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那年庐山 (十七 ) 蓄势与回流 -- 史文恭

共:💬114 🌺351 🌵1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单世联的东西是小学生读后感

自然也就得罪了正红得发紫的"柯老"。

这一句就完全是他幼稚的小脑瓜里断想出来的。

家园 【花】这个回答比较客观、不晦涩也不冷僻

政治斗争中包含着:思想、目标、路线、方法、阶段、节奏、权力、习惯、个性、秉性、人品等等因素,还有宗派、经历、历史渊源等等,而性格因素在整个范畴里所占的比例究竟有多大,能否支撑起庐山会议这个对后来历史有着重大影响的事件呢?

只从这点上分析,未免太单薄了,也太演绎了,会滑向扬州评话方向的。而被人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比作评书,恐怕是任何历史研究者都不喜欢的,即便只是业余爱好。

家园 哈哈,老人家。。

谢谢您的提醒,俺慢慢的把庐山做丰满吧。。。

家园 单世联文章的总体水平,雪里蕻的评价很公道。

然则,baumchen兄引的这段,不是单世联的臆测,而是李锐自己的回忆。就在李锐的《庐山会议实录》里面。

家园 李锐自己的说法和单世联可完全不一样

李锐说那文章做不出来是记不得柯说什么话了,

。。。他谈不出多少东西,我难为“无米之炊”

而结果不过是:

后来田家英告诉我,柯庆施向他埋怨:李锐的文章没有写好。

而到单世联那里就变成

由于这与李的思想有矛盾,文章没有做好,自然也就得罪了正红得发紫的"柯老"。

家园 把李锐的原文摘录一下,

引自李锐《庐山会议实录》

“1958 年3月成都会议时,冶金部的报告很受毛泽东的赞赏。柯庆施在南宁会议很得恩宠,是当时的大红人,也急着想写一篇东西,以便在会上印发。

  他找我起草,但他谈不出多少东西,我难为“无米之炊”。只记得他有过这类豪言壮语:15 年内,全国人人都要当大学生,那时他正应聘为复旦大学讲课。我费力凑了两千多字。结果此文没有在会上印发,他大失所望。后来田家英告诉我,柯庆施向他埋怨:李锐的文章没有写好。(以后中央开会,他必带张春桥,庐山会议也带了去。)”

家园 这么说不准确

应该是说要不太祖怎么会让他当一阵秘书后给打下去了。

家园 简直无法相信这几个秀才的从业素质

李锐硬不干杯,转回餐桌不予理会...... 他们俩听了,也大声叫好

如教头所言,这几位“政治从业人士”的专业素养实在是低下...

其实这已经不是什么“专业素养”了,压根就是不通人情世故...

家园 历史经过若干人截取片断再不断转述,已经和本来面目差得很远

虽然,我也不十分欣赏李锐,但我想当时的社会氛围,当时的官场氛围,当时的人际交往氛围,等等各种因素我们都无法确切的把握,仅凭一两件事,一两句话是得不出什么结论的。

尽管我对李锐提供的资料保持较大的怀疑,但我不想把这个人想像的过于低下。

包括彭德怀,他的上书的内容和时机也许可以商榷,但我也不想因此而贬低这个人。我不想过分简单化地看待一个人,一件事情。

借MacArthur 的话头,讲几句,我发现自个儿还真是有一颗宽容的心哪,哈哈。

家园 李锐的问题还有几个

庐山实录中的序言就暴露了,比如他把公社的发明权归到毛泽东,把军事化、拆散家庭的责任也归到毛泽东。

不知道是故意为之还是没有查过有关资料。

说是毛泽东秘书,总共都没见过几次面。

总的感觉,是因为个人受了挫折、坐了牢,怨毒之心特别强。

家园 【原创】山雨欲来风满楼阿!急风骤雨即将爆发
家园 一点看法。

从雪兄的话头不由多说一些自己的感想,不是针对雪兄。

李锐就是一普通人,人都有狭隘的一面,对他的东西我也是保持怀疑的。

从根本上说,我也不由想问,他为什么要写一本关于庐山会议的书?大概是觉得那是他个人的污点,他怕别人这样看他,很担心,就想在一定程度上给自己一个洗脱,告诉世人他是可以原谅的,甚至是崇高的——一般人都摆脱不了自己的狭隘。这我也是猜测,没有什么根据,所以我并不愿意这样看人。我觉得咱们说他怨毒心强,那也是猜测,恐怕也没有多少依据。我们在厘清史实的时候,没有必要顺便把一个人打翻在地,一脚踩死,我们自己每个人也都有说错话的时候。

对待彭德怀就更加如此了,他跟国民党干过,跟日本人干过,跟美国人干过,枪林弹雨钻过,没有享过什么福,连儿女都没有,辛苦一辈子,冒一辈子风险,这个国家有这样的基础,彭德怀是有巨大的功劳的。即使庐山会议他没有表现出一个成熟政治家的风范,我觉得也是可以理解的。

关于当代历史,牵涉若干历史人物,我的一个不成熟的观点是,厘清真相有必要,给人洗冤的事情不妨多做做,给人判刑的事情要慎重。比如江青就那么坏吗?我看不见得。在涉及两个人的纷争时,不一定要搞个好人坏人之分,那不符合辩证法不是?比如毛和刘之间,我看还是路线之争。虽然我有时候在心底里也狠很地怀疑过刘,但是,当我们给毛说好话的时候,不必把刘给损一通。我们可以讨论毛的路线对不对,刘的路线对不对,但最好不要说到什么毛卑劣,说刘野心这类话也要谨慎。

我为什么这么看问题,因为是这样的。这个国家的政权基础是“共产党领导”,现在还看不出更好替代。那么好了,你把毛贬一通,我把刘和邓贬一通,他把彭贬一通,还有人把周贬得个一无是处。那么合起来呢?洪桐县无好人了。谁最高兴?这还用问吗?谁最希望让中国人民认为共产党是一窝坏蛋?

所以,历史是要讲求真相的,把事情的始末搞清楚,但是,对人物的评价不是历史问题,是政治问题,特别是对人物内心的活动进行所谓的分析,不但是政治问题,而且是用唯心的角度宣讲政治。比如那个什么认为毛在庐山会议的决策是为了维护个人威信就是这一类,这不是交代历史事实,而是在用自己的唯心论来宣讲政治。这还能标榜自己实事求是?

家园 友情提醒一下,

李锐写庐山会议实录的原因,是有明确记载的。----至于记载在哪里,很容易找到,不需要猜测。您说:

大概是觉得那是他个人的污点,他怕别人这样看他,很担心,就想在一定程度上给自己一个洗脱,告诉世人他是可以原谅的,甚至是崇高的——一般人都摆脱不了自己的狭隘。这我也是猜测
俺可以明确地告诉您,这段话只有最后一句是对的。

有很多您在猜测的东西,如果您有时间看看书,查查资料,就会发现,----你认为的“用自己的唯心论来宣讲政治”其实都是在大陆出版的公开书籍上明明白白地写着的内容。---当然,俺还是认为您上面的发言是真诚的,因为您的确,---而且从您在俺的帖子一直以来的跟帖里,俺都在很努力地寻找您所能提供的,支持您观点的史料或者其他证据。----但迄今为止,俺看到的都是“猜测”和“在猜测之上的给出的结论性发言

在俺的泡网历程中,曾经有一个师兄告诉俺,----论坛是一个公共的地方,我们在发言时一定要谨慎,谦卑地审视自己帖子的内容,这不仅是因为公共论坛的藏龙卧虎,还是因为,我们的帖子的内容有可能会误导其他年轻的,学习资历还不够的同学。---俺那时候并不太以为然,----但多年以后,俺明白了,这种态度既是一种基本的公共道德,又是能使自己水平不断提高的唯一捷径。----即使用功利主义的角度看,在给予他人较为可靠的知识同时,自己也能在做学问的工作规范上得到提高。

虽然收了大家很多花,但俺知道,这个庐山会议的帖子目前而言,只是在公开出版物的基础上汇总的,并没有看到第一手的资料,比如庐山会议期间,各个领导所住别墅的相对位置和距离,比如庐山会议上有些领导人的真实发言记录以及发言时间,俺也没有访问过任何一个这次会议的当事人。------(恐怕在世的也已经不多了,毕竟快五十年过去了。)---因此,这个帖子在性质上,不过是一个较为认真的读书笔记。-----所以俺觉得并没有什么可以夸耀的,但值得欣慰的是,这的确是俺读完书之后的笔记。---因此,俺诚挚地欢迎任何同样“读过书后”的评论,或者“猜测”。

家园 越年轻,却喜欢相信自己喜欢的东西。长此以往,就是偏见。

论坛是一个公共的地方,我们在发言时一定要谨慎,谦卑地审视自己帖子的内容,这不仅是因为公共论坛的藏龙卧虎,还是因为,我们的帖子的内容有可能会误导其他年轻的,学习资历还不够的同学。

家园 我说哥们你再多看一句好不好?不要那么断章取义好不好?

从根本上说,我也不由想问,他为什么要写一本关于庐山会议的书?大概是觉得那是他个人的污点,他怕别人这样看他,很担心,就想在一定程度上给自己一个洗脱,告诉世人他是可以原谅的,甚至是崇高的——一般人都摆脱不了自己的狭隘。这我也是猜测,没有什么根据,所以我并不愿意这样看人。

在红字部分我指明这没有依据,并指出我是不愿意这样做的,我不赞成这样做!我说前面的话不是为了指控李锐,而恰恰用一个例子说明这样猜测地指控李锐是不妥的。你这样断章取义,完全搞反我的意思,你怎么这样?你读别人的帖子到底是怎么读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