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无耻”的范美忠与“混蛋”的郭松民 -- 楚无邪

共:💬51 🌺3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讨论】“无耻”的范美忠与“混蛋”的郭松民

范跑跑事件以来,尤其是看了“一虎一席谈”关于范美忠的辩论节目后,我始终处在一种困惑中。一虎一席谈的节目中,范美忠真诚坦率,不卑不亢,也不是徒逞口舌之利地一味狡辩,而是确实有他所坚持所珍视的理念。而且他似乎也不是我原先想象的一个偏狭之人,从他的妻子、朋友、校长对他爱护的态度就可见一斑,所以这理念在表达上或许有些离经叛道,但绝不是荒谬的不值一驳的异端邪说。固然有许多人对他口诛笔伐,以致他甚至为此失去了工作,但的确也有相当多的人在网上或网下表达对他的支持。看他的文章以及辩论,逻辑清晰,许多想法我也很有共鸣,但我却无法认同他的主要结论。前日如春华社同仁讨论,慢慢地理出些许思路,不算完备,拿出来和大家探讨。

范美忠的观点,我归纳一下,大概有这么几条:

1、 道德分两类:崇高道德与底线道德。只有少部分人能做到的是崇高道德,例如牺牲自己救助别人等;大多数人可以做到的是底线道德,例如尊重他人、忠于自己的职业操守等。底线道德可以责人,也可以责己,而崇高道德只能用来责己,不能责人。

2、 反对泛道德、伪道德、道德绑架和对牺牲道德的过度渲染。这包括

a) 网上与社会舆论在捐款问题上的逼捐攀比;

b) 媒体宣传上对牺牲道德的宣扬和暗示

3、 个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他告诫他的学生,“你有救助别人的义务,但你没有冒着极大生命危险救助的义务,如果别人这么做了,是他的自愿选择,无所谓高尚!如果你没有这么做,也是你的自由,你没有错!先人后己和牺牲是一种选择,但不是美德!道德选择之所以成为困境就因为在那个时候没有唯一正确的道德选择!”

4、 诚实是最宝贵的美德。“但其实我认为自己最珍贵的是诚实以及“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不媚于群不屈服于群的品质”,

5、 真正内心的诚实只有信靠上帝才能做到。“当然,我也没做到绝对诚实地完全在写作中袒露自己的灵魂,而且我也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做得到。但在个人灵魂深处面对上帝的时候完全袒露自己是可能的。 通过这次事件,我再次认为,只有信靠上帝是这个民族和国家的根本拯救,尽管信靠本为个人灵魂的得救而不是拯救国家民族的手段,但客观上有这样的效果。”

(范美忠:我为什么写《那一刻地动山摇》http://blog.cctv.com/detail.do?uid=5667&id=94031&type=1&agMode=1)

反对泛道德主义,我是坚决支持的。崇高道德与底线道德得具体分野,社会也许还没有共识,但这个提法是很正确的,也是中国传统的道德家们有意无意的混淆了的。如果说传统中国有着泛道德主义的弊病的话,其根源就在于此。社会当然要推崇道德高尚的君子,但大多数普通人都是达不到这个标准的小人,以君子的高标准道德去责备小人,将原本是普通人的“小人”污名化为道德败坏的卑鄙者,最终将所有的小人都转化成了扭曲的伪君子,这就是两千年道德家们最大的成就。具体到崇高道德与底线道德得分野,原则上其实很简单:如果只有少数人能做到(49%?),就是崇高道德,绝大多数人都应该能做到(99%),就是底线道德;不允许任何人做不到(99.99%),就是法律。郭松民先生与范美忠先生在一虎一席谈的节目中争论范的行为是否违反底线道德,我想大多数人都还是同意范先生的观点,即超过1%的人们在未经地震训练的情形下会做出与范美忠当日相同的举动。如果教育部后来颁布条例,有规范教师对学生的义务,那也不能简单出个条例就可以了,而是要有配套的培训科目,以保证99%的教师能做到这一点。总之,正如许多文章已经指出的一样,范当时逃跑的事实是可以接受的,不能被接受的是范美忠先生事后从根本上反对舍己救人的言行,这些言行违反了社会的底线道德,才引起了这场轩然大波。

如果说舍己救人的确是一种崇高道德,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的话,那么对于崇高道德的向往在中国社会是一个底线道德。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赞赏谭千秋老师的行为,都应该希望自己也能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范先生说的“以崇高道德来责己”)。站在底线道德的基础上向往崇高道德,是社会的基本框架。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社会不该责备他,但他本人会有一定程度的自责,就如同范先生的那位杂志社的朋友一样。在儒家的概念里,这种向往与反省用“耻”这个概念来表述。由于范先生否定对崇高道德的向往这一人的本性,否认“耻”的存在,所以我说他的问题在于“无耻”。

孔子的儒家原本是有崇高道德与底线道德得概念区分的。仁智勇是崇高道德,礼义廉耻是底线道德。在灾难面前的舍己救人的大“勇”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但至少要“知耻而后勇”。面对不那么勇敢的自己是灾难过后许多人内心的煎熬,如范先生的那位朋友,与其从根本上否认自己内心良知的价值,不如直面自己是一个 “知耻”的“小人”的现实(大多数人也都是),努力加强自我修行,以达至“知耻后勇”的更高境界。郭先生混淆崇高道德与底线道德,强迫无数在灾难的瞬间表现少许软弱的普通人认为自己道德低下,把原本不同的概念搅在一起,岂不是“混蛋”吗?

范先生虽然说个人的利益是第一位的,但他本人的行为却不是这么做的。冒天下之大不韪,将挑战自己所不认同得道德绑架至于个人的职业与家庭的平安之上,他其实是以实际行动证明,信仰与理念是可以高于个人的私利的。而“冒着极大生命危险”做出“救助他人”这样的选择,更是一种美德。我知道作为基督教的信徒,基督教认为人都是罪人,没有人可以因为自己的行为称义,而是要信靠上帝方能“因信称义”,但从逻辑上我无法接受这种说辞,我也不觉得这种说法会在中国有太大的市场。

诚实是最宝贵的美德,有没有上帝都一样。儒家“慎独”就是讲要面对真实的自我,两千年来的圣人君子都是这样解剖自己的灵魂的,为什么要无端找个上帝来呢?当然,有上帝监督是更容易一些,但那还是不是完全的真实,只是从人言可畏变成了神言可畏,本质上还不是伪君子!

家园 我觉得范跑跑既“无耻”又“混蛋”

首先说一句,我也反对泛道德观。

底线道德的认定虽常有含混之时,尊老携幼是人类的道德认知底线(尊老说起来有些复杂,一些情况下,有的老人视别人因年龄帮助自己为羞辱)。对老师这个职业尤是如此,这种道德意识有的国家,地方以法规,学校规章等形成外在规范,我觉得普遍情况是存于所有人的心里,范跑跑既认可有职业操守道德一说,拿学校规定说事,又是一种无耻。

家园 能否把"因信称义"的概念作个准确的定义

我记得有这样的说法,要有"行"来符合这个"信"才能确定其是否是真实和完整的。

家园 忽然觉得因信称义本身没有什么问题

"诚意正心"不也可解作因信称义吗?

有大问题的是因信称义的对象的真实性和唯一性。尤其是唯一性。

家园 就道德的性质来说,就是虚伪的(有没有不虚伪的道德观?

谁能举个反例),这是人的社会化需要,和诚实在某些时候是矛盾的,而诚实和知行合一成为美德也是有隐含的前提的,象cqln兄举例一个人当街拉屎并说这是我的权利,这也是诚实和知行合一。自己生命最重要,这话没错,但这和道德底线无关(只是人的动物性本能,要不为了活命杀人放火都可以说是符合道德的了),看起来很诚实很理性很有想法的范跑跑对此想没想过,不知他是诚实还是虚伪。

家园 范跑跑的错误在这里

“你有救助别人的义务,但你没有冒着极大生命危险救助的义务,如果别人这么做了,是他的自愿选择,无所谓高尚!

当一个人自愿作出了义务之外的贡献的时候,当然要称之为“高尚”。。。“高尚”是指一般人做不到的,而为社会推崇的行为。

作为为人师长的范跑跑,不仅把“一般道德”与“崇高道德”混淆,而且抹杀“崇高道德”的存在,给学生的教育是“崇高道德”不值得存在也不应该存在;而人类社会的进化,需要道德标准不断进步;这就要求社会虽然不能要求每人都能达到“崇高道德”的标准,但是社会舆论一定是要推崇能够做到“崇高道德”的人。这是社会进化,文明发展的需求所在。

范跑跑不仅自己不进化,而且教导自己的学生一起“退化”。。。这才是范跑跑被众人拍砖的原因。

家园 是的,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说他无耻

对崇高道德的尊敬与向往是一种底线道德.对于自己由于修养所限未能做到崇高道德的现实表示内省是"知耻"的表现.否认崇高道德的存在,否认"耻"意义,当然就是无耻了.

家园 因信称义固然也好有行为配合,

但在基督教文化中,好的行为只有在彰显神的荣耀时才有意义,行为的主体成了神而不再是人本身.但其核心在于贬低普遍的"行"的绝对价值,而将"信"放在绝对标准的地位上.

对于人本主义的道德来说,当然是因行称义,只有行为才是客观的绝对的可衡量的.

家园 不同意。只有真诚的道德才是有意义的。

只有真诚的道德才是有意义的。旧中国的传统社会固然是有许多培养伪君子的虚伪的东西,但这也是今天我们要反对伪君子的原因。

对君子来说,对道德的坚持当然是真诚的。“仁者安仁,智者利仁”,坚守道德可以让君子得到他所求得利益,得到他所求得安心。

对于普通人(小人)来说,只要不把道德底线拉高,在法律与底线道德的基础上,尊重小人们做小人的权利,又何必要虚伪呢。

真称并不见得就是对自己毫无约束,为了不破坏自己所依附着而存在的社会,心甘情愿的略作些妥协,难道就不可以是真诚的吗?一定只有动物的兽性才是真的,人类的社会情感就不是真的了吗?

家园 最好有个调查,

看看在灾区,有多少老师的作为超过范就可以了。我觉得不会达到90%。

家园 我谈谈这场争论中应该考虑的因素

第一,要承认道德范畴有多种,不是仅仅有责任心一种。如仁、义、礼、智、信、慈、忠、孝、和、诚、廉、律、平、勤、俭、公、容、毅、勇等。

第二、在有些场合下即便圣人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如常言道“忠孝不能两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有优先考虑的舍取问题。如在那地动山摇的一刻,是舍生取义还是舍义取生,就是抉择。地震中一些令人敬佩的老师说舍生取义了,我们不会认为这些英雄否定了生命的意义。同样范美忠先跑,也有几种可能,一是范美忠不认为责任心是一种道德,二是范美忠认为责任心是一种道德,但与他认为的另一个道德比较而舍取时,他取了另一个道德而放弃了这个道德。

第三、当各种道德范畴在特定场合下发生冲突是,每个人对各种道德范畴的排序舍取构成一种价值取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第四、如果一个老师把自己的生命看得比对学生的责任更重要,也作出了和范美忠一样的先跑行为,其后认错说自己跑得不对,认罚认错。那么我们说这个人没有说真心话,他比范美忠多违反了一条道德,既抛弃了责任心同时抛弃了诚信。

第五。批评范美忠有两种,一种是不承认范美忠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认为自己的道德观和价值取向就是普世道德,以自己的道德观来对范美忠进行道德裁判和良心谴责。另一种是承认范美忠与自己有不同的道德观和价值取向,承认范美忠在一虎一席谈中和他的文章中是真心表露他的价值观,即按照范美忠的价值取向,范美忠是道德的,但按照批评者的价值取向,范美忠是不道德的,这种批评肯定范美忠所说所写是诚实地表露他的思想,这种批评要指出他的价值取向的局限性。我是第二种批判者。

家园 真诚可否被视为“信”?

只是中国传统强调对自身的“良知”的真诚,而基督教义强调对外在的“神”的真诚。这是对象选择的问题。

信与行的关系是实践和检验的方法论问题。

这是两个方面的问题。

家园 你如何评价希特勒?批判他的价值观吗?

希特勒从来不认为种族灭绝是错误的事情,在他的价值观里,这是完全正确的,那你是否认为希勒特这个人在道德上是正确的,我们只要指出他的价值观的局限性就可以了?

家园 反过来说也许可以成立

“信”可以被视为求得“真诚”的捷径。借用“神”的概念,人们的确可以更容易获得许多道德上的修养。

当然,因为在我看来“神”本身就不是真的,所以不过是以一个大的“不真”来替换若干小的“不真”而已。而社会也必然为这个“不真”而付出代价。

家园 希特勒罪大恶极以后,还应该批评他的种族主义价值观

取消范美忠的教师资格我举双手赞成。但是,从法律和或行政上惩罚了范美忠之后,如何才能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减少以后类似的事件发生呢?

不对范美忠行为说基于的价值观进行批评,就有如打倒了希特勒以后,不否认种族主义一样。

如果否定希特勒和否定范美忠的同时,连言行一致和知行合一的道德观也否定掉,那就是更大的悲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