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其实我们对邓丽君本人了解的很少 -- 碎片与记录

共:💬71 🌺29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您可能理解错了。

俺觉得是因为给邓丽君冠上”中国“两字有点过了。她也许是“爱国的”,说是个有良心的歌手就挺好,但是因此就说是中国的什么女儿,太。。。

好比南寒兄在米国种了2亩土豆,假如非要说自己是开的美利坚合众国土豆公司,级别不够啊。

家园 让她只是普通的一个歌手吧

是啊,赋予她太多的政治意义和形象,也许是最不符合她的想法的呢。

家园 花之

实事求是地讲,邓丽君只是气质过人,有一定理想主义色彩,加之曾有无以为家国之痛。这样一些素质,放在普通人身上,加之以“中国的孤独女儿”,可能确实过了。但邓丽君是才华过人的演艺明星,这样一种特殊身份,那个称号就不算太过。

家园 这样辩论有失风度吧?

实事求是地讲,邓丽君只是气质过人,有一定理想主义色彩,加之曾有无以为家国之痛。这样一些素质,放在普通人身上,加之以“中国的孤独女儿”,可能确实过了。但邓丽君是才华过人的演艺明星,这样一种特殊身份,那个称号就不算太过。

请问一句,您举例的那些位,什么隔壁老大娘,卖瓜子的傻二,流浪的小狗,这些,有过无家国之痛么?又是哪个领域中的名人么?

中央电视台曾有一期名人访谈的节目,名字是“东方之子”,里面都是文学、科技界的名人。这些人凭什么被冠以“东方之子”了呢?难道他们的忠诚与牺牲精神和道德水准都达到雷锋、王进喜、时传祥的水准了??并非如此。大多数人仅仅是以其所从事的工作富有成效而出名。邓丽君被冠以“中国女儿”、“东方之女”,又有何大不妥??

家园 您永远都会有别人有失辩论风度的问题?

首先说一点,家国之痛,本来在邓丽君这个例子里,就是我们难以琢磨的内容,到底她有多少?真的就比我们一个台属家庭更多吗?

首先,为什么没有人把江蕙、张惠妹还有无数不知名国民党旗下歌手称为“中国的孤独的女儿”,他们同样劳军,他们同样也会向大陆喊话,他们同样也会在媒体面前说“我希望到大陆去开演唱会”。没有选择其他人而只选择了邓丽君,这不是我们的偏见,而正是煮酒你所支持的看法的偏见。而这些偏见出自于虚无缥缈自己对一个歌手的猜测中。而我问的就是对她个人品质的这种猜测从何而来。

萨苏把邓丽君挑出来,并不简单地因为邓丽君是一个歌手于是便称呼之“中国孤独的女儿”;相反正是一系列对国、家的情愫(善意的想像)才带来了这个称号。你煮酒认为只是因为她是名人就可以,这样对吗?那岂不是台湾所有的名人、或者名艺人我们都应该把她们称为“中国孤独的女儿”?比如说璩美凤?又或者许纯美?她们两个倒是各有特色的孤独。

这显然不是萨苏的本意吧?

若果一人坚持在自己的刻意曲解下与他人辩论,这又算是哪一种风度?

再之,你所提到的这些——

什么隔壁老大娘,卖瓜子的傻二,流浪的小狗,这些,有过无家国之痛么?又是哪个领域中的名人么?

你又怎能如此简单地认为普通人不能有“家国之痛”?莫非“家国之痛”须得是名人的专利?我们普通人骨肉分离之痛就因为默默无闻就会比名人廉价了几分?

正如前面河友说的,家国之痛——

是一个民族,是数以亿计的人在承担着,而不是因为一个人的星光亮一点,就承担得多一点?

若你真的那样认为,我们倒不需再你论了。

家园 其实喜欢她或者歌颂她都没什么,我都能理解!

她是个公众人物,又是已歌唱技能为大众所知,这是她的专业。那评价她首先要从她的歌艺谈起,她的歌声要大家来评论。可以有叫好的,可以有鄙视的,为什么不能接受别人对她的歌艺的负面评价哪?这个趋势很奇怪,也很恶劣。难道因为萨苏喜欢她我就要赞同她?没有道理嘛!如果以专业水准来说,她的歌艺并不是多么超群绝伦的,这个很多专业人士都有过评价,有心的自己去找。有些歌词确实很好。

普通听众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欣赏习惯和音乐素养,民族背景给出自己的评价,为什么要限定一个资格哪?

对一个公众人物,当然任何人都可以评价,不然是什么公众人物?

我们对她本人都不了解,大家都是道听途说的,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一个基本的轮廓。谁可以说自己的看法就是最后的答案?既然不是为什么不能允许不同的意见,见了不同的意见就一拥而上,过分的还要说什么砸场子?这个趋势很不好!不能因为和萨苏或者任何人的意见不同就否定或者指责其他的意见,或者给其他人表达自己意见制造人为的困难。铁手及几个版主的关于管理的意见除外。

我相信我们很多人了解邓是通过广播,当时由于邓参与对大陆的广播而在大陆打开了知名度。那么邓在大陆出名到底是以音乐才能还是政治背景哪?我个人来看如果当时广播的是其他任何一个港台的歌手都会出名,我个人认为是政治气氛的问题和音乐才能问题不大。

我有例子,张明敏这个有多少人不知道的?他跟不是个职业歌手,他是香港的银行职员,在香港那个弹丸之地的歌坛上都没有立锥之地,可当年却可以在中央电视台的春晚上独唱了近40分钟,红遍了大江南北。现在有谁还听他的歌?当年我和我父亲去给别人拜完年回家,出门时刚听完的他唱我的中国心,走到半路上,路边有个电视,20分钟了吧,还是那小子在唱歌。现在比他唱得好得多得多的人,有哪一个可以在央视的春晚上以个人独唱完一首歌的?

说邓根本没有政治原因的在大陆走红,简直是不知所云了。

写个纪念性的文章没什么,只是把她拔的那么高,并且给她在政治上漂白,就没有意义了。高得太怕人了反倒让人烦了,她已经是如此之高了,还要把她拔多高?一个歌手,要给她多少荣誉才够?萨苏的这个文章的败笔就是不是个纯粹的纪念文章,用悲情的笔法搞成一个辩解状了。画蛇添足,尤其用悲情的手法跟是让人接受起来有困难,那个政权毕竟是给当时的中国普通百姓带来了很多的灾难。她作为那个政权的代言人,被人指责一下有什么不可以?邓丽君当年的政治背景没有影响大家冒着坐牢的危险偷听敌台,也没有影响到她最后走红,难道今天还会因为这些给她的声誉造成任何的困扰吗?就算是有错也是瑕不掩瑜,大环境所迫,谁会计较?谁不能理解?何必要给她辩解?不是把读者当傻瓜了吗?败笔就在这里!争论的焦点也在这里!她是个歌手,给她做这类的文章起码应该从她的专业入手,而不是把重心放在她对中国的爱和她的政治态度上,本末倒置。

再说了她为台湾军方服务多年,难道就只是唱唱歌,劳劳军?我就不信,这样吴伯雄会给她盖国旗?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没想到碎片兄居然如此粗心

一定要用机械而清晰的语言表述的话,那么我这样说吧:

邓丽君被冠以中国女儿称号,需要以下三个条件同时成立:

1. 她是演艺界明星,在华人世界、中华文化圈内的文化影响力不是任何其他华语歌手可以相比。

2. 她对她心目中的那个中国怀有深情,并力所能及地做了一些事情。

3. 她为人真诚善良、温婉有礼,不仅很多大陆和港台人,还包括一些外国人都很自然地将她的气质和为人与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相联系起来。

4. 她曾有过无家国之痛。

请您仔细看看萨文还有晨枫兄的贴,其实都是这样一个意思。

碎片兄倒好,随手举个什么老大妈、王二麻子,还有狗。这些人和狗,有哪个具备上面四条中的一条?这样举例的辩论手法,难道不是风度问题??

碎片兄举出另外两位台湾歌手,并说她们劳军和政治事务参与的比邓丽君还多。但问题是她们在第1条和第3条上能跟邓丽君相比么?

您还能举出几位能够同时拥有这四个条件的女性呢?

碎片兄可能会说,你们自己弄个四条,然后就说谁具备这四条就够“中国”了,那我也可以随便弄上个几条,凡符合我要求的我也冠以中国。

如果碎片兄这样说,那么我很乐意等碎片兄列出几条然后再提出够格冠以中国的人物来。我们可以继续讨论。

家园 原来是煮酒四条

第一条,你看看最下面我的贴子2,她的唱片在台湾也上不了前24,哪里来这么高的位置?我说得更直白些,全地球最认可邓丽君位置的恰恰是日本人,因为她曾经有三连霸纪录,而这一记录,直到滨崎步的时候才被打破。而在台湾和香港,谈谈唱片销量和获奖数不就得了?这个“影响力不是任何其他华语歌手可以相比”就这么容易用上了?

而大陆地区,我自然不想用最恶的心态去揣测——比如80年之前邓丽君的歌曲怎么进来的?我当然也很喜欢她的歌曲,但也仅是歌曲而已。如果说到底有多好,见仁见智吧。否则今天西西河也用不着费这么多资源来吵这个女子了。

莫非煮酒兄因为自己音乐素养高,就把我们全都代表了?

第二条,正是我一直来所质疑的。在国民党的旗帜下为国民党尽责做事的歌手几十年来多得很,比她更受欢迎的有(大兵们的欢迎),比她年轻的有,每个人都喊话,和大陆叛徒合影,每个人都说自己要到大陆去开演唱会。

我并不想对邓丽君有些什么恶评。我只是说我们不知道。如果您真的有证据能支持你的第二点,请告诉我们。

第三条,老实说,我隔壁大妈以及西门卖羊肉串的王二麻子都真情善良,温婉有礼的。

第四条,也就是跟国民党政府闹了些别扭吧。除此之外,她行走香港、台湾、日本三地演艺事业,那个地方不是兴隆昌顺?93年还去劳军呢,这个别扭也闹得小了些.....

家园 站队了站队了

坚决站在碎片兄锦候兄这一队!

逐篇花之。

乐。

(这次我不是起哄哦。。。。)

家园 哈哈哈,你才来呀,我和人吵了半天了。你快去看,好看!

链接出处每个帖子都要看呀,我写得很不错的,哈哈!

家园 先说第一条,邓丽君在华人华语世界的影响力

第一个证据,Youtube。不算硬证,因为我没有做过全面统计,只是感觉 --- 邓丽

君的 clip 数量和点击总数,应该是华语歌手中的第一位。

第二个证据,我从中学到大学,同学中有数人,父母外派常驻,回国后带回来的歌

带,无一例外都有邓丽君,而且是主要的。特别是这些长辈们明确讲,他们非常喜

欢邓丽君的歌曲。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当时邓丽君的歌曲仍属禁歌,而这些长辈

们却毫不顾忌地说他们喜欢邓丽君。

这些长辈当时常驻国外,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邓丽君的盒带,这本身就说明邓丽君

歌曲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其次,我知道的这几位长辈,无一例外地都爱上了邓丽君

的歌曲。另外河里喜欢邓丽君的河友也比较多,这些都可以证明她的影响力。

碎片兄提出的证据只有一个:她在台湾排行榜逊于同时代其他歌手。我以为单凭这

样一个 criteria 就否定或质疑邓丽君首屈一指的影响力,是不够的。邓丽君当时

事业的发展中心是先日本后香港,台湾排行榜表现平平也情有可原。其他指标比某

一地区的排行榜更有说服力,比如发行唱片和盒带的总数量,等等。

另外,萨文是写给以大陆读者为主的媒体的,或者忽略掉那个因素,萨文既然发在

西河,又由于西河是以大陆河友和来自大陆的河友为主体,所以我们在讨论邓丽君

的影响力时,应以其在大陆听众中的影响力为依据。一个台湾排行榜的证据,如果

在台湾人论坛上或许还有几分说服力,但在以大陆人为主体的环境里,实在没有什

么说服力。

第二条,那几位歌手在这一条也许可以击败邓丽君,但在其他几条上呢??

第三条,虽然您不喜欢听,可我也只好再提一句:风度啊!

前面都已说得再清楚不过了,要同时具备四条。您举您身边的善良真诚的人,这不

是搬杠子么??

第四条,不想过于纠缠了。如果您愿意,我们可以把它去掉。

家园 支持卖瓜子的,挨篇花

煮酒首先没搞明白,邓爱的是中华民国。

哪个对外丧权辱国,对内敲骨吸髓的党国;我爱的是对外战无不胜,对内敢于承认错误,虚心改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冲这个没有租界,没有外国基地,没有巡捕,没有不平等条约,我就认可。

家园 4条太多,我们先说1条

/article/1057131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57137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57139

家园 请继续讨论吧

这一条你赢了

仍然无法否定 最有影响力的女歌星 这个说法

注意,这里面还包含了受众的年龄跨度。我身边的观察,60岁以上的,也有不少喜欢邓丽君歌曲的。而且还有原本一般的,进入老年后开始喜欢的。

家园 这个第二条我给点意见吧。

第二个证据,我从中学到大学,同学中有数人,父母外派常驻,回国后带回来的歌

带,无一例外都有邓丽君,而且是主要的。特别是这些长辈们明确讲,他们非常喜

欢邓丽君的歌曲。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当时邓丽君的歌曲仍属禁歌,而这些长辈

们却毫不顾忌地说他们喜欢邓丽君。

这些长辈当时常驻国外,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邓丽君的盒带,这本身就说明邓丽君

歌曲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其次,我知道的这几位长辈,无一例外地都爱上了邓丽君

的歌曲。另外河里喜欢邓丽君的河友也比较多,这些都可以证明她的影响力。我是农民出身小时候在农村,我老家的人几乎没人知道邓丽君,他们也很讨厌听港台的歌,广播电视磁带都有的,不是穷呀,他们不能理解那些港台歌曲,都爱听唱大戏。自己也爱唱,我想我家一个村的男女老少加起来总比你认识的人多些吧,而且我们那里是村连村,随随便便找出来个几万人,没人喜欢邓丽君的,喜欢港台歌曲的人少得厉害,对了,我们那里是讲方言的。这个农民的比例总是比较高吧,那么要是光是从人数上看,他们的意见应该占到绝对的上风了。

碎片兄提出的证据只有一个:她在台湾排行榜逊于同时代其他歌手。我以为单凭这

样一个 criteria 就否定或质疑邓丽君首屈一指的影响力,是不够的。邓丽君当时事业的发展中心是先日本后香港,这个就不对了她最早是在东南亚发展,最早在南越的酒吧这些地方唱歌,这个我看到采访凌峰他说他当时和邓丽君在东南亚一带酒吧里巡回演出,提及邓丽君当时15,6岁吧,我忘了,但是肯定不满20,在这个年龄之前,她怕是还没有什么成绩吧。太小了!这个时候她要是在日本发展的好那就不需要去越南那个正在打仗的地方找钱了。到东南亚演出这一点当时很多的台湾艺人都有提到。再有就是台湾的经济在70年代左右是好过香港等地的,而且当时的香港电影的最主要的市场就是台湾,我还记得我看过采访狄龙的节目,他就说6,70年代他能出头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会说国语,还放了一个他当时的国语片的片断。那个时候是国语片的黄金期,温哥华有个华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叫岳华,如果你身边有老的香港人你问问他们这个人,6。70年代在香港很有名的,本地媒体介绍他就说6。70年代香港国语片的武打明星。他拍过糊涂大醉侠。再近一个的例子当年演陈真的梁晓龙,是70年代末香港非常有名的武打明星,他演的陈真大家应该都还有印象,这个人后来失踪了,最近一次出来是在周星驰的功夫里面演了一个角色,记者采访他为什么在拍完陈真霍元甲后正是名声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了退出,他说当时因为他回大陆表演了一次,他当时表演的消息我知道我在武术杂志上看到他表演的照片80年代末的事情了。结果因为当时香港片子的主要买家是台湾,台湾那边就给他的老板施压,结果谁都不敢再找他拍片子了,只好选择了退出。这个你到网上搜一下就有了,我给的消息都可以肯定是有的,但是就是不能确定细节,总之是不会信口开河就是了。可见台湾在当时东南亚娱乐市场的影响力,如果说邓有能力在台湾这个东南亚一带主要的娱乐市场保持比较高的排行,而她却主动放弃了,去了日本和香港这些必须用第二,第三语言演唱的地方和当地的歌手争霸,这个就很难解释了。对了,成龙回忆邓丽君喜欢去法式餐馆吃饭,曾经请他去吃牛排结果成龙因为不习惯西式餐具而发脾气,邓丽君的这个习惯和法语就是年轻时在越南学的。台湾当时的歌坛老大是个叫余天和另外一个人,我忘了名字了。台湾排行榜表现平平也情有可原。80年代后不敢说,但是70代左右邓在台湾乐坛应该没什么影响。其他指标比某

一地区的排行榜更有说服力,比如发行唱片和盒带的总数量,等等。这个你要给个时间表不然又有歧义,我知道现在华人歌手最多白金唱片的男的是张学友,女的以前是王非现在不知道了。

另外,萨文是写给以大陆读者为主的媒体的,或者忽略掉那个因素,萨文既然发在

西河,又由于西河是以大陆河友和来自大陆的河友为主体,所以我们在讨论邓丽君

的影响力时,应以其在大陆听众中的影响力为依据。一个台湾排行榜的证据,如果

在台湾人论坛上或许还有几分说服力,但在以大陆人为主体的环境里,实在没有什

么说服力。这个你还是要给个范围不然我们没法争论了。要我说这个大陆听众,大多数的农民是不知道邓丽君的,工人我也接触的很频繁,我们那里的军工厂动辄几万人,也没见几个喜欢邓丽君的。记得有一次在一个朋友家打牌有人放了一盘邓丽君的磁带,结果大家听了两句就说,听的人难过,这个不是赞美她唱得好的意思,是说太低沉,软的意思。就吵着给关了,那时大概是87,88年吧。那个时候学校的学生开始听什么罗兰了,很有名的这首歌,我一下子记不起来了。张国荣谭咏麟这些人在他们中间最红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