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夜(首场《浮士德》) -- 九霄环珮
即使不管平仄,至少管一下韵脚吧.
西诗译中诗,还是现代诗体合适些,不必强求成七律,可读性反而失去了.
也曾经喜欢过诗,不过现在"来鸿去雁暮鼓晨钟"都忘得差不多了.
这是高中时曾经很喜欢的一首.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漫相和兮长寂默”
是为了对应这句
And their first answering echo has so long
Been silent.
用“寂默”是为了表达“silent”。
寂寞是typo,已经去改了,呵呵。
用古体译外诗,江城兄是高手,他用五言译过一阿拉伯诗人的诗歌,非常漂亮!乞儿可以去翻翻他的帖子。我只是打打油,玩儿一下,呵呵。
你喜欢的这首诗是食指的,
现在的诗人难写出这样相信未来的句子
用字古雅,就是诗中使用了如果拿给外人看而又不说是译文,他可能会认为是仿古原创呢。
但本诗也有两个弊病,首先是不够押韵,读起来韵律感不足。
其次就是诗中使用了类似于“子期”和“巴人”这样的中国典故,这与《浮士德》的文化背景终究是不符了。
本人所接受的翻译训练,还是很强调这点的,一般不敢多带中国民族特色,比如阿语有谚语“说到鬼,鬼就来”,不能译成“说曹操,曹操到”,“不识鹰为宝,反把鹰来烤”,也不译成“有眼不识泰山”。
找到《献词》一部分的几种译法。
绿原译本的最深感受是感情充沛。
从感情表达方面来说,觉得是几种译本中最好的。
绿原译
恨人生迷离曲折多歧路,
忍不住唤故人,风华正当时,
却不幸为命运所欺竟先逝。
钱春绮译
重寻那迷宫似的人生旅程,
呼唤先我而逝的良朋的名字,
他们被命运播弄,丧失了良时。
梁宗岱译
我那漂泊的生涯羊肠的旅程
并细数那些良朋,他们在韶年
被命运挫折,已先我永别人间
写的时候,落笔太快,想得了闲再来打磨韵律,呵呵。
看了江城兄的回复,我才知道原来还有这样的讲究。如此反过来看江城兄译的艾布·泰马姆《宝剑比卦书更可靠》,越发佩服地五体投地了,呵呵。
虽然最初感动我的不是您列的这几段。没办法,网上找不到绿原译浮士德的全文。如果没记错,应该是他译的“夜”那场。后来得到德语版,更加朗朗上口。
好的译本还是值得争取啊。我读歌德许多年了,脑中回想最多的依旧是最初接触的歌德式中文。
加油!
这番话也算是歌德说给自己和德国人听的。
他早就抱怨德国人不如英国人来得有行动力,嗯,要不,怎么出那么多哲学家呢?
:)
对于歌德的那句名言,中国人邹恒甫反其道而用之。
曰:“理论之树常青”。
算是为理论工作者的代言吧。
有点人生智慧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