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流亡的军队:二战西线波兰陆军征战记(1/8) -- 顾剑

共:💬103 🌺12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流亡的军队:二战西线波兰陆军征战记(1/8)

    题记:谨以本文献给两百余年来为波兰的独立而献身的勇士们。无论身处哪个阵营,无论他们的意识形态和信仰如何,所有来自弱小民族,并且为本民族独立自由而战的斗士们,永垂不朽。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波兰作为一个完整的交战国只存在了两个星期,就沦为德国闪击战和苏联背后一刀的牺牲品。1939年波兰被希特勒和斯大林瓜分之后,波兰人先在法国后在伦敦建立了流亡政府。在二次大战的整个六年当中,波兰人无论在东线,西线,北非,意大利战场,都继续和德国作战。本文所记叙的,就是波兰流亡政府所组织的波兰正规军,在西欧和意大利作战的经过。本文不涉及东线苏军阵营中的波兰军队,也不涉及波兰地下军所发动的1944年华沙起义。

    1. 通向流亡之路

    亡国的经历,对於近代波兰这个夹在德俄两强之间的弱小国家并不陌生:18世纪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三次瓜分波兰。拿破仑征服欧陆,帮助波兰复国,无数勇敢的波兰战士曾经在法兰西帝国的鹰旗下作战,其中最杰出者,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还获得法兰西帝国元帅军衔。随着拿破仑覆亡,波兰再次亡国。一次大战之后,在英法的主导下,波兰再次复国。当时波兰主张恢复1772年被俄普奥第一次瓜分之前的领土,换言之,要求立陶宛,西乌克兰和全部白俄罗斯的主权。就其性质而言,波兰进攻处於革命和混乱状态的世仇俄国,应该不仅仅被解释为反共,而且有深刻的历史和民族矛盾根源。如果孤立地看待波兰对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领土要求,与新中国成立后宣布不承认晚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政治主张上没有质的区别。可是国际政治的现实从来不以正义性为决定因素,它是要凭借实力讲话的:中国终於没有能恢复“勘分西北界约记” 和“瑷晖条约” 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割让的百万平方公里领土;而波兰复古的努力,也使其与东方强邻的两百年旧仇再添新恨。

    波兰军队向西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进军,被迅速恢复过来的苏联红军击败,乘胜反攻波兰本土的红军,却在著名的华沙城下之役一战崩溃。随着1921年苏波签订里加条约,和平最终降临,波兰的独立地位总算确立,也拥有了西部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这片东方领土在历史上确实曾经属於波兰,但是其居民,以信仰东正教的白俄罗斯族和乌克兰族为主,还有犹太人。信奉天主教的波兰族是少数,无论宗教矛盾还是民族矛盾都没有解决,而是暂时压制下来。至於波兰西部和德国的边界,但泽走廊问题所引起的领土争端,最终成为二次大战的直接导火索,这已经为大家所熟知了。

    波兰在二战初期被苏德瓜分的惨痛经历,其实早在1922年拉帕罗和约,苏联和德国决定抛弃一次大战的前嫌全面合作,就已经注定了。当时苏联和德国都是被凡尔塞和平体系所牺牲的角色,双方决定互相免除以前条约所规定的割地赔款义务,进而开展政治军事领域的全面合作。20年代,许多后来在二次大战中威名赫赫的苏军或德军将领,当时都曾经作为年轻军官到对方国家参加过军事交流。这对刚刚独立的波兰,无疑是不祥之兆。所幸后来苏德由於意识形态的分歧而决裂,而波兰人又有英法对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保证。

    关于波兰为什么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在苏德之间拉一方打一方,而一味倚靠英法,与德国苏联两大强邻为敌的立场,这不是孤立的,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地缘政治背景,如果详细分析的话,可以写出一部东欧政治外交史的专著。简单地说,从整个欧洲近代外交史的宏观角度看,自从18世纪普鲁士和俄国崛起之后,欧洲大陆就是英法俄普奥五强博弈的大舞台,这里综合国力最为强势的是英法,但地处西欧的英法对中东欧的俄国鞭长莫及,英法要平衡俄普奥的势力,最好的办法是让这三强自相残杀,聪明的英国人就在七年战争期间支持腓特烈大帝的普鲁士单挑俄奥;英法牵制俄奥普的第二个选择,就是支持土耳其。实际上太阳王路易十四,甚至后来的普鲁士腓特烈大帝,都为了对付奥地利或者俄国,而暗中支援土耳其。英法更以援助土耳其为借口,在1850年代直接出兵打了克里米亚战争。当土耳其衰落之后,西欧强权的第三个选择,就是扶持东欧小国给俄普奥制造麻烦。当然,两次大战之间英法支持波兰,绝对有意识形态的因素,但是如果从欧洲权力格局的历史和地缘政治角度看,即便苏联不发生革命,则法国支持波兰对抗德俄的局面,仍然一定会出现。

    再从波兰这方面说,在两次大战之间,实际不存在和苏德任何一方和解的可能性,因为波兰东西两个边界的矛盾,不是小片领土争执,而是不可调和的民族矛盾。最初作为历史上东欧强国的波兰,有他们足以自豪的历史,15世纪波兰击败条顿骑士团,和17世纪波兰骠骑兵从维也纳城下击退苏丹大军的时候,普鲁士和俄国都还是欧洲政治版图上无足轻重的二流强国。在波兰鼎盛的时期,它的臣民也就包括了普鲁士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等其他种族。随着普鲁士和俄国崛起,波兰夹在两强之间,这两个强国的扩张,自然要以牺牲波兰为代价。一个弱国要做到在两强夹缝中生存,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两个强国势均力敌,二是这两个强国持续处於敌对状态。而18,19世纪的俄国和普鲁士,也许势均力敌,可是根本谈不上你死我活,剑拔弩张,反而在波兰问题上互相合作,波兰自然就没有活路,被三次瓜分了。两次大战之间也是这样:苏联和德国都要对付西欧的强权,并非没有合作的余地。这个趋势从拉帕罗和约就显示出来。而波兰要维持独立的话,既然不能挑动德俄对立,就只能转而依靠西欧强权的支持。这种互相需要的关系,就构成了近代和二战中波兰与西欧强权,尤其是法国紧密合作的基础。

    波兰当时真正的隐忧还不在西线,而在苏联,因为1925年欧洲各国签订的洛迦诺公约体系保证了波兰与德国的西部边界,却拒绝保证与苏联的东部边界。因此在整个20到30年代,苏联是波兰头号假想敌,甚至超过德国。1939年8月23日,里宾特洛甫和莫洛托夫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仅仅一周之后,德国闪击波兰,再过17天苏军入侵波兰东部。

    这场闪电战并非本文所关注的范围,我们在这里主要澄清一些流传甚广的谣言,并叙述与日后波兰西线军队重建有关的几个部队撤退的过程。

    首先,与一些几乎家喻户晓的说法相反,波兰事先对战争的爆发有所准备,而它的空军也根本没有从一开始就被消灭在地面上。以下一些事实可以作为佐证:8月26波兰空军进入戒备状态,向野战机场疏散,8月30日,波兰海军按照与西方盟国约定的作战预案(代号“北京行动”),离开波兰港口驶向英国。同日,波兰政府发出总动员令,但是英法为避免刺激德国而对波兰施加压力撤销了动员令。关于空军的问题,时任第1航空队司令的德军名将凯塞林元帅在回忆录中就专门提到,波兰空军在开战之时,大部没有被德军炸毁在机场上。波兰空军的真正问题在於机型过於老旧,不是德国空军先进飞机的对手,而且德军地面部队推进神速,迫使波空军在连续不断的转场中丧失了作战能力,尽管如此,凯塞林仍然提到波兰轰炸机部队的装备相对比较现代化,在两个星期之内曾经不断地试图攻击德军地面部队。

    还有一个说法为人津津乐道,讲英勇的波兰骑兵用马刀和长矛向德军坦克冲锋。这也是以讹传讹。这件事其实是意大利战地记者忽悠的结果,其原型发生于开战的第1天,当时波兰第18骑兵团在掩护但泽走廊波军总退却的过程中,向古德里安第19装甲军的第2和第20摩托化师结合部发动一次攻击,有两个骑兵中队执行迂回任务,正好抓住一个就地休息的德军步兵营,波兰人出其不意发动马刀冲锋击溃德军,然后准备防守。此时正好在附近树林里休整的几辆装备20毫米炮的德军装甲车赶到,波兰骑兵团下马作战的步兵们损失惨重,团长Materlarz上校和团参谋长当场阵亡。这件事情被第二天赶来采访的中立国意大利记者听到,不知是记者想象力过於丰富,还是轻信了德军士兵讲故事,总之“波兰骑兵用长矛向德国坦克冲锋” 的神话就这么传开了。其实波兰骑兵当时早已不是1683年维也纳城下之战的骠骑兵,他们是骑马机动下马作战的步兵,1934年长矛从波兰骑兵的标准装备中消失,只有仪仗和训练才用长矛。

    波兰在战前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他们的计划是主动放弃不可能防守的但泽走廊,在本土抵抗德军6个月,法国答应波兰最早可以在开战两周之后从西线夹攻德国。但波兰人没有想到自己在两周之内已经全线崩溃,更没有与苏联和德国同时开战的准备。1939年波军拥有30个步兵师和11个骑兵旅,仅仅机械化了一个第10骑兵旅,外加3个独立轻坦克营,另一个“华沙”机械化旅还没有组建起来。开战仅一周,9月7日德军前锋已经直抵华沙城下,9月9日南撤的波军波兹南集群8个师,意外打击在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第8集团军30步兵师的侧翼,德军调整部署发动布楚拉河会战聚歼波兰野战军主力,因此延缓了对华沙的攻击。9月17日华沙被合围,同日苏军从东边进攻波兰。9月18日已经放弃华沙的波兰政府退入南方罗马尼亚边境。9月27日华沙投降。在9月17日苏军从东面发动进攻以后,波兰政府知道大势已去,下令军队成建制或者分散向南方的友好邻国罗马尼亚和匈牙利撤退,然后设法从这两个国家转往法国,组织流亡军队继续抵抗。尽管政府首脑兼军队总司令Simgly-Rydz本人没有从罗马尼亚出来,但是他指定西科斯基将军(Sikosky) 在法国组织流亡政府,并重组军队。当时没有被德军或苏军俘虏的波兰军人,绝大多数都零散退进罗马尼亚或匈牙利。前面提到的波兰唯一的机械化第10旅在旅长马泽克上校(Maczek) 带领下,从克拉科夫附近且战且退到利沃夫,最后能够保持完整建制退入匈牙利。

    作为中立国的罗马尼亚和匈牙利,跟波兰关系不错(虽然罗匈两国之间水火不容) ,尽管苏联向两国施加强大压力,要求封闭波兰边境,还是有很多波兰士兵越过国境线,他们在两国缴械之后,受到的对待尚可,而且看管很松,许多人逃了出来,然后用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方式辗转前往法国,归队继续作战。他们有的搭乘火车汽车,有的骑自行车,很多人干脆徒步,甚至一路依靠好心农民的施舍来旅行,所有人的目的地只有一个,法国的波兰军队基地。他们所采取的路线也是五花八门,最普通的是从罗马尼亚或匈牙利出发,进入当时仍是中立国的意大利或南斯拉夫,坐船前往北非或叙利亚的法国殖民地;还有人从意大利进入西班牙,再进葡萄牙,坐船去英国。这样横穿欧洲算近便的,见诸报导的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位波军上尉,向东进入苏联,穿过整个西伯利亚,再经过日本横渡太平洋去加拿大,跟英国的招兵站取得联系,环游整个世界最后回到法国参加波兰军队。

    据统计,约有4万波军退入匈牙利,3万人退入罗马尼亚,约1万3千退入立陶宛和拉脱维亚。退进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的这部分,绝大多数后来在苏联吞并波罗的海三国时进了苏军战俘营,幸好当时已经在苏联的卡廷大屠杀之后,这些人都活了下来,并在苏联卫国战争开始以后,根据苏波条约参加波兰第2军,后来在意大利战场作战。从罗马尼亚和匈牙利逃出来并到达法国参加波兰军队的,约有4万3千人,以这些人为核心,加上志愿参军的欧洲各地波兰侨民,波兰军队重建工作在法国展开。

    於是,流亡军队的征战历程就此开始了。

    (未完待续)

    元宝推荐:海天,MacArthur,晨枫,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挑个洛迦诺公约的小错

      《洛迦诺公约》只保障了德国的西部疆界;并没有保证德国的东部疆界。条约甚至承认了德国有权“在将来通过和平的手段,解决德国与波兰和捷克疆界纠纷”。既然波兰和捷克对各自与德国疆界并没有什么“纠纷”,而只是德国单方面有“纠纷”,那么承认德国有权进行调整,哪怕是“和平的”,也是承认了德国东部疆界的可变更性。

      理解了《洛迦诺公约》的这一点,才能理解为啥慕尼黑会议上张伯伦会那么气短。这也成了希特勒后来进攻波兰的借口之一。

    • 家园 波兰和乌克兰联合申办欧锦赛成功,王霸宏图,血海深仇,尽归尘土。

      欧洲大部分国家之间,已经形成了和谐。

      中日之间,还遥遥无期,现在又多了个韩国填堵。。。。

      我觉得,国家之间化解冤仇,有时候真的需要有一方无条件的既往不咎。德国和法国之间的恩仇,要追溯到五六百年之前,用古龙式样的语言来描写,应该是这样:

      你知道德国杀死的法国人有多少?

      不知道,应该和法国杀死的德国人差不多吧!

      那块爱尔萨斯--洛林地区的归属,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二战之后,德国方面洗心革面(也许是被迫),以前的事就算了,才实现了和法国人的真正和解。

      我和德国人聊天,有时候提起那块土地,问他们想不想再收回来,他们说:为什么?我们现在地方够大了。。。

      比之于人际之间,两个人,你先(无意)踩我一下,我骂了一句,你再回骂;我出一拳,你来一脚。。到最后,总有一方要先停下来,(也许那个先息事宁人的一方相对来说吃了亏)。否则,如果不是实力相差悬殊的话,最后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 家园 花!为了所有来自弱小民族,并且为本民族独立自由而战的斗士们
    • 家园 【原创】流亡的军队:二战西线波兰陆军征战记 (附录)

      附录:

      我手边有一份战后不久出版的波兰第2军作战报告,其中列举了第2军详细的编制序列和装备情况,在此笔者将它择要列出,一是作为这支英雄部队各个单位的纪念,二是这个军按照典型的英军编制进行整编,从这个军的实力和编制状况,我们可以了解典型的二战英军编制。需要说明的是,波兰第2军跟齐装满员的英国军相比,1943年底出动作战的时候兵员不足,每个师都欠一个旅。直到战争临近结束才补齐。

      波兰第2军军长Anders中将,副军长Bohusz-Szyszko少将,炮兵指挥官Odierzynski少将。军下辖的主力部队有:

      第3喀尔巴阡师,师长Duch少将,下属第1喀尔巴阡旅,主力是喀尔巴阡第1,2,3步兵营,第2喀尔巴阡旅,主力是喀尔巴阡第4,5,6步兵营。到1945年3月,又补充了第3个步兵旅,第3喀尔巴阡旅,主力是7,8,9喀尔巴阡步兵营。此外,第3师还下辖1个侦察团,番号是第12波德里安Podolian枪骑兵团;5个炮兵团(注意,英军的炮兵团仅仅相当于美军炮兵营,所以一个师的炮兵会有5个团之多) :第1,2,3喀尔巴阡炮兵团,第3喀尔巴阡反坦克炮团,第3轻型高射炮团。

      第5克拉考师Krekow,师长Dulik少将,下属有第5维尔纳Wilno旅,有第13,14,15营;第6利沃夫Livov旅,下辖第16,17,18营。1945年3月又加了第4沃尔兰旅Wolyn,下辖第10,11,12步兵营。跟3师一样,5师也有5个炮兵团(第4克拉科夫Kres,第5维尔诺Wilno,和第6利沃夫Livov野战炮兵团,第5克拉考反坦克炮团,第5轻型高射炮团) ,一个侦察团(第15波兹南Posnan枪骑兵团) 。

      第2装甲旅,旅长Rakowski上校,下辖第1,4,6三个装甲团,每团52辆谢尔曼中型坦克,11辆斯图亚特轻型坦克,12辆装甲车。随着战争的进行,这个装甲旅最终升格成波兰第2装甲师,Rakowski上校晋升为少将师长,除了原先的第2装甲旅,又增添了第14Wielkopolska装甲旅(第3西里西亚Silesian枪骑兵团Lancer,第15波兹南Poznan枪骑兵团,第10骠骑兵团Hussar) 。还有第16Pomorze摩托化步兵旅(64,65,66营,第16野战炮兵团) 。因为坦克等技术装备的缺乏,这个旅扩编成师的进展断断续续,直到战争结束才完全编成第2装甲师。

      除了这2个师和一个装甲旅,波兰第2军还有很多直辖的炮兵,工兵等技术兵种。全军实力统计如下:

      1944年3月作战的时候,不满员的第2军总共47187人,其中第3师有14008人,第5师13460人,第2装甲旅3680人,其余为军直属部队。另外,在中东的补给基地还有6400人的补充兵员,由第7步兵师司令部管辖。全军步兵装备31530支步枪,4771支手枪,2316挺布伦轻机枪Bren,96挺维克斯重机枪Vickers,2英寸口径迫击炮132门,3英寸口径迫击炮80门。

      全军3个侦察团,其中两个归属两个步兵师,第3个团(喀尔巴阡枪骑兵团) 由军直属,每个团约有100辆装甲车。全军炮兵实力是18个炮团(再次强调,英军的炮兵团仅相当于美军的炮兵营,所以有18个之多) ,除了每师配属3个野战炮团,1个自行反坦克炮团和1个轻型高射炮团以外,军属炮兵群指挥剩下的8个团:第9,10,11野炮团,第7骑炮团(跟野炮团编制相同,只是番号叫骑炮团而已) ,第7反坦克炮团,第7轻型高射炮团,第8重型高射炮团,军炮兵测绘团。其中番号为第7的炮兵团,原本是为第7步兵师配置的,可是第7师留在后方作为军的训练补充师了,於是技术兵种就划给军直出战。这8个野炮团,每团配备24门25磅炮(87毫米口径),外加16门4.5英寸炮(114毫米口径,10团11团是重炮团,代之以16门5.5英寸140毫米炮) 。两个师的师属反坦克团各有16门17磅反坦克炮(76毫米口径) ,军属反坦克炮团则是7门17磅炮加24门3英寸反坦克炮。另外全军还有196门57毫米轻型反坦克炮。

      1944年1月全军总共装备570门各种口径火炮(不包括迫击炮和坦克炮) ,160辆坦克,468辆装甲车,5300辆卡车,600台拖拉机。炮兵总人数占全军人数大约30%,步兵人数占23%,炮兵比步兵还多。还有3个各600张病床的野战医院。

      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书目

      Peszke, Polish Home Army,2005年英文版

      Anders将军的回忆录 An Army in Exile,1970年英文版

      The First Polish Armored Division

      Polish 2nd Corps and the Italy Campaign

      Steven Zaloga,Polish Army,Osprey军事图书系列

      Olgierd Terlecki, Poles in the Italian Campaign 1943-1945

      其他较次要的参考资料

      Marek Swiecicki, With the Red Devils at Arnhem,1944年英文报导

      Lola Romanska & Andrzej Romanski, In Their Country’s Service, 1946年英文版

      Marian Czuchnowski,Polish Troops in Italy, 1944年英文版

      A Short History of the 3rd Polish Carpathian Infantry Division,1946年英文小册子

      Witold Bieganski, Poles in the Battle of Narvik

      朱可夫的回忆录“回忆与思考” 中文版

      罗科索夫斯基的回忆录“军人的天职” 中文版

      什捷缅科所著“战争年代的总参谋部” 中文版

    • 家园 【原创】流亡的军队:二战西线波兰陆军征战记 (8/8)

      8。伦敦流亡政府和波兰军队的结局

      波兰流亡政府依赖英国政府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支持,1940年到1943年是两国政府的政治蜜月期。苏联政府和波兰流亡政府的合作关系,仅仅是暂时互相需要的关系,不可能长期合作,而美国仅仅是道义上支持波兰,在政治利益上并不关心。从1943年德黑兰会议以后,英国逐渐向苏联妥协,直到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公开在波兰问题上支持苏联。流亡的波兰人当然会有被叛卖的感觉,但这是完全可以预期的事情:

      国际政治从来就是大国博弈的产物,实力,而非道义,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

      1943年4月德国揭发了卡廷森林屠杀事件之后,苏联指责德国实际制造了这起屠杀,英美政府出於政治原因,接受苏联的官方说法,而伦敦的波兰政府对此继续追究,因此,苏联决定与波兰流亡政府断绝外交关系。这就注定了流亡政府的政治前途。苏联人送走不肯合作的波兰第2军以后,决心建立真正属於自己阵营的波兰军队。以第2军前中校贝林格将军为首(贝林格的将军军衔是苏联授予的,不是战前的波兰将军) ,波兰人民军第1集团军于1944年3月编成,以后参加了华沙,维斯瓦-奥得河,波美拉尼亚,柏林诸战役。在这之前,先期组成的波兰人民军第1师,已经于1943年10月在苏联西方方面军第33集团军编成内,在白俄罗斯的列宁诺进攻战中首次投入战斗。但是列宁诺的进攻是一次失败的战役(见“战争年代的总参谋部” 第2卷第2章)。贝林格本人则因为在华沙城下未经上级授权签署命令,向起义并被德军围困的华沙城发动攻击,而被苏军撤职,回莫斯科总参军事学院任职。不过这是流亡西方的波兰人的说法。另外根据什捷缅科,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的回忆录,华沙起义的时候,波兰集团军是根据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的命令,在维斯瓦河对岸建立登陆场的。跟波兰人并肩作战的,还有苏军第47和70集团军,司令是古谢夫和波波夫。苏军无法解放华沙,是因为兵力不足,强弩之末,而不是因为不想援助。双方各执一辞,该相信哪方面呢?从叙述军事部署的详细程度来看,应该相信苏军将领的说法,那些部署,调动,计划,过程,其详细程度不可能是事后编出来的。但是苏军元帅们的回忆录没有解释为何不允许盟军飞机利用苏军机场作穿梭空投。另外,他们没有一位提到贝林格后来的去向: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把富于作战经验的军事主官调离前线,送进学院,而当时波兰的指挥官如此稀缺,这无论如何不是正常现象。这是为什么?贝林格在苏军总参军事学院呆到1947年回到新波兰,任波兰总参军事学院院长,退役以后任农业部副部长,管打猎,再未受到重用,也没有受到迫害。

      1943年7月,波兰领导人西科斯基乘坐美国制造的B24解放者式轰炸机,在直布罗陀附近失事身亡,同机遇难的还有波兰军队总参谋长Klimecki少将和作战部长。专机驾驶员是皇家空军里的捷克人,他幸存下来。所有证据均表明这是个偶然的不幸事件,英国皇家空军正式的调查结果,说飞机的方向舵被卡住了。但波兰政府在最关键的时候失去了最有能力的领导人。其实就算西科斯基活着的话,能有多大作为也是值得怀疑的:由於苏联的实力地位,也由於战后波兰肯定将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流亡政府的保护人,英国政府也开始向苏联作出妥协,以换取苏联默认战后希腊属於英国势力范围。1943原本英国主张取道巴尔干进军中欧的军事战略,这跟一心想从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反攻波兰本土的流亡政府不谋而合,但是由於美国和苏联的反对,英国不得不放弃巴尔干战略,这就取消了英国和波兰军事合作的思想基础。这跟两百年前拿破仑战争时代如出一辙:拿破仑曾在北意大利招募波兰志愿军团,以多布罗夫斯基将军为首的波兰军团,希望在法国支持下,从意大利打到奥地利占领的波兰领土去复国。多布罗夫斯基军团当年的战歌,就是今天波兰的国歌。而拿破仑只是利用波兰复国作为旗号而已,没有几年就解散了北意大利的波兰军团。历史上,至少后来拿破仑皇帝征俄的时候,还让波兰人建立了华沙大公国,而二次大战之后,占领波兰这片土地的注定是苏联而不是英国,没有美国的支持,英国既没有实力,也没有利益欲望去跟强大的苏联就波兰问题叫板。因此,波兰被牺牲掉只是个时间问题。

      在1943年底的德黑兰会议上,英美苏三强完全按照苏联的建议划定了战后波兰的东西边界,而这是流亡政府所不能接受的。当时这个决定还是秘密的,没有让波兰人知道。1943年和1944年,丘吉尔极力想促成苏联政府和波兰政府重新和解,恢复外交关系,但是双方对卡廷事件和波兰东部边界的分歧根本无法弥合。1943年身兼首相和军队总司令的西科斯基将军死后,总理一职由米克拉切克Mikolajczyk担任,军队总司令是索松科夫斯基Sosnkowski。1944年,苏联开始在已经解放的波兰领土建立自己控制下的政府机构。索松科夫斯基将军是坚定的反苏派,于1944年9月因为盟国不能全力支持华沙起义而辞职,由第2军军长安德斯代理。而米克拉切克总理的立场比较温和。尽管他也不信任苏联人,但还是于1944年11月辞职回波兰,参加苏联占领区的波兰联合政府,任副首相兼农业部长。但是战后1947年在波兰大选中失败以后再次出走回到英国。英国的波兰流亡份子视他为叛徒,因此不久米克拉切克移民美国终老。1944年11月以后继任流亡政府首相的是Arciszewski。

      1945年1月在雅尔塔会议上,英国公开放弃了支持波兰流亡政府的立场,斯大林则同意在战后波兰进行大选来建立一个联合政府。这标志着波兰流亡政府和英国政府正式决裂。1945年7月6日,英国政府撤销对波兰流亡政府的外交承认,流亡政府在伦敦的办公地点被收回,但是其官员在伦敦的私人住宅仍旧保留。大部分流亡的波兰军队在1945年解散,到1947年,流亡政府所有剩下的军队正式撤销番号。绝大多数老兵选择留在西欧。另外根据苏方的说法,近20万波兰流亡军队中,有12万战后回波兰。不过什捷缅科的这个数字没有其他佐证。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在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一直又存在了45年,虽然仅有爱尔兰,西班牙两个国家承认这个政府的合法性(宗教因素可能是主要的原因,这两个国家跟波兰一样,都是天主教占绝大多数的国家。梵蒂冈的外交承认则到1975年为止) 。直到1989年,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仍然有总统总理,和8名内阁部长,还有散布在全球的大约15万波兰老兵和他们的后裔仍然忠於它。它坚持看到了苏联东欧的剧变。

      1990年,剧变之后的新波兰第一任总统,前团结工会领导人瓦文萨从最后一任流亡政府总统Kaczorowski手中,接过了象征波兰国家正统的几样标志:1935年波兰宪法原本,总统与政府的大印章,总统绶带和旗帜。至此,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才正式结束。

      2004年5月1日,波兰正式加入欧洲联盟。

      成王败寇,沧海桑田,本文写的是军事史,无意对任何一种意识形态作政治评价。我想说的是,那些在战争的铁血风云,大国的翻云覆雨当中,为弱小民族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反法西斯勇士们,无论是成是败,无论属於哪种意识形态,他们的永远值得后人尊敬,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正文结束)

    • 家园 【原创】流亡的军队:二战西线波兰陆军征战记 (7/8)

      7. 波兰流亡政府的海军,空军和其他部队

      除了第2军,第1装甲师,独立伞兵旅这几支大的陆军部队,波兰军人在空中也很出名,战后许多反映空战的电影,象“不论列颠之战” ,“伦敦上空的鹰” ,都出现过波兰飞行员在皇家空军服役的形象。其实1940年法国投降前,波兰第一次重建军队的努力,就是由法国帮助组建波兰陆军,而由英国帮助组建海空军。法国投降前,在英国本土已经有2个完全由波兰飞行员组成的轰炸机中队,番号是第300马祖里湖和301波美拉尼亚中队,后来的不列颠之战,波兰第302,303战斗机中队参战,其中303中队在6周作战中声称击落了126架德军飞机,是不列颠之战中战绩最高的空军中队。另有约50名波兰飞行员以个人身份,编在皇家空军的战斗机中队里参战。后来波兰空军又添了306,307,308,315,316,317战斗机中队,和第304西里西亚,第305大波兰轰炸机中队,其中307还是夜间战斗机中队。1941年8月,波兰空军建立了第一个战斗机大队,大队长Janus少校。波兰政府的空军总监是Ujejski少将,但是波兰的空军中队在作战上一般都配属给皇家空军指挥。1944年,波兰又扩建了更大的第18战斗机联队,包括战斗机第1大队(302,308,317波兰中队) ,第2大队(306,317波兰中队和第129英国中队) ,第3大队(222英国中队,349比利时中队,和485新西兰中队) 。另外,在意大利战场还有专门配属第2军作战的波兰第318战斗侦察中队和663炮兵观测中队。

      到战争结束为止,皇家空军总共有15个波兰中队,前后服役的飞行员和机组人员有1万4千人之众,929人在空战中阵亡,大多数都是轰炸机组和运输机组成员。波兰的战斗机飞行员和轰炸机炮手声称总共击落629架轴心国飞机。

      海军方面,波兰在开战之前已经按照计划把主力舰艇开到英国(这次行动有个奇怪的代号,“北京行动”) ,包括3艘驱逐舰(Burza风暴号, Blyskawica闪电号, Grom雷霆号)和两艘潜艇(Orzel号和Sep号)。其中Orzel号先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被扣留,然后逃到英国。留在波兰的驱逐舰Wicher风号被德军击沉。在1940年初挪威战役的时候,波兰潜艇Orzel号在奥斯陆峡湾外,跟其他18艘英军潜艇组成警戒艇幕,首先发现德国运兵船里约热内卢号并将它击沉。3艘驱逐舰也参加了挪威海战,Grom号被德军飞机击沉。在整个战争期间,波兰流亡海军先后拥有2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3艘护卫舰,和8艘潜艇。流亡政府的海军司令是Swirski少将。

      (未完待续)

    • 家园 【原创】流亡的军队:二战西线波兰陆军征战记 (6/8)

      6. 波兰伞兵旅和国内军

      很多人看过描写“市场-花园行动” 的电影“遥远的桥” ,当时空降得距离最远被德军包围的部队,除了英国第1空降师,就是波兰伞兵旅。在杰克-希金斯一本很有名的战争小说“鹰从天降”(Eagle Has Landed) 里面,渗透到英国本土绑架丘吉尔的德军伞兵,也是化装成波兰伞兵旅的。(这部小说1976年改编成电影,主演是英国影星迈克尔-凯恩) 。

      其实,波兰伞兵旅不象第2军或第1装甲师,除了在市场-花园作战的一段短时间内,它不属於盟军任何战区的作战序列,而是属於流亡政府波兰军队司令部的独立旅。它的基本任务,是作为正规军特种部队配合波兰本土军作战。事情要从波兰本土军讲起:

      一次大战结束以后波兰复国,新的波兰国家不仅在意识形态,而且在领土,宗教,民族等方方面面,都和苏联有着几百年历史所形成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在战前的波兰,苏联是比德国更危险的第一号假想敌。虽然1920年代初波兰人在华沙城下击溃了苏军,但是从20到30年代,新兴苏维埃国家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都使波兰望尘莫及。在波兰的军事动员计划中,不得不考虑到一旦发生对苏战争,其东部领土被苏军占领的情况。从30年代初,波兰就把在和平时期建设地下抵抗网,发动被占领国土上的全面敌后游击战,作为国家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这个地下抵抗网,就叫本土军。严格地说直到1942年才正式采用这个番号,但这个地下抵抗网是早就编织了 。当然,游击战是以苏军为作战对象的,东部的实力和组织远比西部严密。后来二战全面爆发,苏联和德国瓜分波兰,地下军没有来得及全面动员,后来流亡政府的工作逐渐走上轨道,苏联成了盟国,本土军的主要目标就是对德国占领军作战。

      波兰三十年代初是最早把全面游击战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来认识和部署的国家之一,而它却是针对共产党苏联设计的。历史有时真的挺有讽刺意味。

      波兰本土军在作战上不受盟军联合参谋长会议指挥,而直接听命于伦敦流亡政府,它在流亡政府中的地位相当高,本土军首任战时司令索松科夫斯基Sosnkowski将军是波兰军队当中,仅次于首相兼波军总司令西科斯基的第二号人物,曾经是流亡政府首任总统的人选。后来西科斯基飞机失事以后,由他继任波军总司令。第2任波兰本土军司令是Rowecki将军,他是1939年的华沙机械化旅旅长,那是拟议中的波兰军队第2个机械化旅,但是战争爆发时还没有组建完成。Rowicki将军1944年6月在华沙被盖世太保逮捕,稍后死在狱中。第3任本土军司令是科摩罗夫斯基少将(Komorovski) ,化名Bor将军。1944年10月华沙起义失败,科摩罗夫斯基被俘。但是他在德军战俘营里活了下来,并在战后1947-1949年担任波兰流亡政府的首相。1944年9月波兰军队总司令索松科夫斯基将军辞职,继任波军总司令的人,就是时任本土军司令科摩罗夫斯基少将,只是因为他在华沙作战,5天以后被俘而无法到任,才由第2军军长安德斯代理波军总司令。本土军最后一任司令Okulicki将军在战后1946年被苏联内务部逮捕并被处决。

      强调以上这些指挥官人事调动,是为了从侧面说明本土军这样一支从事敌后抵抗的地下游击军,在波兰政府中的地位和影响。

      关于波兰本土军,和失败的华沙起义,有关的著述汗牛充栋,我不打算在本文有限的篇幅里再写。我的重点是交代英国组建的波兰独立伞兵旅的来龙去脉。1940年盟国帮助波兰在法国组建陆军的时候,曾经派了一个架子旅的机构远赴英国殖民地加拿大,意在招募北美的波兰后裔参军。后来法国败亡,这个在北美招募兵员的第4波兰旅,就被英国和波兰政府指定组建训练成一个从事特种空降破坏任务的特种兵部队,配合本土军的抵抗运动。因此,波兰独立伞兵旅的作战思想,从一开始就不象英美德的空降部队那样作为正规兵种打仗,而是以小队为单位,空投到波兰领土,作为本土军发动全国起义的作战骨干。

      1941年9月23日,波兰独立伞兵旅正式成军,旅长Stanislau Sosabowski上校(1944年6月晋升少将),全旅原计划编4个伞兵营,因为人力紧缺,不得不解散了一个营来补充其他3个伞兵营,全旅官兵2千人以上,到1944年9月投入战斗前,花了将近3年时间不断地训练。英军指挥部打这个旅的主意,想把它调上正面战场弥补英联邦军队人力不足,而波兰军队总部则坚持要这个旅按照原设想空投去波兰本土作战。因此,波兰伞兵旅在诺曼底登陆以后几度收到待命投入西线战场的命令,又几度撤销,有时是因为波兰和英国政府的争吵,有时又是因为天气状况不允许空降。1944年8月1日华沙起义,这正是最需要波兰伞兵旅出动的时候,英国却以运输手段不足为借口,扣下这个旅,8月13日,波兰伞兵旅全体官兵绝食24小时,抗议盟军对华沙起义支援不力。华沙起义不但没有得到维斯杜拉河对岸苏军的有力支援,而且英美的空中支援也并不积极,对华沙空投的最大规模行动,是9月18日美军Truesdell上校率领107架B17空中堡垒对华沙空投以后,降落在苏军的机场。这也是唯一的一次盟军穿梭空投。此后苏联不准盟军飞机使用苏军机场。英军本身也禁止皇家空军的波兰中队积极出动支援华沙。9月25日,波兰军队总司令索松科夫斯基辞职以示抗议。10月2日,坚守华沙的波兰本土军残部向德军投降。伞兵旅最终也没有用在华沙方向。

      与此同时,西线正面战场出现了急需这个旅的紧急情况。9月17日蒙哥马利在西线开始“市场-花园” 行动,以克服盟军在荷兰境内所面对的一系列河流障碍,最终跨越莱茵河为目的。盟军大规模使用空降师在三个敌后登陆场空投,抢占莱茵河上的桥梁,比较近的两个空投场是美国第101空降师和82空降师,最远的一个英国第1空降师(师长厄克特Urquart少将),将占领阿纳姆的莱茵河大桥,并坚守到战线正面的装甲部队到达解围为止。为了加强英国第1空降师,英国政府调用了波兰空降旅。

      虽然这不是波兰人想要的华沙作战,但能够参战,总比一天到晚闲着手发痒要好,波兰旅很快做好准备,投入这场大战,这次作战的结果是灾难性的,日后将以“遥远的桥” 的别名被人们记住。

      9月17日市场-花园行动开始,英国第1伞兵师空投到阿纳姆附近的莱茵河对岸(北岸),但是波兰旅则因为英国上空气候不佳而被迫延误起飞时间,只有10架滑翔机载运着7门反坦克炮,跟少量波兰伞兵跟英国人一起降落在北岸,19日,另外35架滑翔机载运8门反坦克炮和从3个波兰伞兵营中抽调出来的部分士兵,在空投地点上空遭到德军战斗机攻击,分散开来,少数降到预定阵地附近的波兰士兵也向北岸英军阵地集中。直到开战后的第5天,英国的天气才好到可以让波兰独立伞兵旅主力起飞。波兰人的任务,是在莱茵河南岸靠盟军主力这一侧占领渡口,支援河北岸的英国空降师坚守到装甲部队主力赶到。而在这之前,波兰旅的反坦克炮,已经被空投到河北岸英国空降师一侧,这显示作战计划制定得过於一厢情愿了。

      空投的当天,有41架运输机因为天气状况而被召回,1营全部和3营的一部没有空投,而降下来的1千多名伞兵,又没有反坦克炮。波军降到了德军防御阵地的头顶上,所幸德军的注意力在河北英军那里,波军所受的损失不特别严重。可是他们赶到河边却发现,原定的渡口和渡船全都已经被破坏,无法过河,而河对岸的英国伞兵,也已经被德军反攻压迫得离开河岸,没法策应波兰人过河。波兰旅只能依靠通信员趁夜暗游过莱茵河,跟英军联络。这一天看来一切都出了差错,就没有一样照计划发生的事情。但是有两件事有利于波兰人:一是德军判断波兰旅是想从河南跟对岸的英国伞兵夹攻阿纳姆大桥,因此从各处抽调了2千多人来守桥,这给英军伞兵和正面战线的装甲部队减轻了压力;二是当天傍晚时分,波兰旅跟赶来增援的盟军主力接触上了:英军第30军第43威塞克斯师Wessex克伦威尔公爵轻步兵团的5营,跟波兰伞兵旅会合,并合力打退了德军发动的反攻。尽管在随后的几天里,英军装甲部队的支援时断时续,他们跟后方的联系也是只有一条公路(绰号“地狱之路”) ,而且在德军火力之下,经常被切断,但是至少波兰旅已经不用为自身的生存担心。他们现在必须在没有桥梁而河面又被德军火力控制的情况下,想办法增援对岸被包围的英军和少数波兰伞兵。

      9月22日,波兰人用橡皮筏连起一条浮桥,把3营的一半兵力送过莱茵河,支援英军,但浮桥很快被德国人炸毁。9月23日,前天没有空投成的1营全部和3营一部共600多人,成功降落在内梅根的美82师阵地上,第2天开到河边跟旅主力会合。23日夜间,波兰旅乘夜又渡过了260名士兵去增援英军。这两天的战斗几乎是一场混战,河南岸波兰人,英国装甲部队,德军三方所占领的地盘时常变化,22日旅长索萨博夫斯基少将在战斗中遇到两辆迷路的英军坦克,他竟然骑着一辆自行车,引导这两辆坦克向德军的步兵阵地发起冲锋。

      9月24日夜,盟军总部决定撤出河对岸被围的英国第1空降师,25日英军残部乘夜暗突围,摆渡回到盟军一侧,波兰第3营从北岸掩护撤退。在河北作战的英国和波兰伞兵总共10600人,阵亡将近1500,被俘的另有6400多人,英国第1空降师主力可以说被歼灭了。波兰伞兵旅损失近500人,经过这一仗以后重整,旅的作战兵力还剩1283人。10月7日,波兰独立伞兵旅退出荷兰战场。1945年,波兰伞兵旅配属给第波兰1装甲师,在德国北部执行占领任务,1947年正式解散。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2006年5月31日,当年独立伞兵旅在新波兰的衣钵继承人,波兰第6空中突击旅,在荷兰领受了荷兰政府颁发的威廉骑士团战功勋章,以表彰波兰军人在市场-花园行动中,为解放荷兰而作出的牺牲。

      (未完待续)

    • 家园 挑根骨头

      但是第2军的官兵都是在苏联战俘营里做过牢的,对苏联政治制度的观感可想而知。据安德斯回忆录说,11万2千官兵中,当时只有8个军官和1万4千名士兵选择回到社会主义新波兰。

      德军中有大量被迫服役的波兰人,而这些人大多数都心向波兰,一有机会就向盟军主动投诚,并且成为可靠的反法西斯战士。靠了这些“解放战士” 的补充,第2军在战争结束的时候,已经从4万5千人膨胀到11万人之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