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春秋大历史之序幕——西周之灭亡》(824天没来 -- 王威

共:💬67 🌺28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四、檿弧箕服,实亡周国

四、檿弧箕服,实亡周国

姬友还不死心,如果自己的子孙真的在伯阳父所指点的地方开国,乃是平原,无险可守,而周边又一个个都是大国,天下一当有变,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于是再次问道: “谢国西面的九州,怎么样?”

伯阳父指出那里的百姓贪婪残忍,不能接近他们。

只有谢国和郏地之间的国家,那里的国君奢侈骄横,百姓怠慢他们的君王,还不具有忠信的德行;

如果更换国君而用忠信来教导他们,那是容易获取的,而且可以长久住下去。

姬友还想再问,伯阳父微笑的摆了摆手,示意这个话题再谈下去已然无味。

姬友叹了叹气,道:“在朝廷里流传先生的周王室末日崩溃论,周王室真的不会再有复兴的机会么?上天真的不再眷顾姬周了吗?”

伯阳父道:“差不多一定要衰败了。《尚书?泰誓》上说:‘老百姓所向往的,上天必定会遵从。’”

“这又是怎么说?”

伯阳父搬出了自己多年来政治哲学的研究成果,发表了“和同观”——

其实和谐才能生成万物,同一就不能发展。

把不同的东西加以协调平衡叫做和谐,所以能丰富发展而使万物归于统一;

如果把相同的东西相加,用尽了之后就完了。

只是一种声音就没有听头。

只是一种颜色就没有文采。

只是一种味道就不成其为美味。

只是一种事物就无法进行衡量比较。

(这就是所谓的“和而不同”,所以现在中国人提倡和谐发展观,其实是用来蒙美国人和欧洲人的。中国人当然可以和你们“和”,和和气气的发大财,至于彼此的意识形态嘛,不妨大大的“不同”。

总之,你搞你的资本主义,我搞我的社会主义,就是这么一回事。

老外搞不懂中国人智慧。不知道中国在这方面的心思其实琢磨的几千年了都。)

当然,姬友听到这些大道理,估计也没啥脾气,大道理就是大道理,落不到实处,他要听的不是这个,也听不明白。

还好,伯阳父终于开始理论联系实际了,他继续阐述道——

君王拥有九州辽阔的土地,取得收入来供养万民,用忠信来教化和使用他们,使他们协和安乐如一家人。

这样的话,就是和谐的顶点了。

于是先王从异姓的家族中聘娶王后,向四方各地求取财货,选择敢于直谏的人来做官吏,处理众多的事情,努力做到和谐而不是同一。

周幽王却要抛弃这种和谐的法则,而专门喜欢同一。

他抛弃光明正大有德行的人,喜欢挑拨是非、奸邪阴险的人,讨厌贤明正直的人,亲近愚顽鄙陋的人。

排斥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正确主张,采纳与自己相同的错误说法。

这是上天夺取了他的聪明,要想不衰败,可能吗?

姬友道:“恕在下愚笨,还是不能明白,先生能不能只说眼前的朝局。”

伯阳父指出——

虢石父是个挑拨离间、巴结奉承、巧于媚从的人,幽王却立他为卿士,这是专门喜欢同一;

抛弃了聘娶的王后而立内妾褒姒,是喜欢鄙陋无识的人;

把侏儒、驼背置于身边取乐,这是亲近愚顽昏暗的人;

使周朝的法制不明,却听女人的话行事,这是任用挑拨是非、奸邪的人;

不任用卿士,却宠信任用佞幸的人,是行为暗昧。这些做法,都是不能够长久的。”

姬友叹服,道:“老先生不在朝中,却是事事烛照洞明。老先生说说看,未来的朝局会如何?”

伯阳父道:“不知道司徒大人可曾听说这样一句童谣,‘檿弧箕服(檿弧:山桑木弓,箕服:箕草箭袋),实亡周国。’”

姬友道:“这些都是谣言,从先王兄在位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伯阳父道:“不然不然,所谓‘风听胪言於市,辨妖祥於谣’。(听老百姓的谈话,可以知道政治的得失;而听民谣儿歌,可以知道吉凶的预兆。)。”

就此,伯阳父为姬友讲述当年的一段悬案。

周宣王当年听到了这个谣言之后,就派人到处捕杀持有这两样武器的人。

有一对夫妻靠制作弓箭为生,上了官府的名单,于是只好连夜逃往褒国。

在半路上,一个被抛弃女婴在深更半夜里啼哭,出于怜悯,这对夫妻就收留了她,将她一并带往褒国。

后来褒国人得罪了周朝,于是,褒国人把这个女孩献给有周王室,以求赎罪。

因为当初这个被扔掉的女孩是褒国献出,所以叫她褒姒。

五年前,周幽王到后宫去,一见到这女子就非常喜爱,生下儿子伯服。

因了对这女子的宠爱,周幽王居然不顾周王室的宗法,废长立幼,把原配申后和太子宜臼都废掉了,让褒姒当了王后,伯服做了太子。

姬友不愿褒贬君上,伯阳父却说的兴致勃勃,继续道:“司徒可知,最近又新起了一个谣言,说是咱们的这位新王后褒姒,当年哪位被抛弃女婴大有来历啊?我正准备把他载入国史馆档案呢。”

谣传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还有文献的支持,出自《周书?训语》。

夏朝衰亡的时候,褒国的神变成两条龙,聚居于王庭,说道:“我们是褒国的二位君王。”

面对这不请自来的两条龙,该如何处置呢?

夏王占卜该怎么办——

杀掉?凶。

放走?凶。

留下?凶。

于是夏王问巫师。巫师出了个主意,要不将龙的唾液贮藏起来。

夏王再次占卜,结果吉利。

于是就陈列玉帛,用简策书写告诉龙,龙就吐下唾液然后飞走了。

夏王将龙的唾液用柜子贮藏起来,在郊外祭祀它。

到了商代、周代,都没有打开过。

周厉王末年,厉王不信邪,打开一看,龙的唾液就流到了庭前,怎么也清除不掉。

厉王叫妇人们裸体欢呼,龙的唾液就变成了一只黑鼋(黑色的蜥蜴),进入了王宫。

刚巧有个还没有换牙的小宫女遇上了它,等她十五岁的时候就怀了孕,在宣王时生下了婴儿。

没有丈夫却生了孩子,小宫女只好抛弃了婴儿。

伯阳父说道此处,意味深长的笑道:“据说啊,卖弓和箭袋那对夫妇捡到的正是这个女孩。”

“无稽之谈,这些事情一桩桩一件件,太过传奇了,都经不过推敲调查,世界上怎么可能有这么巧的事情。而且每个情节除了当事人之外,又有谁能亲历亲闻呢?”

“如果人人要是像司徒这样就好了,所谓谣言止于智者。其实啊谣言也起于智者,这些话明显就是聪明人编出来的。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足见人心已经不留恋周王室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