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动车所到底好不好? -- 忘情
一台动力车出故障,法国高铁就得停车。现在的动力分散是全动零拖,十六轴全驱动(8个车厢编组),一旦某一轴动力损失不影响太多(1/16动力损失)
从你讲的麻花状态,就是动力传动轴,是空心的钢管。的确过载,可能长期造成。这个应该是万向节传动轴,是德国或法国技术吧,新干线用的是电机直接传动。
承重轴不会是空心钢管轴,而是实心的,这跟受力方向有关。所以拧成麻花状的传动轴不会造成车毁人亡。
是在西藏海拔5100米处出的水。不知道是真是假?另外,车厢门开在车厢的中间,找了好长时间的座位,才明白过来原来在“另一节车厢”里。
说是新出厂的做了修改。看位置是放在侧上方,不知和CRH1的位置是否相同。坐火车的时候没特别留意过这个位置,所以印象不深,也许现在用的大多还是没改的吧。
视频链接:外链出处
新闻稿:
青岛的钟玮每个月都要往返北京五六次,去年两地间开行了动车组,全程不到5小时,乘坐动车组成为钟玮出差的首选。铁路交通航班化,正是我国坚持铁路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成果。2004年我国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技术,相关企业在突破核心技术实现高速列车的国产化批量生产的同时,瞄准更高水平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列车的自主研发。
这里是南车四方股份公司时速300公里动车组的总装生产线,这个就是安装在两节车厢之间的通风系统的一个进风口,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设计,却保证了高速行驶列车内外空气压力差的平衡,保证车内乘客的最佳舒适度。
最初引进时,这个进风口在列车的底部,但试验证明这一设计并不符合动车组在我国行驶。经过多次空气动力系统测试,技术人员最终推翻了原有设计。让车身变得更轻,是高速动车组的一项关键技术,而在引进200公里技术时,我国并不掌握。
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 马云双 “我们联合国内的科研院所,最终攻破了这个技术难关。现在我们采用的这个型材最薄的地方只有1.5毫米,国际上通用的一般是2毫米左右。”
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和原始集成创新,我国仅用四年时间就实现了由时速200公里到时速300公里动车组自主研制生产的跨越,目前,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也正在加紧研制中。
目前,在青藏铁路建设、既有线提速、机车车辆装备、重载运输、客运专线建设等关键领域,我国都掌握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先进技术。
我国铁路时速200公里以上线路达到6227公里,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的近1/10。
真假您就别那么认真了,国内的情况您也清楚,就当个广告听听而已
最后外方的结论就是一旦真断了,绝对车毁人亡
呵呵
人生经验。
我也没少坐上海到杭州的车,不过从来没发过水,坐上海-郑州的发过。
就运点矿泉水,也挺好的,比空跑好
半个小时,比俺赶到北京南站还快,真是感受到了技术的力量。
每天47对,反正俺做的两趟上座率都超过90%
据说所有的乘务员都是本科学历,CET 4级
什么四级,本科,全是忽悠人的,何况根本不需要,那简直是浪费。就象当年硬抽出我们四个本科助工跑第一代动车一样,现在那第一代动车全是老头跑的养老车
象油罐车,但通体银白闪亮,上书五个大字,真空吸污车。
北京的超市:6元一瓶
就像北京的机场专线地铁,应该还是有用武之地的。
滨海开发区还是蛮壮丽的,等京津城际修到那里可能客流会更好,反正我去买票的时候是连续三趟(15分钟一趟)都没票了,买的是1小时后的,估计以后月票实施会更有吸引力,
京津两地已经要实现城市公交一卡通可以互通,包括公交,地铁还有乘坐京津城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