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闲扯>五个小时前 俺经历了一场阶级之战 -- 马前卒
地点么,就在设计院的会议室.
我们打算改造高新区的一个主要交叉口,就是狮山路-滨河路那个,有标志性雕塑的。现在天天堵车。
技术问题本来没什么可拿到这里说的的,问题是,一个同事提出的方案,是禁止非机动车和行人直接通过路口!
转盘拆掉或缩小以后,她提出的方案是在四角设置三角导流岛,然后导流岛和四个象限的街区,以及导流岛之间用横道线相连.右转车不设停顿时间,直接通过.
这样一来,行人和自行车只能在右转车的间隙 走人行道到靠近自己方向的导流岛上,然后在直行绿灯时间过路到对面导流岛 再趁右转车的间隙到对面的街区。
如果是左转呢,就要走三个导流岛。
俺们是公路设计院,市政搞的不多,所以拿出这么一个交叉口改造方案来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一般公路交叉口没有多少行人和自行车,主要是汽车,保证车辆畅通最重要。
但这是苏州高新区最主要的一个城区交叉口,怎么可能让行人和自行车这么折腾呢?所以俺强烈建议导流岛缩小,至少留3米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的红绿灯和行人\自行车的红绿灯分设。右转的机动车不能自由行驶,每当直行车辆绿灯亮的时候。右转要亮十几秒或二十秒红灯,让蓄积了一个周期的直行自行车过去。这也是大型交叉口比较通行的做法。
然后,俺被问及为什么要这么做,我说,要是按你的做法,10个交警也维护不好这个路口的秩序,意为这样简直太不方便了,何况也根本容不下那个自行车交通量。
俺得到的回答是:“那就是素质问题了,绝对的素质问题” 俺当时真是一股无名业火烧眉毛了,可惜主任在,而且。。。。。。不置可否。俺只好耐心解释:“这不是素质问题,你这太不方便了,你想,换了你骑自行车会那么走么?”
结果。。。。。。。俺再次得到一个够狠回答,“可以用栏杆把车道和导流岛围起来么”。。。这个回答已经超出了一般的交通工程设计思想,至少我没见人这么干过,而且可行性也很值得怀疑。。。。。。。。。。
对了,为什么我们不修天桥呢?因为这个交叉口整治的基本出发点是不能动中间那个雕塑,当然更不能设个天桥挡住它,政府方面领导已经对此下了结论。
为什么一个平交口要专门修栏杆给自行车找麻烦呢?
原因很简单,设计者在我03年上班前就已经有车了,全家每人一辆。主任工程师也有。。。。。。整个屋子里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仅我一人而已。
讨论结束时,设计者做了总结“中国人的素质高一点,好多事情就好办了”
还好,目前看来,那个BT设计不会实施的。
07 4 19
不知道您是把他/她排除在“中国人”之外了呢还是排除在“人”之外了呢?
现在的道路设计真的没有几个是为行人考虑的,在城市8年,笑谈我学会最大的本事就是如何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闪转腾挪左冲右突。城市道路除了畅通街什么的主要干道一般是不会拓宽的,于是先是非机动车道窄了,随后就是并到人行道了,然后在一些繁忙路段,干脆取消斑马线,改建行人天桥,说来也是提供了公众安全性,不过每次我看到走天桥上的人基本上还没有窝在里面的小贩多,行人照旧在路上与汽车抢道。
就是拿钱不干人事(老马不算,哈哈)
学会怎么为“下等人”考虑
既得利益者们没有丝毫的觉悟啊
我以前住在附近的,呵呵。
设计的时候能不能考虑把地面留给行人和自行车,汽车走地下呢?现在的市政设计不为人着想,不以人为本,以后是要付出代价的。城市应该是平民的,不应该是“精英”的。花赞你的坚持!
罚他每天过自己设计的道口100次
中国的人口再少一点,都不用这么麻烦去设计了.有些人脑子里装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我追老婆的时候每个礼拜都要从那只大龙虾那里过,最后终于把老婆弄到天堂的这一半来了。
其一,那个标志并不怎么地,只是当年竖这大龙虾的老大还很有分量,于是现在的头头们自然要表现一下了,您老受累;
其二,立体交通,本来通常的做法是让有动力的机动车跑得高一点、深一点或者多绕两步,反正对司机来说也就是多踩两脚油门,多换两次档罢了,狮山路-滨河路这个地方的麻烦是离运河和狮山桥太近,除非挖到运河东面,没办法做下沉式车行道,真要这么干,钱海了去了不说,以江南的地质条件,施工的麻烦也很大啊。
以前在新区上班时,每天早晚经过,那时候我也骑自行车,这条路是新区和市区的最主要干道,市区那边是很多老新村,大量的人口聚集,自行车/电瓶车还是广大上班族的主要交通工具,对汽车而言,也是不方便,没有红绿灯 ,大家绕着花坛转那,转那,。。。。 哈哈 ,也是事故高发地 。
其实关键是中间那个雕塑,看不懂,以前的拆的那个,也是一个看不懂。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说易行难啊。
似乎转盘旁边就是某著名起死回生烂尾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