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请教】小女子虚心请教如光绪不死,历史会怎样?谢谢~~~~ -- 月瘦如眉

共:💬26 🌺2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种可能性基本存在

第一点,从难度讲,改良社会制度,振兴民族经济的难度是远远大于战胜慈禧的,赢不了慈禧,证明光绪本身能力一般,没有魄力是无法推广改良的。

第二点,是人才缺少。康有为其实还是传统的文人,从他后来的为人处世来看,其个人能力和影响力还不如之前的李鸿章之流,包括梁启超都是理想多于实际,口才多于干才的人物。

第三点,社会弊端积重难返。

家园 严重同意

明是自我崩溃,并不是清如何厉害。

康熙本可以做李世民的,不过终究还只是康熙罢了。再摊上个乾隆,根子里烂了,哪里救得回来。

反过来说,幸亏是满清,中国在抛弃帝制,走向共和的时候几乎没有犹豫。

家园 明朝有不少问题,是该崩溃

我不理解的事为什么明灭以后,汉族士人面对满清,居然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就接受了亡国奴的命运,和后来的焦土抗战笔,不是很可悲吗。

家园 刚看到mitbbs正好也在讨论类似的话题,这一篇写得不错的。

发信人: ifever (if),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清代为什么没有形成文官集团?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21 18:06:06 2008)

无可否认,从某种角度看,清朝在政权结构上倒退到了汉朝的水平。

直到晚清,亲王贵族在政治舞台上都起着重要作用。恭亲王奕忻,

道光皇帝托孤的顾命大臣之一。清朝皇帝也经常把重要的事情委托

给亲王们去办。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典型的家族统治。清末统兵的重

要将领僧格林沁,实际上是皇帝的表兄弟。当然汉臣如曾国藩,李

鸿章之类也手握重权。但第一,这些汉人权臣是太平天国起义以后

清朝统治走向崩溃的表现,第二,这些汉人权臣的存在无法否认终

清一朝,皇亲国戚始终在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事实。

跟历史对比一下,最接近的情形就是汉朝。卫青,霍去病都是皇帝

的至亲。权臣霍光也和皇帝有紧密的亲戚关系。但是到了晋朝,皇

亲贵族在政治舞台上的分量就一路下滑。到了宋朝,皇亲贵族就差

不多从政治舞台上消失了。明朝更是禁止亲王干政,皇亲贵族在政

治舞台上只有作为话题才会出现,作为政治势力已经彻底消失了。

从血亲统治到文官政治,这本来就是政治逐渐进步的表现。到后来

皇帝虽然掌握生杀大权,但是他无论办任何事情都无法绕开文官集

团。所以文官的势力空前强大。但是到了清朝,皇亲贵族凌驾于文

官之上。皇帝想办什么事情,大可以直接通过八阿哥九阿哥或者某

亲王去办。文官不是皇帝必不可少的依靠了,自然下得了狠手。有

骨气的人就算多,只要肯杀,哪还有杀不净的道理。

一句话,明朝皇帝把文官都杀光了,自己就成光杆司令了,所以怎

么都不能真的大开杀戒。清朝皇帝有的是皇亲国戚可以依靠,所以

对文官想杀就杀不用犹豫。有骨气的人砍掉三五十个,剩下的就全

部山呼:吾皇万岁了。

我的回复:

我同意你的观察。

汉朝社会其实是一个很简单小农经济,家庭小作坊,皇帝本人花点心思就能搞明白,汉

武帝用的人都是熟人,让老婆家的小舅子,身边跑腿的小厮,从小长大的小哥们当个经

理什么的,自己当总经理,管得挺好。后来小作坊做大了,成了家族企业,这些亲戚朋

友们当了各集团公司总经理,就不太称职了,汉朝就崩溃了。后来一直试图建立现代企

业制度,可总也没找到招聘人才的好的制度,一直到隋唐。

从隋唐开始,引入以科举制度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一举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社会的

问题,得以组建职业化的文官体系,家族企业终于转型为上市公司了。皇帝当董事长,

宰相是CEO,各部门层层负责,环环相扣,一台复杂的管理机器被发明的出来。在这台

管理机器的帮助下,中国社会得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宋朝进入了商业手工业的市民

社会。明朝董事长不如宋朝的好,与CEO的合作始终有些问题,所以也出了些宦官乱政

的问题,但他可以解雇CEO,但面对文官体系这台机器,则只能妥协,因为董事长已经不

可能自己管理这个实在太过复杂的市民社会了。

到了清朝,由于清政府实行事实上的种族隔离政策,不可能完全信任以汉人为主体的文

官机器,于是将主要权力又收回到皇帝本人手中,所以清朝部分的又回到了汉代的家族

企业方式,而为了适应这种管理水平的倒退,清朝刻意地将中国社会保持在汉代的小农

经济的发展水平,思想活跃的宋明市民社会从此在历史上消亡,而后世的观察着看待中

国两千年的社会变迁也就得出了这样可悲的结论:从汉朝到清朝,中国死水一潭,没有

根本性的进步。

家园 汉武帝是有识人之名的

可不能用他重用卫霍等亲戚来轻易否定。

太子刘据能在那样的情况下坚持到那时候,在历史上实在是罕见。甚至在“长安拢乱,言太子反。苏文迸走,得亡归甘泉,说太子无状。”的情况下,武帝还在说:“太子必惧,又忿充等,故有此变。”的话,让人看了不胜唏嘘啊。

家园 汉族的奠基者,岂能是泛泛之辈,

拥有英明神武的老板,家庭作坊也还是家庭作坊,老板还是通过个人的“识人之明”来挑选手下,而不是通过制度。

家园 哈哈

哈哈哈哈

家园 原来没事就在宫门前干嚎,被打了屁股还要叫好的就是“主人”

明和清从制度上来说,其实没有本质性的区别。明朝的大臣也并不比清朝的大臣更加高贵。事实上,明朝的大臣动不动要被皇帝打屁股。被打了之后如果没死,还要死皮赖脸得继续为皇帝服务。这可不是什么“主人”的表现。

明清两代的决策权最终都是握在皇帝手中。如前朝的以宰相领衔的政府组织形式不复存在。中央政府除非得到皇帝首肯,不能主动发布政令。虽然在大多数时间里,皇帝会把草拟命令的责任交给内阁、军机处甚至太监。但在任何时候,皇帝都可以收回这个委托。

在这个机制中,皇帝是核心。如果皇帝不争气,整个国家机器都会瘫痪。但如果皇帝雄才大略,那么国家可以动员更多的力量。明朝的对外扩张不如满清,原因之一就是这个。

有些为明朝涂脂抹粉的人把明明是恶政的万历不上朝,导致政府瘫痪说成是明朝的“优点”,还说成是“接近君主立宪”。我的老天,要是一个国家有如下情况:

根据《明通鉴》的统计,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中央和地方缺少的官员有:尚书三人,侍郎十人,科道九十四人,地方巡抚三人,布按监司六十六人,知府二十五人。时隔五六年,九卿大半虚悬,甚至阖署空无一人,监司郡守旷年无官。到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中央六部尚书只剩下一个刑部尚书赵涣,吏部、兵部、礼部、户部、工部都没有专人负责。都察院八年没有正官,按规定给事中要有五十人,御史一百一十人,在职的只剩下九人,仅占编制的十七分之一。当官的跑了,下级也就不上班,有的衙门索性锁上大门。吏部、兵部因无人签证盖印,致使上京候选的数千名文武候补官员不能赴任,有的久困京城旅舍,穷愁潦倒,不得已途中拦道,攀住首辅的轿子苦苦哀求号哭。边防军请发军饷,无人签发,多年不进行军事操练。地方遇有盗匪,互相隐匿。各地解银,无人受理。边疆少数民族进京朝贡,无人接待。文渊阁大印被盗,查无踪迹。太仓库失窃,宫廷值班金牌丢失多年,无人发觉。刑部长年不审案,犯人无人问断,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监犯家属百余人跪哭在长安门外,要求断狱,震动京师,成为旷古奇闻。

还是在“正常运转”,还是“接近君主立宪”,我也只好无语。只能说这些人硬是能把梅毒说成青春痘。

关于明清的经济对比,我并无太多的研究。不过,明朝的财政收入一直不高。嘉靖年间不过二百万两。而支出倒要三百到五百万。是真正的赤字经济。我不知道你的引文里那句“张居正时代国家年收入达八千多万,超过康乾盛世的最高水平。万历九年国家府库充盈,即使十年闹灾也总可支持。”是从何而来?在明末三饷一再搜刮后,明朝也不过能弄到两三千万两,张居正何来“八千多万”?《明史。张居正传》不过说“太仓粟充盈,可支十年。互市饶马,乃减太仆种马,而令民以价纳,太仆金亦积四百余万。”而这个积累在三大征中迅速用光,万历不得不加赋。

明朝中后期税收水平的低下的根本原因是明朝的土地兼并严重。海瑞去江南要人家“还田”,最终还是不了了之。明朝的确有所谓的“文官集团”。但这个“文官集团”不如说是“蚂蟥集团”更为贴切。这个集团本身的基础就是大地主阶级。向他们收税又怎能收得上来呢?

清朝初期的国库是不是短缺我没啥研究,不过我至少不会拿电视剧来作为论据。清朝的财政收入一是来自传统的赋税。在摊丁入亩和永不加赋后一直维持一个定额。这个定额是摊派到各省的。但是遇到荒年灾害等等,这个定额经常是减免的。康乾时期的一再减免不说,事实上即使收赋,也往往只收定额的十分之一。例如

(康熙)五十一年,四川巡抚年羹尧上言:“四川钱粮原额百六十一万两有奇,现仅徵及十分之一,宜立劝惩法,五年内增及原额之四五者准升,不及二分停升,不及一分降调,无增者褫其职。”御史段曦上疏驳之,略言:“川省自经明季兵燹,地广人稀。我朝勘定之后,虽叠次清查,增报仅及原额十分之一。近日抚臣加意催查,增至二万六千馀两。今欲五年内增及原额十之二或十之四五,是增现粮三四倍也。贤能之吏,必罹不及分数之参处,不肖者抑勒首报,滋扰无穷。请川省隐漏钱粮,彻底清查,不必另立劝惩之法。”从之。(《清史稿。食货志》)

清朝的田赋收入康乾年间大致在两千万两到三千万两之间,和明朝末年三饷加派后的水平相当。但三饷加派搞得明朝灭亡,而康乾却是盛世。为何如此?一来清初的土地兼并不严重,这个收税水平还不至于造成自耕农破产。而实行“摊丁入亩”后,至少在理论上来说,缴税和占地多少直接挂钩。大地主无法逃税,最多转嫁给佃农。这就理顺了关系。而明朝最大的问题就是统治国家的大地主阶级却是逃税最厉害的一群人。所有负担都要由日益减少的自耕农来负担。自然要财政崩溃了。

清朝一大财政收入来自食盐专卖。采取的方法是发放“专卖许可证”(盐引)给盐商。这项收入到乾隆年间达到每年七百万两。而这还没有充分发掘潜力。平定太平天国清政府开支巨大,于是变花样增加盐税,到光绪年间是两千四百万两,到宣统末年更增加到四千五百万两。说起来明朝也卖盐引,但明朝的盐法在“接近君主立宪”的文官集团的主导下一团乱麻,明朝嘉靖年间整顿盐法也不过得银二百万,主事者就已经“以为奇功”了。

至于说到科技发明等等,明朝和清朝一样也没有什么对世界有重大影响的发明。事实上中国古代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科技发明除了四大发明还有不少,但基本都是在宋代以前完成的。用这点来比较明清,不过五十步和百步的区别罢了。

家园 和日本没得比

清朝入关后,还是维持了关内农村自给自足的经济,赋税的征收等也并不苛刻。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则是把其殖民地当作原料来源和产品倾销地而经营,完全是经济压榨。朝鲜和日本土地人口差别都不大,1941年日本为了发动太平洋战争预算达到120亿日元的时候,朝鲜全年赋税(大力压榨下)不过5亿多日元,只能“贡献”2亿,不过2%。关内在原来明朝任何地方划出一块同关外面积大小相当的地盘来计算经济发展,也不会仅仅是关外的2%吧。日本的这种做法就是在同种同族内部实行,也要出陈胜吴广了。

家园 明朝官僚体系基本掌握国家,纵然混蛋,也还是主人

其实明朝实在不是我想给涂脂抹粉的朝代。中国的颓势从宋灭就开始了,的确不能让满清独自来背。如你所说,明朝从立国开始,她的制度就很小农,但社会却很工商,而且越来越工商,官僚系统在中间操作得很辛苦,中间作了些小修小补,但还是很不成功。某种程度来说,还不如清朝干脆把社会压抑在小农经济的水平运作起来顺畅。

但我觉得,社会不是平平稳稳就好,社会发展是有目的的,[URL=]swordi:【原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URL],清朝政治导致社会没有实质发展,所以面对西方冲击就总体崩溃了。我们今天全盘西化的社会从根子上就是拜三百年清朝统治所赐。反之,明朝社会本身是在发展的,她的政治体制虽然有问题,但一次革命就可以使之重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所以我说是主人和奴才的区别:面对群狼,草原上的鹿群即使受到疫病困扰,也必有逃脱的希望,必有恢复的一天,而失去了牧者的羊群则只有灭亡的命运。

家园 光绪的死因

最近因为《银元时代生活史》,看了几本陈存仁的书,他有一篇文章从给光绪看病的几位医生的笔记和药方,讨论了光绪猝死的蹊跷。

不知道这个事学界的共识是什么样的?因为晚清史看了太难受,我对这方面几乎是空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