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也来说个中师毕业生60年代70年代的农村生活 -- 十八亩段

共:💬153 🌺85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查了一点资料

      《职场薪情:我国公务员年均工资大盘点》一文中指出

        1955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全部实行工资制和改行货币工资制的命令》,从此结束了供给制与工资制并存的局面。全部实行工资制以后,工作人员及家属的一切生活费用均由个人负担,住房、家用公家家具、水电费及子女入托等一律要征租缴费。这项工资制共分为30级,最高560元,最低18元,高低相差31.1倍,是建国以来工资档次拉开最大的一次。

      可见国家干部收入在20元以下并非绝对不可能。这套三十级工资制,按《中国社会分层的结构与演变》说延续到了1985年。

      我询问知情人的说法:六十年代,初等师范毕业的北方某省城镇小学教师刚工作大约有二十多块钱,,其他地区可能不同。

      另外如上面引文所说,全部实行工资制以后,工作人员及家属的一切生活费用均由个人负担,住房、家用公家家具、水电费及子女入托等一律要征租缴费。这样也许存在实际净收入低于工资定额的情况。

      • 家园 你说的十八元是学徒工资。

          名义上还不叫工资,叫生活费。

          当时工人分八级,一级工三十到三十五元,二级工四十多点,全国各地区按工资区类别和工作类别有所不同。我七一年回城当上工人,因为不是技术工种头半年试用期拿一级工约三十四五元,试用期满后就拿43元多点,再加上每天四毛五的野外补助每月能拿到近六十元。到后来还是干上技术工种。

          我一起插队的同学就没这么运气,算技术工种要三年学徒,第一年生活费十八,第三年二十四,三年后才拿到二级工和我一样,因多数不在野外比我拿的少的多。

          我工作的内蒙属4.5类地区,全国最高的是6类,大概是新疆、西藏那些地方,南京是3类,属较低的,大学里的二级工40元零几毛,我回南京后因工作类别不同(属原单位的建筑安装标准)比他们要多一元多。

          八级工能拿到一百多一点,但高级别的工人都是五十年代参加工作的,六零年左右参加工作的工人到文革时一般是三、四级,六四、五年以后参加工作的大多是进级工,少数“表现不好的”是一级工,一直到七七年底才开始上调。

          正式工中一级工是最低的,如果是临时工要低些,约二十几元,当时南京找个保姆八到十元/月,包吃包住。

          干部的具体情况不太清楚,低端与工人差不多,最高的当时听说是440元,据说全国只有刘少奇一人,毛自定低一级。我在南京工作的大学(本科)工资最高的是一位文革前的教授,据说是三百三十,校长、党委书记(局级)也就两百多元。

          我父亲那时是讲师,114元,母亲是干部中最低的(无大学文凭),38元一直拿到79年。

          大学毕业生第一年工资是43、4元,一年转正后再加一些。

          以上是在南京三类地区。

          住房租金也就一到两元多一个月,我家住的使用面积五十多平方只有两元多,校长们的“高档住房”也只有三元多点。家俱主要是自己买,当然都是简陋的,一用多年,支出并不多,如果用公家的比如我家有一张二抽屜桌月租金两毛。对住房来说主要的不是价格而是数量紧缺。

          水电:那时电用的极少,也就是点灯,少数人家有台收音机,我家电用的是算比较多的一个月也就十几度,一毛几一度。水是一毛一分一立方,我家每月用水低于十个立方。在我知道这些的时候家里六口人。

          租金和水电费是的从工资里扣。

          子女入托中午一顿伙食费一毛几,加上托儿费也就五到六元一个月,是自己交不在工资里扣。

          中小学校的学杂费三到六元一个学期(俺交到初中,高中不清楚),如果家庭困难可以申请免费,每个班上总有三到五个负费的。

          十八亩段说的基本符合当时情况,当时的主要支出是伙食费,如果爱人和子女在农村,蔬菜是自己种的,房子也是自己的,肉很少吃,其本上只要交口粮钱。这样生活水平比城里的双职工差点,比单职工都住在城里的要好的多,比都在土里刨食的也要好的多。

          当时农村的一般情况是吃问题不大,但现金收入很少,日常生活所需的现金支出靠养点鸡下蛋换钱,据说养猪养鸡从成本核算上基本不挣钱,但可以把一些本来不值钱的东西变成钱,如烂菜帮子、红薯藤、野菜等,所以当时农村把养猪叫小银行,养鸡叫储蓄罐。

          当时农村盖房化钱不多,因为墙是土的,房顶是土或草的,只需要花些木料钱,如果的自己种的树连木料也不花什么钱,最主要的是劳力支出。象我插队的地方一间土房子约十几平方只算一百二十元(木料、工钱)。苏北大部分农民的房子没窗户,墙上开个一尺见方的洞通风透光,冬天用塑料布挡风,好些的窗户是用纸糊,房顶是草的。十八亩段说的豪宅在当时应该是土墙瓦顶,墙角用砖包边,再加上玻璃窗,这在当时农村是鹤立鸡群了。一般只有集体公房才有这样的规格。

          更正:工资区类别范围记错了。

        • 家园 十一类工资区有,大多是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

          十一类工资区

          新疆唯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自治州的壤塘县、若尔盖、阿坝二县;红原县的麦洼、阿木河河两个区和龙日区的大录乡马尔康县的日布乡,松潘县的毛尔盖区,南坪县日区的四寨、安曲两个乡。

          云南省临沧专区的双江、镇康、永德等三县、耿马佤族佤族和沧源佤族自治县。思茅专区的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澜沧拉祜族、西盟佤族等三自治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景洪、勐腊、猛海等三县;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德钦县。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安安、万宁、澄迈、临高、文昌、琼海、屯昌、儋县等九县。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保亭、琼中、崖县、东方、白沙、陵水、乐乐、昌江等八县。三亚市

          甘肃省兰州市。定西专区的定西、榆中、通渭、陇西、渭源、会宁、临洮、皋兰县。

          平凉专区的静宁县。天水专区的天水市,天水、西和、礼县、甘谷、武山、泰安、漳县等七县。武都专区的成县、武都、康县、文县、宕昌,岷县。武威专区的武威、永昌、永登、景泰、民勤、古浪等县。祝天藏族自治县张掖专区的张掖、临泽、山丹、民乐、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酒泉专区的玉门市、酒泉县安西、敦煌二县金塔县肃北蒙古族、阿克塞哈萨克族二自治县。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临夏市、临夏、永靖、和政、康乐、广河等五县;东乡族自治县。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卓尼、迭部、舟曲、碌曲、夏河、玛曲县。

          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海勃湾市。巴彦淖尔盟的乌达市,阿拉善左旗,额济纳旗。

          一类工资区也有,1956年成都郊区的几个县就是一类区,1963年上调为三类。

          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执行四类工资区加百分之一工资标准,既4.33类。原先也是四类,1956年7月周总理去江浙沪了解三地工改情况,江苏、浙江省领导人发牢骚,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杭州是四类,上海八类,差距太大,周总理同意江苏提高一个百分点,变成4.33。让浙江省领导回去向工人宣传解释上海高工资是历史形成的,不要攀比。

        • 家园 补充一点

          大部分对的。地区,指工资类区吧,11类,实际没有一类、二类地区的,三类也没用听说过,有一说法是原来有过,后来提升了,所以四类地区是最低的了,浙江、安徽、江西等是四类地区,江苏是五类地区,北京六类地区,上海八类地区,广州、新疆九类地区,西藏恐怕十类地区了,没有十一类地区。一级干部工资:宋庆龄,580;毛、刘、周、朱等一级,拿二级工资,大约400多块吧。

          内蒙古很可能4。5X2=9类地区啊,呵呵。内蒙的八级肯定130以上,因上海的八级是128块,这可以确定的。

          花儿谢谢。

          • 家园 南京肯定是三类。

              今天还为此问了LP,她是干人事的(我叫她人贩子)清楚此事,她说最高的是十一类,只是不知哪有。

              再细问她也说不清了,只肯定地说是三类、局二,不知是否铁路现在还有自己的分类。她是铁路上的。

      • 家园 1955年~1985年,四类工资区中小学工资表 :

        1955年~1985年,四类工资区中小学工资表 :

        中学教师工资级

        工资额

        一、141.50

        二、117.50

        三、96.00

        四、85.00

        五、75.00

        六、66.50

        七、59.00

        八、51.00

        九、44.50

        十、40.50

        小学教师工资级

        工资额

        一、82.00

        二、72.00

        三、63.00

        四、55.50

        五、50.00

        六、44.50

        七、39.00

        八、35.00

        九、30.50

        四川是五类工资区,就是说,四川最低中学教师的工资比40.50元/月(表上这个四类工资区的数字)高3%左右。

        还是这句话,17.00/月,中师毕业,中学国家教师,这三者肯定有一样事情出“毛病”的。现在承认了工资被“扣发”了,证明了别人没搞错哦。搞错的是他自己了,要赞赏他的勇气。

        工资区有十一类,这是纸上的。实际生活中没有哪个地区被划成了第一类、第二类、第十一类地区,两头都空缺。所以理论上干部编制的,例如30级~第一类工资区才出现的18块/月工资,和一级~十一类工资区才出现的560块/月工资等,在实际生活中是没有例子的。所以您说的“最高560元,最低18元”都是理论值,国家干部收入在20元以下没有实际例子。

        • 家园 不知道哪儿弄来的表

          就跟那些所谓的统计年鉴一样,不可信!

          农村扫盲知道不?都是小学生代写的;

          上个世纪,父母微薄的工资经常被强行捐款,有点我承认,200?年后,工资必须打入账户才杜绝这种状况;

          好几年前安徽就在试点费改税,每年回去我都打听农业税情况,我的长辈们都是说,一点也没减少,无法解释;

          不过前段时间,每亩地30多块的补贴据说打入个人账户,杜绝了截流;

          中国的事情太复杂了。

        • 家园 我只好说你根本没经历过那个年代了

          以前还怀疑,现在是确认了……

          那个表只是一个表而已,能不能执行,还要看当地财政,要是一个财政靠补贴吃粮靠返销的农村地区,想全额混到这个工资是不可能的……

          拿这种实际没可能执行的资料幻想文革时期的生活最要命的就是把指标当真实……

          举个简单的例子,按国家规定,家父母的粮食定量是33斤(印象如此)……论理这33斤起码应该全额发给本省粮票,其实不是,基本每月只有5-60%是,其他代以本单位食堂的代粮卷,必须要去食堂/小卖部购买主食/粮食才能用,那么这个主食粮食是什么就完全看单位后勤的良心和能力,米票有时能买大米有时就是高粱米(当然高粱米可以多一点),这个代卷想在县城吃碗面条也是不可能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