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流亡的军队:二战西线波兰陆军征战记(1/8) -- 顾剑
题记:谨以本文献给两百余年来为波兰的独立而献身的勇士们。无论身处哪个阵营,无论他们的意识形态和信仰如何,所有来自弱小民族,并且为本民族独立自由而战的斗士们,永垂不朽。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波兰作为一个完整的交战国只存在了两个星期,就沦为德国闪击战和苏联背后一刀的牺牲品。1939年波兰被希特勒和斯大林瓜分之后,波兰人先在法国后在伦敦建立了流亡政府。在二次大战的整个六年当中,波兰人无论在东线,西线,北非,意大利战场,都继续和德国作战。本文所记叙的,就是波兰流亡政府所组织的波兰正规军,在西欧和意大利作战的经过。本文不涉及东线苏军阵营中的波兰军队,也不涉及波兰地下军所发动的1944年华沙起义。
1. 通向流亡之路
亡国的经历,对於近代波兰这个夹在德俄两强之间的弱小国家并不陌生:18世纪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三次瓜分波兰。拿破仑征服欧陆,帮助波兰复国,无数勇敢的波兰战士曾经在法兰西帝国的鹰旗下作战,其中最杰出者,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还获得法兰西帝国元帅军衔。随着拿破仑覆亡,波兰再次亡国。一次大战之后,在英法的主导下,波兰再次复国。当时波兰主张恢复1772年被俄普奥第一次瓜分之前的领土,换言之,要求立陶宛,西乌克兰和全部白俄罗斯的主权。就其性质而言,波兰进攻处於革命和混乱状态的世仇俄国,应该不仅仅被解释为反共,而且有深刻的历史和民族矛盾根源。如果孤立地看待波兰对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领土要求,与新中国成立后宣布不承认晚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政治主张上没有质的区别。可是国际政治的现实从来不以正义性为决定因素,它是要凭借实力讲话的:中国终於没有能恢复“勘分西北界约记” 和“瑷晖条约” 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割让的百万平方公里领土;而波兰复古的努力,也使其与东方强邻的两百年旧仇再添新恨。
波兰军队向西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进军,被迅速恢复过来的苏联红军击败,乘胜反攻波兰本土的红军,却在著名的华沙城下之役一战崩溃。随着1921年苏波签订里加条约,和平最终降临,波兰的独立地位总算确立,也拥有了西部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这片东方领土在历史上确实曾经属於波兰,但是其居民,以信仰东正教的白俄罗斯族和乌克兰族为主,还有犹太人。信奉天主教的波兰族是少数,无论宗教矛盾还是民族矛盾都没有解决,而是暂时压制下来。至於波兰西部和德国的边界,但泽走廊问题所引起的领土争端,最终成为二次大战的直接导火索,这已经为大家所熟知了。
波兰在二战初期被苏德瓜分的惨痛经历,其实早在1922年拉帕罗和约,苏联和德国决定抛弃一次大战的前嫌全面合作,就已经注定了。当时苏联和德国都是被凡尔塞和平体系所牺牲的角色,双方决定互相免除以前条约所规定的割地赔款义务,进而开展政治军事领域的全面合作。20年代,许多后来在二次大战中威名赫赫的苏军或德军将领,当时都曾经作为年轻军官到对方国家参加过军事交流。这对刚刚独立的波兰,无疑是不祥之兆。所幸后来苏德由於意识形态的分歧而决裂,而波兰人又有英法对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保证。
关于波兰为什么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在苏德之间拉一方打一方,而一味倚靠英法,与德国苏联两大强邻为敌的立场,这不是孤立的,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地缘政治背景,如果详细分析的话,可以写出一部东欧政治外交史的专著。简单地说,从整个欧洲近代外交史的宏观角度看,自从18世纪普鲁士和俄国崛起之后,欧洲大陆就是英法俄普奥五强博弈的大舞台,这里综合国力最为强势的是英法,但地处西欧的英法对中东欧的俄国鞭长莫及,英法要平衡俄普奥的势力,最好的办法是让这三强自相残杀,聪明的英国人就在七年战争期间支持腓特烈大帝的普鲁士单挑俄奥;英法牵制俄奥普的第二个选择,就是支持土耳其。实际上太阳王路易十四,甚至后来的普鲁士腓特烈大帝,都为了对付奥地利或者俄国,而暗中支援土耳其。英法更以援助土耳其为借口,在1850年代直接出兵打了克里米亚战争。当土耳其衰落之后,西欧强权的第三个选择,就是扶持东欧小国给俄普奥制造麻烦。当然,两次大战之间英法支持波兰,绝对有意识形态的因素,但是如果从欧洲权力格局的历史和地缘政治角度看,即便苏联不发生革命,则法国支持波兰对抗德俄的局面,仍然一定会出现。
再从波兰这方面说,在两次大战之间,实际不存在和苏德任何一方和解的可能性,因为波兰东西两个边界的矛盾,不是小片领土争执,而是不可调和的民族矛盾。最初作为历史上东欧强国的波兰,有他们足以自豪的历史,15世纪波兰击败条顿骑士团,和17世纪波兰骠骑兵从维也纳城下击退苏丹大军的时候,普鲁士和俄国都还是欧洲政治版图上无足轻重的二流强国。在波兰鼎盛的时期,它的臣民也就包括了普鲁士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等其他种族。随着普鲁士和俄国崛起,波兰夹在两强之间,这两个强国的扩张,自然要以牺牲波兰为代价。一个弱国要做到在两强夹缝中生存,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两个强国势均力敌,二是这两个强国持续处於敌对状态。而18,19世纪的俄国和普鲁士,也许势均力敌,可是根本谈不上你死我活,剑拔弩张,反而在波兰问题上互相合作,波兰自然就没有活路,被三次瓜分了。两次大战之间也是这样:苏联和德国都要对付西欧的强权,并非没有合作的余地。这个趋势从拉帕罗和约就显示出来。而波兰要维持独立的话,既然不能挑动德俄对立,就只能转而依靠西欧强权的支持。这种互相需要的关系,就构成了近代和二战中波兰与西欧强权,尤其是法国紧密合作的基础。
波兰当时真正的隐忧还不在西线,而在苏联,因为1925年欧洲各国签订的洛迦诺公约体系保证了波兰与德国的西部边界,却拒绝保证与苏联的东部边界。因此在整个20到30年代,苏联是波兰头号假想敌,甚至超过德国。1939年8月23日,里宾特洛甫和莫洛托夫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仅仅一周之后,德国闪击波兰,再过17天苏军入侵波兰东部。
这场闪电战并非本文所关注的范围,我们在这里主要澄清一些流传甚广的谣言,并叙述与日后波兰西线军队重建有关的几个部队撤退的过程。
首先,与一些几乎家喻户晓的说法相反,波兰事先对战争的爆发有所准备,而它的空军也根本没有从一开始就被消灭在地面上。以下一些事实可以作为佐证:8月26波兰空军进入戒备状态,向野战机场疏散,8月30日,波兰海军按照与西方盟国约定的作战预案(代号“北京行动”),离开波兰港口驶向英国。同日,波兰政府发出总动员令,但是英法为避免刺激德国而对波兰施加压力撤销了动员令。关于空军的问题,时任第1航空队司令的德军名将凯塞林元帅在回忆录中就专门提到,波兰空军在开战之时,大部没有被德军炸毁在机场上。波兰空军的真正问题在於机型过於老旧,不是德国空军先进飞机的对手,而且德军地面部队推进神速,迫使波空军在连续不断的转场中丧失了作战能力,尽管如此,凯塞林仍然提到波兰轰炸机部队的装备相对比较现代化,在两个星期之内曾经不断地试图攻击德军地面部队。
还有一个说法为人津津乐道,讲英勇的波兰骑兵用马刀和长矛向德军坦克冲锋。这也是以讹传讹。这件事其实是意大利战地记者忽悠的结果,其原型发生于开战的第1天,当时波兰第18骑兵团在掩护但泽走廊波军总退却的过程中,向古德里安第19装甲军的第2和第20摩托化师结合部发动一次攻击,有两个骑兵中队执行迂回任务,正好抓住一个就地休息的德军步兵营,波兰人出其不意发动马刀冲锋击溃德军,然后准备防守。此时正好在附近树林里休整的几辆装备20毫米炮的德军装甲车赶到,波兰骑兵团下马作战的步兵们损失惨重,团长Materlarz上校和团参谋长当场阵亡。这件事情被第二天赶来采访的中立国意大利记者听到,不知是记者想象力过於丰富,还是轻信了德军士兵讲故事,总之“波兰骑兵用长矛向德国坦克冲锋” 的神话就这么传开了。其实波兰骑兵当时早已不是1683年维也纳城下之战的骠骑兵,他们是骑马机动下马作战的步兵,1934年长矛从波兰骑兵的标准装备中消失,只有仪仗和训练才用长矛。
波兰在战前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他们的计划是主动放弃不可能防守的但泽走廊,在本土抵抗德军6个月,法国答应波兰最早可以在开战两周之后从西线夹攻德国。但波兰人没有想到自己在两周之内已经全线崩溃,更没有与苏联和德国同时开战的准备。1939年波军拥有30个步兵师和11个骑兵旅,仅仅机械化了一个第10骑兵旅,外加3个独立轻坦克营,另一个“华沙”机械化旅还没有组建起来。开战仅一周,9月7日德军前锋已经直抵华沙城下,9月9日南撤的波军波兹南集群8个师,意外打击在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第8集团军30步兵师的侧翼,德军调整部署发动布楚拉河会战聚歼波兰野战军主力,因此延缓了对华沙的攻击。9月17日华沙被合围,同日苏军从东边进攻波兰。9月18日已经放弃华沙的波兰政府退入南方罗马尼亚边境。9月27日华沙投降。在9月17日苏军从东面发动进攻以后,波兰政府知道大势已去,下令军队成建制或者分散向南方的友好邻国罗马尼亚和匈牙利撤退,然后设法从这两个国家转往法国,组织流亡军队继续抵抗。尽管政府首脑兼军队总司令Simgly-Rydz本人没有从罗马尼亚出来,但是他指定西科斯基将军(Sikosky) 在法国组织流亡政府,并重组军队。当时没有被德军或苏军俘虏的波兰军人,绝大多数都零散退进罗马尼亚或匈牙利。前面提到的波兰唯一的机械化第10旅在旅长马泽克上校(Maczek) 带领下,从克拉科夫附近且战且退到利沃夫,最后能够保持完整建制退入匈牙利。
作为中立国的罗马尼亚和匈牙利,跟波兰关系不错(虽然罗匈两国之间水火不容) ,尽管苏联向两国施加强大压力,要求封闭波兰边境,还是有很多波兰士兵越过国境线,他们在两国缴械之后,受到的对待尚可,而且看管很松,许多人逃了出来,然后用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方式辗转前往法国,归队继续作战。他们有的搭乘火车汽车,有的骑自行车,很多人干脆徒步,甚至一路依靠好心农民的施舍来旅行,所有人的目的地只有一个,法国的波兰军队基地。他们所采取的路线也是五花八门,最普通的是从罗马尼亚或匈牙利出发,进入当时仍是中立国的意大利或南斯拉夫,坐船前往北非或叙利亚的法国殖民地;还有人从意大利进入西班牙,再进葡萄牙,坐船去英国。这样横穿欧洲算近便的,见诸报导的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位波军上尉,向东进入苏联,穿过整个西伯利亚,再经过日本横渡太平洋去加拿大,跟英国的招兵站取得联系,环游整个世界最后回到法国参加波兰军队。
据统计,约有4万波军退入匈牙利,3万人退入罗马尼亚,约1万3千退入立陶宛和拉脱维亚。退进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的这部分,绝大多数后来在苏联吞并波罗的海三国时进了苏军战俘营,幸好当时已经在苏联的卡廷大屠杀之后,这些人都活了下来,并在苏联卫国战争开始以后,根据苏波条约参加波兰第2军,后来在意大利战场作战。从罗马尼亚和匈牙利逃出来并到达法国参加波兰军队的,约有4万3千人,以这些人为核心,加上志愿参军的欧洲各地波兰侨民,波兰军队重建工作在法国展开。
於是,流亡军队的征战历程就此开始了。
(未完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华沙的亲俄政府,可不会对这些流亡部队客气。
却没能有效地阻止周围两个小国崛起,这个教训值得思考。
感觉其根本原因在于工业革命中落伍了,因此衰落至今。
其实我最早看到关于意大利军队的文献,是《爱的教育》中对于加里博第和维内托的军队的描述。这是本好书,以至于后来我看到二战中意大利军队的情况曾经深深怀疑,可见最初的印象是怎样的深刻。
波兰军队的抵抗是令人钦佩的,无论上层是否正确,下层官兵所能做的,正如他们已经做到的。
总不能等国家都完美了,再去保卫和爱她。
-- 另,波兰装甲列车部队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有机会我找找材料。
不是爱国者的问题。
在混蛋的政府面前,爱国者才更可贵。
勿谈国事.
....一位波军上尉,向东进入苏联,穿过整个西伯利亚,再经过日本横渡太平洋去加拿大,跟英国的招兵站取得联系,环游整个世界最后回到法国参加波兰军队。.....
波兰衰弱,是农业文明反抗工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必然结果。在17世纪之前,俄国就是一个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在遇到比自己先进的工业文明的时候,它的转向速度是惊人的。
我中华文明不也遭遇过类似的情况吗?
从政治角度来说被西方出卖了,但大部分人没有回波兰而是定居英美,也算是平安过完了一辈子。
腓特烈的时代就开始瓜分波兰了,波兰败得相当快倒是真的,解维也纳之围的时候还是欧洲主力呢。不到百年就任人宰割了。
看过一本讲卡西诺的书。里边提到苏联把相当一部分波兰人迁到了高加索以东,包括军人和平民或家属,由于不适应死的相当不少,活下来的后来组织了波兰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