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乱谈抗战 -- 和顾剑抗战战略一文 -- 萨苏

共:💬22 🌺1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几点讨论

老萨讲到花园口放水对日军的心理打击,确实应该是个因素,另外,军事上也还是迟滞了日军了,否则日军一马平川赶到武汉,对日后的会战大有影响.

日本人为何不早点这样做?这一点并非日本不重视中国,而是它这样动员是饮鸩止渴。

这一点是肯定的.还有,日本的战略出了问题,没有下定决心解决中国问题,还抱有和谈的幻想,所以才逐次增兵,否则举国来攻,中国可能会扛不住.另外,也有苏联的牵制作用,在日苏签订和约之前,东北一直驻有重兵,不敢入关参战.

看日本对华作战的材料,谈八路的比例比任何国民党部队都要多,-- 比我们中国人认为的比例高。特别是抗战后期,一说就是“八路”“重庆军”,那是绝对把八路当和老蒋相等的一号对手来谈的。

这个至少日本防卫厅的战史资料不是这样的,只有一卷区区的华北治安战.另外,岗村宁次和另外的日军军官对八路的评价很低,认为其战斗力很差.

而华北和长江流域农村地区就做得比较好。看日本军队在华北的回忆,那是毫无安全感的。我曾经见到日军回忆眼看着几百八路在他们据点不远的村子里做操,这妈妈的是好玩的么?!

如果双方达成默契,这是很自然的现象.而且这种默契在许多地方确实是存在的.也有日军同样也很轻易地穿过根据地,而没有遭到阻击的事例.

所以,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大片地区,始终不能形成对日军的良性造血循环,使日军无法实现越打越壮。华北的粮,棉等物资双方始终处于激烈争夺的状态。因此,日军无法轻易的增加军队数量,和不能解决中国占领区各地的殖民化问题,是息息相关的。

敌后抵抗肯定达成了一定的效果.40年前,防备苏联,不敢将全部军队调入关内;随即太平洋战争,不少精锐师团调往南洋,日军从质量上已经大幅下降.44年确实是全力一击,可惜此时的精锐已经陷于太平洋,参战部队的质量已经不行了,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过假设早几年就这样,比如40年,中国真是悬.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