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老拙侃股票91】第38周汇报 ——中信4季度业绩或超3季度 -- 老拙
金牛期货更名为中证期货,并取得金融期货全面结算业务资格。
http://www.sse.com.cn/cs/zhs/scfw/gg/ssgs/2007-12-10/600030_20071210_1.pdf
毕竟证券市场的风险还是很大的。
如果是应付投资风险大可不必,不然基金就成储蓄了。现代公募基金的最大制度特色就是投资人的投资风险同管理人的经营风险相隔离,只要管理人没有违法、违规或者不当操作,买者自负,投资人的损失不用管理人负责。至于基金公司的经营风险,1个亿的资本金且能撑一阵子呢,君不见像国内广州金鹰、天治之类基金公司虽然管理规模很小,营业收入不多,一个亿的资本金还是能撑不少年,如果象易方达、广发,那样干得好的,三两年之后,那点资本金就更不在话下了。现在证监会搞得风险准备金这个东东,主要是用来基金公司违规操作、不当操作之类的损失,其实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国外市场连私募基金也没有这个安排。一方面,这笔钱既然是用来应付基金公司可能要赔偿的投资人损失,这个数额是不确定的而且未发生的,留存的数量和比例就不能太高。你总不能让人家为将来还没影的是,先掏出一大笔钱出来吧,这事从法律上说不过去。另一方面,虽然说那笔钱在赔偿之前,所有权没有转移,但是使用权和处分权是限制的,为了保证将来有钱可赔,这钱一不能分,二不能投资高风险项目,这样限制了本来基金公司和其股东可以自由支配的利润,理由呢如前所述还是不确定的,这样数额自然不能太大。实际上这个准备金,以目前基金公司的财务状况,并没有增强基金公司的赔偿能力。像上次上广电转债的损失,其实那点损失对那几家公司也就是一两个月的管理费,即使没有风险准备金,他们也赖不了,通过托管银行直接扣管理费就行了。
基金公司要上市,缺钱不是原因,前面说了,它没有负债业务。员工持股也不是原因,不能因为员工要持股而上市,搞得人人都可以当股东。我觉得只能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以基金公司为核心,收购银行、券商、保险公司搞金融控股集团。监管层如果想开这方面的口子,我觉得倒要好好想想。一方面当初整个证券行业不行的时候,就基金还一只独秀。基金公司的人基本是从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来的,且不论是否是因为基金公司制度有优势,同样的人能干出不同的活,基金公司资产管理类的经验是否能复制到投行、经纪业务?其次,相比券商、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的业务还是单一,基金公司的
领导层能否胜任金控集团的管理任务?光靠钱多远远还不行。何况,基金公司的股东都是券商、信托公司、银行,能否让基金公司喧宾夺主?
是增大4季度业绩。
南航权证前收盘0.688元,有在低位走稳的趋势。中信再次创设,不论是否刻意所为,实际的效果必然是使其破位向下。
中信在目前的价位上创设,半年的收益减去资金成本后,大约只有15%。但是,南航权证每下跌1毛,中信4季度的财务收益就增加3亿,效果非常明显。
所以,中信此举的真实意图,很可能是要在成交量大幅度萎缩的情况下,确保取得环比超过3季度的业绩,以向投资者显示,市场大幅度调整,对它的影响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同时,对于3季度高价增发也需要有个交代,不能圈钱之后业绩就下降——不论由于什么原因。
如果真是这样,我个人欣赏中信管理层的这个做法。因为,一个上市公司在投资者眼里的形象无疑十分重要。但是,良好形象的建立,不能靠分析师和股评的空口白话,而是要在市场形势不好的情况下拿出增长的业绩来证明。比如,平安保险为什么股价就高于中信?实际上保险公司的业绩相当程度也是来自于资产价格大幅上涨的投资,更何况平安3季度业绩环比已经开始趋降。
另外,中信06年现金分红率为25%,其他年度均高于70%(可能是因为06年进入牛市,公司业绩大幅度增长,利润留存对股东更为有利)。03-06年每股赢利合计1.18,现金分红0.48元,平均现金分红率40%。07年如果按25%计算的分红为1元左右,也就是10送10或10派10左右。作为中信的小股东,我投送红股的票,也就是拆细,以使得资金量小的散户们买得起。
都是瞎猜,说出来供大家参考。
原文照抄少于30%就不能算吧?
叫中证期货,而不是中信期货
普遍的心理都是认为5块钱一股涨到10块比100涨到200来得更容易。
操作上也灵活些,不像现在,逢高卖出老舍不得卖整数,老是25股、25股的卖,到买回来的时候又只能100股、100股的买,不方便。
多谢多谢,坐下来慢慢看!
呵呵 现在一手接近一万
要让小百性也能买起来
呵呵,拆解就是大利好。
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