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萧条到繁荣,再到萧条 -- 西瓜子

共:💬2898 🌺24009 🌵2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4
下页 末页
家园 六十年前可以这么说

不过太祖还是上了!

家园 you should feel grateful

that he is even willing to share his insight here.

many smart people do not bother to condescend and share their talents with others.

家园 这就是所谓的“巧实力”吧

制造摩擦,不只是在国与国间,也在一国内部的各族群、阶级间。借力打力。

后一种,其实咱们也能干也干过,就是直接揭开资本主义温情脉脉的画皮,弄到现如今,“被”了。

悲哀啊。早知今日,当年投了光头兄不就得了,费那个劲干啥?

家园 荷兰赚了那么多钱,为什么被英国打败了?

他们没有大力发展军备吗?当时他们都控制印尼了,还到了台湾,应该在军事上不弱。

难道是因为制造业不赚钱,专门发展金融了?但金融也给荷兰赚了很多钱,钱赚了去哪里了呢?搞房地产?还是奢侈品?

家园 觉得2025年出击比较合适。

2025年中国经济总量应该是美日之和了,军事应该大大超过美日太平洋的军力了。

太祖当年在朝鲜半岛冒险成功,一是东西阵营对垒,有后方的支持,苏联还在东欧给了西方巨大的压力;二是当时的士气非常高,经济也是战时经济,全民支持。

家园 还记得啊,我好久没打了呢.太耗时间
家园 这个好象楼主说过了

海上没打过荷兰,联合了法国从陆上过去的

家园 先花后回

这个有点理想化。人家是不是会同意涅??

家园 关于瑞典,我记得一个细节

当日一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时候,缺乏劳动力的瑞典将能搜罗到的所有童工都扔进了纺织厂,却发现依然无法和英国竞争。经过考察后发现,英国纺织工人平均死亡年龄为17岁,工作年限,或者说成纺织工人之后还能活,平均2-3年。而同时期英国平均寿命为40岁。

天使们总是反驳说,不是所有发达国家都是从帝国主义来的,北欧三国和四小龙都不是帝国主义也没有殖民地……嗯,果然不是,所谓欲练神功必先自宫,打不赢别人就回家打老婆孩子练拳,大约就是这么个意思吧

家园 从军事上说荷兰和英国基本属于平局

为什么荷兰从此衰败,有两个因素:

一,法国进攻本土,荷兰放水淹敌,本土成为焦土——焦土未必只能靠火烧,水淹也一样。英国除了伦敦港被荷兰奇袭一次外损失不大。

二,英国大,荷兰小,损失绝对量相当的情况下,英国更容易恢复。

三,荷兰强大依赖贸易航运等流通业的程度很大,战乱中国际贸易停滞,损失更严重;英国有更强固的制造业基础,在战争中本土未受战火反而能得到发展。

家园 打了很多次

我给的例子,只是其中荷兰多次惨败中的一次而已。

英国人的海军实力在克伦威尔之前是远逊于荷兰的,加上法国海军也比不上。

后来,克伦威尔大力发展海军,终于在实力上追上荷兰。另外荷兰有个巨大的战略缺陷,就是其商路必须通过英法之间的英吉利海峡,这样的话,大量荷兰商船被英法劫掠,对荷兰打击非常大。

另外一方面,荷兰金融业发达,它将大量的资金在欧洲广泛放贷,而非大力发展本国工业,其工业实力被英国超越是必然的。

有位历史学家说,荷兰无论跟哪国开战,都会发现,它在跟自己的资本作战。

荷兰的困局就在于此,有强大的金融力量,但是没有强大的武力保护金融业。

转些查到的资料:

霍金斯的表兄弟弗朗西斯·德雷克在对西班牙人的劫掠中获得了等于其远航投资额的4700%的利润率。伊丽莎白女王为他提供了航船,也获分利(斯塔夫里阿诺斯,P280)。在伊丽莎白时代,从海外掠夺的财富源源不断地运入英国。据估计,仅在海上抢劫西班牙的货物所得,就占英国整个输入货物的15%(此句转引自L·C·B·西曼:《新编英国史410~1975年》,1982年英文版,P252)。

荷兰商船也成为英国的劫掠对象,因荷兰的商船只注重载重量而不重防卫,速度又慢,回航时还得通过英法之间的英吉利海峡,成为英法极好的劫掠对象。特别是在1652年与英国战争后的两年里,英国就从荷兰人那里夺得大约1700艘商船作为战利品(斯塔夫里阿诺斯,P170~171)。

其实归根结底,荷兰并未将其巨额收益和本国经济模式之间形成正循环。

其从海外获得的巨额收益,并未被荷兰人用于本国产业升级和领导世界工业化的潮流,而是被荷兰人拿来到处投资,在欧洲扶起了很多竞争者。

比如,“在鼎盛时期,精明的荷兰人曾一度成为整个英国的债权人,掌握了英格兰银行和英属东印度公司股票的1/3,英国国债的40%”。

此外,《大国崛起.荷兰篇》的解说词中,这样称赞荷兰人精明的投资头脑:“仅英国国债一项,荷兰每年就可获得超过2500万荷兰盾的收入,价值相当于200吨白银。”

然而,《大国崛起》那脑残的编辑不会稍微往下想想:英国人拿了这钱会做什么?很简单,英国国债则是用来配合英国的大规模战略行动的——这些行动,包括抢夺荷兰殖民地、与法国争霸等等等等。

以下引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英国在1763年前进行了一系列战争(后叙)。为此,英国政府在国内不断发行公债,使国债急剧增加。1702年达1277万英镑,1714年达2341万英镑,1748年达7581万英镑,到1763年则高达12679万英镑(金波编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近现代经济发展史》P28,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

战争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只是人力、物力等的消耗。如果战债由税收清偿,不外乎两个来源:一个是投资者,另一个是非投资者。若收投资者的税清偿国债,则使他们的利润下降,甚至导致经济危机(国债为投资者创造利润的前提是只能增不能减,参见第二章);若收非投资者的税清偿,将使他们的生活更困苦,甚至爆发起义,然后是战争——增税——更大的战争……的恶性循环。

总之,国债在国内清偿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而英国没有发生这个可怕的后果,关键在于英国1763年前的战争都是胜仗,且都是一本万利的胜仗——获得了大批殖民地,而英国也充分利用这些殖民地,把战争的费用(包括国债)压到殖民地身上,即通过直接掠夺和增加殖民地的税收来清偿(这是把国债称为国外利润的原因)。这些税收加上原有的剥削,使殖民地人民的生活更困苦,这也是美国1776年发动独立战争的根源。

(以上引自唐有东著:《利润与私有制经济问题》P200,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外链出处

换句话来说,荷兰人自己的资本支持了敌人,然后敌人拿了荷兰人的钱,回过头来干掉了荷兰人自己。

正如《大国崛起》解说词中介绍的:“阿姆斯特丹市通过立法规定: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限制银行的交易自由。由此,一个看上去不可思议的现象出现了:当荷兰和西班牙的军队正在海洋上厮杀时,西班牙贵族手中的白银仍可以自由地从阿姆斯特丹银行的金库中流进流出。荷兰的银行,可以合法地贷款给自己国家的敌人。 ”

一个如此脑残的精神,加上一个如此脑残的称赞,真是闻所未闻。

或者我们可以说,荷兰的衰落,也是符合资本的意志的。

家园 都是英文,看得实在头大啊!

俺弄个电子辞典,慢慢啃,弄了个大致意思。

老兄说的这段,大致是英国殖民地走下坡路的时候的情况。这时候,美国人的体系已经慢慢在筹建,并且逐渐将英国旧殖民帝国挤进历史的垃圾堆里去了。

我觉得,英国人做的这些调整,是最后的挣扎了。

家园 关键在于人口规模

英国人口比荷兰多多了。

美苏人口比英日德又多多了,所以成为二战后霸主。

家园 好像内部不团结也是原因

那时候荷兰还是七省共和国,造船招兵需要各个省自己负责,由于利益不同而且规模差距很大。结果要打仗了究竟谁出钱造军舰就成了问题。

家园 本来我也没有想到要在上文中添上瑞典

因为除了曾经读过黄老先生在《资本主义与21世纪》中的说明外,我对瑞典一无所知。

后来从老兄还是谁那里,看到了上面说的这段,也就是瑞典利用童工与英国竞争,结果还是失败的情况,我就在这里加上了瑞典。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