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国大运之谜 -- 晨枫
也就是说,缩小直径后,转速可以大大超过一半的涡桨,达到较高的飞行速度。类似的技术在直升机旋翼上也有应用,像Lynx的旋翼
{imge]http://www.centennialofflight.gov/essay/Dictionary/heli_rotor_systems/DI53G3.jpg[/imga]
相对于平直翼,后掠翼可以突破音速,这在气动理论上已经不算什么突破了。
客机的门在空中由于内外的压力差是打不开的,这是本质安全设计。即使改装成能打开,伞兵在前舱跳出,正好撞上机翼,还没有到地上就被自己消灭了。
中国如果把这个技术给买回来就牛了
运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
暴风雪号的命运更惨,因为厂房坍塌被毁了。。。
除了载重量特大,战术价值不是很高,还不如安-124实用。
根据Wiki上关于GE-36的资料显示,线速度大概是M0.75,也就是处于高亚音速的区域。如果是超音速呢,叶片本身是没啥问题的,只是超音速的激波对于飞机本身的影响就可能会比较大了,毕竟桨扇发动机都是用于非战斗机型的,强度都是受限制的
在80年代桨扇发动机特别流行的时候,主要有2种发动机比较出名,一个是GE的GE-36,这个是没有加速器的,靠的是低速的低压涡轮驱动桨叶,另一个就是P&W与Allison的576DX,这个和俄国的D-27类似,涡轮与桨叶间是有减速器的。
加大风扇的直径、减少叶片数量、采用后掠式叶片。
现在涡扇也搞齿轮减速的哦,P&W的GTF验证机就是原型
没有军用价值。
哈哈.据不负责任消息,商飞调用的中层主力干部,年薪大约能到RMB20W,不算很高,不过考虑国企的背景,还是不低啦.不过这要具体看,前些天朋友打电话还抱怨,工作十多年,五六年的老博士了,在北京月收入也就六千左右,有点扛不住了.
这有点扯远了,俺也来个华丽滴分割线....
----------------------------
安东诺夫嫁女老中,技术上好象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主要还是一个时间,我原来用一无所知好象过了点,但是没有技术储备/准备是真的,这么一算,再快,最快五年八年的,飞机大概能争取飞起来,是争取.如果采用IL-76的技术,以我为主,只要搞定发动机的引进,三到五年内,基本可以保证飞机飞起来.
这些年,空军也好,AVIC也好,折腾来折腾去,总算共识了,一口吃不掉肥肥烤猪,还是得一步一步来.
至于大运要能运载主战坦克,我觉得目前来看好象不是那么迫切,当然能有最好,可是考虑目前周边形势,台湾地区,朝鲜,东南亚,要到了用飞机空运坦克的时候,那要么是大问题都解决了,要么是地面准备不足(目前看不大可能),只有一个老巴兄弟,但是与其紧急空运,不如发展它自己的能力,就是现在一直在做的.真要是空运,来四十吨的红箭加红旗,可能效益更好些.未来10年需要中国空运主战坦克出来开路吓人的,没有航母支持可行性不大啊.在中国自己国土地界上,只要中国自己不乱,谁没事敢招惹啊,也用不着空运坦克.
如果IL-76基础上,2013年前后大运起飞,2015年内交付,就很了不起了.同时开展下一代真正的战略运输机的研制,怎么也得到2025年前后露面了,2030年前交付,配合那时候成熟的航母舰队,才是真正维护中国全球利益的时候.
那么个人认为短距起降也许算不得大问题,损失了就损失了。反正涡扇安70在中国空军打算扮演C141乃至C5的角色,那么肯定会有比较完备的机场设施支援。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委员觉得要通过改进机翼提升短距起降能力对圡共这样没有大灰机设计经验的国家算是个比较高科技的骨头。为了啃这个骨头拖延大运的研发装备有点不划算。
从飞机设计上讲,我们还是小学生,让人家带带没坏处。
伊尔-76的问题还是发展潜力较小,现在作为起点,我还是觉得有点低了。过几天我也想YY下一代战斗机一样,做一个定量评分,到时候请老兄来一起玩。
连英国、加拿大这样的中等国家也装备C-17,这就说明了一点问题。过几天我会为大运作一个定量评分,到时候请老兄来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