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求助】长久以来对王阳明感兴趣,但一直不得要领 -- 耶林

共:💬53 🌺6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王阳明是半个佛家,不是科学家

中国古代其实不缺乏“本体论”。老子的“道”、程朱的“天理”都可以认为是单独的本体论。

并不是中国的本体论没有从伦理学里分离出来。事实上,“道”或“天理”都是抽离了其他因素,直指本源。老子甚至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这早就脱离了伦理的范围了。

王其实也不是没有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心外无物”,要“致良知”,就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变种。

要研究客观世界,研究者的世界观不能是主观唯心的。即使不是客观唯物主义的,也至少要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也就是说,必须承认有不受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西方的科学家可以一方面承认有“神”或“绝对精神”的存在,另一方面又可以认为“神”或“绝对精神”所设定的规律相对科学家来说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被研究所揭示和解释的。

而王认为“心外无物”,那么研究任何事物的本源其实就是研究自己的主观精神。当然无法揭示客观规律。当然要格了七日的竹子,最后头痛了。他的方法论从一开头就错了。

王的“心外无物”、“致良知”等等主张,尤其是“心外无物”其实不是儒家,而是佛教,而做到的方法更类禅宗。说得难听点,是反智主义。

所以王与其说是儒家,不如说是半个佛家,更不是科学家。

王对传统儒学的革新其实只有一样,就是明确主张“知行合一”。但是他主张的“知行合一”却偏重在自己的内心去寻找所谓“合一”而忽视得到“知”的过程。这又是他的方法论造成的问题。盖既然“心无外物”,自然无法从外在来接受教育。这样演变到后来,其实就是给某些人“随心所欲”打开了方便之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