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谈谈我的一次失败的经验 -- liqueur

共:💬22 🌺2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谈谈我的一次失败的经验

    说说我的臭史。

    早年练武的时候,为了了解一下实战的感觉,报名参加了一个当地的散打比赛。当时情况是:练武(传统)了大概不到两年的时间,练过一些外家拳如螳螂,侠拳等,刚开始接触形意和太极,没有过实战经验。提前两个月开始训练,开始是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力量型训练,因为当时体重比较不利(体重级别分的比较粗,我当时是150斤,落于150~175斤的级别),所以就针对同级别的对手狠练力量。然后练一些柔韧性和耐力,接着进行模拟对练。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负重深蹲蛙跳等训练方法外,采用的基本是传统的训练手段,事实证明传统训练在力量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对练的对手除了自己的几个师弟外,还和两个练拳击的,一个练太极的朋友切磋过(除了一个师弟,其余的体重均比我大,都把时间用在体重力量比我大的对手上了)。和他们对攻也不咋吃亏,可以说感觉还是不错的,对比赛也比较有信心。总的来看,练拳击的优势在于移动很快,可能是不太注意起脚的关系,说切入就切入,进身的组合拳比较有威胁。这时散打腿的优势就显出来了,基本上不让他们靠的太近。不过还是能感到体重的优势比较明显,其中有一个练过职业拳击的,200多斤,基本上我只能绕着他走,其人还相当灵活,忽上忽下的进攻开始让我很是吃了几次亏。好了,到了快比赛的时候,在一次练习中我的一记高鞭腿结结实实的踢中了师弟的头,正在大家叫好的时候,我感到彻骨的疼痛,后来发现脚背肿了一块,而师弟反而没啥事(事后我们专门检察过他的头骨构造,发现其两侧的头骨特别厚而坚硬,算我倒霉),还被人耻笑了一番。幸好骨头没什么事,可之后训练大打折扣,只能希望脚能尽快恢复。到了比赛的那天,一过磅发现体重居然只有134斤,看来散打训练是减肥的捷径阿!这样就被划到了130~150斤组,我为这个结果还很是兴奋了一阵。之后碰到了同一级别的一位选手,我以前见过他,专门练实战的,据说经常和别的武馆交流切磋。但我觉得他麻杆似的(怎能跟我的对练选手比呢),心理的底气又足了一些。其实包括我和他的师傅,都不看好他。结果抽签结果我第一场就对他。好啊,这回我还不吃定你了?于是我在比赛之前就忙于跟其他师兄弟加油摄像,到比赛前才急急忙忙的换上服装护具。事实证明轻敌是我犯的第一个错误。

    当裁判把我们交到一起讲比赛规则时,我突然发现护裆忘记带了,于是在观众的哄笑声中我急急忙忙的跑到厕所把护裆带上,又脸红耳赤的跑回赛场。裁判当众宣布扣掉我的一分。心神的混乱是我的第二个错误。比赛终于开始,当我扑向对方的时候,对方却开始游走,大概他看出来不宜跟我硬碰。而我却没遇到过这样的对手,因为以前对练的对手都是很猛的和我打对攻,硬碰硬的拳来腿往。可以说他确实比我有经验,位置变幻,转身都很快,往往在我停止追赶时突然回身给我一下。我当时有点蒙了,不知该怎么办,反而吃了他反手的一记重锤,外加一脚正蹬。虽然一点事没有(他的力量是其弱点),但知道点数已吃了大亏,心里更加着急,脚下一滑,竟然摔倒了。看着对手得意洋洋的高举双拳绕场时,我鼻子都快气歪了。裁判朝我读秒时,我稍稍冷静下来,想了一下不能继续这样下去,必须引他出击再找机会揍他。于是我不为所动,只在他要过来时给他一拳或一脚。很快他失去耐性了(估计力气也耗了不少吧),居然抱住我想摔,我于是轻松的把他放倒,一雪之前倒地之仇。然后又逮着一个机会一轮组合拳直把他打出了界外(本来想把他直接揍倒的,可是他逃的很快,临出界前我还踢了他屁股一脚,可见他是背对着我逃的。只是这一脚引发了旧伤,使得我再起脚时不得不有所顾忌)。大概是打蒙了,他再也不敢和我正面硬碰,只是利用规则继续与我周旋。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次他弯下腰拦腰抱住我想摔,露出后背大大的破绽,这在实战中是不可想象的,我条件反射的给了他一肘,又被扣了一分(不能攻击后背)。只不过比赛不能用膝和反关节,否则的话我直接就上膝或套住脖子摔了。不久比赛就结束了,虽然只打了两分钟,但加上读秒和暂停打了大概有5分钟,感觉比平时训练时要累得多,一是没经验,而来体能确实不行。最后裁判示意,两位判我赢,两位判他赢,只能算小分。由于我之前被扣了一分,有犯规扣了一分,最后差两分饮恨。后来对方一直打到亚军,把我气坏了。不过想回来,确实自己做的不够,对这样的对手不能有效KO,即使靠点数赢了也是胜之不武的。

    总结我的这次失败,原因有多方面:一是训练不全面,光注意力量的训练,身手步不够灵活,以至于遇到灵活的对手不能有效攻击,浪费了一部分体力。一击即倒,那是建立在对对手节奏的很好的把握上的,而且如廖白所说,力短的打力长的。二是经验和体能不足,这估计是大部分练传统的弱项,想想人家练散打和实战的,几乎是每周有几次对练的机会,可以以多种方法来和你周旋,拉开距离寻找机会攻击你,根本不用跟你硬碰。据说东北形意名家杨俊秀有一次平手就是因为对方太灵活了,打不着。看来练拳不能光想着打对攻啊,否则遇到年轻灵活的一不小心就着道了。看看陈吴之战,吴公仪在近身时的优势还是明显的,陈克夫占不到什么便宜,但陈年轻力壮,吴硬是赶不上施展有威胁的打击。另外在众目睽睽之下的发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李小龙所说的忘我也是有这方面的意思。三是轻敌,我之后就不敢轻视看似瘦弱的对手了。再就是对擂台的规则问题,用拳套护具的问题和对自己的保护问题,若不是脚伤,我的腿部攻击应该是能发挥更大威胁的。抛开擂台与实战的区别不计,这次比赛的经验给我的警示远远大于其结果,我觉得我们在大谈境界之余,还应多注意距离感,位置角度和节奏的把握。每当我埋头练功时我都会思考着几个问题:怎样练短,怎样练活,怎样把劲全放进对方身上,怎样让对方觉得委屈,逃无可逃。另外形意八卦太极,真的缺一不可。

    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就实战的经验多发表意见!

    关键词(Tags): #散打(当生)#练武(当生)元宝推荐:老叶,
    • 家园 后来呢?

      后来还参加散打比赛么?

      现在那些散打王,还都不是练家子出身吧?

      • 家园 后来正式转入内家拳的研习

        啥时候出门了,一定再去擂台上验证验证。不过话又说回来,散打的训练确实对生活对练功影响挺大的,因为不是为同一个目的服务的,不可能长时间搞,只能突击一下。去拿点经验是好的,也能欺负一下同样业余的选手,但别老想着和人家专业运动员去较劲,毕竟训练条件,水平和经验比不上。这和街头赛车高手和一级方程式冠军不能放在一起比是一个道理。我十分尊重散打王,他们在那片舞台上是最好的。

    • 家园 谢谢兄弟们的捧场。

      看来与散打实战过的都大概知道咱传统在打击力量上并不吃亏,迎着打并不可怕。我写这篇文章,一是想说一下擂台赛和街斗实战的区别,擂台赛确实有它的局限性,练传统的有时会打得比较着急,明明平时一个箭步就能够得着的,平时一拳打实了就能解决战斗的,还有一些很自然的反应,这时都变得不太好使。但换个角度说,这就要求我们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在更短的时间内结束战斗。挨对方几下不要紧,关键是逼住他,能逼进角落更好,然后就是摸进去粘住狠造,一来二往对方不被KO也就怕了。要做到这一点,头脑要更冷静,更耐心,不要为对方所动,就是我们说的经验。

      二是心理素质问题,擂台的心理素质和街斗的心理素质不一样,擂台主要想的是合理利用技术,在众目睽睽之下,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把对方击倒;至于街斗嘛,是你死我活的问题,不用考虑太多,哪招狠使哪招。

      还有就是碰着跑把式的问题,实战中遇到的对手五花八门,有些人明明不能跟你硬碰,但你还得陪着小心,不能让他缠得这么舒服,要主动控制住距离,角度和节奏。他见到你不急,他就急了,他急了你就舒服了。

      当然,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如果对手的体重力量都比你强的话,就得比速度比巧了。

    • 家园 好文章!!难得,花!

      我第一次和练拳击的朋友切磋,也是吃了类似的亏。

      形意连环崩的速度和力量,在刺拳面前很占优势。开始他想冲过来打组合拳,结果被我迎上去打个痛快。

      后来他就拿步法控制距离,但是对形意拳的虎步进身法不了解,仍然很吃亏。

      最后这哥们毫不犹豫的掉头就跑,而且是为着场子转着圈的跑——后来才知道,这位本身是练田径的!

      那时候我打斗经验少,傻乎乎就去追,结果一拳也没打着,还在地板上把脚趾扭了(没有正式场地,是在学校舞蹈社团的活动室玩的,硬木地板,光着脚特别不适应),结果以和局告终。

      经验总结:

      1、传统武术的训练正确的话完全可以应付擂台

      2、如果想上擂台,必须进行适应性训练

      3、多打,见识各种各样的战术

      • 家园 【原创】呵呵,顺便奉上自己的一个小小的战例

        呵呵,说起来我采取游斗的办法跟一个散打的哥们打得挺爽的。几年前根散打队的兄弟们切磋过几场,最后一个战例是我跟他们的副队长打。当时他们的教练是为了让队员增长一些个头小的打个头大的经验,所以我们就切了一次。我属于身高臂长的一类,他是比较壮实,但臂展没有我长,拳套虽然限制了我的速度,但比对方还快,发力质量呢也比他们好点。对仗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是形意八卦的原则,基本上不给对方出手的机会,他一个直拳打过来,我直接一个直拳过去,封死他的路线,顺便一拳敲到脑袋上。但光着脚打,步法跟进的速度慢,所以没有彻底打翻,打上几拳,看到对方还击,我就绕着圈子走,一看对方起腿,步法一让也踢不着, 打完三分钟,我基本上没咋挨拳头,呵呵。他们教练说,你这打的比较聪明,我笑笑也没说啥。

        我跟师兄当时的速度,力量等指标都超过同级别或者大一级别的散打队的朋友,但当时打的几场也确实让我们反思了一段时间。不戴手套打得很轻松,但是戴上手套以后重量的感觉和速度的感觉都变得很陌生,有些不习惯。技术方面有时确实能够用出来,或者打出一定的传统的风格,但距离得心应手还有一段距离亚。后来我感觉到与这帮朋友在一起交流时的那种电光石火的感觉不是特别明显,鏖战的感觉更甚,后来陆续就去得少了。再后来,我就进行新的武术元素的解析和组合了。

        经常有人说练拳只练打不练抗打之类的话,其实打过的人都明白,没有好的抗打功底,光实战训练都进行不下去,打一场养上几天,但实战训练这种东西必须要有连续性,最忌讳的就是间隔,所以笔者认为坚韧的抗击打能力不可或缺亚。

        • 家园 大哥在这方面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多给兄弟们讲讲吧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综百家长,成一家言”,兄可当之也。

          • 家园 【原创】闲扯还可以,距离你说的那一步还差太远了,呵呵

            惭愧惭愧,前段时间忙于俗务,写的东西也少了。不管好好学习倒是一直没忘,在这方面勉强能给人做个样子吧。

            崔瑞彬先生的访谈录中谈到了,争力训练和反应训练是意拳技击的核心,确实一语中的。

            前些时候师兄弟们给我的老师办了一个习武六十年纪念暨七十大寿庆祝活动,有个师兄提到,在拜师以前,虽然旅有胜迹,但无胜算,所以入门的那天就问有无必胜之法。 师父说,我这就有,然后给其讲应敌之法,而不是俱体的招术 ,主要是他学八掌的体会,立掌则风雨不透,复掌则翻云复雨。。。

            其实,经常打的人,随便一个动作,看其身位,手脚的位置,意识反应就一目了然,李仲轩先生提到薛颠脚底子的时候,手脚必须搁对地方,才能赢得了人。

            从技击的角度看,体能,速度,力量,反应,组合,非常态下的对策都是要处理的,不管采用啥训练办法,有一个没有遍历到最终都会吃亏呀。

            最根本的还是在于实践,医学也好,武术也好,脱离了实践的平台,也就脱离了是非对错的检验环境。人不管做啥事都得现实,没有了实事求是的研究的态度,也就难说了。

            以前的时候,跟一个老师在聊天,说彼此取长补短,我说我做得还可以,那个老师当场就说,你在这方面还不够,你看那次跟我提到谁谁功夫就那样,这都是不成熟的表现。从那以后,我也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可能的调整看待问题的角度。

            现在的事情能让人理解,但却让人不好接受。做饭的没有掺沙子的来得快,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都在人心呐。等下次见面再跟你们几个好好聊聊,互通有无亚,在一起打打练练。

            • 家园 还有就是如何能胜比自己快而灵活的对手

              不一定是跑把式,但有可能人家动作比你快,不一定能打倒你(力量和技术等原因),但你也得费一番功夫才能赢得了他。

              • 家园 【原创】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非常多的,所以磨练是必不可缺的

                理想距离现实的差距还是蛮大的,对手的体形技术条件不同,就必须临场做一些技术上的调整。四平八稳的盘架对于培育基本的素质是帮助很大,但要想应用于实践,就必须训练变架,举例说一个单鞭,练架子的时候看着挺潇洒的,但实战中,恰好遇到右手抓腕,左手单鞭的概率是何其低亚?从这个角度来说,幻想着一步到位时有些痴人说梦.那陈式太极来说,都说74式里面有三十多式是重复的,但故老相传,拳架中本来没有一个重复动作,所谓的重复出现的时候,其要求,打击的位置,出手的方向都各不相同,这也是古人实践的结果。

                兄台提到的问题跟步法身法关系比较大,技击中并非单纯比直线的速度快慢,更重要的是突然的变向和角度,直线步法再快,让过哪个角度也就可以了。以慢打快,无非就是一个磨盘原理,守住自己的轴心和内圆,对方只能在你的圆外运动,那么他的快在你的眼睛里也就是一种慢了。再者,再快的速度,你搭上他的手还能快吗?沾连黏随亚。

                刚缺柔是白费力气,柔缺刚是攻而不克,力度小但速度还可以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交流起来面子上看上去点数占优,但遇到重杀伤的选手还是比较吃亏的。

                浑然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这种韧性极强的柔根蒲草之柔是本质的区别亚。也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有资格成为一个武术家。检验一个东西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增加测试的覆盖率,通俗的说,就是增加训练人口的跟踪,延长测试的年限,如此经过公平的验证,自然一目了然亚。

        • 家园 说到手套了,俺也凑几句。

          现行的拳击手套和散打手套,我不象一般传统武术练习者那样反感,我认为这种手套有利有弊。弊端在于:传统武术中一些巧妙的听、化、控制打法不好发挥。想见缝插针是基本没希望了。有利的地方就在于防守的时候,接触面积大,呵呵,对防守的反应要求降低了。不过习惯了这种防守技术,遇到传统武术高手的时候,就要吃亏了。呵呵,任何东西都是有利有弊。不过,手套对于阴劲的发挥确实是一大障碍,这点是我比较讨厌的。不过从客观的角度看,也有益处,就是可以督促我们提高发力技术的水平。

          关键词(Tags): #内家拳#擂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