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乱弹琴(二)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 长弓一号

共:💬28 🌺3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乱弹琴(二)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在上一次的乱弹琴里,我说了两点:

    1。处于食物链最上端的人类,捕杀动物是天然合理的。

    2。所谓“君子远庖厨”,实在是小资。

    有朋友问了,说你为什么说人是处于食物链最上端的,为什么不把病毒什么算上,这样食物链就是一个环了。这话有道理。不过,病毒呀细菌呀的存在,并不影响人类对于其他动物的优势。病毒和细菌应该归于哪一类,在传统的分类里,好象是几乎独立于动物植物的一类。

    今天想主要聊一聊第二点,就是很小资的“君子远庖厨”的合理性。

    “君子远庖厨”的出处好象是孟子见梁惠王(?记不清了,也懒得去查证,大家知道的帮我指出来),孟子给出的一个根本性的理由是“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其实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家里养的猫呀狗的,成天围着你活蹦乱跳的,有一天突然死了,你当然会很不开心、难过。养点鸡鸭本来就是准备着吃的,但当你持刀相向的时候,是不是偶尔也会觉得做畜生挺可怜的?在迷信的说法里,那些专职屠宰的师傅们,来生变牛马的几率比其他人要高很多呢。不管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都是成立的。不是没有例外,据说纣王喜欢用折磨的方式杀人,比如让人在烧红的柱子上走最后掉下来死掉的,但这样的人是早就被斥为“独夫民贼”的了。

    但是,为什么“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对大多数人是成立的?

    在我看来,是因为人在所有的生物中,对“死亡”有着最清醒的认识。

    我并不是说其他动物对死亡没有意识。据说一头大象死去的时候整个象群会哀鸣不已,据说牛被杀之前会流眼泪,而西西河前些日子还有一个一只义犬为救自己的宝贝、主人以及主人的朋友以身试毒而亡的故事,这些都说明动物对死亡还是有一些概念的。但是,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越是低级的动物,对死亡的emotional的表现就越少。比如说鱼,捞出水面的时候会猛力蹦达直至最后缺氧而死,而我们观察不到一只活着的鱼对死亡有什么看法。如果我们到超市去,见到大鱼缸里死了一条鱼,其他的鱼还是在它的身边游来游去,和没死的时候没有什么两样。

    如果我们承认进化论,我们就不得不承认在动物界的发展中,人类是目前的最高峰。这个最高峰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人类的意识发展已经到了这样的一个阶段,它使得人能很清楚的把外界和自身区别开来,知道生,知道死,知道生死不仅适用于人类,而且适用于一切生物;不仅知道生死适用于一切生物,而且还可以把这个概念进一步推广开来,认为一切有开始的,就一定有结束,石头会被风化,地球、太阳系有一天将不存在,原子有可能裂变衰变......

    这样说下去似乎很悲哀,似乎人类的一切努力到最后都是徒劳,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其实什么都不是.......

    但是,就算是这样想明白了以后,又有多少人会说,OK,即如此,生死有何区别,我现在就可以选择死?因为,求生是生物的本能,不到万不得以,不会选择自杀。所以,就连基督教宣称灵魂不死,说信教的人死后会去天堂,和朋友亲人还可以再见,但也要加一条说上帝不允许信徒自杀。而允许和鼓励自杀的教,现在都被认为是邪教......

    所以,明白生死,但作为生物又不想死的人类,很自然的会把“不想死”的这一个人类的明确想法推广到一切的生物,这才有“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P.S.插一句对上帝大不敬的话,远古时期据说上帝成千上万的处死了那些不相信他不服从他的人类,或许是因为上帝从来不死。。。。。。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包子】PNAS的论文: 海豚有语言,而且有名字

      链接出处

      关键词(Tags): #动物#语言
    • 家园 可否请长兄从类似的角度评论一下敬老与弃老(譬如“寄死窑”)。

      虽然我觉得小资在这里一定是褒义。但我仍怀疑长兄有一个固定的核心范围来衡量自己行使爱心的对象。如果这个范围能够涵盖老幼病残,甚至精神病,植物人,那么有没有充分的理由把其他动物排除在外?

      • 家园 我不是泛爱主义者

        据说从猿到人的艰辛历程中,对动物的捕食对人类脑容量的扩展,智力的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肉类有更多蛋白质、脂肪等)。没有这一长达数万年甚至数十数百万年的捕食历程,就没有我们今天坐在电脑前讨论是不是要对动物多点爱心。

        所以,我不反对吃肉。至于吃与不吃,怎样吃,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小资一点的自然用远庖厨的方式,不去目睹那血腥的过程而只享受美味。但如若人心却因此而脆弱,去上升到道德程度去指责别人(比如对吃狗肉的指责)就过了。

        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变成素食主义者;即便如此,植物亦是生命。道德上升到极致是件很荒谬的事情。除非有一天人都只靠光合作用生活。

      • 家园 左翼人士的字典里,"小资"--是剥削阶级的伪善--实为贬义词

        “君子远庖厨”,谁提出来的呢?好象是孟子。远庖厨是要有条件的,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远庖厨的。要有人替你庖厨你才能远庖厨。所以在这里“君子”可以约等于或者说可以近似为“劳心者”、“人上人”,血腥的活们都拿给“低贱”一点的人做了,他们得了好处还可以表表爱心,何乐而不为呢?做着“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人们,他们或许也很有爱心,也不忍杀生,但是,对于他们来讲,不杀生就无以谋生,恐怕就真要来世做猪狗了。这的确不是一件公平的事情。

        所谓“君子远庖厨”,实在是小资

        链接出处

        • 家园 人的道德进步

          人的道德能够从弃老发展到敬老,从吃掉俘虏发展到日内瓦公约,从茹毛饮血到君子远庖厨,从自顾不暇到动物保护,照说应该算是一种进步力量,应该为左翼人士接纳才对。

          • 家园 道德是有阶级性的!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刘少奇深谙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思想的实质是唯心主义,是抹煞道德阶级性的。 在《人的阶级性》一文中他明确指出:“孟子、老子、荀子等,... 不懂得或者故意要掩藏人们这种社会本质(本性)的阶级差异。” 这种“超阶级的、一般的道德,只是骗人的鬼话”, “这种道德观,从来都是唯心论的”。

            刘少奇指出:古人所谓修养,“大都是唯心的、形式的、抽象的、脱离社会实践的东西”。(《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09页)

            摘自 "共产党员的思想道德修养与传统美德的继承" 唐晓清

            北京党建网

            外链出处

            关键词(Tags): #道德#阶级性
          • 家园 你说的好像不是小资,小资的典型代表是

            黛玉葬花

            小资的正面描述大致如此:

            他们享受物质生活,同时也关注精神世界;他们衣食无忧,同时也梦想灵魂富裕;他们追求情调,另类,高雅,他们钟情品位,精致,浪漫;他们是时尚的先行者,是文化消费的主力军...

            负面描述可能如此:

            1.酸中毒:他们喜欢一切精致的东西,以此来标明自己的不同凡俗:可口的美食、唯美的音乐、颓废的爱情……导致体内酸性过多,患胃溃疡而死。

            2.忧郁症:小资大多还是有才的,钢琴弹得、小提琴拉得、弄弄古典诗词也在行,所以总在“天生我才无处用”的顾影自怜中。他们的口头禅是:“人家伤感死了。”有一天上帝终会让他们得偿的,在伤感中死去。

            3.孤独症:他们最欣赏的话是“在路上”,所以一生都在寻找。他们不喜欢望星,热衷追星,见到优秀的异性是要追的,追到手之后再怎么办,就不是新新人类的事了。他(她)们的爱情原则是:只爱一点点,只爱陌生人,只爱不言婚。……

        • 家园 在封建时代,或者远古时代,小资思想一定是听来令人神往呀

          那么,照说“左翼”或者“共产”应该让小资的人听来令人神往才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