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几个根本性的经济基础问题吧 -- jugojl6
1,货币的实质是信用,信用以权力为支撑,权力的元规则是暴力。
2,货币的产生,是以权力以信用为度量形式进行出让的结果。
3,企业经营货币利润来源于接受出让的这部分权力实现权力寻租。
4,银行的利息是企业经营货币利润的一部分。
5,暴力不会消亡,因此不能发生“全世界的(这个定语很重要)国债有没有可能某一天完全偿付完毕”。
6,元规则是暴力,金本位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一个简单的例子,抢劫。
还没有时间在这个议题上,好好思考,以后会参加大家的讨论。
先说两句,关于美联储向私有银行体系发钱的问题。
其中一个就是联储的所谓技术操作。在纽约分行那里,通常36个指定国债交易商,会接到一个电话,关于国债操作,大家出个价。并不在是买入还是卖出,但是后来联储局就给了一个价,操作。通常是以低于市价的5-6基本点来做的。
看起来是小钱,比如说1百万操作,是80美刀。但每年操作是几万亿计,那就是个大额了。
组织管理的范畴。
最近在忙公司的公务。等本周末忙完了以后 会开始逐步写一个系列吧。
我先稍微展开一下,货币乘数说的传统说法是有误的。货币乘数到底是多少,并不是准备金率的倒数。比如很多国家准备金率要求是0,按照传统教科书这个要发生货币量爆炸,这是很荒谬的。实际情况是私人体系信用货币创造和信用本身息息相关,所以,恐慌的时候,很可能失效====其实前一段时间LIBOR美元利率高企就是这个原因。
国民党时期的法币被废除,民间就只能进行小规模的硬通货交易和易物交易,呼唤新的稳定的一般等价物出现。同时,任何一个政权的建立,首先是要考虑自身的生存。一开始只能对粮食、棉布等的实物税收,不够还要自己搞生产。要向高层次发展,就需要变化为货币税收,因此要用货币来激活流通。一开始的交易都是以纸币为主,哪怕是再大额的交易。央行和财政部同属于国家行政机关。这段时间的历史为以后货币的演化作铺垫。之后才慢慢有了信用货币。
当初国民党控制江浙,其财政收入主要靠了海关关税(外国商品)和偷运鸦片在上海卖(不要吃惊,这是真的)。后来抗战胜利后,不努力搞好生产建设,企图靠法币来刮老百姓。在1947年,江苏吴县的预支税已经收到了1975年了。
而共产党占领的地方更穷,但是TG展开生产大运动,推行了温和的减租减息政策,还真把生产搞上去了。
国民党不败,天理不容。呵呵。
可以看看革命根据地区的货币。除了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发行过 革命根据地银元 和 在袁大头上加盖苏维埃以外---都很少,不然现在也不会是珍品……都是发行纸币。
不过共产党很土,却很明白道理,所以强调要有物资作为储备。这是在无意和实践中实现了真正的经济学的真理,超过了所有西方的BANKER。同时期的那些20 30年代的banker们还在迷恋黄金。
del
“因为什么?他们拥有的只是管理金钱的权利。”
“你说对了,管理就是权利。拥有管理金钱的权利,就等于拥有无限权利。世界是物质的,需要用金钱去平衡量化各种物质的价值,而金钱是国家信用的体现。拥有管理金钱的权利,几乎等同于拥有管理这个世界的权利。”
在架空历史的小说《新宋》里有关于宋朝交钞的很多描写。政府发行的纸币的地位之所以能被确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可以代替实物用以纳税赋或者抵徭役。
不管西方的货币,还是人民币,有权利发行货币的人对货币的种种需要决定了货币的一切特性。因为它被需要,所以被创造出来;被创造出之后,货币并没有任何独立的地位可言,仍然被中国政府或者西方的银行家牢牢的把持。换句话说,我认为货币本身根本不是独立存在的,甚至它本身就是不存在的一种东西。所谓货币是“国家信用担保的纸”,也只能姑妄听之。因此把货币拿出来作独立的研究,或者把中西方的情况互相套用的种种问题,总会得出各种奇怪的结论。不如去研究某种货币的演化历史,和货币发行者在发行货币中的种种意图。
印象中,央行从属于财政部是一直到80年代还有。那时中国只有一家银行,就是人民银行。在这个阶段,利率手段、准备金率根本是子虚乌有的概念。之后才有了中农建,再有了工,以及一系列的各种银行。中国有信贷货币不过是3、40年的事。
很乱,很多都是胡猜的。
这个回购的国债和”行路人pacers“所说的印钞票的国债分别怎样体现?另外,这次的700B算哪一种?
上写“久同学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