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简复A兄:我看毛泽东 -- 煮酒正熟
先帝才是大帝。没有先帝,TG未必能成为上世纪中后期的强权。没有先帝的强硬政策,中国也未必能建立这样完整的工业体系和社会管理体系。
不过先帝屠戮功臣、戕害黔首也是古今屈指可数的。
功过大概要五五、Six/Four开。或者说三七开俺也没意见
1) 您说的有理。问题是您这里进行了历史假设 --- “如果西方早点...”
有些情况,进行历史假设可以帮助我们客观评估历史人物或势力的作用,但更多情况下则只会引入混乱并导向不可知。所以一种极端的说法就是:历史不可假设。
“如果西方早点”,究竟早到什么时候?明朝?那么连清朝根本就不存在,自然谈不上清有拓疆之功了。所以这种假设是不利于进行历史评估的。
我觉得,进行历史评估,主要应基于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来进行,而不是想象和假设。
2) 明朝时东北三省的确是您说的那种状况,但您这句“东北是所有中国人的东北,不是满族一家的,满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都是在中国的东北繁衍生活,他们是少数民族政权,不是外来势力”,其法理基础仍然是清帝国将东北三省与中华文明核心区域统一起来 这一历史事实。所以清帝国在东北三省进一步归化中华文明这个问题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如果没有清帝国,更大的可能是明帝国继续维持对东北三省名义上的宗主权和实际上的松散管理。以这种状态进入近现代历史,当西方列强特别是东方的日本开始对中国进行军事征服时,东北三省会轻易落入他们手中。正是有清一代将东北三省与中原地区紧密结合了起来,并且通过百万级数的汉族迁移,进一步增强了东北三省对汉文明的归化和认同,才令后世的中国握有更强硬的法理依据。
3) 和 4)
很同意您 4) 里的观点,特别是“松紧只是手段问题和实力问题”。唐虽在西域设有都护府,可以拿来作为主权依据 (假设中华民国直接承袭唐帝国),但如果长期丧失对当地的有效控制,并且无法实现当地多数人民对自己文化文明的认同,那么仍然会失去那片法理上属于我们的领土。本朝对俄国在一些领土问题上的让步,其实都是源于这种因素。
我以为,只有长期有效控制该地区,才是我们宣布对该地区拥有主权的关键因素。
政权设置 (如都护府) 是长期有效控制的需要和必然结果,当地人民对中华文明的归化认同,也需要“长期”的控制和文化输出。
当今世界,曾被某国控制并设有国家级政权的地区最终独立或落入他国的情况,数不胜数。墨西哥的两个州,泰国的很多土地,都是这样。
所以我觉得,历史上的政权设置、长期有效控制,这两点缺一不可。这也是我不那么高估唐帝国在西域方向上对民族贡献的原因。
汉光武是怎么干的?赵匡胤又是怎么干的?
历史无法假设。
如果大家都用个人好恶去假设历史,就完全都是各说各话,鸡同鸭讲了。
1945年以前,国共两党在民族独立解放的斗争中,谁的作用,功劳更大,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但是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根本转变,是在毛泽东和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的,则是不争的事实。历史给了蒋介石和他所领导的国民党机会,他们没有抓住,也是不争的事实。人们可以作各种有利于蒋和国民党的假设,但历史是不记载假设的,因此也不会给它打分。他们倒是在台湾实现了这个转变,也许未来的史家在写台湾省志的时候,会给他们记一功。
在毛泽东主席逝世的1976年,一个包括现代国防在内的完备的工业体系,已经在中国大陆初步建成。同时也建成了一个与这个社会的新型生产模式相匹配的上层建筑,包括新设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体,政体和法体,以及有别于西方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新的社会主义生产和管理系统。1965年,在看到这一套东西已经无可避免地要逐渐完成之际,毛主席把他的注意力投向了更加困难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后发生的事情,虽然引起极大的争议,但是说到1976年止,中国已经建成了一个有别于西方的新型工业文明,或者说其雏形,应该是立得住的。
至于你说,中国现在“不过是披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外衣的资本主义”,已经超出了我原贴的范畴,你另外开贴讨论吧。
谢谢跟贴。
有些说法大家有争议,可以继续争议。但是我们可以把少争议的东西先定下来。
百年树人
光文革十年对教育,包括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破坏就够中国人还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记得以前英国做个调查,二战时期少招了一届大学生,影响可以持续到战后几十年。 中国人为搞了一个10年的人才断层,怎么补
无可置疑的是,无论是英雄毛泽东,枭雄蒋介石,奸雄汪精卫,狗熊某某人,都是渴望统一的,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讲,只要中华文化一天不消失,就会制造出某某熊来完成民族整合大任的
印度和中国建国的时候相差2年,印度1947中国1949.说当时的识字率也插2个百分点,印度35%中国33%.到1980年中国识字率是80%到1990年是达到90%,印度到1999年识字率为60%.印度历年来教育投入比中国高,的确出了不少尖端人才.但是请注意,如果中国不解决阶级之间的歧视不实现许多从农业社会的基本模式向工业社会过度中要解决的各种社会关系今天的中国会比印度更不堪.说革命,英国革命的温和主要缘自玫瑰战争基本使大贵族势力消弭怠尽,英国革命实际是小贵族结合新兴资产阶级打击王权的胜利.美国的温和革命是因为他们建国的时候就没有封建势力的对抗.反观法国大革命和俄罗斯式的革命则要惨烈的多,而日本和德国尤经几次世界大战才能比较彻底的消弭封建地主势力的影响.相对而言中国的文革相对激进的多却,没有那些单纯以消灭肉体为目的式革命惨烈.最后还是说印度,印度去年要把贱民的大学录取率和公务员的录取份额提高几个百分点,由此引来高种姓阶层的激烈抗议.再广而及之到印度的现代化进程,他们投入比比我们投入高,绝对值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尤其是建国前30年也比中国高,但是为什么他们国民的识字率反而在1980年只有45%.2005年印度的塔塔钢铁开始在中国投资生产钢铁厂,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印度文盲太多找不到足够的合格工人.我很坦率的说一句,就以百年树人而论,如果1980年开始改革征程的中国人识字率依旧如印度般的45%,今天的中国最多也就是个世界的另一个办公室而已.
唐朝的时候今日之云贵彼时之南昭,今日之两广彼时之百越.另外还要加上海南与台湾都属于尚未教化的夷蛮.对了,在京津塘地区当时还有一个割据势力叫渤海国,地位与三韩并列依旧不是中华直属.在青海也是如此,诸羌亦为藩属不为中华直接管辖.唐比清小多了,中国历朝只有明代还可堪比一下清代.不要过于高看唐朝,大体是距离产生美吧,
是新疆阿尔泰山连到忽仑贝尔草原这一线,再往西就是西突厥了.
接着多论几句,历史上的游牧民族兴起和衰落大多数都很迅速.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实力来自草原与牧场,一次雪灾就很可能使整个帝国人畜陷入粮草灭绝的地步,而那时候草原民族往往就会集中在一起劫掠,抢劫如果成功则一个帝国就此大兴而如果失败往往就此灭亡.尤其是在封建时代的中原王朝与草原王朝的对峙中,中原王朝只要守住草原民族的攻势了就必定获得最后的胜利,这也是汉族王朝热中修长城的根本原因.无大,文化物产人力资源远胜于彼.唐灭东突厥有其一定的偶然性,这个偶然性就是草原的雪灾与内乱,不然太宗就不会征伐三韩而遭败绩了.
相比之下,毛时代的中国不仅刚刚摆脱亡国的梦魇,更是处在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面落后于对手,无论人力资源素养还是物质资源之供给上都远逊色于对手的时代在最贫弱的开国之时就敢于与当时世界第一强国开战奠定立国之基,换唐太宗我看是绝对不敢的.所以楼主说,太宗武功稍逊并非为过.
小镇风情啊,历史文化啊,先献花一朵。
不过偶还是有些不很明白的地方:
俺不清楚润树前辈如何看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照我的理解,现在的大陆“上层建筑”和您上面所说的在76年基本完成的“新设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体,政体和法体”可是有了不小的区别,宪法都改了好几次,好多社会基本面的提法都变了,譬如关于经济主体。
社会行为模式也改了,大规模“人人过关”式的政治运动几乎绝迹,我父母上大学(61-65)的时候每隔几天就要拿出来的“对家庭成分的认识不清”也很少提了。
还有您说的“有别于西方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新的社会主义生产和管理系统”,如果是说经济系统,我怎么觉得(好像中国共产党的文件也这么说)30年来恰在这一点上跟76年的路线(还包括以前一段很长时期)有了重大改变呢?
您下面又说
要是没理解错,您这里说的“这一套东西”是指49年后“17年体制”(这个体制相当大部分是跟苏联学的)。可我记得文革大潮一起就是以“踢开党委闹革命”为标志的,之后的两三年里“17年体制”受到极大的冲击,直到军宣队工宣队进驻,“三结合”才平静下来。
改革初期,倒是有人说过要回归17年体制的话,不过后来发生的事情......
还有“有别于西方的新型工业文明”,这个“新”在何处能稍加说明吗?是政府对公民的福利更多吗?是更重视环保,更保护环境吗?
还是“完全不同于西方个人本位,更讲究集体”?那这种思路和日本模式,韩国台湾东南亚在经济起飞中的所谓“儒家资本主义”又有多大区别呢?
从上下文看,俺理解这个“有别于西方的新型工业文明”,应该是建立在前文所述“有别于西方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新的社会主义生产和管理系统”上的吧?这方面倒是有从西方回来的崔之元教授提出过类似的想法:比如他就认为“鞍钢宪法”“两参一改三结合”是“制度创新”,是在西方和苏联之外又开出了新路。
我也问过我的父母这些事,不过,他们关于“鞍钢宪法”的回答倒是更接近下面这篇文章:
http://gaohua.coldwarchina.com/ztlw/rwyj/0000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