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乱谈抗战 -- 和顾剑抗战战略一文 -- 萨苏

共:💬22 🌺1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乱谈抗战 -- 和顾剑抗战战略一文

    不一定正确,欢迎批评。

    第一,关于花园口决堤。我在日本接触一些日本老兵,基本都是战争后期入伍的,没有参加过三七年作战的官兵,不过他们有提到花园口决堤对日军的影响。我说的不是军事部署上的影响,说的是心理上的影响。日军当时没有准备和中国打长期战斗的,都是用甲午战争教育士兵。但是花园口一决堤,日本兵都慌了,说这个仗不好打了,中国人拼命了,自己淹自己阿,命都不要了,这次他们不会投降了。

    还说有一个日军师团长前一天对部队讲话,说中国军队都是“私兵”,没有日军的精神,如果日本遭到进攻,有黄河这样的大河,宁可把黄河扒开和敌人同归于尽也不能让敌人占领阿。说完了第二天,中国军队就把黄河扒开了。

    第二说说日本军队在华数量问题,日军军队数量最高顶峰是44年,这之前一直没有充分动员。大陆交通线战役中国军队为什么招架不住?其关键原因还是没有想到日军会突然增加几十个师团,腾出足够兵力投入对华作战。薛岳那人聪明阿,他死活也不能信日本人能有这样的的兵力来打九战区,可是日本人真的动员出了这样多的部队。日本人为何不早点这样做?这一点并非日本不重视中国,而是它这样动员是饮鸩止渴。虽然能够一时收效,实际上国内的生产已经受到极大的影响,矿山和工厂已经大量使用妇女劳动,缺乏劳动力,没有良好训练的工人导致日本生产水平的直线下降,武器质量下降,社会生活迅速恶化。日军飞机后期使用自杀机固然主要原因是飞行员素质差,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飞机的故障率已经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新飞机也飞不了几个起降,仪表质量奇差。

    日本大量增兵,是一种自杀行为。这一点日本人自己也明白,所以太平洋战争开战的时候,它采用的是不断从大陆调兵南进,而不是增加总兵力。前些天我说如果台海开战日本无力出兵干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劳动力不足。至于日本为什么把那样多劳动力拴住了,我想第三部分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三,就是敌后战场问题。平心而论,我曾经对敌后战场特别是八路军的敌后战场到底有多大作用颇有疑问。中国人蒙起自己人来啊,那可是真五花八门,国共各执一词,简单说法就都是一句话 -- 你是王八蛋,还都好像满有道理的,你说信谁吧?等到日本以后,才发现日本人对八路相当的尊崇。看日本对华作战的材料,谈八路的比例比任何国民党部队都要多,-- 比我们中国人认为的比例高。特别是抗战后期,一说就是“八路”“重庆军”,那是绝对把八路当和老蒋相等的一号对手来谈的。

    敌后战场,我以为主要目的不在杀死多少敌人,而在破坏敌人的以战养战,特别是破坏敌后地区的占领化进程。这里面,中国有成功的例子,也有不成功的例子,先说不成功的,一个是东北,一个是华东大城市带,关键是建立了稳固的伪政权,东北成了日军极好的后方基地,不但安全,而且为日本的战争提供大量战争物资,日军宁可到东北,不在本土,因为待遇好。华东大城市带,在日军占领期间也有同样的不良表现,假如中国都是这个样子,日本灭亡中国并不是不可以实现的。而华北和长江流域农村地区就做得比较好。看日本军队在华北的回忆,那是毫无安全感的。我曾经见到日军回忆眼看着几百八路在他们据点不远的村子里做操,这妈妈的是好玩的么?!

    所以,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大片地区,始终不能形成对日军的良性造血循环,使日军无法实现越打越壮。华北的粮,棉等物资双方始终处于激烈争夺的状态。因此,日军无法轻易的增加军队数量,和不能解决中国占领区各地的殖民化问题,是息息相关的。

    这也就是蒋百里所谓“不怕鲸吞,只怕蚕食”对日战略的精髓,日军吃下的只要他咽不下,中国就有翻本的机会。

    没敢跟或者点评顾剑的文章,那太属于班门弄斧了。

    • 家园 游击战的意义就在此。

        “敌后战场,……而在破坏敌人的以战养战,特别是破坏敌后地区的占领化进程”

        当然,抵抗侵略如果只有游击战,也就只有象阿富汗那样一直拖到侵略国自已受不了的时候。但如果没有敌后游击战,被占的领土上的人力、自然资源都能被敌国充分利用,被侵略国家的正面战场只能越战越弱,如果没有外来支援也只有失败的下场。

    • 家园 跟着说几句

      跟着说几句。萨兄说到破坏敌后地区的占领化进程不成功的例子有东北和华东大城市带。我认为,这几个地方日伪统治比较成功,原因主要不是当地人民的抵抗意识不强,而是客观因素的缘故。试着谈一下我认为不成功的客观原因。

      东北的伪政权比较稳固,几个客观不同于关内的原因――主要是地理、气候和东北日本力量的不同。东北与关内的陆上交通主要必须通过辽西走廊,比较容易被日军封锁切断,抵抗力量难以得到关内的物质支持。同时东北的气候――主要是冬季――恶劣,使得当地抵抗力量游击抗日的困难要大于关内。比如日军使用的集中居屯以切断游击队物资补给,即使使用在关内。其效果也很可能远不会如在东北那样有效。最后就是在东北,日伪军,还包括当地百万日侨,使得在东北的日军相对优势(对抵抗力量)远远超过关内。根据现在一般军事理论,对付游击战,镇压方如果拥有十倍以上的优势兵力、同时争取到或是能切断游击队从后方或当地支持者中得到补给和情报,就能够击败游击队。东北日军的优势远不止十倍,而他们又通过极其残酷的手段切断了游击队绝大多数补给渠道。

      华东大城市带,一方面日伪军的密度也相当大,布署位置和交通条件也较利于其快速接战。另一方面,自皖南事变后,擅长和注重敌后游击战的新四军在江南元气大伤,也是日伪在沪宁地区比较稳固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不过,比起东北,日伪在华东,即使在大城市带的日子也并非很好过,那里的游击队仍然始终存在,并发挥了一定作用,比如与当时上海市区仅一江之隔的浦东,从地理上甚至处于死地,但仍然有抗日武装活动。这些都使得日军在华东大城市必须保持额外的(也就是基本的驻军和预备队)、与抵抗力量远不成比例的“治安”兵力,以保护汪伪和日军心腹地区“王道乐土的体面”,这对其它地区,比如仅隔一长江的苏中、苏北,也是减轻了相当的压力。

      • 家园 华东地区国共双方都还是有一定的游击部队存在的。

        但是力量都不足以对敌伪构成足够的威胁。甚至在整个新四军来说一提消灭敌军就是遮遮掩掩的日伪军。远比不上八路军底气十足把日军伪军分开统计。

    • 家园 萨兄回复查理文章中有一个错误!

      另一本则要早些,记述的有百团大战井阱煤矿之战,寺田当时也是守军之一,被八路的手榴弹炸伤

      萨兄说的应该是井陉煤矿吧?这个字念xing,二声!呵呵,井陉煤矿可是一个大矿呀,全国都有名的!太行山从山西向东出河北一个只有八条道路,古称太行八陉,井陉就是八陉之一,著名的娘子关就坐落与此通道之上。韩信的背水一战也发生于此。在国内的朋友可能前几天也听说过307国道堵车的消息吧?正是因为通过井陉的石太高速公路大修,从而使山东、河北等地入晋的汽车全部只能走同样在井陉的307国道而造成严重堵车,最长的有几十公里!幸好现在通了,不过八达岭高速又开始大修了,唉!那边又要堵车了!

      边某十几天没来了,河里好文章我就是有四个眼睛都看不过来了!前几天参加广交会,真倒霉,在琶州那边的新馆,盒饭还和旧馆的一样贵,任何地方卖3快钱的这里面最便宜25,而且最最严重的就是方圆几公里连个卖报纸的都没有!这可比旧馆流花路差太多了!而且累死累活的摆样品、揽客户、收样品,如果不是看在便宜得很的广州鲜虾和特色烧鹅的份上,真是不愿意来广州!不过这次广交会还不错,能谈成几笔生意,明年上半年看来还能赚点钱啦!

      • 家园 谢谢,的确是井陉

        山西险阿,到山西,可以实在理解“天险”的意味 -- 入晋过太行山,从火车上看出去会想这是人呆的地方吗。难怪晋煤外运如此困难。全国可以称为天险的地方,大概就是四川,山西两省为最吧,关中的入口潼关反而没有什么感觉。

        广交会搬家了?也有道理吧,流花那边虽然方便,毕竟太乱了。烧腊吃足了吧? 羡慕阿。

        • 家园 岂只是广交会,以后都要搬家了!

          现在广交会是两个展馆,旧展馆还在流花路,新展馆在珠江南边的琶洲。这次是96届,据说已经确定了到第100届也就是2006年的秋交会就全部搬到琶州去了。其实何止是广交会,整个在广州西北部的三大件全要搬迁了。目前飞机场已经搬走了,从原址搬到了花都市,广交会也搬到琶洲,过不了多久,广州市火车站据说也要搬走,从目前的位置搬到番禺,唉!以前从火车站下了车坐出租十分钟就能到广交会,差不多十分钟就能到飞机场,现在全走了!真不知道以后的中国大酒店还能靠什么吃饭!不过看看广州市凄惨的城市交通,这也算是无奈的举动吧!不过这样也好,省得和三元里离的那么近,那里面现在卖毒品的人太多了!

    • 家园 送个大顶,顺便关心一下

      地震频发,安全第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也是随便说说

      1 花园口 记得中学的历史课本上对这次决口批评得很厉害,大家应该都还记得。矛头直指国民党政府,认为他们不顾百姓的死活等等。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对中国自己的损失太大,老百姓的伤亡太多,其实日本人没被淹死几个,淹死的都是中国人,炸堤的时候没有通知百姓撤离。而且后遗症到了60年代还存在,这些都是事实。小时候我很认同这些观点,但是现在基本上认为那是一次很成功的战术行动,效果也很明显,几乎是完全达到了预期设计的目的。从战术角度来说,可以说是完全成功的。但是这次的行动在计划的时候显然没有考虑老百姓。这也是很难令人接受的。蒋公为此挨些骂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至于它对日本人心理上的影响这个就不好说了,我还没考虑过这一层。

      2 我一直认为凇沪会战和徐州会战是两个很错误的决定,如果要是把南京保卫战再算上,那么淞沪会战简直就是一个极不理智的决定,这些地方的地形对机械化开进的日本人极其有利,而且日本人可以从海上攻击。那两场会战简直是对中国军人的屠杀。

      3 也说说到底是国军抗战,还是共军杀敌,说到这里突然想起在高中的时候又一次发神经,在课堂上和老师说:“蒋介石当时叫共产党共匪,毛泽东毛匪,后来毛泽东叫蒋介石蒋匪,中国历朝历代都把造反的称之为匪,可是一旦造反成功了原来的匪就可以叫别人匪了,国民党当年也是被满清称之为乱匪,结果到最后皇帝成了丧家犬了。我算是想明白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其实就是土匪打土匪。大家都是王八蛋。没一个好东西。”

      4 要说现在的宣传嘛,个人感觉台湾方面的品位太低,老是瞄着共党的下三路去,在这里的唐人街满世界的都是这类的台湾书,不光是李医生的,牛医生的,马医生,驴医生,朱医生的也是数不胜数。共产党这方面显然做的比台湾要好,就是最疯狂的时候也没有这些下三路的东西。国军的下三路毛病可是多得数不胜数了。

      哈哈,胡说八道一番!有意见尽管提!

      • 家园 几点异议

        但是这次的行动在计划的时候显然没有考虑老百姓。这也是很难令人接受的。

        花园口行动之前和之后,国府对老百姓是有许多措施的,事前的迁移,和事后的救济,对这个专题大陆现在已经有了不少专题研究了,以后有空俺可以找一找.至于百姓的伤亡确实是非常惨重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另外,金陵春梦的作者唐人就是共产党的地下党,专门是向下三路的.

        • 家园 奥,是吗?那倒是真的要谢谢你告诉我金陵春梦

          这本“小说”的主人公的名字叫“蒋介石”!

    • 家园 几点讨论

      老萨讲到花园口放水对日军的心理打击,确实应该是个因素,另外,军事上也还是迟滞了日军了,否则日军一马平川赶到武汉,对日后的会战大有影响.

      日本人为何不早点这样做?这一点并非日本不重视中国,而是它这样动员是饮鸩止渴。

      这一点是肯定的.还有,日本的战略出了问题,没有下定决心解决中国问题,还抱有和谈的幻想,所以才逐次增兵,否则举国来攻,中国可能会扛不住.另外,也有苏联的牵制作用,在日苏签订和约之前,东北一直驻有重兵,不敢入关参战.

      看日本对华作战的材料,谈八路的比例比任何国民党部队都要多,-- 比我们中国人认为的比例高。特别是抗战后期,一说就是“八路”“重庆军”,那是绝对把八路当和老蒋相等的一号对手来谈的。

      这个至少日本防卫厅的战史资料不是这样的,只有一卷区区的华北治安战.另外,岗村宁次和另外的日军军官对八路的评价很低,认为其战斗力很差.

      而华北和长江流域农村地区就做得比较好。看日本军队在华北的回忆,那是毫无安全感的。我曾经见到日军回忆眼看着几百八路在他们据点不远的村子里做操,这妈妈的是好玩的么?!

      如果双方达成默契,这是很自然的现象.而且这种默契在许多地方确实是存在的.也有日军同样也很轻易地穿过根据地,而没有遭到阻击的事例.

      所以,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大片地区,始终不能形成对日军的良性造血循环,使日军无法实现越打越壮。华北的粮,棉等物资双方始终处于激烈争夺的状态。因此,日军无法轻易的增加军队数量,和不能解决中国占领区各地的殖民化问题,是息息相关的。

      敌后抵抗肯定达成了一定的效果.40年前,防备苏联,不敢将全部军队调入关内;随即太平洋战争,不少精锐师团调往南洋,日军从质量上已经大幅下降.44年确实是全力一击,可惜此时的精锐已经陷于太平洋,参战部队的质量已经不行了,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过假设早几年就这样,比如40年,中国真是悬.

      • 家园 1944年的攻势1940年未必能做到

        一直到1943年,作为优先扶植的军火工业,钢铁一直在增产,一直到1944年铝的产量都在"急速增长".42年以后,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都是从东南亚的占领地运来.没有这样的物资积累,1944年的日军增加的恐怕只能是赤手空拳的几十个师团.

        不过当时的日本真是砸锅卖铁了.一直是日本强项的纺织业在军工优先的情况下一蹶不振.1942年开始日本对棉布类商品开始实行配给制,每人每年衣料定量1.8公斤,此后逐年下跌.1945年下跌到区区的450克.这样的情况下,临时拼凑几十个师团也只能是回光返照.

        • 家园 赵兄的好资料,不过俺的架空是在这个基础上的

          即日军将所有驻守在东北的关东军尽数入关,这些军队显然不是赤手空拳的,而且是装备训练精良.此时日苏已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应该没有了后顾之忧.而此时苏芬战争已经爆发,从客观上,苏军也没有能力南下.

          • 家园 抗战初期日本关东军和中国派遣军的关系确实很有趣

            两边都感到兵力不足,都希望对方能够快点干掉自己的对手然后来帮忙.可惜哪个也没这个能力,于是就大眼瞪小眼.只能怪日本人自己胃口太大.

            自从日俄战争以来日本的外交方针说白了就是一句话,确保自己在满蒙朝鲜的利益并扩大战果.几十年来日本政府历次更迭,这一点始终未变.因此要他们抽调关东军主力南下,还不如要他们从中国撤军去加强关东军现实.日苏虽然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远东苏军在德国入侵苏联前无论数量质量都一直保持着对关东军的明显优势,说压倒恐怕也不那么过分.何况1940年前后苏联援华十分积极,中苏的接近当然对日本是巨大的压力.就凭一纸和约就放弃在满蒙的警惕,斯大林是一纸空文能约束的了的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