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乱谈抗战 -- 和顾剑抗战战略一文 -- 萨苏

共:💬22 🌺1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乱谈抗战 -- 和顾剑抗战战略一文

不一定正确,欢迎批评。

第一,关于花园口决堤。我在日本接触一些日本老兵,基本都是战争后期入伍的,没有参加过三七年作战的官兵,不过他们有提到花园口决堤对日军的影响。我说的不是军事部署上的影响,说的是心理上的影响。日军当时没有准备和中国打长期战斗的,都是用甲午战争教育士兵。但是花园口一决堤,日本兵都慌了,说这个仗不好打了,中国人拼命了,自己淹自己阿,命都不要了,这次他们不会投降了。

还说有一个日军师团长前一天对部队讲话,说中国军队都是“私兵”,没有日军的精神,如果日本遭到进攻,有黄河这样的大河,宁可把黄河扒开和敌人同归于尽也不能让敌人占领阿。说完了第二天,中国军队就把黄河扒开了。

第二说说日本军队在华数量问题,日军军队数量最高顶峰是44年,这之前一直没有充分动员。大陆交通线战役中国军队为什么招架不住?其关键原因还是没有想到日军会突然增加几十个师团,腾出足够兵力投入对华作战。薛岳那人聪明阿,他死活也不能信日本人能有这样的的兵力来打九战区,可是日本人真的动员出了这样多的部队。日本人为何不早点这样做?这一点并非日本不重视中国,而是它这样动员是饮鸩止渴。虽然能够一时收效,实际上国内的生产已经受到极大的影响,矿山和工厂已经大量使用妇女劳动,缺乏劳动力,没有良好训练的工人导致日本生产水平的直线下降,武器质量下降,社会生活迅速恶化。日军飞机后期使用自杀机固然主要原因是飞行员素质差,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飞机的故障率已经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新飞机也飞不了几个起降,仪表质量奇差。

日本大量增兵,是一种自杀行为。这一点日本人自己也明白,所以太平洋战争开战的时候,它采用的是不断从大陆调兵南进,而不是增加总兵力。前些天我说如果台海开战日本无力出兵干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劳动力不足。至于日本为什么把那样多劳动力拴住了,我想第三部分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三,就是敌后战场问题。平心而论,我曾经对敌后战场特别是八路军的敌后战场到底有多大作用颇有疑问。中国人蒙起自己人来啊,那可是真五花八门,国共各执一词,简单说法就都是一句话 -- 你是王八蛋,还都好像满有道理的,你说信谁吧?等到日本以后,才发现日本人对八路相当的尊崇。看日本对华作战的材料,谈八路的比例比任何国民党部队都要多,-- 比我们中国人认为的比例高。特别是抗战后期,一说就是“八路”“重庆军”,那是绝对把八路当和老蒋相等的一号对手来谈的。

敌后战场,我以为主要目的不在杀死多少敌人,而在破坏敌人的以战养战,特别是破坏敌后地区的占领化进程。这里面,中国有成功的例子,也有不成功的例子,先说不成功的,一个是东北,一个是华东大城市带,关键是建立了稳固的伪政权,东北成了日军极好的后方基地,不但安全,而且为日本的战争提供大量战争物资,日军宁可到东北,不在本土,因为待遇好。华东大城市带,在日军占领期间也有同样的不良表现,假如中国都是这个样子,日本灭亡中国并不是不可以实现的。而华北和长江流域农村地区就做得比较好。看日本军队在华北的回忆,那是毫无安全感的。我曾经见到日军回忆眼看着几百八路在他们据点不远的村子里做操,这妈妈的是好玩的么?!

所以,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大片地区,始终不能形成对日军的良性造血循环,使日军无法实现越打越壮。华北的粮,棉等物资双方始终处于激烈争夺的状态。因此,日军无法轻易的增加军队数量,和不能解决中国占领区各地的殖民化问题,是息息相关的。

这也就是蒋百里所谓“不怕鲸吞,只怕蚕食”对日战略的精髓,日军吃下的只要他咽不下,中国就有翻本的机会。

没敢跟或者点评顾剑的文章,那太属于班门弄斧了。

家园 老萨说的是.

刚才想回查理的贴子来的, 正好您先贴了一篇.

44年溃败和日军竭泽而渔大量增加兵力有关.如果日本人一早能多拿这几十个师团出来, 1939年战斗就结束了.正如老萨所说, 不是日本人不愿意增加兵力, 实在是已经达到阈值了.再征的话问题一堆.

即使是这样, 新征召的士兵的战斗力仍然差很多, 以至于造成45年湘西会战的惨败.

家园 几点讨论

老萨讲到花园口放水对日军的心理打击,确实应该是个因素,另外,军事上也还是迟滞了日军了,否则日军一马平川赶到武汉,对日后的会战大有影响.

日本人为何不早点这样做?这一点并非日本不重视中国,而是它这样动员是饮鸩止渴。

这一点是肯定的.还有,日本的战略出了问题,没有下定决心解决中国问题,还抱有和谈的幻想,所以才逐次增兵,否则举国来攻,中国可能会扛不住.另外,也有苏联的牵制作用,在日苏签订和约之前,东北一直驻有重兵,不敢入关参战.

看日本对华作战的材料,谈八路的比例比任何国民党部队都要多,-- 比我们中国人认为的比例高。特别是抗战后期,一说就是“八路”“重庆军”,那是绝对把八路当和老蒋相等的一号对手来谈的。

这个至少日本防卫厅的战史资料不是这样的,只有一卷区区的华北治安战.另外,岗村宁次和另外的日军军官对八路的评价很低,认为其战斗力很差.

而华北和长江流域农村地区就做得比较好。看日本军队在华北的回忆,那是毫无安全感的。我曾经见到日军回忆眼看着几百八路在他们据点不远的村子里做操,这妈妈的是好玩的么?!

如果双方达成默契,这是很自然的现象.而且这种默契在许多地方确实是存在的.也有日军同样也很轻易地穿过根据地,而没有遭到阻击的事例.

所以,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大片地区,始终不能形成对日军的良性造血循环,使日军无法实现越打越壮。华北的粮,棉等物资双方始终处于激烈争夺的状态。因此,日军无法轻易的增加军队数量,和不能解决中国占领区各地的殖民化问题,是息息相关的。

敌后抵抗肯定达成了一定的效果.40年前,防备苏联,不敢将全部军队调入关内;随即太平洋战争,不少精锐师团调往南洋,日军从质量上已经大幅下降.44年确实是全力一击,可惜此时的精锐已经陷于太平洋,参战部队的质量已经不行了,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过假设早几年就这样,比如40年,中国真是悬.

家园 也是随便说说

1 花园口 记得中学的历史课本上对这次决口批评得很厉害,大家应该都还记得。矛头直指国民党政府,认为他们不顾百姓的死活等等。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对中国自己的损失太大,老百姓的伤亡太多,其实日本人没被淹死几个,淹死的都是中国人,炸堤的时候没有通知百姓撤离。而且后遗症到了60年代还存在,这些都是事实。小时候我很认同这些观点,但是现在基本上认为那是一次很成功的战术行动,效果也很明显,几乎是完全达到了预期设计的目的。从战术角度来说,可以说是完全成功的。但是这次的行动在计划的时候显然没有考虑老百姓。这也是很难令人接受的。蒋公为此挨些骂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至于它对日本人心理上的影响这个就不好说了,我还没考虑过这一层。

2 我一直认为凇沪会战和徐州会战是两个很错误的决定,如果要是把南京保卫战再算上,那么淞沪会战简直就是一个极不理智的决定,这些地方的地形对机械化开进的日本人极其有利,而且日本人可以从海上攻击。那两场会战简直是对中国军人的屠杀。

3 也说说到底是国军抗战,还是共军杀敌,说到这里突然想起在高中的时候又一次发神经,在课堂上和老师说:“蒋介石当时叫共产党共匪,毛泽东毛匪,后来毛泽东叫蒋介石蒋匪,中国历朝历代都把造反的称之为匪,可是一旦造反成功了原来的匪就可以叫别人匪了,国民党当年也是被满清称之为乱匪,结果到最后皇帝成了丧家犬了。我算是想明白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其实就是土匪打土匪。大家都是王八蛋。没一个好东西。”

4 要说现在的宣传嘛,个人感觉台湾方面的品位太低,老是瞄着共党的下三路去,在这里的唐人街满世界的都是这类的台湾书,不光是李医生的,牛医生的,马医生,驴医生,朱医生的也是数不胜数。共产党这方面显然做的比台湾要好,就是最疯狂的时候也没有这些下三路的东西。国军的下三路毛病可是多得数不胜数了。

哈哈,胡说八道一番!有意见尽管提!

家园 回查理并翻译一些日军笔下的八路军战记

查理其实有的问题我没有深入说。为什么日本回忆资料里面八路的相当多呢?这个您随便找一个日本书店到里面翻翻书都会有这种感受的。我想有一个原因是毕竟共产党后来成了大陆的统治者,特别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大平正芳访华等事件,使“八路”一度成为热点话题。旧日军的回忆中有所侧重,这个不能不考虑到的。查理不知道是否了解,在日本有一个令人无可奈何的现象,那就是很多日中友好协会的重要人物,往往是日本老兵,因为他们毕竟到过中国,熟悉中国情况,甚至,还有得对中国因此“有了感情”。这让中国人很难接受又啼笑皆非,尤其是这种“感情”,宁可还是没有的好。

相对而言,国民党蜇居小岛,影响越来越弱,无疑使涉及他们的作品缺乏市场了。想想,假如说“我和林彪将军照过相”,在日本肯定好多人会看,林彪可是红色中国的神秘元帅,副统帅阿,假如说“我和曾万钟将军(或者汪之斌将军)照过相”。。。谁知道曾万钟汪之斌是谁啊!实际上林彪只是一个师长,人家曾万钟汪之斌可是军长呢。胜者王侯阿。

国共兵力不同,掌握国家资源不同,打出的战斗规模当然还是有区别的。

上面是给国民党说话,下面这个可就要替共产党说话了。您说的那个八路做操的评价有些主观了,查理有些想当然了。不过我不是故意给查理圈套上,这个也是《丸》杂志里面的纪录,可正好相反,不是双方勾结,而是双方死斗,总的来说,吃亏的还是日军。

这个作品是某军曹日记的整理,题目是《寺田军曹,出发!》,其实我很有兴趣把整个作品翻译过来,因为他谈的基本是华北的抗战,查理知道萨的老家也是河北的,觉得很亲切。但是因为这是连载,而我只在旧书摊上买到两册,无法看到全文。

我就把这段翻译翻译吧,也挺有意思的。

关于几百八路做操的事情,是其中一期(总642期)的内容,时间1944年 (昭和19年)这段连载一开始就说 -- “我随荒谷讨伐队(第二中队)赶到,但是已经晚了,战斗早已结束,八角村守备队已经全军覆没”,这个八角村守备队覆灭的事情,应该是上一期介绍的,我没有看到这个战斗的具体经过,只能从上下文推测出八路军袭击了这个守备队,守备队求援,作者所在的“讨伐队”从大队所住的义井镇出发增援,宁武山脉以南的义井镇驻有驻防的日军第一中队(高桥中队)和机动的讨伐队(第二中队),日军是穿山十几公里,“日夜不眠”赶去增援的。

但是赶到的时候战斗已经结束,荒井曹长以下18名日本兵全部被击毙了,保安队伪军伤亡不明。

讨伐队接到命令,立即追击八路军撤退的部队。作者所在的北泽小队三十人担任前锋,结果因为八路行动迅速,未能追上,只抓到两个民兵,缴获地雷两个。由此知道八路在撤退的路线上布雷,只好停止追击。

此后,他们的讨伐队撤回据点,用牛车把18具日军尸体带回火化。接着收集情报,发现西侧的水泉镇东台地村驻有八路的部队,于是日军集中第二中队的部队前往袭击报复。为了达到奇袭的目的,他们选择的是草深林密之处穿插,到达的时候正好半夜,但是因为道路难行,到达的当时只有北泽小队。东台地村只有十几户人家,北泽小队长下令强袭。看到周围大雪茫茫,作者一面向村中前进一面想:这样的大雪天,八路想不到日本兵会赶来吧。

就在这时,右边的山坡上射来一排枪弹,原来狡猾的八路大雪天也并没有住在村中,日军匆忙应战。

战不多时,另外两个小队也赶到,八路军见势不妙撤出战斗而逃。“追击!”日军指挥官命令。但是在雪地里跑不过轻装的八路军,眼看着八路军象蜘蛛一样消失在积雪的山谷里。

此战之后,寺田军曹被选派前往太原受训,他把自己的班交给了皆川伍长。

等到他受训完毕,返回部队的时候,路上遇到一位本部队的山崎上等兵,山崎告诉他,皆川伍长自杀了。

寺田和皆川是好友,非常吃惊,询问结果,原来皆川和一个朝鲜慰安妇关系升温,那个慰安妇后来不堪折磨,逃到皆川的驻地(当时皆川的驻地被八路军包围着,作者用了“冲进”的用语,日军皆敬佩这个慰安妇的勇气)。这样,皆川就很难处理了。那个慰安妇就跟着他,和驻地的日军吃住在一起。不久,上级知道此事,严厉训斥皆川,并命令把那个慰安妇送回。皆川不堪重负,和那个慰安妇双双用手枪自杀。让我惊讶的是皆川的遗言里面写道他考虑过两个人一起去投八路!最后还是选择了自杀。投八路这种想法居然日军会有,很多朋友可能没有想到,我也没有想到。

此后,他接管了部队,驻扎在义井镇。6月16日,寺田接到命令率领本班15人向北打出,接应五寨驻防的第三中队撤退,当时五寨遭到八路军的大举进攻,第三中队抵挡不住,被迫撤退。第三中队队部顺利撤回义井镇,但是外驻的部队在撤退中损失惨重。驻石嘴头,都嘴的两个分遣队来不及突围就被八路军全歼。驻扎贺职村的分遣队突出重围,又被保安队叛变消灭。

撤回义井镇的日军周围也常有八路军出没,平时不敢出镇。镇内水源不足,不久有个叫松冈的曹长发现寨墙边有一股泉水,暂时解决了问题。谁知没有几天,八路军就发现了,并污染了水源。结果日军被迫下令大部分部队突围撤离,只留残破的第三中队和北泽小队。

八路军发现日军撤离,夜间便不断来袭扰,投掷手榴弹,日军感到八路军还要有新的进攻。

不久的一天,有士兵报告寺田发现镇子西北的天儿庄进驻了八路。寺田等人用望远镜看去,就看到八路军数百人在场院里做操,显然是最近胜仗比较多,全不把日军看在眼里。

看到这个阵势,松冈军曹苦笑说今天晚上可以看手榴弹焰火了。

不能束手待毙,日军决定出击,派北泽小队先发制人,到八路来袭的路上设伏。

义井镇和天儿庄之间有个小村子叫三岔堡,日军就隐蔽进入这里,携带着十四年式机枪和缴获的捷克式机枪,寺田操作捷克式机枪,他说捷克式的故障低,是很好的武器。

午夜,八路军的袭击部队浩荡而来,日军突然开火,特别是对准队伍前排的人员猛烈射击,因为八路军的指挥官都是走在前面。

结果,黑夜中八路军队伍大乱,自相惊扰,溃败回天儿庄去了。

第二天,日军派人到天儿庄侦察,当地人报告说夜里八路军送来六名重伤员,轻伤无数,用门板把负伤人员抬走了。八路军死亡人员不知多少,但是知道有一名高级军官阵亡,八路军因此撤退。

然后就是“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另一本则要早些,记述的有百团大战井阱煤矿之战,寺田当时也是守军之一,被八路的手榴弹炸伤。

呼呼,翻译可真是个累活阿。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想偷懒,就扫了发给我,我给你打下手,嘿嘿

不就是个翻译么?

不怕俺胡说八道,萨老就放心让俺来胡搞吧~~~~

家园 1944年的攻势1940年未必能做到

一直到1943年,作为优先扶植的军火工业,钢铁一直在增产,一直到1944年铝的产量都在"急速增长".42年以后,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都是从东南亚的占领地运来.没有这样的物资积累,1944年的日军增加的恐怕只能是赤手空拳的几十个师团.

不过当时的日本真是砸锅卖铁了.一直是日本强项的纺织业在军工优先的情况下一蹶不振.1942年开始日本对棉布类商品开始实行配给制,每人每年衣料定量1.8公斤,此后逐年下跌.1945年下跌到区区的450克.这样的情况下,临时拼凑几十个师团也只能是回光返照.

家园 您出手那还有错?!

受宠若惊,受宠若惊!

家园 而且1944年日军在正面战场的"胜利"是以后脑勺都不顾了为代价的

1944年趁日军全力打通交通线的机会,共军游击队在背后展开反击,全年毙伤日伪军23万,占领47个县政府,解放了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1700万人口.这个数字出自日方的资料.日本人自己评价,这样的失利使得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作战计划"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家园 赵兄的好资料,不过俺的架空是在这个基础上的

即日军将所有驻守在东北的关东军尽数入关,这些军队显然不是赤手空拳的,而且是装备训练精良.此时日苏已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应该没有了后顾之忧.而此时苏芬战争已经爆发,从客观上,苏军也没有能力南下.

家园 几点异议

但是这次的行动在计划的时候显然没有考虑老百姓。这也是很难令人接受的。

花园口行动之前和之后,国府对老百姓是有许多措施的,事前的迁移,和事后的救济,对这个专题大陆现在已经有了不少专题研究了,以后有空俺可以找一找.至于百姓的伤亡确实是非常惨重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另外,金陵春梦的作者唐人就是共产党的地下党,专门是向下三路的.

家园 抗战初期日本关东军和中国派遣军的关系确实很有趣

两边都感到兵力不足,都希望对方能够快点干掉自己的对手然后来帮忙.可惜哪个也没这个能力,于是就大眼瞪小眼.只能怪日本人自己胃口太大.

自从日俄战争以来日本的外交方针说白了就是一句话,确保自己在满蒙朝鲜的利益并扩大战果.几十年来日本政府历次更迭,这一点始终未变.因此要他们抽调关东军主力南下,还不如要他们从中国撤军去加强关东军现实.日苏虽然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远东苏军在德国入侵苏联前无论数量质量都一直保持着对关东军的明显优势,说压倒恐怕也不那么过分.何况1940年前后苏联援华十分积极,中苏的接近当然对日本是巨大的压力.就凭一纸和约就放弃在满蒙的警惕,斯大林是一纸空文能约束的了的吗.

家园 有关日本方面的记载分析得非常好,恰好说明了

并不能以现在日方资料记载的多少来确定正面和敌后战场的重要性,这些都是明显的样本选择性偏差,而且是系统性的.

因此,严肃的战史著作才更能反映历史的真实,日本防卫厅编写的战争全史几十卷中仅有一卷涉及敌后战场,也许这更能反映实质.

正因为这种史料记载的样本选择性的系统性的偏差,对于已经退居台湾的国府在抗战中的作用,不仅在大陆,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估计偏低的.当年参战的国军沦为了内战中的失败一方,当年抗日的英雄将领许多成为共产党的阶下囚,大陆台湾双方都不会赞扬他们的业绩,日本更不会.因此,目前历史记载的实状是严重低估了正面战场的作用,而不是相反.

等到日本以后,才发现日本人对八路相当的尊崇。看日本对华作战的材料,谈八路的比例比任何国民党部队都要多,-- 比我们中国人认为的比例高。特别是抗战后期,一说就是“八路”“重庆军”,那是绝对把八路当和老蒋相等的一号对手来谈的。

家园 送个大顶,顺便关心一下

地震频发,安全第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奥,是吗?那倒是真的要谢谢你告诉我金陵春梦

这本“小说”的主人公的名字叫“蒋介石”!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