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人口控制政策就是为了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 冷眼

共:💬65 🌺4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日本韩国人天生高级?-人消耗资源大于所创造的财富就为负担

日本韩国是靠教育,还是靠大家生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

家园 你是和Perry家族对着干的那个冷眼吗?很有名呀.

如果是的话,你很有名.

经常把Perry家族指出的危机要么轻描淡写,

要么逐步稀释到其他国内内部矛盾话题.

家园 静态的发展观

政论式的措辞,又没有数据,驳不驳也罢,大伙省省力气吧。

家园 有一种观点,改革开放这些年的高经济增长率

是与每年就业年龄段人口的增长率是同步的。一般认为当就业年龄段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率开始下降时,会拉经济的后腿。

家园 统计只能说明相关,不能分清因果

而实际是经济增长率决定了就业增长率。

家园 不是就业增长率,而是就业年龄段人口增长率

写错了,上贴已经改了。

家园 关于人口就业的问题

关于劳动力可能不足的问题,都是根据现有产业结构得出的简单结论,这真是一种静态、机械的发展观,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持现有产业结构?为什么我们不能放弃低端产业?我在上面的文章的主要意思,就是那些低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是对社会发展有害的。逐步提升产业,开始放弃低端产业,这才是发展的正常道路。

发达国家就是走的这样的道路,不断向高端发展,不断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同时不断放弃低端产业。所谓“20%的人从事制造业,80%的人从事服务业。”这种现象说明了社会财富是可以由少数人创造出来的,高科技、机械化的生产,不是靠人多可以相比的。

我的文章中很少引用什么数据,但是我看到很多用大量数据说话的文章,都陷入了自己逻辑里,和现实越离越远。对于在社会中广大低端劳动者来说,对于从事着最苦最累而收入又低的人来说,要怎样才能让他们相信,社会上参与竞争的人再多一倍,他们的生活反而会更好一些?对于那些想当然认为人越多越好的人来说,你的这种“好”,对于广大人民来说,究竟体现在哪里?

另外,我的名字是随便取的,没有在别的地方发言过。

家园 多说两句,我不是人口方面的专家,只是从另一个视野看到了计划生育的

误区。

感觉对于产业升级而言,关键不是计划生育,而是教育体制。

如果教育需要个人大量投资,则高收入家庭致力于培养精英在这个社会将

越来越处于金子塔的尖端,低收入家庭陷入更加无望的境地。两级分化,无法提供所需要的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技术者来实现产业升级。

计划生育无法改变这种趋势,这种趋势也不能成为计划生育的理由。

从目前世界上产业升级成功的日本,韩国,和未成功的拉美来看,和人口

关系不大。而世界上进行计划生育的只有中国一家,将要面对比其他国家

更严重的人口结构性老化,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只可能是负面因素。

对于老牌资本主义而言,他们的第一桶金并不是从生产中来的,不可比较。

所谓“20%的人从事制造业,80%的人从事服务业。”这种说法从何而来另

当别论,并不是说只有那20%的人是需要的,单就国内市场而言,其实没有

另外80%的人提供的市场需求,这20%恐怕要变成4% 即20%X20%。

从公司冒泡,就不多说了。

家园 关于你说的问题答复一下

教育需要大量个人投资本身就是个不正常的情况,应该主要由国家投入,这就是我所说的人均社会成本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人口太多,国家无力按照比较高的标准实现对教育的投入。实际上,就算国家拼命实现了对教育的高投入也没有用,因为经济增长有其自身的规律,不是有了高素质的人就一定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口过多,就业不足,高素质的人也只能做低端的工作,这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中国的现实,那意味着对教育的投入没有足够的效益。

对于两极分化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当然是实现共同富裕,但是想要实现如此多的人口的共同富裕是非常困难的。正如你所说,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都是走了捷径的,中国要想靠和平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才需要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这样才能更快的实现共同富裕。

靠控制人口增长实现共同富裕有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依靠科学技术和产业升级,大量的财富可以由少一些的人所创造出来,过多的人口是无益的。希望以大量“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人口堆积起来实现发达根本是南辕北辙,因为“劳动力成本优势”就是贫穷,靠贫穷怎么实现富裕?

家园 现在教育资源过剩,好多中小学校被裁撤,将来大学也过剩!
家园 自己的一点感受,

感觉国内还是创业人才不足,很多方面还发展不够,公司不够,所以才会觉得人过剩。这是管理的问题。

这个板块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

大量“劳动力成本优势”
上,我觉得人口多的一个好处是形成一个巨大的国内市场,其需求可以拉动更多的就业。但前提是巨大人口的收入差距不是太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就无法形成大的消费市场。

而政府的任务应该是遗产税,消费税,所得税等税收手段均贫富,给大量人口以平等的教育机会,减少收入差距,和促进形成一个以多数人为中产阶级的社会。

例,日本的遗产税(包括海外资产)

遗产< 1千万円(6-70万人民币) 税率10%

1千万円<遗产<3千万円(180-210万) 税率15%

3千万円<遗产<5千万円(300万-350万)税率20%

5千万円<遗产<1億円(6-700万) 税率30%

1億円<遗产<3億円(1800-2100万) 税率40%

3億円<遗产 税率50%

感觉自己有点网络中毒的症状了,大谈起政策来。可是既得利益者往往都只会盯住眼前利益。

未来即将发生的一切能阻止么?人性的贪婪能阻止么?我们能像日本当初那样全国一起过苦日子,而投资教育么?

小女子只能为中国祷告......

家园 另外一点疑问,

另外即使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来看,只有劳动者的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劳动人口少了,自然产生的总剩余价值会减少。

而西方的养老金制度等,劳动人口减少了,财政制度就会破产。

计划生育的依据从何而来?仅仅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具体制度上实现的依据从何而来?疑问。

家园 如果要说马克思的理论

还有一句话:土地是财富之父,劳动是财富之母——劳动力只有和生产资料结合,才能创造财富。

越是高水平的生产资料,越需要高水平的劳动力,也就是需要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投入。

家园 是啊,若不是人多市场大

那些外国资本家凭什么捧一个共产党掌权的国家呀。

大概90年代末吧,媒体舆论开始借外国投资者之口公开赞美中国这个大市场。我当时极受国策宣传影响(各种形式的,包括姜昆李文华的相声《祖爷爷的烦恼》),认为众多的人口有百害而无一利。在乍一接触大市场的宣传时,不免困惑:这么说人口多还有好处啊。照前些年引进外资的力度来看,这好处还不是微不足道的小好处呢。

从那以后对国策的宣传就留了个心眼。

家园 但是,所谓人口少

和高水平人才有必然的联系么?自己觉得人才最重要的是勤奋,实干,不断学习的学习能力。

而生产资料,土地,在全球化热潮的今天,作为第三世界领头羊的中国,难道海外找不到地与资源?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