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河里的“毛粉” 是爱老毛还是想害他? -- 加东
把中科大给推出去了,结果万里在合肥接受了,无论哪一届河南的高三毕业生都会骂他,河南考生高考录取分数之高在全国总是在前几名,无他,本身没有重点高校啊,当初我高考的时候也骂过,十几年过去了,反而能理解吴了,因为那时的河南饿死多少人,粮食对于河南意味着什么,而谁叫他是河南的省委书记呢。
1959~1961的抗灾能力当然比后来要弱很多,但是,1959并不能算是大灾之年,粮食大幅度减产是瞎指挥造成的。而更大的人祸是超额征购和疯狂出口,本来应该够吃饭,结果人为造成农村的大饥荒。1960是大灾年,同时由於大量的农村劳力吃不饱甚至饿死了,造成更大的减产,不可饶恕的是还在大量征购并出口。而1961贼老天趁火打劫又是大灾年,政府终於开始救灾,可惜饿死的人已经活不回来了
至於1957~1979粮食产量增加了50%左右,正如你的数据显示的那样,是由於“化肥,机械化,用电量,水利建设则增长了一个数量级”,但同时人们的劳动热情大大降低。而改革伊始,联产承包,粮食产量立刻爆发式增长。
方励之在他的回忆文章里说:
而吴 1967 年就去世了。外链出处
个人觉得,科大如果去了河南,应该不会更好。
即使真的落户到了河南,后来科大回北京的概率还是很大的,可惜郭又去世了,而且又被方毅挡了一次。
和葡萄,达雅不是一个级别。
饿死人怎么说都不是个好事。
把中科大给推出去是 刘建勋!什么原因不知道。的确只是听说,俺没有任何证据!--别拍啊。
说是 吴芝圃干的倒是第一次听说:
另外严重同意这句话:
很可能我记错了,因为抱怨中科大没落户河南时没有人指名道姓,我也不知道从哪里看到的说法就把这事安在吴的头上了。
先承认错误,再说点看法嘿嘿
我说这个问题是从一个河南考生的角度,而不是从中科大发展的角度谈的,听上去挺自私的,可一个高三考生和他们的家长只能现实。一样的分数,在北京在上海可以上重点,在河南只能上二类,公平吗?当然可以说综合素质啥的,之前这个话题的争论很多,我也不是在这里想说谁对谁错,可在那些就指望高考改变人生命运的地方,他们的情绪我想应该不难理解。
俺只能献花!呵呵
那啥,经验不够了,等会献啊
这叫党争而非辩理。
就像领袖都是自然产生的(例子:毛泽东),领袖的伟大也并不需要人们刻意去保护。我这只是给那些认为需要保护伟大的领袖的人们支的招。
没错,“监督和制约”是无法根绝错误的。但是“监督和制约”可以使错误少一点,小一点。
看来我们早就进了共产主义了。
大概我说的都是常识吧,所以大家都在说,变成了老生常谈了。
你的最后一句话恕我没看懂,无法回复。
远的可以扯到唐朝的李德裕(喜欢用官宦人家的子弟,他也有自己的理论,似乎钱穆也赞同他的观点)。
后来的朱元璋,不惜把刘三吾等人的性命拿来平息北人的怨气。
科大在河南招生相对比较少,诚然是对河南的不公平,可是比起贵州等地来说,河南又要好不少了(开始的时候,科大根本不在那些省份招生,再聪明再能干,没用)。
哪个高校都是偏向本地生源一些,以前是觉得那时的河南省领导目光短浅,送上门的重点大学都不要,现在是觉得很长一段时间在河南确实是粮食大如天,那时候的省领导做出那个决定可能也是迫不得已。
老毛的时代解气是解气,但基本是穷横。
在穷的情况下敢于“横”,确实体现了老毛的大气魄,但要把“穷横”当作了万用灵药,难免要给自己吃药了
【逐水而行】兄的意思是说:当年科大没在河南落户,而大学招生在属地名额比较多!河南人口最多,考生也是最多(之一?),河南又没几个好大学(单单一个科大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可以稍稍缓解一下。现在一本也没几个,原来更是除了解放军有两个全国重点大学外,地方都木有个重点大学),僧多粥少,录取分数奇高!
科大既然没在河南落户,招生相对比较少,也不能说是对河南的不公平。
严重BS以“综合素质”做借口!不公平就明说是不公平!历史遗留问题就明说是历史遗留问题!需要慢慢解决就明说是需要慢慢解决!扯JB“综合素质”干什么?一千人和十个人过同样的独木桥,非要说十个人走的“猫步”比一千人的凌乱脚步好看,“TMLGBD",起跑线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