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求助】长久以来对王阳明感兴趣,但一直不得要领 -- 耶林

共:💬53 🌺6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求助】长久以来对王阳明感兴趣,但一直不得要领

他的学说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什么意义呢?

长期受马列+科学教育熏陶的我们,王阳明的学说对于我们有什么启迪?

对中国古代的哲学话题并不是很感兴趣,什么因明,什么诚意,什么功夫。感觉与今日生活好脱节啊。

有没有经典的、权威的著作介绍王学?

近代的东乡平八郎,蒋介石,曾国藩为何如此推崇王阳明?原因在哪里?

哪位能浅显的谈谈?

家园 老蒋推崇阳明先生,

在台湾弄出阳明山来,我觉得,只要是因为王阳明不仅仅是哲学家,也是军事家,文武全才,又是老蒋家乡人.

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我记得余秋雨写过他,<乡关何处>?

家园 俺所知道的最容易理解的途径

<<明朝那些事>>描述了他的生平,虽说并没有具体解释你提到的那些哲学话题,但是我至少能理解老蒋和老曾凭啥成为他的粉粉了.这种人才可称为BH!

家园 【讨论】王阳明心学对我的一点影响兼请教方家

我一直感觉缺乏信仰,对于伊斯兰教,我不感兴趣;对基督/天主教,已经受到系统的科学教育的我,怎么也难说服自己去相信创世论和死而复活;对于佛教,更是感觉颓废,与青年人应有的朝气所不符。(我完全没有不尊重任何宗教的意思)应该说,孔子论语中所言“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对我的宗教观影响很大。《论语》也是对我的人生观影响颇大的一本书。

但我却很需要一种精神力量,以静心,以强大自己的心力,以面对困难。

王守仁的生平,p大图书馆里关于他的书,我都看得差不多了,大多是一头雾水绕来绕去不知所云;明朝那些事,我也看过,的确很暴汗。但我想这不是全部。

就我目前个人的体会来说,王阳明学说,或者说在我目前的学习阶段,陆王学说对我的启迪在于以下几个片段:

1.陆王心学中所言“心外无物”:

守仁的父亲王华曾受陆九渊心学的影响,其制心功夫颇硬。14岁时,家乡龙泉寺闹鬼甚是厉害,人们谈鬼色变,这儿的人全都吓跑了,唯独王华无所畏惧,照常在寺中用心读书,即使到了深夜,依旧正襟危坐,吟诵不绝。事后有人问他:“向妖为祟,诸人皆被伤,君能独无恐乎?”他回答说:“吾何恐?”又问:“请人去后,君更有所见乎?”他回答说:“吾何见?”问者叹曰:“君天人也,异时福德何可量!”王华不听别人传闻,而以鬼是否存在于我心来判断其有无,这明显地反映出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说的影响,对王守仁“心外无物”说的形成当有启迪作用。

以上的例子对我来说有很大的启迪,我并非佛教徒也非穆斯林更对基督教不感兴趣,但受传统文化影响,对神鬼、黑暗仍有所惧,有阳明一学,此心光明,心外无物,何惧鬼神?王阳明的心学,给了我强大的心灵力量,让我的心理健壮了起来。

2.王阳明所言,道德只在我心,不假于外,都只在此心。对我也很有启发,与孔子所言“孝在色难”有一左一右,声相呼应之感。对于我对个人生活中的孝的理解有着很大帮助。

孝,不必追求外在的形式。以恐惧外人的议论、做做样子来的孝道,是虚伪的。同样,孔子云“色难”也使得我时时刻刻警告自己,对父母,不要那么不耐烦,那么口无遮拦,那么缺乏礼貌,外宽而内忌,我几近于袁绍矣。

同样,对孝,对世间的其他道理也是如此吧,不假于外,只在此心--最重要的是心中有此善念,而并非为世人所累、所迫。

3.至于文学欣赏,花开花落,更是有艺术感。但我有一个自己读书迷迷糊糊悟出来的命题,一直没有得到验证或者反驳,一直得不到指点,主要还是读的书太少,也缺乏贯通中西哲学的人指导,个人理解能力又有限,在此想请教各位: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中国哲学始终没有将本体论从伦理学中分离出来,对于“道”“天理”的理解便是明证,中国古典哲学一直在善恶,天理,道等伦理学范畴里徘徊,王阳明以伦理学之“天理”来格竹子,自然得不到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结论,也自然触及不到本体论的领域,让其困惑,是必然的了。而西方哲学很早就有了自发的分离,后来又出现了纯粹针对本体论的自觉分离。

上述命题大体上有道理么?学界有么有定论?最早最权威的论断是谁提出的?西方的这种分离从何开始?

我想,阳明学对人的启迪,绝不仅于此,在此还请各位方家,点评,推荐书目,浅显的介绍一番吧。

先谢过了。

家园 你钻研的比较高深

俺的风格是只看能自认为看得懂的东东.信仰,精神力量......,真的离我太远了.不过希望你一路走好,能找到生活与生命的意义---这是我这辈子没把握找到的东西.

家园 近代看不懂王学很正常

:)

家园 给不了答案,给朵花。
家园 王阳明的世界观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一种

或问“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这里的问题无非三层:

1。花的存在是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如果花是客观存在的,花的存在是否因人的感知才有意义?

3。如果人能感知到花,不同人之间的感知是否相同。

与某些主观唯心者不同,王阳明并不否认花的客观存在。但他认为花需要被人感知从而才有存在的意义。而对于第三点,王阳明并未说明。

而在唯物者看来,花开花落只干花事。人对花的感知不过是人的主观意识如何接受的问题。

家园 王阳明是半个佛家,不是科学家

中国古代其实不缺乏“本体论”。老子的“道”、程朱的“天理”都可以认为是单独的本体论。

并不是中国的本体论没有从伦理学里分离出来。事实上,“道”或“天理”都是抽离了其他因素,直指本源。老子甚至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这早就脱离了伦理的范围了。

王其实也不是没有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心外无物”,要“致良知”,就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变种。

要研究客观世界,研究者的世界观不能是主观唯心的。即使不是客观唯物主义的,也至少要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也就是说,必须承认有不受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西方的科学家可以一方面承认有“神”或“绝对精神”的存在,另一方面又可以认为“神”或“绝对精神”所设定的规律相对科学家来说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被研究所揭示和解释的。

而王认为“心外无物”,那么研究任何事物的本源其实就是研究自己的主观精神。当然无法揭示客观规律。当然要格了七日的竹子,最后头痛了。他的方法论从一开头就错了。

王的“心外无物”、“致良知”等等主张,尤其是“心外无物”其实不是儒家,而是佛教,而做到的方法更类禅宗。说得难听点,是反智主义。

所以王与其说是儒家,不如说是半个佛家,更不是科学家。

王对传统儒学的革新其实只有一样,就是明确主张“知行合一”。但是他主张的“知行合一”却偏重在自己的内心去寻找所谓“合一”而忽视得到“知”的过程。这又是他的方法论造成的问题。盖既然“心无外物”,自然无法从外在来接受教育。这样演变到后来,其实就是给某些人“随心所欲”打开了方便之门。

家园 点一下,参考

首先是你自己的立场,如果仅是想多了解他的学问,你目前的路子走就可以了;如果想做心学的功夫,知行合一是实证的路子,功夫在书外。

有师对我说过,自古至今懂道德经的聊聊无几,出来讲的大多不懂,参考标准:真懂肯定有功夫。(广义讲能力+道德)。

“心”是什么?这是一个最要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是古人认识天地人关系的要害与联系渠道。不多说,自己慢慢体悟。

为什么有功夫的说法?就是心的学问不是口头上的,是知行一体的。你真对心学感兴趣,我建议你从自律入手,什么叫“自律”?规定时间用“心”去做计划中的“事”,把心“刻”在事上。

长期坚持形成习惯,这就是功夫的起始。

克服自性惰性贪婪,制妄制欲,这就是心力的起始;

中国的东西是向“内”的功夫,“道”是大方向。阳明先生和孔子的东西是一体的。

其他不多说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家园 说的不错,花一个。
家园 希望老兄能从王阳明那里再挖点什么好东东

有一段时间也有点兴趣,后来发现俺还是比较喜欢世俗的东东。

而对于第三点,王阳明并未说明。
是不是王阳明自己也没想明白?

家园 花,任老师能不能再谈谈另一王,船山先生?
家园 谢谢您的回复

谢谢您的回复

家园 受教了。

受教了。

我一定认真研读您的建议,说的很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