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简评】兰空飞行员为保护村庄放弃跳伞 迫降失败遇难 -- 1001n

共:💬116 🌺142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看到的歼七滑降比最高的型号歼七MG

        滑降比也只有8.5:1. 而且这还是在正常高度和速度的情况下。在着陆准备阶段肯定比这个还低。

        歼七倒是有场外迫降成功的先例,可以google一下,好像是1969年,一架歼七在河滩上迫降成功的,但是这个例子我觉得也只能用命大来解释。

        我对国产弹射座椅的性能也不熟悉,如果照老拙的解释,200米以下跳伞成功率很小,那么只能说烈士当时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赌一把迫降,报道里非要说烈士是为了保全老百姓的安全而做出的选择,就有点不实事求是了,当然不管他出于何种原因做出迫降的选择,都不妨碍他成为一个英雄。

        • 家园 按拙导的数据,恰恰说明飞行员是为了保全老百姓的安全做出的选择啊

          我对拙导的数据是有保留的,感觉那个可能是比较早的条例规定吧?或者针对早期型号的数据?84年以后,从J7II开始,救生座椅已经逐渐由带离弹射改为火箭弹射了,那时也有零高度小速度的能力了。

          话说回来,如果拙导的数据准确,撞击发生时的高度是194米,所以,如果考虑自身安全,最好的选择就是马上弃机跳伞,这是唯一的生机。看看当时的通话:

            12时04分09秒,639:“我撞鸟了,我要调整跳伞。”

            12时04分15秒,639:“看迫降行的话,我把起落架收起来了。”

            12时04分18秒,639:“我把起落架收起来,迫降!”

            12时04分25秒,飞机解体爆炸。

          看来李剑英的第一反应也是跳伞,但是六秒后和塔台的通话则显示他改变了主意,这时高度是127米,按拙导提供的信息,这六秒过后这时候实际已经没有生还希望了,后面所作的只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什么让他改变了选择呢?从准备跳伞到放弃跳伞,我能想到的唯一理由也就是”保证老百姓的安全“了,否则撞击后马上弹射,生还可能性会大的多。(这篇报道的最大不足,是没有给出塔台在事故过程中的任何指示,否则事实如何会更清晰。。。)

          当然不管他出于何种原因做出迫降的选择,都不妨碍他成为一个英雄。

          附议。

    • 家园 这才是真正的好男儿!

      和楼下tx们看法一样,飞机场旁边一个范围内不许养信鸽连我这种小女生都知道,浦东国际机场为避免撞鸟特意避开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九段沙(也做了点措施引导候鸟迁徙经停地算是人和动物都各退一步),为什么飞行员会撞鸽子牺牲?

      说是人民的空军,某些“人民”真的有把它当成自己的军队来爱护吗。为了自己自私的爱好而酿成这样的悲剧,不知道这个养鸽子玩儿的人现在心里是什么想法?

      光靠管理是没有用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管理部门能检查一次难道还能一辈子蹲点看着不许养鸽子?养鸽人的侥幸心理和不负责任才是这起事故的肇始。现在,是让这个养鸽人负起责任的时候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