地产价格高来证明中国制造不是都卖白菜价实在是有些不靠谱。
这些年中国的技术进步是有目共睹的,非要说我们和别的国家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大,实在是有一些西方中心论的影子:只要是西方的好的技术就是核心技术。其实这种观点大谬。技术和市场之间的距离何止十万八千里。研究室里的技术最后能赚钱的是非常少的,即使是前景非常明确的技术,从投入到盈利中间也是有很多风险的。而另一方面,怪中国业界研发投入少,只知道炒房投机,也是不公平的。没错,这些年很多资金去炒房投机去了,可是你知不知道升级的风险。没有持续的资金支持,没有坚强的技术积累,没有国家政策的扶持,甚至没有运气都是不行的。这些年有多少企业想升级,想做品牌亏本甚至破产的你有知道吗?别以为中国企业界都是些短视的只会吸血的废材。实在是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单干是很难的。即使这样,我们现在的技术可以说相比以前已经突飞猛进了,产业升级在政府的支持下,应该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在所有美国高科技企业中,Intel算是自我进化的相当好的,真正的高科技,又有那么大的优势,有良好的生态体系,有强大的合作伙伴,也有上百亿美元的现金,但即使如此也仍然没有丝毫的松懈,不依靠垄断优势卖天价。前一阵Intel的葛鲁夫还跳出来批评美国现在热衷于网络泡沫,比如Facebook等,他其实是十分看不上的。
但即使如此,Intel这几年开始也受到了ARM的挑战。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原因只有一个:技术不进则退。Intel深知这一点,表面上看起来毫无理由的“进化”,其实只有它才是聪明人。
真正做东西的工程师只知道自己做的一小点东西,其实也未必有那么多想法,这没什么,很正常,但Intel高层比如格鲁夫肯定是心里有数的。
因为房地产包括两部分:房产和地产
现在,房产这部分中国人早就已经会造了,也早就是白菜价了,但是地产这部分目前中国人还不会造。
其实美国人也不会造,这项技术还垄断在上帝他老人家(也可能是盘古他老人家)的手里。
啥时候中国人学会制造地球了,那么房地产也就成了白菜价了,可惜这玩意显然比CPU难多了
是说李鹏么。好像是苏联上的大学啊。
一幢大楼,10000平方米占地面积,实用率60%;高1000米,每层5米高;每户100平米,每户平均3人,则解决:((10000×60%)/100)×(1000/5)×3=36000人的居住问题,广州搞400栋就行了。
呵呵。。。
首先省略对主题的溢美之词若干,和跟帖里那个河里不光得有政委的观点。
很认同关于时间成本的说法,或者说机会成本。中国确实太高了,耗不起,卡位更现实。而欧美日则给了比较宽裕的期限,大家可以慢慢做,按部就班,各司其职。
不过个人觉得,有利于创新的体系也是各有利弊。就像南七兄说的美国也有投资环境问题。建立一个偏向基层的体系是有利于安定团队人心,专心研究业务,但这需要支付的成本高。这就像政体一样,专制或集权运行成本就相对较低,而民主体制的运行成本就高的多。而大中型赶超型经济体在赶超过程中几乎无一例外都有一个强势政府主导或者干脆专制政体。
有点说远了。我的看法是,美国这种创新体制,是嵌在美国的经济体制和分配体制下的一个子系统。首先是美国的基层有比较稳定的工作环境,但美国的中高层在这几十年来钱也没少赚,甚至还在比例上赚的更多了。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美国这种速度级别的创新是服务于谁的?我的看法是,当美国GDP的40%都是与金融相关的时候,美国的创新体系更像是依托在金融需求下的一个概念。
作为金权为王的国家,金融如果要有效蚕食实体的利润,就必须不断的推动创新,创造新概念吸引后入资金为自己抬轿,从而同时达到持续打压实体议价能力的目的。巴菲特的只要收费站,不要高速路的高论,就是典型。换言之,美国这种体制,金融的逐利性在驱动,而不是纯粹的创新动力。因为在我看来,美国人这个创新领域的领头羊,实际上是在追逐创新速度上的边际效益极限,而追逐边际效益极限的事,注定是吃力不讨好的,注定要有巨大的浪费,因为创新的速度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是注定的,无法人为改变的。对这点,全球GDP的历史平均增速可以作证。(当然,每个体制都有巨大的浪费,但大家的费点不同)
另外,虽然创新能获得高额利润,但相应的利润是要有需求才能产生。而对于超高利润来说,这个需求在哪里?这个需求得有多少才合适?毕竟再好的技术也要有市场才能兑现成利润。且利润一旦高了,市场一旦大了,新进入者就会多,最终作低作平一个市场。我觉得大国无法偏安一隅,也无法一招鲜吃遍天下。美国的高科技高端产业的利润再高,其总量能否维持美国这个3亿人口,执掌全球霸权国家的运行需要,我觉得这是要打问号的。或者这么说,美国的控制力下能获取的最大资源是不是能支持美国这个追逐边际效益极限的创新体系?
虽说技术并非一层纸而已,但任何技术一旦开发出来,后入者跟进成本会大大降低,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为了快马加鞭的攀科技,需要投入比正常研发速度数倍的资源,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记得看过一个资料,说陶式反坦克导弹的单发命中率本来可以上90-95%,但实际只有80%,就是因为提升后面这10-15%需要投入资金是达到前面80%所需的2倍。
此外中国现在的卡位风气肯定不良的,但一定程度上也有客观因素。我想这是因为咱们是威权立国的体系,和美国相反,我们不会允许金融业吞噬全社会的整体利润,反过来金融业在咱们这儿还要承担全社会的风险,尽干脏活累活。所在我看来,目前国企这些丰厚利润,只是从金融业中转移的而已。而实体的特点决定了,对于体制的盘剥要甚于体制外。当然,这些都不是不去建立一个更公平有效的人才选拔和流动机制的借口。
送花。注:送花、宝推可能得宝 关闭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点的这个亮点,我也很赞同
老看到一些不是技术圈的人说技术圈——欢呼我们技术大进步大繁荣大发展
一些不是搞军工谈奸十J20——欢呼我们快赶上F22了,让美国很尴尬
一些不是既得利益群体的人谈tg的大发展——欢呼别人收获了多少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