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讨论】毛时代普通人的精神面貌——上山下乡 -- 酥油茶
历史上很少有那种“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时候,更多的是二十年平淡的和一天一样。
对于一个人来说,人不轻狂枉少年啊。
我真是自作多情了。
但是你都跟在我帖子后面是在干什么?
如果不是当时工厂停工,学校停课闹革命,难道会积压了三届青年学生在城里闹事,会有上山下乡?
至于接班,他们回城的时候,城里一方面也是百废待兴,更重要的是这些回城青年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当时城里紧缺工程师,医生,专业技术人员,靠贫下中农再教育得来的东西能胜任么?为什么这些回城青年就业难?为什么高考恢复后头十年,大学生的就业都那么容易?
一棵大树,本来可以做梁,做柱盖房子的,结果给当劈柴烧火了,当然不能说一点用处没有,可是这难道不是一个悲剧么?
知青下乡,对当地有些贡献,但实在有限。真正改变农村面貌的其实是后来的改革,责任制。 没有这个,再多的青年下乡也没用。
再说上山下乡又咋的了?就老农民才该在乡下呆着,你们都是高等人呗?
我何时说过他们都能上大学? 如果某党某人不作恶的话,那些青年里很多人可以上大学,很多人会学到更有用的东西,找到更理想的工作,拥有更美好的人生。而不是去受十年肉体和精神的折磨。
上山下乡本身就是个历史悲剧,就和大跃进,饿死人一样。你非要从这里找出什么积极意义来粉饰它的话,也只能让人耻笑。
牺牲就是祭坛上的祭品,有自愿充当祭品的,也有被绑上祭坛的!
术业有专攻,国家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为了全部当农民的?大家都是老百姓,谁比谁高贵多少?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
当时招工,有些农民子弟挤占名额进厂后很快被刷了出来,因为竟然要按点上班,晚一点都不行,晚上还要上夜班,很多农民子弟就这么跑回了农村,这就是真事。
你也应该知道,河友中也不止你这种人。
你也应该知道,河友中也不止你这种人。
没有高低贵贱,也只有前30年比较接近这个。其前、其后,说没有高低贵贱岂不是掩耳盗铃?社会现实就摆在那,还有多少人记得“革命工作,分工不同”?
估计您也不介意开着普桑去耕地,开着拖拉机逛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