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读书偶记之希腊故事二则 -- 萨苏

共:💬28 🌺1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给一个连接有兴趣的自己看吧。

http://www.jy.js.cn/literature/content/gudian/51/029.htm

家园 我第一次看到,是在伏契克的文章里

不过是全的,节选的一部分就是那个中学课文.

家园 至于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文明要略晚于以克诺索斯为中心的米诺斯文明(我通常直接称之为克里特文明)。它们可以说代表了希腊青铜时代的巅峰。曾经凭着自己的信念进行发掘,将荷马史诗中的传奇城市特洛伊重现在世人面前的德国考古学家谢尔曼,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几年里再次创造了奇迹――他试图找到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阿伽门农的墓,以证实荷马史诗的真实性,结果找到了一个比阿伽门农的时代还要早几百年的遗址,就是迈锡尼文明的遗址。在后人眼里,只有继承了迈锡尼文明的人才是希腊人,因为克里特人说的不是希腊语。

其实克里特人的感觉根希腊人很接近,作家亨利•米勒这样评论:“克诺索斯人似乎是为了生活而生活,并无明确的人生目标。他们从不迷恋过去,也不拘泥于传统。他们也信奉神明,但有适合自己的独特生活方式,尽可能地享受现有的一切,从稍纵即逝的每一瞬间,汲取生活的甘露。”

克里特社会里,男女的地位比较平等。在米诺斯的王宫里,关于女性最著名的壁画就是老萨贴的这幅“巴黎女子”,很多人看了都不由得悠然神往。

家园 城堡将军知识丰富呀,PF.

我去过希腊好几次,也没搞明白这些.两个文明是否也有侧重点.有点印象的是MINOS文明的造船很发达,也许记错了.

家园 谢尔曼是一个传奇和浪漫之子

据说他面对出土的蒙着黄金面具的克里特古王怆然泣下,坚信这就是他梦中的阿迦门农王。

当然,对他的考古也有微词,首先是破坏得很厉害,人称第二次特洛伊战争,其次是这家伙从中渔利发了大财。

家园 父亲是居鲁士

del

家园 斯巴达人其实是希洛人的奴隶

他们的整个制度,生活方式,都是建立在镇压希洛人的反抗上。他们在肉体上奴役着希洛人,而在精神上则时时刻刻为反抗的恐惧所笼罩。后人好象很欣赏这种国家的组织方式,却不知此一形式,完全没有前途。

而且斯巴达人开了一个极糟的先例,那就是同为希腊人,却一个城邦以另一个城邦为奴隶。所以希腊人的相互屠杀无休无止。

家园 这些考古学家

他老人家的考古基本上用的是工程手段,结果把特洛伊的地层高的混乱无比。严格地说,他更接近于一个探险家,而非考古学家――或者说是好莱坞电影里的那种考古学家。

发掘米诺斯迷宫的英国考古学家阿瑟•伊文思也有绝的,他用水泥和自己的想象为迷宫进行了复原,也够让人啼笑皆非了。

家园 不敢不敢

扔石头的老兄很幸福啊,去了希腊好几次。我去过两次,很喜欢,尤其喜欢罗得岛。

克里特文明――也就是米诺斯――的航海很发达,做贸易和当海盗都是当时值得夸耀的职业,而且希腊人有航海的传统,直至现当代,他们除了贩卖老祖宗之外,也就海航运输业还可以了。

要赶去上班了,回头再跟扔石头的老兄聊。

家园 Rhodos?是很有名的旅游地.

希腊可看的地方太多了,Santorini也是极其美丽,环型岛.

很多地方都是值得一看,当然去了其中几个,会发现都差不多,又有点不一样.喜欢Heraklio里面的小街道,很有韵味的,也喜欢ATHEN的夜色,一次去正好是8月中,月圆之夜,看完歌剧后,可以夜上帕台农神庙(一年只有这一夜:)),拉着MM的手,并肩坐在石头上,在月光看看神庙,看看远处的灯火,真是心也飞呀.Chania以西的克里特岛,森林郁郁葱葱的,和东面的童山秃丘完全两样.前往伯罗奔尼萨半岛前的科林斯地峡也让人叹服.欧洲最值得看的地方是法,意,西,希.喜欢坐在橄榄树下,在海风轻拂下,看如此深邃的夜空.

家园 扔石头的老兄写得很美啊

Heraklio我想是Heraklion吧,这地儿我也喜欢,第一次去的时候半夜出来喝酒吃海鲜,先后喝了Ouzo、土酿红酒和白兰地,感觉很好。

扔石头的老兄很爽啊,可以很轻松的到希腊去耍。我也很想拉着MM的手,并肩坐在卫城的石头上,在月光看看神庙,看看远处的灯火,可惜没有机会。每次去都带着工作,然后每天在汽车和飞机上奔波。倒是很喜欢Heraklion的机场,感觉像是到了中国某县城的长途汽车站。

而且到一个地方去,同行者是谁很重要。我很希望能在位城脚下喝上半个小时咖啡,而我的同伴们却坚持坐两、三个小时汽车去海神庙,停留十分钟,然后再做同样的路程回来。不是为了那里曾是伟大的建筑,也不是为了那里有拜伦的题名,他们只是想在在那里拍几张照片证明到此一游。

家园 Heraklion机场还是军民两用的.

降落时蛮搞笑的,跑道离海那么近.

希腊可写的东西很多,我一则懒,二则来是留着自己回忆了.我10月会再去度假的.

你的ID有意思呀,当然我知道是丁丁历险记里面的,源于阿拉伯语,意思就是城堡.

家园 【文摘】斯巴达 --盖世武功--

与面向大海的雅典相反,斯巴达是一个内陆国家,位于伯罗奔尼撒(Peloponnesus)半岛中心部。非翻山越岭不可到达。其居民也与雅典不是一个民族。

  斯巴达是公元前1200年南下的多利亚人建立的。他们与原住民没有发生同化。在希腊,没有象斯巴达那样从始至终严格地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分开的城邦国家。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区别只在于民族不同,“有成份论,唯成份论”。斯巴达有三个阶层:

  首先统治阶级是由征服者的子孙组成,被称为斯巴达人,大约有一万左右的自由市民加上他们的家属。他们集中居住在城市,唯一的工作是服兵役。参与国政的权力也只有这些人有。

  从事工商的阶层。他们大概是随多利亚人一同南下的民族,既不是多利亚人也不是原斯巴达住民,或许是其它地方出身的希腊人。这些人是自由人但却无市民权。当然没有参与国事的权力。但有服兵役的义务。

  最后是相当于农奴的希洛人(Helots, 注1),这些人是多利亚人入亲前的斯巴达原住民。使用青铜器的他们被使用铁器的多利亚人征服后沦为希洛人,在身份上不是奴隶,却与奴隶的地位相当。他们没有参政权、私有财产权和裁判权,连服兵役的义务也没有(注2)。除了有结婚的自由之外(好象比电影《芙蓉镇》里的右派活的稍好一点),唯一的工作是在斯巴达人市民拥有的农场里打工。

  斯巴达人的统治方式与元朝十分相似,元朝人分四等,蒙古人是第一等,色目人为第二等,原金国汉人第三等,原南宋人是第四等。

  斯巴达人和工商阶层,希洛人的比例约为1:7:16。这个比例决定了斯巴达一切。

  只占人口二十四分之一的斯巴达人要支配一个把工商业和农业都交给了被统治阶级的国家,只好全民皆兵了。特别是希洛人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时有反抗暴动发生。

  斯巴达人的兵役期是二十岁到六十岁,这些人大约有数千,极少超过一万。少数精锐主义也是斯巴达现实的不得已的选择。

  斯巴达人并不是一到成年(二十岁)便可出席市民集会,行使自己一票的权力。他们要等到三十岁才能参加市民集会。市民集会由三十岁以上的斯巴达人组成,除此之外还有长老会议。长老会议议员由市民集会选出的二十八位六十岁以上的人组成,任期为终身制。另外加上两个国王,议员总数是三十人。

  斯巴达有两个国王,由两个名门贵族分别世袭。这两个王不是轮流执政,而是同时执政。如果一个国王可称为独裁,斯巴达应是“偶”裁。

  既使在全希腊的国家都受到雅典民主制影响的时代,斯巴达仍保持其独特的体制。不但如此,公元前七世纪末,来库古(Lycurgus)进行的改革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体制,使得斯巴达的性格更加极端。

  象梭伦改革决定了雅典的性格一样,来库古的改革也决定了斯巴达的性格,虽然两个性格完全相反。

  改革,真是一个动听又恐怖的辞藻。改革的失败当然会致一民族于死地,就是成功,也会决定一个民族的性格,由此决定了一个民族未来,因此绝不可以轻率从事。至于摸著石头过河之类,更是置民族的未来于薄冰之上。

  来库古的改革使斯巴达更彻底地成了一个军事大国。立国之本便是健壮斯巴达人。

  每个斯巴达人一出生,就要经过长老们的检查。不够健壮的会被当即抛弃或沦为奴隶。

  可望成为强壮战士的婴儿由父母扶养到六岁。满七岁的少年便要离开父母过集体生活。他们与同龄人一同生活,并接受严格的训练。为培养出合格的战士,训练的日程都经过了严密的计划。

  到了二十岁,斯巴达人就开使服兵役,一直到六十岁。三十岁以前必须过集体生活,既使结了婚,也必须每天晚上回到兵营。

  斯巴达的兵营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建筑物,无论是少年还是战士都生活在帐篷里。这是为了使斯巴达人可以忍受恶劣的环境,毕竟温室里是养不出万年青的。只有三十岁以上的斯巴达人才被认为是成熟的市民,才被允许与妻子儿女在有墙有房顶的室内生活。

  在斯巴达,除了参与国政和服兵役之外,男女是平等的。女子与男子一样有义务好吃好睡,使自己的体格保持健壮。当然这是为了可以生育健康的后代。同时也有严格的体重管理,甜食,酒和美食是要严禁的。体育教育与男子同样要求,并经常参加运动会,成绩优秀的比较容易出嫁。当时女子不能参加奥林匹克大会,否则斯巴达的女子要囊括大量的奖牌,或是月桂冠。

  训练也好运动会也好,男女同样的以裸体进行,大概来库古认为越掩饰越易产生杂念,大家都看够了,也就没什么了。在斯巴达,性生活只不过是生产强健战士的手段。因此,单身会被人篾视,老公战死后,绝无守寡之理,国家会奖励再婚者。斯巴达女性的义务是尽可能的多生健康的子女,同时料理以纺织为首的家务事。

  男子要学些读书写字,但绝不欢迎高雅的书籍和议论,至今在意大利仍将沉默寡言的人称为“斯巴达式的”人,古代的斯巴达篾视喋喋不休的人。在集会上发言也以简明扼要为上。

  作为斯巴达的战士,不用说是整日读书,就是好奇心重点,或是浮想连篇也是不可取的。他们绝不会象苏格拉底那样,随便在广场上见人就与之辩论,直到对方服输为止。苏格拉底要是到了斯巴达,大概一个弟子也收不到,立马会被乱棒轰出国外。对于斯巴达人来说,美德就是勇敢,服从和爱国心。

  但是,那个制造了斯巴达体制的来库古也深知,这种改革只靠嘴说是不够的,不将自己的国家置于在非此无路的状态下,改革不能成功,也无法持久。

  首先他废止了做为流通货币的金币和银币,改用铁币。这样别国的商人便不愿与斯巴达做生意了,一切与艰苦朴素的生活无关的商品就不会进入斯巴达境内。而生活必需品在斯巴达是自给自足的。

  从事农业的希洛人每年要将自己生产的粮食的一半交给斯巴达人,由于斯巴达只能用铁币,因而无法与外人流通,这样也就毫无兴致去储存粮食。虽然斯巴达人并不富裕,但大家平等同穷也就没有嫉妒,没了阶级斗争。斯巴达因此以没有盗贼而闻名。在雅典权力斗争不断,而斯巴达却从无此事,能长久的保持政治的安定。

  由于斯巴达人专心习武,其武功之强令人惊畏。数量虽少,但其威名远震波斯。在希腊一提起精锐部队,那只能是斯巴达的步兵军团。

  但是,斯巴达除了战士之外什么都没有创造,在历史上,没留下哲学文学,没留下科学史学,只留下一句话:“斯巴达式的”。

  可斯巴达靠的就是武力。随著斯巴达的假想对头雅典的实力不断加强,斯巴达也渐渐地感到不安,终于走出群山,开始侵略他国。到了公元前六世纪末,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几乎都在斯巴达的支配之下了。

  斯巴达将自己支配的城邦国家组成了一<伯罗奔尼撒同盟>,当然自己做盟主。参加这个军事同盟的条件是,当斯巴达发动战争时要提供兵力助战;要采用贵族制而不是民主制。斯巴达没有要求盟国每年进贡,因为对斯巴达来说士兵远比金钱重要。而要求盟国不得采用民主制,则是明鲜地将雅典及其同盟当成敌国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