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春秋大历史之序幕——西周之灭亡》(824天没来 -- 王威

共:💬67 🌺28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春秋大历史之序幕——西周之灭亡》(824天没来

一、岐山大地震

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

陕西岐山,周王室的龙兴之地发生了一场大地震。

根据今人顾功叙主编的《中国地震目录》,他将此次地震震级定为6—7级,震中位置岐山(34.5oN,107.8oE)。

如果这仅仅是单纯的地震也就罢了。

然,这场震灾是由地震、山崩、洪水、旱灾组成了一个连锁的灾害链。

当地震爆发的瞬间,其释放出来的巨大的能量立即引发“百川沸腾”的大洪水,其后接踵而至的引起了泾、洛、渭三条河流干涸枯竭,还引起了在千山支脉和岐山主峰箭括岭附近发生的大面积山体崩塌。

三川干涸,直接后果不难想见,其后的几年,接踵而来的自然便是大旱之年了。

对此,《竹书纪年》载有五个大字:

“山崩,三川涸。”

而史记上说的比较详细一一些:

“周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

我们不难想象——

地震之后,大量的村庄、城镇的房屋倒塌,随之而来的洪水有如释放出来的巨龙横扫剩下的断垣残壁。

洪水将没处可逃的难民淹没、包围在汪洋之中,一片茫茫水泽上到处漂着无数的浮尸,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襁褓包住的,也有树梢挂住的、山坡挡住的。

所有的老百姓在拼命的奔逃,却不知道跑到哪里。

眼前这生民流离、饿殍遍野的惨状,再没有心肝,再刚强的人也要兴起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叹息。

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达,即便如此,2008年5.12的汶川大地震还是让全中国的人民傻了眼,更何况是两千八百年古人遇到这样的情形。

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古人在此时此刻的惊恐万状,当他们仰望苍天,痛哭流涕的时候,难免和周王朝的盛衰联系起来。

晚清名臣曾国藩曾经说过这样一段有意思的话:

我曾经仔细想过,大凡天下官宦之家,富贵尊荣往往一代人就享用尽了,他们的子孙辈开始的时候仗着先辈的遗荫,骄奢安逸。接下来的呢,则是流离放荡,最终破落乃至于有填尸于沟壑者。可以说,能够富贵长保维持一两代的是在太少了。

治家如此之难,治国更为不易。

中国历史如果自夏算起,以至于民国,大致有12个主要朝代,31个割据王朝(国家)。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王朝难逾三百年。

我们这里不妨来看看中国历史上各个主要朝代的“存活”年限(夏商不论,因为其时的中国尚未进入信史时代,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五代等割据政权不论。)。

西周:前1046-前771 共276年

东周:前770-前259 共512年

秦:前221-前206 共15年

西汉:前202-公元8 共214年

东汉:25-220 共195年

西晋:265-316 共51年

东晋:317-420 共103年

隋:581-618 共37年

唐:618-907 共289年

北宋:960-1127 共167年

南宋:1127-1279 共152年

元:1206-1368 共162年

明:1368-1644 共276年

清:1616-1911 共295年

由盛到衰,每个朝代都难以打破“三百年“的宿命,冥冥之中仿佛真有天命在拨弄着每个王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成为每个中国人最为熟悉的套话,用来概括王朝兴亡的周期与循环。

而周王朝,自武王灭商,进入朝歌那一天算起(公元前1046年),立国已经有266年的历史了。

历来大灾之年,往往预言如毛。

所谓的预言,就是一百个人猜测一件事情的结果,九十九个人猜错了,只要有一个人猜对了,所有人就会认定预言真的很准,而做出预言的人确实有一个神通广大、无所不知、大有能力的人。

在岐山地震事件之后,有一个的预言被史官记录下来了。记录者估计可能就是预言家本人,因为他本人的职位是周王室掌管国家藏书典籍的国家公立图书馆馆长。

一千年后,惜墨如金的司马迁在撰写《史记?周本纪》时,特意提到这个人,给了这个人三百字的篇幅让他就岐山地震做专场地震科研专题报告:

他的名字叫做伯阳甫,亦作“伯阳父”,位列大夫。

(又过了一千年,也就是宋代,出了一本《列仙传》,将这位伯阳和春秋的老子合二为一,并认为这个人在商王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生了。在中国人眼中,道家的始祖老子是一位神仙人员,任何事情发生在他身上都是可能的。)

伯阳父是怎么说的呢,他先向听众解释了自己地震学理论,指出地震之根源乃在于阴阳失调——

天地间的阴阳之气,不应该没有秩序;

如果打乱了秩序,那也是有人使它乱的。

阳气沉伏在下,不能出来,阴气压迫着它使他不能上升,所以就会有地震发生。

如今三川地区发生地震,是因为阳气离开了它原来的位置,而被阴气压在下面了。

阳气不在上面却处在阴气的下面,水源就必定受阻塞。水土通气才能供民众从事生产之用。土地得不到滋润,民众就会财用匮乏。

也就是说,这是天灾。

但,不仅仅是天灾。

伯阳甫作为国家公立图书馆馆长,馆藏了很多只有他本人才能接触到的历史资料,从而方便了他引经据典,以加强巩固自己的观点。

夏朝灭亡前夕,伊水、洛水干涸了;

商朝灭亡前夕,黄河枯竭了;

现在,泾、洛、渭三川也干涸了。

河川枯竭了,高山就一定崩塌。

一个国家的生存,一定要依赖于山川,高山崩塌,河川枯竭,这是亡国的征象。

看来,周王朝气数将尽。

据此,他提出一个很反动的结论——

“周王朝快要灭亡啦。”

为了加强自己演讲的效果,阐述科研报告的严肃性。他在报告的结尾,还发出富有煽动性的叫喊:

“如果到了这种地步,国家不灭亡还等待什么!”

周星驰为了证明自己的真爱,而慷慨的给出一万年的年限。

伯阳父作为一个预言家,为了证明自己预言的真实性,他给出了一个准确的时间。十年。他断言:

周王室的灭亡用不了十年了,因为十刚好是数字的一个循环。上天所要抛弃的,不会超过十年。

如果以现代人的眼光,伯阳父的这场地震科研专题报告,最终演变成为周王室末日崩溃论,实在是不伦不类,很不科学。

但是,这不能怪他,应该怪的是我们。

因为今天的我们,已经失去了作为中国人所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朴素的人文素养——天人合一的观念。

上体天心,下合人道,此之谓“天人合一”。

两千八百年前,伯阳甫做出了试图总结出自然界的规律努力,他将自然界所发生的事物简化为一些比较明了的、可以解释这些事物的规则——通过阴阳的概念告诉所有人。

他并不是迷信,这种努力几乎是先秦所有哲学家的努力。

我们不妨来看看黄帝内经中的一段文字——

"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

天有日月,人有两目。

地有九州,人有九窍。

天有风雨,人有喜怒。

天有雷电,人有音声。

天有四时,人有四肢。

天有五音,人有五藏。

天有六律,人有六府。

天有冬夏,人有寒热。

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

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

天有阴阳,人有夫妻。

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节。

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

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

地有泉脉,人有卫气。

地有草蓂,人有毫毛。

天有昼夜,人有卧起。

天有列星,人有牙齿。

地有小山,人有小节。

地有山石,人有高骨。

地有林木,人有募筋。

地有聚邑,人有蜠肉。

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

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

天人之间能够互相感应——那么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

如果人间的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

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

准此,天变与人道就此近乎美妙地结合起来了。

元宝推荐:张七公子,
家园 二、周王室末日崩溃论

二、周王室末日崩溃论

预言,总是有人不信,有人信。

有一个人选择了相信,他就是郑国的开国君主郑恒公姬友(前806年-前771年 在位36年)。

姬友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宣王的弟弟。

周宣王二十二年,周宣王姬静为了强固本根,将棫林(位于今陕西华县东北)赏赐给姬友,国号“郑”。

这块封地离镐京如此之近,其意图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弟弟在此拱卫京畿。

如此重任加身,那就不仅仅是简单的兄弟之情了,而是基于姬静对姬友能力的了解。

姬友也确实长于治国,短短几年把自己的封地治理的有声有色。

周幽王姬宫涅即位之后,信用的虢石父因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而遭到国人的怨恨,为了缓解朝廷间的内争。

周幽王八年,姬宫涅任命自己的这位王叔为司徒。

这里要和大家简单的说说周王朝的朝廷官制。

周王朝的朝廷设有天、地、春、夏、秋、冬六官。

天官冢宰执掌一国政务,佐周王均治邦国,太宰以下,有小宰、宰夫和士。

地官司徒执掌一国土民,佐周王安抚邦国,大司徒以下,有小司徒、乡师和士。

春官宗伯执掌一国礼仪,佐周王和睦邦国,大宗伯以下,有小宗伯、肆师和士。

夏官司马执掌一国军事,佐周王平定邦国,大司马以下,有小司马、军司马和士。

秋官司寇执掌一国刑狱,佐周王安定邦国,大司寇以下,有小司寇、士师和士。

冬官司空执掌一国营建,佐周王扩兴邦国,大司空以下,有小司空、工师和士。

每一官,主官卿以下,有中大夫两人,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六人,旅下士三十二人。

司徒一职,位列三公之一,相当于今天的国土资源部部长兼外交部长。此外还主管征发徒役,兼管田地耕作与其他劳役,既负责土地资源的分配,也管理人口的迁徙。

姬友接到这份任命,并不感到高兴。

周幽王即位这几年的表现,实在差强人意,而作为周厉王时代的“国人暴动”亲历者,他对于周王室眼前的重重乱象,也和周幽王一样有心无力,措手无策,

事实上,任何一个王朝,到了其晚期,往往政治秩序失序,君王权威和控制力下降,政治意识形态和宗法制度也失去作用。

这些,都是政治危机出现的表现。

周宣王在位期间,也曾经进行过“不籍千亩”、“料民于太原”等经济、社会组织变革,都是君主希望采取了一定的对策,以试图来解决问题。

然,一个王朝之政权的形成和维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局部的改革在政治体制在此衰亡之世不唯起不到积极作用,甚至可能起到副作用。

这也是为什么明崇祯帝勤于治国,结果越是勤治,国亡的越快。

当此河决鱼烂之时,想要挽狂澜于既倒,无谓是痴人说梦。

姬友无疑深知自己目前之所为,不过是天命已知,聊尽人事。

根据周王室的传统,每年的八月,天子都派遣派官吏坐车去全国各地采集诗歌,以便“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然,最近呈上来的一首《十月之交》(后收录于《诗经小雅》)简直让姬友触目惊心。

雷声轰鸣电光闪,政治不良民不安。

大小江河都沸腾,山顶崩塌成平川。

高岸突然变深谷,深谷忽又成高山。

可恨当今执政者,不知警惕无忌惮。

执政卿士是皇父,番氏当上大司徒。

家伯断狱为太宰,仲允管厨是膳夫。

棸子当的是内史,蹶氏负责把马牧。

楀氏专职察朝政,褒姒伙同势如虎。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这首歌谣在描述周王室在岐山地震之后的重重不作为之后,将姬友列为全民公敌。

看来,他接任司徒不到一年,已经接替了虢石父的位置,成了所有民众的愤怒的靶子。

回想当初他在封国的时候,何尝不是像所有人,激切的指陈朝中用人不当,奸佞当道。

可如今,自己也成了奸佞之辈了,而且还是排在第一位的大奸大恶。

国事至此,已不可问。姬友就算是不为自己,也要为自己的儿孙,自己封国上的子弟早做打算了。

预言越接近截止期的时候,预言家的名声越是响亮。

还记得十年前,当时也是谣传世界末日,搞得人心惶惶,因为诺查丹玛斯在其预言书上是这样说的:

“1999之年,7月之上, 恐怖的大王从天而降, 致使安哥鲁靡阿(音)大王为之复活, 前后由马尔斯(音)借幸福之名统治四方。”

诺查丹玛斯(拉丁语名:Nostradamus,1503年-1566)是法国籍犹太裔预言家,他留下以四行体诗写成的预言集《百诗集》。有研究者从这些短诗中“看到”对不少历史事件(如法国大革命、希特勒之崛起)及重要发明(如飞机、原子弹)的预言。

后人在分析这个预言时(1999年之前),计算到了太阳系天体运行到1999年的7月(8月),会出现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和月球将呈“十”字排列,而地球正处于“十”字的中心的天文奇观。

这一巧合性的结果,在当日世界各国造成极大的恐慌。很多人误以为第三次世界大战行将爆发,末日将至。日本奥姆真理教教主麻原彰晃更借此一手策划在东京地铁施放毒气。

时日不远,我想很多读者对此应该记忆犹新吧。

周王朝三百年,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国家。

除了一段很短时期之外,即周厉王在其晚年推行的“卫巫监谤”的白色恐怖政策。

然,结果证明,禁止言论往往是统治者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是以,伯阳父依旧一直在京城推销他的周朝末日崩溃论,却安安稳稳的做他的国立图书馆馆长。

家园 三、这个老家伙实在太能蒙了

三、这个老家伙实在太能蒙了

这一天,姬友特意找上伯阳父。

于是有了如下一段精彩的对话,记载在《国语?郑语》上。

先秦时代没有纸,都是用刻刀一个字一个字的刻在竹简上的,能记录下那么长的对话已经难能了。

今天我们就不能苛求他们还记录下交谈者的种种反应,这当然是莫大的缺憾。

我在这里不妨用小说家的笔法为读者诸君揣摩一下当时的场景:

姬友毫不讳言在为自己打算,他问道:“周王室多灾多难,我担心落在我身上,到哪里才可以逃避一死呢?”

伯阳父在图书馆里,徐徐展开列国诸侯地图,开始就国际大势发表他精彩的个人分析:

“周王室将要衰败,戎、狄肯定会昌盛起来,不能靠近它们。”

姬友心想,这不是废话吗,以自己兄长周宣王的武功之盛,都无法平定,更不用说自己了。这点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

伯阳父继续在地图上指点山河——

在周都洛邑,南面有楚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九国;

北面有卫、燕、狄、鲜虞、潞、洛、泉、徐、蒲九国;

西面有虞、虢、晋、隗、霍、杨、魏、芮八国;

东面有齐、鲁、曹、宋、滕、薛、邹、莒八国;

这些国家若不是周王的同姓支族、母弟甥舅之类的亲戚,就是蛮、夷、戎、狄之类的少数民族。不是亲属就是凶顽之民,不能到那里去。

去抢亲戚的地盘,道义上说不过去。

去抢外人的地盘,又没有那么强的实力。

姬友默然了。他这些日子朝思暮想,深知情形正如伯阳父所说。

当下长身行礼,道:“望先生有以教我。”

“该去的应是在济水、洛水、黄河、颍水之间那一带吧!这一地带都是封为子、男爵位的国家,这其中虢国和郐国最大。”

接着,伯阳父为姬友分析虢、郐两国政府当局的运行现状。如果是在今天,伯阳父肯定各大报纸争抢的国际时事专栏撰稿人了。

虢国现在由虢叔主政,凭仗着的是地势。虢国则由郐仲主政,依恃着的是险要。

有险可依,是好事,也是坏事。怎么说呢?

他们都有骄傲奢侈思想,又加上很贪婪。再仗恃山川之险,难免疏忽怠慢。

姬友道:“恩,作为君主,失去民心,大是不该。看来这是老天爷给我郑国的机会啊。只是该如何把握呢?想来先生腹中必有韬略。”

伯阳父道:“您如果借口周王室遭难,为防备戎狄对郑国的骚扰的缘故,想把妻子、财物寄放到那里,他们不敢不答应。只是有求于人,必当身段柔软,王叔居司徒之高位,不知道可有这等度量?”

姬友点头道:“世事艰难,能挨过去,还在乎什么面子啊。”

伯阳父继续道:“那就好办了,随着周王室混乱而衰败,这些人骄侈贪婪,必然会背叛您,您如果率领洛邑的民众,奉天子之命去讨伐他们的罪恶,没有不成功的。”

说到此处,伯阳父再为姬友指点江山形胜——

一旦攻克了两国,那么邬、弊、补、舟、依、柔、历、华八邑,就都是郑国的国土了。

如此一来,前面有华邑,后面有黄河,右面有洛水,左面有济水,主祭芣山和騩山,饮溱、淆两河的水,遵循旧法来守卫这片土地,新生之郑国或可以站稳脚跟,稍稍稳固了。

姬友再次默然,这块地盘可是南北要冲,自古兵家必争的四战之地,要在此处立足,实在是太难了。

当下,姬友耐着性子再问下去:“子孙恐怕不易安身,去南方如何?”

伯阳父分析道:“南边的这些国家中,大多不足为患,最值得重视的倒是近年悄然崛起的楚国。”

伯阳父找出国立图书馆保留的历史档案,为姬友大概的阐述一下楚国的历史——

最初,楚国的君主芈熊严生了伯霜、仲雪、叔熊、季紃四个儿子。

叔熊逃难到了濮地随从了蛮俗,季紃被立为国君,薳氏打算重新立叔熊为君,又遭祸难没有成功。这是上天开导季紃的心啊,此人睿智聪明,团结臣民,功业超过了他的先王。

据此,伯阳父下了结论:“我听说,上天所开导的,十代也不能废。他的子孙必然大大开拓疆土,不可以靠近。”

姬友道:“先生此言当有所据吧?”

伯阳父道:“楚国人是重、黎的后代,黎是高辛氏的火官,因为他纯洁博大,有如日月的光明、大地的美德,光辉普照四海,所以命名为‘祝融’,他的功劳算是大了。这是开辟天地之大功啊。凡是帮助天地完成大功的人,他的子孙后代没有不显耀的。”

姬友对于前代之事大致也知道一些。

虞幕能倾听和风,育成万物很好地生长。

夏禹能治理水土,使万物生长各得其所。

商契能协和五教,教养安抚百姓。

这些伟人的后代,都成为王公侯伯,享国长久,周武灭商之后,对于他们的后代也不敢忽视,对他们的封国一例加以追认。

便是论起姬周之所以兴起,则在于始祖后稷能播种百谷、蔬菜,供给百姓衣食。

是故倒是颇为赞同伯阳父由此引申出来的结论——

楚国的先祖祝融显扬了天地的光明,培育滋润嘉美的五谷材木,他的后代八姓却没有在周朝没有做上号令诸侯的方伯,这实在不应该啊。

祝融的后代能够兴起的,恐怕是在芈姓。

芈姓的夔越不足以受命。处在蛮地的芈姓已经蛮化了,只有楚国确实有明德,如果周朝衰亡,楚国必然会兴盛起来。

“其他大国呢?”

伯阳父指出,除了楚国之外,最有可能崛起的可能是齐、秦、晋三国。

齐国,姓姜,是伯夷的后代,伯夷曾辅助尧掌管仪制度。

秦国,姓嬴,是伯翳的后代,伯翳曾辅助舜使很多部落顺服。

嗨,周朝的衰亡将要来临了。这是天命啊,并非人力无法所能挽回的。”

姬友心中不免有疑,问道:“周王室立国之初,姬姓诸侯遍布天下。如果周朝衰败的话,那么多姬姓的诸侯中,难道没有一个会兴盛?”

伯阳父道:“我听说,周武王确实发扬了周文王的功德,文王的福祚完了,应该是武王继承吧!”

姬友道:“武王的儿子,应侯和韩侯已经不在了,眼下只剩下姬虞一脉了。”

姬虞是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周成王时,唐人作乱,周公灭了唐国。于是周成王封自己的叔叔姬虞于唐,其子姬燮继位后,更改了国号,就是现在的晋国。

伯阳父拊掌道:“然也。晋国山川险阻,据守的地势险要,和它接邻又都是小国,如果加上修行德政,可以大大开拓疆土。晋国也一定能兴盛了。”

其后的春秋时代,五霸称雄,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次第崛起,伯阳父竟然说对了4个!

不过他的这番论调,完全是基于优生优育,认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论战略眼光,当然无法与后世诸葛亮“隆中对”相比。

非要夸上一夸的话,只能说这个老家伙实在太能蒙了。

家园 四、檿弧箕服,实亡周国

四、檿弧箕服,实亡周国

姬友还不死心,如果自己的子孙真的在伯阳父所指点的地方开国,乃是平原,无险可守,而周边又一个个都是大国,天下一当有变,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于是再次问道: “谢国西面的九州,怎么样?”

伯阳父指出那里的百姓贪婪残忍,不能接近他们。

只有谢国和郏地之间的国家,那里的国君奢侈骄横,百姓怠慢他们的君王,还不具有忠信的德行;

如果更换国君而用忠信来教导他们,那是容易获取的,而且可以长久住下去。

姬友还想再问,伯阳父微笑的摆了摆手,示意这个话题再谈下去已然无味。

姬友叹了叹气,道:“在朝廷里流传先生的周王室末日崩溃论,周王室真的不会再有复兴的机会么?上天真的不再眷顾姬周了吗?”

伯阳父道:“差不多一定要衰败了。《尚书?泰誓》上说:‘老百姓所向往的,上天必定会遵从。’”

“这又是怎么说?”

伯阳父搬出了自己多年来政治哲学的研究成果,发表了“和同观”——

其实和谐才能生成万物,同一就不能发展。

把不同的东西加以协调平衡叫做和谐,所以能丰富发展而使万物归于统一;

如果把相同的东西相加,用尽了之后就完了。

只是一种声音就没有听头。

只是一种颜色就没有文采。

只是一种味道就不成其为美味。

只是一种事物就无法进行衡量比较。

(这就是所谓的“和而不同”,所以现在中国人提倡和谐发展观,其实是用来蒙美国人和欧洲人的。中国人当然可以和你们“和”,和和气气的发大财,至于彼此的意识形态嘛,不妨大大的“不同”。

总之,你搞你的资本主义,我搞我的社会主义,就是这么一回事。

老外搞不懂中国人智慧。不知道中国在这方面的心思其实琢磨的几千年了都。)

当然,姬友听到这些大道理,估计也没啥脾气,大道理就是大道理,落不到实处,他要听的不是这个,也听不明白。

还好,伯阳父终于开始理论联系实际了,他继续阐述道——

君王拥有九州辽阔的土地,取得收入来供养万民,用忠信来教化和使用他们,使他们协和安乐如一家人。

这样的话,就是和谐的顶点了。

于是先王从异姓的家族中聘娶王后,向四方各地求取财货,选择敢于直谏的人来做官吏,处理众多的事情,努力做到和谐而不是同一。

周幽王却要抛弃这种和谐的法则,而专门喜欢同一。

他抛弃光明正大有德行的人,喜欢挑拨是非、奸邪阴险的人,讨厌贤明正直的人,亲近愚顽鄙陋的人。

排斥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正确主张,采纳与自己相同的错误说法。

这是上天夺取了他的聪明,要想不衰败,可能吗?

姬友道:“恕在下愚笨,还是不能明白,先生能不能只说眼前的朝局。”

伯阳父指出——

虢石父是个挑拨离间、巴结奉承、巧于媚从的人,幽王却立他为卿士,这是专门喜欢同一;

抛弃了聘娶的王后而立内妾褒姒,是喜欢鄙陋无识的人;

把侏儒、驼背置于身边取乐,这是亲近愚顽昏暗的人;

使周朝的法制不明,却听女人的话行事,这是任用挑拨是非、奸邪的人;

不任用卿士,却宠信任用佞幸的人,是行为暗昧。这些做法,都是不能够长久的。”

姬友叹服,道:“老先生不在朝中,却是事事烛照洞明。老先生说说看,未来的朝局会如何?”

伯阳父道:“不知道司徒大人可曾听说这样一句童谣,‘檿弧箕服(檿弧:山桑木弓,箕服:箕草箭袋),实亡周国。’”

姬友道:“这些都是谣言,从先王兄在位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伯阳父道:“不然不然,所谓‘风听胪言於市,辨妖祥於谣’。(听老百姓的谈话,可以知道政治的得失;而听民谣儿歌,可以知道吉凶的预兆。)。”

就此,伯阳父为姬友讲述当年的一段悬案。

周宣王当年听到了这个谣言之后,就派人到处捕杀持有这两样武器的人。

有一对夫妻靠制作弓箭为生,上了官府的名单,于是只好连夜逃往褒国。

在半路上,一个被抛弃女婴在深更半夜里啼哭,出于怜悯,这对夫妻就收留了她,将她一并带往褒国。

后来褒国人得罪了周朝,于是,褒国人把这个女孩献给有周王室,以求赎罪。

因为当初这个被扔掉的女孩是褒国献出,所以叫她褒姒。

五年前,周幽王到后宫去,一见到这女子就非常喜爱,生下儿子伯服。

因了对这女子的宠爱,周幽王居然不顾周王室的宗法,废长立幼,把原配申后和太子宜臼都废掉了,让褒姒当了王后,伯服做了太子。

姬友不愿褒贬君上,伯阳父却说的兴致勃勃,继续道:“司徒可知,最近又新起了一个谣言,说是咱们的这位新王后褒姒,当年哪位被抛弃女婴大有来历啊?我正准备把他载入国史馆档案呢。”

谣传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还有文献的支持,出自《周书?训语》。

夏朝衰亡的时候,褒国的神变成两条龙,聚居于王庭,说道:“我们是褒国的二位君王。”

面对这不请自来的两条龙,该如何处置呢?

夏王占卜该怎么办——

杀掉?凶。

放走?凶。

留下?凶。

于是夏王问巫师。巫师出了个主意,要不将龙的唾液贮藏起来。

夏王再次占卜,结果吉利。

于是就陈列玉帛,用简策书写告诉龙,龙就吐下唾液然后飞走了。

夏王将龙的唾液用柜子贮藏起来,在郊外祭祀它。

到了商代、周代,都没有打开过。

周厉王末年,厉王不信邪,打开一看,龙的唾液就流到了庭前,怎么也清除不掉。

厉王叫妇人们裸体欢呼,龙的唾液就变成了一只黑鼋(黑色的蜥蜴),进入了王宫。

刚巧有个还没有换牙的小宫女遇上了它,等她十五岁的时候就怀了孕,在宣王时生下了婴儿。

没有丈夫却生了孩子,小宫女只好抛弃了婴儿。

伯阳父说道此处,意味深长的笑道:“据说啊,卖弓和箭袋那对夫妇捡到的正是这个女孩。”

“无稽之谈,这些事情一桩桩一件件,太过传奇了,都经不过推敲调查,世界上怎么可能有这么巧的事情。而且每个情节除了当事人之外,又有谁能亲历亲闻呢?”

“如果人人要是像司徒这样就好了,所谓谣言止于智者。其实啊谣言也起于智者,这些话明显就是聪明人编出来的。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足见人心已经不留恋周王室了。”

家园 五、总算有一个儿子是亲生的了

五、总算有一个儿子是亲生的了

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在窑洞里与毛泽东谈话(毛泽东、黄炎培的这番谈话,人称“窑洞对”)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

黄炎培并不是持论“王朝兴亡周期率”的第一人。

早在战国,阴阳家就提出了所谓“五德终始说”。

到了西汉时期,司马迁在撰写《史记》的时候便已经开始感慨:“三王(夏商周)之道若循环。”

兴盛――停滞――衰亡。

几乎每个王朝都有如此相似的历史进程。

检点西周之覆亡,则首先要知道他是怎么兴起的。

周人尊奉的始祖后稷,名叫弃。

相传,他的母亲是有邰氏部族的女儿(邰在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南),名叫姜嫄。姜嫄是帝喾的正妃。

这个帝喾,是中华始祖黄帝的曾孙,三皇五帝之一。

三皇五帝因为各种各样的传说的,而变得神乎其神。其实他们都是上古时代部落联盟首领。

帝喾的出生比较离奇,他的母亲因为踏上一个巨人的大脚印而怀上了他。

他一生下来,智商超高,自己给自己取了名字。

到了十五岁,就因为辅佐颛顼(三皇五帝之一)有功,被封于高辛(今河南商丘),这就是很多历史书上又称之为“高辛氏”的原因。

三十岁,就接替颛顼的位置,成为新的部落联盟首领。

在位七十年,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得以大治。

不过想来,那个时代的天下,应该方圆不超过百里吧。

作为一个部落联盟首领,有十几个漂亮的女人肯定不是什么问题。

根据传说,帝喾一共有四位妃子——

长妃姜嫄,次妃简狄,三妃庆都,四妃常仪。

先说次妃简狄。

她是有娀氏的女儿。按照《史记》上说法,嫁给了帝喾之后呢,有一天她和伙伴一行三人到河里去洗澡,看见燕子掉下一只蛋,简狄就拣来吞吃了,因而怀孕,生下了契。

契长大成人后,帮助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地,赐姓子。他就是商王朝的始祖。

三妃庆都就是尧的母亲。她怀上尧的时候,也一样没让帝喾操心。据说她是在黄河边上看风景的时候,一条红色的巨龙让她怀上了。而且这一怀,就是十四个月。

四妃常仪 ,她为帝喾生下挚(帝喾总算有一个儿子是亲生的了,汗!!!)。

神话传说,考古学的发现以及现代一些少数民族婚爱习俗中,我们可以多少探知原民时代大体都经历过母系氏族阶段。

这是一段非常很漫长岁月,今日女权主义者最羡慕的黄金时代。

我们可以看到早期很多的姓,都带有女字旁——

姜,姬,姑、嬴,姚,妫,证明了当时母系社会强大的女性威权。

“母”字本来也是象形字,即在“女”的胸前加上两点表示乳房。在《说文解字》中,“母”属“女部”。

也就是说,姓这个字本身,从女从生,表明了最初是按女方确定的氏族成员姓氏的.

母系氏族大抵奉行群婚的习俗。人民往往只知道母亲是谁,却闹不清谁是父亲。

所以,帝喾到底是不是契的亲生老爸是大有问题的。

在母系氏族下,子女属于母系氏族,世系从母系计算。

一个母亲生下了孩子,孩子的名字往往是随着她们居住地的地名。

比如尧姓“伊祁”,是因为她的母亲在三阿之南,寄於伊长孺之家。

至于舜的姓,是因为他母亲“握登”生他于姚墟,所以姓“姚”。

不过随着父系氏族的崛起,男性开始努力夺回被女性权威否定了的生育作用,

甚至偏执到认为,人之所以生下来,完全和女人没有关系。

或者,至少那些伟大的人物之所以出生,是老天爷操心的结果。

像夏朝开基之主启的父亲是大禹,母亲是涂山氏之女,

然而在《山海经》《淮南子》却硬说启是石头生出来的,而不愿意把生育的功劳归美于母亲。

今天我国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还保留着一种产翁制——

当妇女生了小孩之后,丈夫在床上“坐月子”,护理小孩,仿佛真的后代竟是由父亲生下的一般,而母亲则继续去工作。

我们看上古神话中有一则是“伯鲧腹禹”。

鲧是禹的父亲,一个男性怎么可能生出孩子呢?

差点把一些历史学家搞昏了,其实如果用“产翁”习俗来解释,就很容易明白了。

进入父系氏族之后,部落战争的频繁,强而有力的男性作为战争主力,地位得到了提升。

而妇女则成为保护对像,当战争失败则沦为奴隶,很自然的就被视为财产,从而丧失了独立的人格。所生的儿子也就不再追随母亲了。

中国上古三皇五帝时期,其实便是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关键时间。

母系氏族开始解体,然,群婚制作为一种风俗却在很长一段得以延续。

家园 六、相约到野外做什么呢,就是sex

六、相约到野外做什么呢,就是sex。

野地上有只死獐子,用白茅草儿来包就。有个女孩儿正当年,那青年人来引诱。

林子里有棵死小树,野地上有只死小鹿,用白茅草儿来捆住。

有个女孩身体玲珑如美玉,她告诉引诱自己野合的青年人,动作要温柔点,缓缓慢慢地来呀,来日方长,不要碰我的围裙呀,不要惹我的狗叫起来咬你!

上面描摹的乃是群婚制下原民热衷于野合的情景。尤其是最后一句,那是特别特别的情色,即便放到现代,也完全是十八禁了。

原民们认为野合——野外性交,可得天地之气而有益健康,同时有利于谷物生长。

他们把女子的肚腹看成是土壤,把男人的精子看成是种子。

如果没有云和雨,自然也就没有收获。

即便到了周王朝的春秋时代,列国政府官方都将鼓励野合,组织野合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

因为野合会带来人口,而人口在上古时代可是国家除了土地之外,最宝贵的资源。

到了仲春(也就是二月)这个万物生机蓬勃的月份,要让官员们晓谕所有的男女——

在这个时候,彼此相约到野外一律不禁止。

相约到野外做什么呢,就是sex。

而且还规定,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却拒绝参加这一活动,就要接受惩罚。

怎么惩罚呢,就是让强迫人们到还没有成家的家庭去。

去了干嘛,当然还是sex。

为什么把日子定在仲春呢,因为春天是播种种子的最佳时节,

春天是田地播种的季节,据《礼记月令》载:

凡到仲春之月,候神鸟都飞来了,天子一定要亲自率领后妃嫔娥,抬着猪牛羊等上等供品,祭祀太阳神句芒。还要将象征男女性交的弓箭供奉给高媒神。

相传一心治水大禹有一次走到涂山的时候,看见漂亮涂山姑娘,正巧刚好是桑社狂欢节时期,两人便有了热烈的欢合。

所以现在大家知道了吧,为什么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很容易理解嘛,外面花花姑娘有的是,还用的着惦记家里的么。

桑社又是什么地方呢?

远古时期每个文明都有太阳神崇拜。

原民认为桑木(又叫扶桑木)乃是传说中的太阳树,自然要将其栽种于神圣的祭坛——“社”的周围,桑林则成了“社林”和“社木”。

《国语鲁语》中曾记有鲁庄公如齐观社的故事。

所谓观社,其实就是去观看女人的裸体舞。

有桑社就有桑林之舞,在这种舞蹈仪式中,男女双方都可以放肆的挑逗对方,求得对方的回应。

相近于桑林之舞的还有万舞,这是为了纪念女娲这个媒神而设立的“祀高”典礼中一个活动。

春秋时楚文王死后,他的弟子元想追求寡嫂,就用跳“万舞”来挑逗她,可见“万舞”中性内容、性刺激是相当强烈的。

圣人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在他快60岁的时候也去赶桑社。

在尼山之上,与一位姓颜的女子一见倾心。

一宿风流之后,便怀上孔子。

野种可谓是骂人最狠毒的话,不过估计现代人没有几个知道他们推崇的万世师表的大圣人居然也是一个野种。

当然,对此,头巾气十足的文人倒有一番说法——

如果不是野合而得天地之气,很难生大圣大贤。

(倒,我倒,晕倒。彻底晕倒。)

同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自然就成了分娩的最佳时机。

分娩最好在野外进行,因为这样可以收纳天地之气,使得分娩顺利。

同时,分娩又有利于使土地肥沃,得到丰收。

总之,当时整个社会对野合的热衷,再加上官方的支持,使得任何人在这种浓烈的气氛下往往难以自持,更也许本不需要持。

帝喾的四个老婆各自生下来的孩子,能有一个功劳是记在自己头上的,已经很不错啦。

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常仪是第四个妃子,帝喾死之后,她省下来的儿子挚作为接班人登上了部落联盟首领的宝座。

谁都疼自己的亲生儿子啊。

不过挚的老爸在位的时间实在太长了,估计把他煎熬坏了。等他接班的时候也已经是个老头了,身体扛不住了,于是把宝座让给了自己的弟弟尧。

当然,帝喾这个神圣大家庭的美满传说了,其实是周人编出来。

当然,谎言往往是某种真实的体现。

一个人想把自己伪装成什么样的人,其实内心深处大抵是希望自己真的成为这样的人。

一个民族编造自己始祖的故事,自然也反映了他们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民族。

此外,周人编这个故事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告诉被他们征服的商人——

大家都是自己人,都是同一个老爸。

现在轮到我们管你,不冤,我们的老祖母是帝喾的大老婆,你们的老祖母是帝喾的小老婆,本来应该我们当家,都已经让了你们千百年了,知足吧。

当然了,要证明周王朝取代商王朝的合理性,周人的始祖后稷出生经历当然要比商人的始祖契的出生经历更神异。

而且为了让商人个个都知道,周公还作词谱曲 ,创作了《生民》之歌,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大力加以推广,最终使之登上了国际流行金曲的排行榜《诗经》之上。

此事估计当是在三监叛乱之后,作为东征的主持者,周公意识到殷商遗民在这场叛乱中所释放的能量,因此亲手抓起了这项对商人洗脑的文宣的工作。

家园 七、先生如达

七、先生如达

是谁生下第一代周人,姜嫄就是那位母亲。

且说周人怎样降生?

有一天姜嫄行禋祭,因为无儿求上帝。她踩着上帝的脚拇指印,心里欢喜。就在那里停下来休息。

她怀孕了,不敢大意。后来生了孩子,那就是后稷。

姜嫄怀足了十月胎,头生子像只小羊滑下来。不破也不裂,无灾又无害。

这些事情显得多奇怪。莫非上帝不愉快,我的祭祀他不爱。教我有儿不敢养,白白生下来。

把他扔在胡同里,牛羊一起来喂乳;

把他扔在树林里,恰巧有人来砍树;

把他扔在寒冰里上,鸟儿展翅将他护。

鸟儿飞去了,后稷哇哇哭。哭声又长又洪亮,大路上听得蛮清楚。

后稷才会爬,就显出智慧,能把食物找到嘴。

他去种大豆,大豆棵棵肥。满田谷穗个个美,麻和麦子盖田野。大瓜小瓜都成堆。

后稷种庄稼,有他的好方法,先把乱草除,后把好种下。

苗儿齐整又旺盛,长高又长大。慢慢发育出穗子,结结实实谁不夸。

无数的谷穗沉沉挂,后稷到邰地成了家。

天降好种真出奇:

两种黑黍叫做秬和秠,又有赤苗的穈和白苗的芑。

黑黍遍地仗,收割按亩来算计;抱起背起送家里;回家开始把神祭。

要问祭神怎么祭?

有人忙舂米,有人忙舀米,有人舂二道,有人簸糠皮,响叟叟是淘米,气腾腾是蒸米。

然后商量好主意,采些香蒿和油脂,公羊先把道神祭。

烧起来,烤起来,祈求来年丰产如人意。

祭品盛在木碗里,木碗瓦罐都盛些。

香气开始升上天,上帝安然来受祭,这香气为何真正合时宜?

自从后稷创祭礼,无灾又无难,直到今日里。

这样的传说其后被司马迁采纳,载入《史记》之中, 便可知周人文宣工作做的有多好了。

上古时代,每个民族的起源都有其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传说。

这些传说的背后往往是我们理解其民族特性的钥匙。

尊天崇礼、以农为本作为周人之民族特质为什么会在其后两千多年的历史一直影响、主导着中国古代思想的走向,为什么会如此直接、深刻地塑造了中华文明?

现在,我们不妨就着这些传说去寻找,去揣测,看看会给我们什么答案。

后稷之所以名为弃,乃是因为他一出生,就被母亲抛弃。

什么原因呢?

难道因为她母亲姜嫄野合的缘故。

然,在这件事情,作为父亲的帝喾已经习惯了这种不操心,从其他两位妃子的遭遇可知,他是肯定不会因此和姜嫄为难的。

至于道德舆论上指控,野合在母系氏族时代,几乎是每个家庭都发生的事情。

养不起么?显然更不是了。

后稷的养父是部落联盟的大首领,而姜嫄作为他的大老婆,本人在有邰氏部族中的地位也自不低。肯定不存在这一问题。

那么,姜嫄作为一个母亲,何至于要和自己的孩子为难,亲手抛弃达三次之多呢?

难道周人会编出一个逻辑链条完全靠不住的故事。

《史记》上在描述这件事的时候,结论是姜嫄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详。

然,这不详之感从何而起呢?

《生民》一诗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先生如达”

“先生”,好理解,就是姜嫄女士的第一胎。

“如达”,又是什么意思,历来的说法是达者,滑利也。

也就是说后稷作为姜嫄女士的头生子很顺利地的出生。

家园 八、怪诞的诞生

八、怪诞的诞生

《诗经鲁颂閟宫》作为一首歌颂鲁僖公能振兴祖业,扩大疆土的诗歌,第一章便是回顾和缅怀先祖后稷的功德:

先祖神庙庙门深闭,真是静谧,

殿堂阔大而结构紧密。

供奉的便是名声赫赫圣母姜嫄,

她的德性端正专一。

上帝给她特别福泽,

让他从不经历痛苦,无灾无难。

怀胎满月而不延迟,

于是生出我们周人的始祖后稷。

上帝赐他许多福气。

降下糜子谷子種稑,

还有豆麦各种谷米。

他的功德啊,可谓覆盖普天之下邦国,

让那人民学习农艺。

种下谷子糜子满野,

种下水稻黑秬遍地。

拥有天下这片沃土,

将上古时代伟大君主大禹治水的功绩承继。

鲁国之閟宫,是鲁国供奉的列祖列宗灵位之所在,也是国家祭祀的重要场所。

在这样的场所歌唱《閟宫》,和《生民》诗的用意可谓一致。指出后稷之发展农业,固是上天赐之百福,更和他个人受命于天分不开。

然而我们关心的问题是姜嫄是不是像三妃庆都生尧的时候,长达十四个月,或者是其他难产的情况呢?

显然也不是。

因为《閟宫》一诗中有句——

“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

正足以做为旁证。

对于此,清代学者陶元淳提出一个说法:

凡是婴儿在母亲的肚子里头的时候,都有一层皮包裹着,也是平常人所说的胞衣。

婴儿出生的时候,这件胞衣先行破裂,婴儿身上四肢方才得以稍微地伸展,这也是为什么人类的母亲要生产的时候感到很困难的原因。

动物中唯一例外是羊,羊子生出来的时候,身体是依旧包裹在胎衣里头的,完完整整的一起掉落到地上,由母羊为羊子破开,所以羊生产就很容易。

后稷出生的时候呢,情况正好和羊类似,所以才称之为“如达”

我们不难想见,当后稷生时象羊胞胎那样是一团肉球的形状,显异于别的初生儿,难免给自己的母亲带来惊吓了,要以为是大不祥。

这种事情,即便发生在今时今日,做母亲的估计少有几个心理能够承受这样吧。

现实中带胞生的孩子确实常常被以为怪异,不敢哺养、从而抛弃的并不罕见。

即便以帝王而论,正史中便记载两位。

一位是周穆王时代的徐偃王。

他的母亲是一位宫女,当他生下来的时候,也是胎生如卵,让他的母亲感到恐惧,以为大不祥,将其抛弃在水滨。

另一位而是朝鲜人的始祖朱蒙。

朱蒙的母亲是河伯之女,被夫余王囚禁于室内。

当太阳光照耀到她身上的时候,她起身回避,然而太阳光却追逐着她。

不久她就有了身孕,当她生下自己的孩子,则是一个大如五升的肉球,就像一个巨蛋一样。

夫余王将这个孩子扔了喂狗,狗也不吃。

抛弃于道路,牛马纷纷走避。

最后将朱蒙扔到野外,许多飞禽用自己的羽毛喂养他。

夫余王无奈之下,又尝试着将朱蒙割剖开,却没能成功。只好就朱蒙还给了他的母亲。他的母亲就用东西将他包裹起来,放在温暖的地方,于是一个男孩子破壳而出。

家园 九、为人民解决温饱问题的一生

九、为人民解决温饱问题的一生

当我们翻开二十四史,就会发现,从三皇五帝开始,凡是“天子”者,出生的时候都是非常的特异。

秦帝国的始祖降生时这样的——

黄帝的孙子颛顼帝的后代孙女,名叫女脩,传说她在纺织的时候,有一只燕子掉落下一颗蛋,女脩把这颗蛋吞吃了,因而生下了儿子大业。

(秦人比较懒,直接抄袭商契降生的故事。)

汉朝高祖刘邦的妈妈,常常在野外的大湖边睡觉。一天,她的丈夫去看她,却看到有龙趴在她上面,她就有了孕,生出汉高祖来。

后汉光武帝刘秀生的时候,有满屋子红光。那一年县界长出嘉禾,一茎九穗。所以起名“秀”。

三国魏文帝曹丕出生的时候,有云气青色;同如车盖,整天罩在他头上。

晋朝元帝生的时候,“有神光之异,一室尽明。”

南北朝宋武帝刘裕生的时候,有神光照亮房子,甘露下降。

南北朝梁武帝萧衍,他妈妈梦到抱住太阳,不久就怀孕生他。他一出生,右手就有个“武”字。

南北朝北魏道武帝拓跋硅,他妈妈生他时,梦到太阳从屋里出来;生的当天晚上,天上发亮光。

南北朝北齐文宣帝高洋,他母亲呢怀他的时候,每天晚上有红光照进屋里来。

南北朝北周文帝宇文泰,他妈妈怀他的时候,梦到抱他升天,可是没升完,就醒了。醒后把梦告诉了老公,老公高兴说:“虽不至天,贵亦极矣!”生的时候,有黑气如盖,下覆其身。

隋朝文帝杨坚,他妈妈生他的时候,一屋子紫气。

唐朝太宗李世民生的时候,有两条龙在房门外玩,连玩三天。

五代后梁太祖朱全忠,他生的那天晚上,家里有红气上升,邻居跑来叫说:你们朱家着火了。

五代后唐武宗李克用,他妈妈怀胎十三个月,他一出娘胎,就很夸张,“红光烛室,白气充庭,井水暴溢”

后唐庄宗李存勖,他妈妈怀他的时候,“常梦神人黑衣拥扇夹侍左右。”。生下来的那天,有紫气从窗户冒出来。

五代后晋高祖“儿皇帝”石敬瑭,他妈妈生他的时候,“有白气充庭”。

五代后周太祖郭威,他妈妈生他的时候,“赤光照室,有声如炉炭之裂,星火四迸。”

宋朝太祖赵匡胤,也照样红光不误,他妈妈生他的时候,“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

元太祖铁木真生下来的时候,手握一把血块,像红色的石头。

明太祖朱元璋,他妈妈怀他的时候,梦到神送一药丸,放在掌中有光,吃下去,醒了,口里有香气。生的那天,红光满室,夜里光露出来,邻居以为着火了,纷纷跑来救火。

清朝祖先的妈妈,说是天女下凡,吞了朱果,不夫而孕,生了先祖,就是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先祖生下来就会说话。

这还不算,越到后来越编越没谱。

于是每个帝王的长相、身材都有很特别的地方,以显示他们不同于凡夫俗子。

诸如“伏羲人身蛇首”、“神农人身牛首”、“尧眉八彩”、“舜目重瞳”、“汤臂三肘”、“文王四乳”等等,我们还不妨视之为上古神话。

然而进入了信史时代了,根据 “圣人皆有异表”的传统,帝王们一个个争先恐后的以生理上缺陷为荣。

像汉高祖的“左股七十二黑子”、而蜀汉刘备“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晋元帝“白毫生于日角之左”、南北朝陈武帝“日角龙颜,垂手过膝”、唐高祖“体有三乳”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可以说,周公作为一个政治家兼文艺领导者,他的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给中国历史带来了一个很不好的传统。

后稷被自己的母亲一连抛弃了三次。

第一次,弃置在狭隘无人之巷,牛羊来了,却避而不踩,反倒抚育他。

其后,弃置在大林子中,却正逢有人来砍柴而拾起他。

第三次,弃置在寒冰上面,就有鸟儿飞来用双翼将他覆盖,以温暖于他。

谎言既然编出来,正常来讲是越编越大。

而毫无例外的,越大谎言,越容易被视之为奇迹。

这个不凡的孩子将有什么样的人生经历,由不得听众开始纵情想象,浮想联翩。

后稷的童年是怎么度过的。

当他开始先学会了爬,就显出智慧,能把食物找到嘴。

他的整个童年,所热衷的游戏,就是种植各种各样的植物。

他去种大豆,大豆棵棵肥。满田谷穗个个美,麻和麦子盖田野。大瓜小瓜都成堆。

这最终使得他成为了一个农业专家。

他开始用木头和石块制造了几样简单的农具,教他家乡一带的人们耕田种地。

他仔细观察什么样的土地适宜种什么,适宜种庄稼的地方就在那里种植收获,民众都来向他学习。

随着他名声的传扬,部落联盟首领、他的异母兄弟尧就聘请后稷来做了农师,要他指导全国人民在农业方面的各种工作。

后来继承尧做了部落联盟的首领的舜,又把邰这个地方封给后稷,做为他和他的人民的农业试验场。

后稷有一个弟弟,叫台玺。台玺生了一个儿子,叫叔均,他们都是农业上的能手。叔均还发明了用牛力来代替人力耕种的方法,更把农业朝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

相比于古今中外各民族所塑造出来始祖的形象,周人这位始祖很不同,大大的不同,在他的身上,没有见到一丝尚武的气质。也并不以征战为乐,不以征服为荣。

他的一生是勤勤恳恳的一生,是为人民解决温饱问题的一生。

家园 十、后稷姓什么

十、后稷姓什么

这实在是太奇怪了。

要知道西周以蕞尔小国取代商崛起渭上,开八百年基业,历经几代人不懈努力,终于以小邦周战胜了大邦商,所倚仗的完全是赫赫武功。

其实,只要我们稍微的了解一下周公“制礼作乐”的背景便是知晓了。

周武灭商之后,姜太公曾经以爱屋及乌的比喻劝建武王将殷商及其属国的降民一个不留的杀掉以绝后患。

可见殷商在东部的属国依然强大。

三监之乱爆发,周公于东征亲见殷商遗民的拼死抵抗,让周朝的军队损失惨重,更让周公意识到这一点。

为了消磨殷商遗民的反抗意志,周公决定以德服人,运用怀柔手段安抚之。

这时候如果将周人的始祖塑造成一个英明神武式的伟大人物,恐怕会引起强烈的反弹,挫伤殷商遗民的自尊心,效果未必好。

反之,将后稷打扮成一个以务农为本分的农夫,平平凡凡,生平之乐事乃在于丰收之后,虔诚的侍奉上帝。

对地种谷,使万民得以生养。对天祭祀,所以子孙受其福佑。

正可说服殷商遗民,周人之得天下,恃德不恃力。

而后稷这一形象的树立——没有刀剑的荣耀,没有征服的桂冠,耕祀就是一切。

最终,让周人坚定农耕立国的信念,尚武的同时,更尚礼。

后稷弃既为周人之始祖,是不是姓姬呢?

恐怕不见得,当时大家都是追随母姓,故此,后稷当名之为“姜弃”。

姜在上古时代可是一个大姓。相传炎帝生长于姜水畔,便以姜为姓。所以姜姓就是炎帝的后裔(这是汉代《说文》上的说法)。

当然,所谓的相传,其实就是不靠谱的瞎编。

春秋时代,列国整天打来打去的,打完了又要结盟,因此各个国家就得为自己找个说法,没有说法,战不就等于是白打了,盟等于白结了。

于是就彼此攀亲,一种攀的很现实,就是大家把女儿嫁过来,娶进来。

另一种呢,则是认祖宗,有些国家追溯到商代了,发现大家居然是同一个老爸,乐坏了。

有些国家都找到夏王朝,没解决,怎么办,继续。

找到了尧舜禹,还没解决。

于是,大家只好携手一起,狂奔到传说的尽头。

在那里,就只剩下两个伟大人物当他们的祖宗了:

一位是轩辕氏黄帝,一位是神农氏炎帝。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们翻开《中国姓氏考》之类的图书,就会发现,我们的老爸的老爸的N次方老爸,不是黄帝(轩辕氏),那肯定就是炎帝(神农氏)。

别笑,就这点上,中国人比西洋人强些,它们多数可只有一个老爸可供选择。

——选择,可是所谓的自由意志,所谓的幸福。

不如一旦瞎编上了瘾,再追溯下去,炎帝和黄帝就又成了亲兄弟。春秋时代的人们已经给他们安上了一位父亲——少典。

当然,姓名连在一起称呼,是后世的做法。

上古时代则不然,贵族的称呼往往是官名之后加上自己的名字。

比如周文王姬昌,号为西伯,则其称呼则为西伯昌。

姬昌这样的叫法,无非是历史研究者为了方便而拟的叫法,现实并不存在。

周人是什么时候认为自认为姓姬,已经不可考了。他们抛弃姜姓,而和姬姓攀亲,是因为姬姓之由来,乃是黄帝因生长在姬水之滨,而得姓姬。

而黄帝这一脉发展的比炎帝的拉风,周人既然让自己的始祖认了帝喾当老爸了,由不得要委屈他连姓都换上一换了。

所以以下行文,我们不妨将后稷弃传下来的这一支称之为姬姓部落。

按照学者的研究,这个姜其实是“羌”的转写,从字义上看呢,羌即“羊人”。就是“牧羊人”的意思,也就是上古时代的姜姓部落是靠游牧为生的。或许是母系氏族的母权影响,羊下之“人”,化作了羊下之“女”,也就成了姜。

因此,如果意外,在后稷之前的姜姓部落乃是游牧民族。

这当然是今天有了历史学之后的漂亮说法。

换句话则是,周人本身其实就是西戎中一支。

从商王朝开始,中原人对于构成威胁的四邻都一一取了名号——

西方的称为戎,北方的称为狄,南方的称为蛮,东方的称为夷。

其实实际情况则是,这些戎狄蛮夷尚未形成定居的文化,都是逐水草而居,来去如风,飘忽不定。

今年可能被目为西戎的民族,后天跑到北方去了,就又被称之为北狄了。

所以要通过戎狄蛮夷这个很不靠谱的称呼,搞清楚上古三代民族的面貌,那是不可能了。

就好像后世汉人称呼北方的游牧民族为胡人一样,其实一个很大的概念,什么民族的人都有,突厥人、女真人、蒙古人,真论起来,岂是一个胡字了得。

说起来,夏、商其实本身也和戎狄蛮夷没什么两样。

就商代而言,就迁了好几次都。

为什么迁呢,其实就是没有形成定居文化。

因为要定居,问题不在于住,而在于食。

没有吃的,就只好换地方。

就这点而言,上古的中国人和蝗虫没两样,哪里有得啃的,就呼啦啦一大盘的飞过去,啃完了就跑。

而周人不一样,因为周人的先祖后稷是个农业专家,从很早就已经农耕立国了。

农业起来了,发达了,吃饭就不是问题。

有饭吃也就没有人愿意跑来跑去的。

周王朝八百年,也就搬了一回家。

而之所以搬的缘故,还是因为镐京被犬戎给攻破了,彻底的摧毁了。

家园 欢迎原创,逐篇花。
家园 不花不行啊,拼着经验值到0也要献花
家园 这篇狠!
家园 带胞生的孩子还有一个

小帅哥哪吒

家园 很好,送花

基本是把很多古文作了编译发挥,很有趣。

周人在发展过程中也多次搬迁,公刘、文王、武王都搬过。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