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贫民区终于要在国内大行其道了 -- norly

共:💬112 🌺6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贫民区终于要在国内大行其道了

印象中或者给我们的印象,贫民窟总是那些邪恶的资本主义国家才有的事情,而且是证明资本主义罪恶的铁证,比如美国纽约,巴西等等。。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的阳光下,怎么会有这种丑恶现象。

虽说国朝是特色的社会主义,但社会主义这个行头总还是要的。即使如任志强之流早就叫嚣,事实上各大城市也或多或少存在大小不一的富豪区和贫民区,但是大家总还要个脸面,朝廷的面子还是要的。如今好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倒也贴合我党一贯的宗旨。

清华大学教授秦晖建议深圳率先兴建贫民区

不管这个教授真实的出发点如何,我总以为贫民区绝对不能建,建不得。可以建廉租房、限价房,何需贫民区?人为的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请问所谓的秦教授出发点在哪里?建贫民区把贫民和富民分隔开来 ,归根到底还是想保护富人的利益吧。如果我们在社会上用贫富、种族或地域划分人群都得出相同或近似的结果的话,人为造成族群的分裂,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从何而来?这个教授如果真的有悲天悯人之心的话,还是为了在健康有效的关心照顾需要关心照顾的群体的制度和落实上多花些功夫吧。

对南都出现这种报道倒也平常。

家园 贫民区早就有了,有什么奇怪的。

市中心,好地角的原住民,政府打着搬迁改造的旗号把你房子拆了,给你的补偿款想在原址买房子就甭想了。只能去市郊买房子,就这样穷人都被政府赶到市郊去了。

家园 拆迁补偿不够在原址买房很正常

即使你自行翻修也得不小的费用啊,况且毕竟依法土地所有权不是个人的。虽然之前执行上各方面问题严重,但从逻辑上来讲我不认为是"显失公平"

不过住得远一点虽然不方便,可远没有到形成贫民窟的地步,除了某些"一品"豪宅,中低价楼盘的住户职业地位和收入还是蛮多样化的。

我有个亲戚就是拆迁户,商业区改建,补偿款无论如何都在原址买不起同样大小的房子,他于是决定去新开发的远郊购房,现在也住了好几年了,复式大宅,比以前上下水不方便的平房只大不小,补偿款还没花完。他对门住的就是本地麦当劳的老板一家,巨有钱。他们小区现在既有开奔驰宝马的大款,也有农转非没多久的年轻小夫妻,还有图郊区清净想种菜玩的公务员和教师们。

最近我奶奶的房子也涉及到拆迁,而且住户跟开发商还屡次谈判破裂,不过打电话回家一问,只不过是想要争取尽可能好的条件罢了,毕竟开发商三栋楼已经拆了两栋,剩下的住户不着急,开发商可急死了,整楼的住户年龄都比较大,退休者居多,我们有的是时间精力跟你耗。

P.S. 建贫民窟基本上是个馊得令人咋舌的点子,IMO

P.P.S. 我亲戚的远郊现在已经变近郊了,重新做回"城里人"也不是遥远的梦,可惜种菜的乐趣估计要没了

家园 建议把清华大学教授秦晖率先送到贫民区去体验生活

这帮家伙应该去文革时期的牛棚里体验一下生活。

家园 但是明目张胆的建设贫民区还是没有的
家园 问题的关键是我为什么要搬走啊?

在市内住的好好的,房子也不是平房90年代年盖的楼房真到非拆不可的地步了么,拆迁补偿产权每平米5200,也不管你是才花了几万装修好的一口价。周围的新楼1万起价,2手房最低也要6000往上。补偿仅和郊区的新房价格相当,考虑到新旧房户型的差别同等面积的新房往往的房率不如旧房子,只能购买更大面积的新房。政府动迁一动一片人为的为房地产市场制造需求,只要一动迁二手房市场就要涨一涨,购买2手房都要先了解了解最近几年有没有动迁的规划。这几年房价飞涨政府执行的还是00年制定的补偿标准,今年终于房价要降点了,市政府出台了一个市中心补偿标准不低于一万的文件,一下子市中心地区2手房价格全部涨到一万以上。还好最近准备在一个区搞拆迁补偿参照附近2手房价的试点。政府都觉悟了,您还认为不是"显失公平"?

贫民窟这个词确切点应该是收入水平相近的居住区,随着城市不断的拆迁改造,经济杠杆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大款住豪宅,工薪阶层住市郊,外来人口住城乡结合部,纯粹意义上的贫民窟不大可能存在,住户成分是不断变化的。例如本市郊区前某小区几年房价不到2000时被人戏称为贫民窟是外来人口集中的地区,近年涨到6000以上就有不少中产业住进去了。经济适用房应该都是穷人了吧,也有开好车的。

最后说到拆迁,只能说你们那太文明了,我们这拆迁,搬得越早补偿越多,越往后越少。过了期限断水断电,老太太上去两个人一个耳光就拖走了,人出来以后,不管你有没有东西没搬出来就开始拆,打110根本没人搭理你。

家园 在脚踏实地做实际工作方面,右派的秦晖远不如偏左的汪晖。而发宏论

呵呵,那就见仁见智了

家园 我对秦晖印象不错,贫民区不是很清楚

秦晖对苏东演变后的情况讲的很透彻,对很多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也是很受人尊重的学者。

但是好的学者提出来的方案未必是可行的,例如贫民区这个问题确实很难讲,感觉试点的话不应该以深圳为试点,换个普通中等城市不错

家园 您强调的矛盾激化的部分我也没否认

我说的只是"理论上" 动迁也不是说拆哪儿就拆哪儿的,拆迁许可证本来是要起到把关作用的——至于为啥很多时候显得像个橡皮图章甚至地方政府房管局为虎作怅——我能唱个高调说:"体制问题"么?

另外一方面说,归根到底土地是国有的,你拥有的房产法律上来讲是土地的附属物和孳息物。政府拍板的话,你就得"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特殊情况下即使土地私有的国家也可以强制征没地产,在中国这个门槛更低 (城市规划 etc.)并不是不可理解的。

至于补偿款多少,是否合理,拆迁的具体操作上是不是简单粗暴等等问题,1. 我完全承认而且希望政府能把事情办得更和谐,至少不那么暴戾。2. 我完全没有进行细节或不平个案讨论的兴趣和能力,这也不是我回复想要争论的点。

最后如果你们那里还有暴力拆迁的话,我支持弱势房主采取一切合法及轻微触犯法律的行动来进行抗争! 我家乡湖北,这种事情至少有五年以上都没听见了,吵吵嚷嚷的时候多,最后终归还是摆平。

家园 市区随便新楼起价一平一万以上肯定是大城市了

您哪儿啊?"最后说到拆迁,只能说你们那太文明了,我们这拆迁,搬得越早补偿越多,越往后越少。过了期限断水断电,老太太上去两个人一个耳光就拖走了,人出来以后,不管你有没有东西没搬出来就开始拆,打110根本没人搭理你。"

——如今至少在大城市敢这么做,胆可不是一般的大,据我所知,现在要对居民强迁,每户都要具体的至少由区级政府办公会议正式批准通过,才敢申请法院执行。

家园 这事你还别说,

虽然政府说是这样,但现在的拆迁和土地利用和政府财政等问题还真TM的一般简单。

比如我知道的一些事吧,某地征用一百亩农田,政府每亩补偿六千快。镇提留一千后到村里就剩下五千。而这快地交友地产商去发展,楼建起来是四千六一平方,但这事政府因为发放补偿和其它费用财政损失一百零几万。这里包括计划内的补偿农村的六十万,其它几十万在人大会是没有明确地说是怎么用了,估计是找上级审批用了。这地产商买这快地大约出了近千万,包括在后面用的。而土地出售的钱没到财政手里,那政府为了这一百万又去把另外一快地抵押给银行来冲消这次的财政赤字,佳大欢喜......

这就是现在的卖地财政的一个剧本!

还有高价房的事,其实一栋楼做起来那里要多少钱一平米。但几经操作,房价就上去了。这为什么?

象这次中国的房产的急升,并不是什么市场问题,这后面我听说的一些东西很吓人的.

早几年大家听过炒房团,其实这炒房团真没办法把房产价格整上去。这后面有一些东西大家想不出的,这就是几年前炒房团造成今天的恶果!

炒房是这样操作的,买回一处房,比如两十万买回。开发票的时候开出个五六十万。完了找人抵押给银行,比如六十万的房产七折是四十二万。给某人十万,他还有利润十二万。这就是最初的炒房模式。

至于有人把一栋楼以十倍的价格十次抵押给同一银行也就的背景下出来的见怪不怪的怪事!

这银行在那几年的房贷那里形成的亏空怎么才能填?那肯定是让房产价格上去呀,这还用问吗?但要是一两间银行有这样的事就不可能让一个市场价格上去。但银行间也有润资的事,比如甲银行把他原来的房贷低压加上它的利润率什么的到乙银行那里再抵押。一来二去的原在甲银行那套房子到了第五或者第六间银行那里的十后他的资产抵押值就上去了。要知道银行的所谓利润是建立在他的核算数据上的,它的贷款部分靠的就是利息的预支来实现的。把自己手上的抵押拿去抵押这是银行界通行的手法。

这就是一套房子就这些人一倒腾在最终银行那里就成了一个比原来高好几倍的东西。如果这合同到期,原抵押人不还贷那银行被迫收楼的时候那房子就这值二十万,这样下来银行那条链你看损失多少?

而且这些银行的房贷不单是个人的,主要的大头是地产商。很多地产商从立项开始就和至少两见银行谈低压贷款的事了。好。房子建好的时候房产商先拿钱。剩下来的你去做按揭吧。至于那些原来的贷款就要等到按揭处理好了再结算,行,我甲银行为了资金又和刚才说的那样又流通一翻,最后那栋大厦也成了天文数字的东西。但钱没收回或者收不回,行了,大家还是企求这栋楼的市场价比银行抵押的高吧。于是。。。。。。。。。。。。。

家园 楼市泡沫嘛

05年反复提高准备金和利率,房价依然迟迟控制不住,明显是银行跟房地产开发商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但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可以大行其道,仍然不得不说大部分是金融系统内大量人员见利忘义,目无法纪造成的

哎呦,又得扯上TG的执政能力了,靶子太大,靶子太大~~~~

偶们华丽滴PT很久了吧,汗

家园 有人见这事玩大了,

没办法过关,于是就开始在中国股市那里动手.所以2006年年底中国股市上去了.当时谣传外国的热钱进了很多,那是骗老百姓拿钱去救他们的,好了,现在终于成现在的样子,看吧,怎么收场很不知道呢!

家园 我基本上对套牢的同学缺乏同情

虽然说进入股市是分享国家经济增长的好方式,但后来就有点绑架自己胁迫政府的嫌疑了

家园 现在喊救市的也是那些人,估计经这一年多来,

他们也应该能填回以前的空子了.都TM的谁知道他们那里是底?

哎,麻烦!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