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投票西西河到底有多少在医疗研究系统工作或工作过的? -- 马哥

共:💬70 🌺88 新:
  • 投票信息

    单选,参与 46 / 3

    医院大夫
    13/0
    医学院科研人员
    5/0
    生物领域科研人员
    9/1
    生物化学领域科研人员
    6/0
    制药相关领域科研人员
    13/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其实西方的大师

还是对这些东西有敬畏之心。反倒是些二三流的,绝对不信仪器以外的东西。

家园 俺现在跟生物只是粘点边儿

有些以前的兄弟是很不屑的,呵呵。倒有些朋友是做药方面的,不过是D的,不是R的

家园 我还是相信科学的

本身就是吃这碗饭的。所以我对非常玄的不太有明确定义的传统解释就不信,也就是说我不相信我师父们的解释(用未知来解释未知),但我首先尊重现象,现象背后一定有科学,况且到具体,科学也存在如何理解运用的问题。所以希望还是在你们身上。呵呵

不好意思,把楼盖歪了,我撤退

家园 现在的药物研发有个瓶颈

西药的一个典型思路就遇到了瓶颈,读不懂分子结构信息,只好多攒些蛋白结构,复合物结构,抗体结构...攒的越多越傻眼。有些成形的结构看上去十分完美,可是离药物开发始终有层隔膜从未给捅开过。

另外西药讲究筛选,已经扩大到了用中药原料测试靶细胞的地步。药物所不是跟外国公司合作,自己提取中药给人家测试,说一年干出来60多待复测的原料,比国外自己弄提高了N倍。

疫苗方面,科兴一发力,国外疫苗厂直接入门收购,潜伏在政府机构为美国服务的那些人开始起作用了。汇源果汁不许收购,疫苗厂反倒给卖了。到时候国家来个统一收购只针对国有厂商,那倒也算策略。

家园 谢谢大熊兄弟!
家园 刚才的帖子不完整

深谢兄弟的鼓励。你谈到的那些学术问题,我无法立即形成意见。但我会去想一想的。除了有抗体介导的一些吸收过程之外,皮肤是否可以选择性的吸收某些药物,如果可能,机理如何,我也需要进一步了解。如果兄弟有兴趣,可否给我一个联系方法,以便有心得时分享?与“肺经”有关的问题,兄弟我道行还浅,眼下尚不敢妄言。我会认真思考。也请大熊兄弟不吝赐教!

家园 research还是苦哇。
家园 呵呵,所以不能只做research

玩玩儿可以,当饭吃就太累了。幸好现在烧钱的多,俺现在做的市面上还有些人用,能忽悠,呵呵,比只忽悠NIH好点儿。

家园 欢迎,谢宝

哲学的角度不是不可取,而是必须要,在哲学这个角度,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其实任何一个领域的顶端,都是哲学,只是到了这个境界的,已经是这个领域的顶级大拿了

非常赞同这句,轻言妄言,都很可笑。

中医中药是非常严肃的科学问题。我们目前对它们的认识还很不够。要想取得突破,尚需巨大努力。

家园 还是你厉害啊。

咱家计划再挺1,2年,然后再转进。虽说米国这面申请忽悠啥的比较正规。但俺还是喜欢国内。再挺两年看看。呵呵。

家园 支持专业人士的讨论
家园 处方药的开发是个大工程,甚至未必比大飞机的工程简单多少

我们尚没有自己完全知识产权的大飞机,同样也没有一种完全知识产权的处方药。尤其是这种从病理和药理水平上就有自己的研究积累的药物。

从天涯兄的介绍看,目前还在临床基础的阶段。总要明确药效,搞清药理,三期临床。。。这样一路走下来,没个十年八年,大几个亿的投入。不可能搞出一种处方药摆到药店的柜台上。

祝天涯兄的研究早日取得成功!

家园 现在比较流行代谢组研究。

从代谢产物也许也是一条路。

家园 这句说的好。

但我首先尊重现象,现象背后一定有科学,况且到具体,科学也存在如何理解运用的问题。

家园 是西方标准的那种处方药

中国特色的不算。

其实你的也是套用西方的开发历程数据,中国人开发,如果真卯足了力气到底要花多少,真还不知道。

不过慢工出细活总是没错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