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日本人的性格 -- Akira

共:💬40 🌺4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关于日本人的性格

    刚刚拜读了铁鱼兄的链接出处,本来想给铁鱼兄回个帖,可是写着写着,发现想说的话太多,就干脆跑过来发新帖子了。在这儿先给铁鱼兄赔个不是。

    说起日本人的人性,先用铁鱼兄文中的话来说:

    他们和我小时看的抗日电影中的松井之类的日本鬼子说的都是一样的话,怎么态度和人的精神面貌却和松井他们那么不一样?他们和松井他们也就是差一代人,二者形象却怎么也重叠不到一起。从那时起,我就带着这个问题听了很多亲历过抗日战争者的讲述,后来有机会去日本时也看了很多听了很多,看了许多如《菊花与刀》之类的人类学、社会学著作……到现在,我渐渐地能把这两类日本人的形象重叠到一起了,他们其实就是一回事,只不过在不同环境下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这就令我毛骨悚然:一个温文尔雅的日本人很容易变成一个我们印象中的日本兵。

    对这一点,Akira也是深有同感。最初,Akira在书中看到的日本人形象,和自己实际接触过一个个温文尔雅的日本人也是无法重叠。有一段时间,Akira甚至于对我们自己的很多文艺作品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不过,随着对日本社会接触的深入,自己的想法也发生了很多改变。就如姜文所言,

    当年在中戏谈笑甚欢的日本留学生朋友,遇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一瞬间就会变成大屠杀的刽子手朋友归朋友、原则归原则,日本人的原则性和国家利益的概念非常强。

    Akira认为,不仅仅如此,在日本人潜意识里隐藏着一种严重的暴力倾向。日本社会生活的种种压力,一方面压制着这种倾向使之不至于轻易外露;而另一方面,却又使得这种倾向日趋严重。这种暴力倾向一旦达到一定极限,或者在某种诱因之下爆发出来,往往伴随而来的就是各类恶性事件。

    从最近日本连续出现的3起肢解杀人事件之中,就可以稍见其端倪。这两起案件均已破案,案情也并不复杂。

    第一起比较老套——妻子因为无法忍受丈夫家庭暴力而走了极端。妻子趁老公酒醉之后,用葡萄酒瓶将其打死。等到冷静下来,为了逃脱法律制裁再把老公大卸八块,再冷静地坐火车把尸块分散扔到四处,还找来装修公司把房屋彻底翻新,以消除血迹。

    而另一起事件就让人难于理解了。仅仅因为口角时妹妹一句“你没什么希望了”,当哥哥的就用木剑击打妹妹的头部,接下来用毛巾勒脖子,然后拖到浴室,将头按在浴缸里。这些都结束后,又将亲妹妹肢解了,内脏单放在一个地方,其他部位分装在4个袋子里准备日后运走。

    怪异的是,俺在网上居然发现了为凶手辩护的说辞。什么“其实(凶手)也是很可怜的”,“被杀的也有错的地方”之类的说法。说实话,每天看到这些,俺也曾经试图理出一些头绪来,想找出凶手们的“理由”。但是立刻发现,这个真的很难做到。因为,毕竟俺和他们成长环境不同,往极端一点儿说,和大部分同胞一样,Akira是吃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奶”长大的,当然无法“理解”这些想法了。想到这儿,俺也只能暗暗祈祷,但愿中国的社会今后莫要变成这样。

    • 家园 【原创】你说的是元旦期间Shibuya发生的那事吧?

      你说的是元旦期间Shibuya发生的那事吧?我看看也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一个“好学生”就这样把自己的妹妹给杀了?

      • 家园 就是那件事情

        怎么一个“好学生”就这样把自己的妹妹给杀了?

        马加爵没杀人之前不也是“好学生”吗?

        俺一直认为,可能是其过于内向的性格,以及在妹妹面前的极度自卑感,害了他和他妹妹。

        • 家园 妹妹曾经拍过AV

          哥哥对妹妹有不正常的感情,而妹妹很讨厌这个哥哥。哥哥的心理大概就觉得你可以去拍AV,却讨厌我。这种心理造成听到妹妹那句没有希望的话,终于爆发了。

          • 家园 赞成!

            俺基本上也是这个观点。

            其实,据俺所知,不少日本家庭都存在类似“隐患”。

        • 家园 【原创】觉得不可理解

          这个哥哥是个日本家庭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妹妹似乎有点叛逆的色彩,也许也有这个原因在里面.这家人家好像是医生,似乎家庭条件还不错。这个小孩受的教育也算不错吧,有时候总觉得日本人很奇怪,杀人老是杀家里人

          • 家园 这个哥哥学习说不上很好,已经2浪了。

            家里希望他考医学院,结果他考了2次都没有考上,压力也很大,心里不怎么正常了。

          • 家园 【原创】有时候

            矛盾到了一定程度,越是至亲至今之人,受到的伤害有可能越大。

            而日本人又比较讲究“一切尽在不言中”的交流方式,有了矛盾就憋在心里。长此下去,再坚固的大坝,也总会有承受不了压力崩溃的时候。

            窃以为,中国人有了矛盾可以通过大吵一架、甚至PK的方式解决,客观上使得矛盾不至于走向极端。

    • 家园 其实今天社会

      中国人面临的压力比日本人要高。一方面社会变化过于剧烈,让人难以适应;另一方面社会保障不足,成王败寇,生死一碗酒的竞争;还有贫富分化的严重挑战,都是日本社会没有的。但是,中国社会的马家爵比例还是比日本少,走在中国的大街上,就会明显感到人的表情比日本轻松愉快。

      我的看法,原因在于日本的文化中,缺乏休息的概念,工作事业之外没有休闲,生活的空间,压力难以宣泄,只能依靠传统和惯性压制。因此,难以如中国人一般“看得开”,“随遇而安”,“难得糊涂”。这样说来,日本出现买春会,出现集体到泰国变态大发泄,倒未必不是社会的安全阀。

      • 家园 根据我在加拿大的经验来看

        加拿大的马家爵比例还是比中国少(最近比较有名的几个加拿大马家爵还是中国留学生),走在加拿大的大街上,就会明显感到人的表情比中国轻松愉快。

        我觉得相对于欧美,中国才缺乏休息的概念,工作事业之外没有休闲,生活的空间。在中国经常听到为了事业放弃这个放弃那个的,作为表率来评价的。即使没这么高追求,也都认为工作才是正事,有第一优先权的。我国内的同学,本来都很喜欢孩子,就是不敢要,工作放下就跟丢了魂似的。在加拿大这里,这样的事情会被当作耸人听闻的新闻的。这里的公认的观点是工作是为了生活,而不是生活为了工作。学校里小孩经常点水平很差的演出(不跟国内似的准备这么充分),都得要求家长到场,当然是工作时间,课外不加重小孩负担。如果家长不请假来看,都会被认为没有责任心的。在加拿大的中国人可以说是最勤奋的一群,如果找不到专业工作,也一定会找力所能及的工作来干;一个人工作还不够,两个人都要出去工作;工资低了没关系,只要有的干。而其他民族很多人找不到专业工作宁可吃福利,街上要饭的也不少,反正在这里不会挨冻受饿的。再有就是孩子,中国有孩子的还不知道有多大压力么?就算在加拿大,补课的这个课那个班的,虽然在加拿大人中不普及,在中国人中真是太多了。孩子虽然比在中国轻松得多,在加拿大压力还是首屈一指的。总之基本没有比中国人更有紧迫感的。

        因此,说中国人一般“看得开”,“随遇而安”,“难得糊涂”,我实在感觉不到了。难道这样说来,中国的繁荣娼盛是由于工作事业压力大的结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