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乾隆是否曾 下令 篡改销毁 有关袁崇焕的历史记载 -- 百丈村长

共:💬67 🌺6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满清盛世是经不起推敲的

在中国古代社会要称之为盛世应该满足这些条件:社会稳定,疆域辽阔,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进步,人才济济,民族融合,积极对外交流,军事强大等。而最关键的一点是放在世界上横向比较。

满清的统治下除了用文字狱对思想的钳制换来中国的稳定,对疆域的有效控制,其他的方面简直一无是处。

而放在世界上看,在千年未有之变局中满清的落后统治直接导致了中国丧失了两百年的发展时间。

家园 这个就是苛求古人了

满清盛世和清末不要混为一谈,你是说盛世而不是说清末。而且要说闭关锁国,明代已经开始,横向比较的话你也可以说明代也不行。所以这个盛世既然说了当然还是以中国的标准来说比较好。

家园 那就比一比好了

满清盛世和清末不要混为一谈,你是说盛世而不是说清末。而且要说闭关锁国,明代已经开始,横向比较的话你也可以说明代也不行。所以这个盛世既然说了当然还是以中国的标准来说比较好。

朱元璋和奥斯曼苏丹比

明成祖和西班牙皇后比

万历张居正和伊丽莎白比

顺治和克伦威尔比

康熙和彼得一世比

雍正和路易十四比

乾隆和美国制宪一代比

嘉庆和拿破仑比

明和清,到底谁落后啊?

道光……他以后的,不欺负他们,让他和明末的天启崇祯比比好了,至少崇祯还知道天子死社稷,咸丰呢?光绪呢?花柳皇帝我们就还放过了

家园 这种比法是没意义的

以古代的王朝来说,对外比较也就是和周边国家关系进行比较,以西方崛起、工业革命的例子比较没有意义,以古人的信息来源和判断水平,是不可能了解这些的。

你可以说清末的时候应对不佳,不如日本,但是不要倒推到康熙乾隆那里去,对他们的评价还是以一贯的标准比较好。

家园 同时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为什么不能比较呢?

同时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为什么不能比较呢?

以古人的信息来源和判断水平,是不可能了解这些的。

《明史》的最后几章,清楚了记载了佛朗机、大吕宋(西班牙)、意大利诸国和明朝的交往,还自以为是的加了一句评语“殊不可信也”

再拜读一下1842年五月道光给奕经上谕,你再来说这种比较没意义吧。

家园 不然

历史的细节我并不清楚,不过这里是取舍的问题。

而最关键的一点是放在世界上横向比较。
我不同意的是这点或者说是世界的定义。在我看来,例如唐朝的盛世把唐朝的情况和同时期的阿拉伯帝国和罗马帝国进行对比是没什么意义的,在一个古代帝国势力有可能达到的范围内进行比较是合适的。西方工业革命及其崛起是划时代的事件和趋势,康熙乾隆时代未能适逢其会确为憾事但是不能苛求。

不然
家园 清朝政权的性质

钱穆先生说过:

戊戌变法的康有为实在没有看清楚,他以为只要光绪皇帝听他话,变法就变得成,这是他的大错误。他不懂得当时的中国政治,是满洲部族主权的政治。掌握主权的是满洲人,哪里是像他所谓的皇帝专制呢?他误认为中国传统政治只是皇帝专制,故而以为只要皇帝听我话,便可由皇帝专制一变而为皇帝立宪。故而只有革命,不革命便无法推翻满清的部族政权。他不晓得在他当时,这一制度之后面,还有一个力量在拥护,在咫尺。不是皇帝一人就可以专制,皇帝背后有他们的部族——满洲人在拥护这皇帝,才始能专制。现在光绪皇帝既跳不出满洲人的这一圈,如何能改革这制度?若要把满洲部族这集团打破了,就非革命不可。

由此我们即可看出满清政权的根本性质。从清末的运动,变法,新政无不可以清晰的认识到满清政权的防汉意识。

所以这样一个好似“外族”的政权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带领中国走向全面近代化的

家园 中国有两千年封建大一统的观念

和中国历史上依靠这种统治所取得的成就,和中国富饶的物资人力资源,和中国在近代最后一次改变自己面貌时清王朝的状况,都注定了中国那个时候的任何变法都将失败。这与中国是不是一个所谓的外族统治是根本无关的。

人们对于政治的理解完全是凭据过往的经验,在没有深切体会到科技和资本能带来的力量之前,指望中国统治者主动开眼看世界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这就好比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你本来当工人工作的好好的,有人告诉你十年后你就要下岗,你能信吗?

清末,由于太平军的打击,满族的所谓八旗和绿营制度已经名存实亡。满族所谓的统治已经是摇摇欲坠。清末最后二十年,地方督抚抗命的情况不是一次两次。中国的局面是一个已经垂垂待死靠祖宗老本的王朝,面对实际已经超越了中国的西方列强。而日本却是一个新兴的政权,这两种政权的活力是完全不一样的。日本在历史上基本没有谋求到过地区霸权,没有所谓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自然是看谁强就学谁。而中国历来是东亚的强权国家,看谁都是蛮夷,怎么可能随便学习人家的东西,甚至改变整个政权的基础呢?

清末的应对以我们看来自然是非常愚蠢的,但以清末和明末对比呢?明代的物资,技术,人力强于当时的后金百倍,从努尔哈赤1618年的七大恨开始,短短三十年,就输了整个江山。满清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坚持了70年,哪个更强一些呢?明代后期的皇帝的眼光和治国水准,说实话,还不如慈禧。那个死于社稷的崇祯,难道仅仅个人一死就能赎回他对国家犯下的错误?那真怪不得那么多人要自杀了。事实上,对比清末和明末本身也是件很无聊的事情,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朝代,走向衰亡往往是件漫长的历程。到了病入膏肓的时期,看谁苟延残喘的时间长就好像是对比艾滋病人和白血病人谁活的时间长一样,大量的偶然因素都能决定最后的结果,病人自己应对怎样只是其中不那么重要的一个而已。

承认清末的举措失败,正是要看清他为什么会失败,反对错误的不等于正确。清代外族统治必然带来统治者的危机感,这一危机感的直接坏处,就是有清一代,文字狱层出不穷,民众被极端压制,民主的任何气息都不可能存在了。但同样的,清朝统治者在这种危机感的促使下,勤政愿望和行动也不是过往哪个朝代所能比拟的。简单的把清末的失败归结于外族统治带来的必然失败,那等于把那一百年中国抗争的经验随便抛弃了。这样搞下去,中国还得再失败个一百年来换取经验

所谓的历史对比,其实就是关公战秦琼而已,根本没有任何意义,趁早还是好好看看近代中国为什么会险入那种境地还有意义的多。

家园 满清的部族政权

我们先看看什么是政治制度。制度指政体而言,法术只是些事情或手段,不好说是制度。

像中国这样大的一个国家,它的政治主权,不可能操在一个人手里。若有一个人把这主权操在手,因国家太大了,他难得掌握住。故掌握政权者,一定得是集体的。

满洲人跑进中国,皇帝不是一个人能掌握整个政权的。其政权之后面,有满洲全体部族在拥护此政权。于是满洲人便是此一政权中之特殊阶级或特殊分子了。此种政权,我们则称之为部族政权。这种政权,当然是私心的,所以这一种政权下之一切措施,只是一种法术,一种控制此政权之手段。若说从来中国的读书人便全怀私心,要由他们来控制整个国家,这些话便无根据。因为读书人在社会上并不是一个显然的集团,像满洲人般。毋宁可说是在政治制度下来奖励读书人,扶植读书人,而非社会上有一种特定的读书人来攘窃政权而存心把持它。

所以我们要清楚的看到,满清之政权无时无刻不是为其部族利益服务,为其掌握政权服务的。任何要动摇其部族根本利益之措施是断然不可能得到施行的。故而只有革命,推翻这一部族政权才能够获得真正的社会进步。

而上面你说到明朝的灭亡,这是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也许可以说明朝灭亡是历史必然,是满清政权击败了这个庞然大物吗?显然不是。所以你对明末的历史有待多多考察,不能随便做出结论。(还有一个常识性错误,1648年还是天下大乱,南明依然占据了半壁河山)

说说万历皇帝,一个世人眼中不务正业,数十年不上朝的帝王,却依然能够看到日本侵略朝鲜对中国带来的巨大威胁,一一过问每次战役,将日本战国百战之军赶下朝鲜半岛。仅此一例我们能够怎样称赞这位皇帝都不为过。反观慈禧,作为满清部族政权的代言人,凡是能够巩固其满洲统治的措施她断然施行,凡是威胁到部族利益的变法她会毫不留情。这样的政权能够带领我们走向近代化吗?不能!

满清部族的入关,不仅仅是一场血腥的灾难,更是民族精神缺失的开始。

家园 都说了谈的不是一码事

我只是说所谓盛世的标准,和能不能到现代化一点关系也没有。

家园 觉得说的不对

为啥满族皇帝就不能带领走到近代化?如果遇到的是一个掌实权的有能力的皇帝呢?比如康熙?民族也是可以融合的嘛,到后来很可能不分彼此了。外国和中国都有过例子的。

家园 满族人口太少,所以在考虑部族利益的时候不得不也考虑汉族利益

这点并不以他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他们要想在关内站住脚,就必须使自己关内化,与日耳曼人向斯拉夫地区的入侵和日本向大陆的入侵是不一样的。他们再怎么搞“铁杆庄稼”,但所做的无非是使自己的“部族存在”丧失了意义而已,从一开始满洲的崛起就离不开范文程等汉人的参与,离开他们的森林老家,再想维持他们的部族属性本身都是很难的一件事。满族后来的确基本丧失了自己的民族属性。

就算辛亥革命后部分上层能退回关外,实际上也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东北早就是汉族的天下,满洲朝廷也基本是靠汉人大臣在支撑。

家园 钱穆对于少数民族政权的评价

从学术标准上说,是脱离史实的。

说清朝是部族政权,无非是说八旗之类。但是八旗制度入关以后就处于不断瓦解过程中,在康熙到乾隆时期,八旗作为政治军事组织,基本就被封建国家体系吸收了,根本不能支配国家运行了。

说清朝是部族政权,却连部族机构的瓦解都被无视,所以这种观点在学术界也缺乏说服力。

家园 满族人始终掌握核心统治权利

上面有朋友说满清部族统治权利在清末瓦解,下面我来说明这个情况。

满清实行的是“首崇满洲”的基本国策,在中央机构中有所反映。中央六部长官设满汉复职,但实权操于满官之手。不同官缺只能由本族人出任或补授。作为要害部门的重要职位,如理藩院、宗人府及各类重要的的府库全部为满官缺,各省驻防将军、都统、参赞大臣、盛京五部侍郎等也全部是满官缺;而地位卑微的小官职,如迎来送往的驿丞全为汉官缺,不得任命满人担任。地方大员等虽满汉兼用,但近畿和要隘多用满官。康熙时汉人督抚“十无二三”,乾隆时巡抚“满汉各半”,但“总督大都是满人”。直到咸丰以后,由于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力量得以壮大,汉官在地方大员中才渐居多数。

隋唐之后,汉族政权都非常注意行政分权和政府集权,为的是防止地方割据闹独立或中央的大官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且减少腐败。满清则反其道而行之,大大小小的行政区都把权力集中在一个官员或封建主手中,大搞行政集权;在入关的初期,还大搞分封制、政府分权。而至清末,满清政权地方总督,将军依然掌握着军事,行政,经济,司法大权。而仅有殖民性质之政权才用此种方法进行统治。

在光宣时代摇摇欲坠的满清政权为了维护其统治权利,打着立宪招牌,以满清皇帝为中心,满、蒙贵族为羽翼,组建权力核心,贵族牢牢掌握统治大权的实质没有丝毫改变!反倒以"宪法"的名义加以固定下来,还要"万世一系,永永尊戴。"所谓皇族内阁即是这丑陋的行径下的产物。

家园 用人的制度和倾向是两码事

清朝以八旗开国,建国时候为了控制政权,自然以旗人为主。然后随着统治的稳固,自然非旗人的比重上升。这点和其他朝代并无二致。唐初开国,统帅多为宗室,官员多为关陇贵族集团,经过贞观高宗武后百年左右,才改变这种局面。这是任何一个古代政权都会出现的情况。清朝特殊支出在于,最受重视的是八旗成员。

另外,八旗和满洲也非一个概念,八旗作为一个统治集团,还包括蒙古和汉族,清朝实行的制度是“不问满汉,但问在旗与否”,很多被认为是满汉之分的制度,其实是旗籍民籍之分。最明显的,所谓满汉不通婚,其实是旗民不通婚,否则无法解释连康熙的母亲都是汉族的情况了。

至于楼上河友说的清朝将军监管民政,这种情况是在东北等地,这是边疆地区的正常制度,各朝都出现过;至于开国时候的分权,不知说的是什么?三藩么。那汉初照样有很多诸侯国,无非是照顾强大利益集团而已,等天下安定,自然要逐步剪除的。史实也是如此。

所以我的观点就是:清朝以部族政权开国,随着统治空间和时间的扩展,转化为一个正常的君主专制帝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