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汉文化扫盲(82):文明 -- 语迟

共:💬25 🌺2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汉文化扫盲(82):文明

      这是(82)与(85)合并的贴,有改动。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贾母新丧,这个时候当儿子的是不能坐在椅子上睡在床上的,只能地上铺一张席子来起居,贾政正在居丧,席地而坐,江南甄宝玉前来拜谒。甄宝玉虽然是晚辈,但是客人身份,甄宝玉就有一张椅子坐,与世翁攀谈,接着就来麻烦了,贾宝玉来了。

      这个时候贾政席地而坐,甄宝玉坐在椅子上,贾宝玉站着,因为贾政坐着,贾宝玉作为儿子是必须站着的,让坐才能坐,但是贾政席地而坐,贾宝玉无论如何也没道理坐了,坐椅子当然不行——父亲坐在地上儿子怎么能坐椅子呢?假如贾宝玉也来坐席子——那是代表父母新丧的意思,更扯淡,所以贾宝玉只能站着,但是甄宝玉是坐着的,两个宝玉同辈人要攀谈应对,一个坐着一个站着没有这个道理,所以贾宝玉此时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贾政一看,赶紧找个借口出去了,这样贾宝玉就可以坐下来了。

      五经之一的《礼》是孔子圈定的中国人的行为规范,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行住坐卧、待人接物、乃至经世治国,处理大大小小的所有事物,不学礼的话,就没有依据来处理这些事情,没有一个标准来作为参照,这样办起事情来就会混乱不堪,所谓没有章法。

      《礼》有三部,叫做《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

      《周礼》是讲官制的,说的是政治制度,譬如今天国家主席对人大负责,国务院对谁负责,国务院内设发改委,教育部,农业部等等,省下面是市,市下面是县诸如此类,《周礼》记录的就是西周的官制以及东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的政治制度,所以又叫做《周官经》。这个书是什么时候谁写的说法不一,不用管这些没用的事。

      《仪礼》又称《士礼》,这是周代社会的行为规范。好比今天的不准随地吐谈、市民文明公约之类的,这部书孔子最为看重,所以把它称为《礼经》。

      《礼记》是孔子弟子学习《仪礼》的心得体会,学习笔记。系统地解释为什么要搞这个礼?人的行为规范为什么应该如此而不是其他的别的一套等等。 譬如《礼记·丧服四制第四十九》中说,

      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分别)阴阳,顺人情。故谓之礼。...夫礼...取之阴阳也。...

      这是说这个礼从哪里来的呢?是天地运行,四季交替这个客观现象中的规律,中国人把它搬过来作为人的行为规范。每个季节都不会持续时间很长,没有说一热起来就热个二三十年的,所以人类办事也应该有节制,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要一竿子捅到底,要懂得变,这是天地之道。所以礼取之阴阳,就是凡事要有度,不能过分。如笑不露齿,不能过分地笑,这都是礼仪。

      三礼中《仪礼》是最难读的,到韩愈的时候,老头已经喊难读了。这是因为原著力求准确的缘故。哲学著作为什么难读,就是因为行文要求十分严格,尽量不让产生误解,这样反而会产生阅读的困难。《三礼》篇幅庞大,但是有一篇核心,纲领性的文件,谈礼教最基本原则的,这一篇倒不是很难读,这就是《仪礼·丧服第十一》, 这一篇通过对丧服的严格规定,来表达社会伦理的基本规范,这样来确定中国社会秩序最基本的根基,譬如子为父要穿什么丧服,妻为夫穿什么,孙为祖父母穿什么,乃至儿子女婿为继母穿什么等等1千多字。

      我们中国人有“五服”的说法,就是宗室亲属在五服以内的,算是自家人,近亲,五服以外的,就是远亲,拐弯亲戚,等同旁人了,这个“五服”就是从《仪礼·丧服》来的。

      丧服中最重的一种称为“斩榱(音催)”,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为公婆、妻为夫,都要穿“斩榱”。

      轻一等的,比如非长孙的其他孙子孙女(未出嫁)为祖父母穿的丧服,就叫做“齐榱”,再轻一等的,比如侄子为堂叔伯穿的丧服叫做“大功”,接着是“小功”、“缌(音思)麻”。

      所谓“五服”就是:

      斩榱

      齐榱

      大功

      小功

      缌麻

      这五种丧服制作方法及样式有差别,譬如“斩榱”是制作最粗糙的,根本谈不上缝纫,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就是拿一块刚能叫做“布”的布,随便那么一剪裁,一“斩”,能套到身上掉不下来完事,表示亲人去世带来的巨大痛苦,哪里还有心情来修饰?轻一等的比如孙子给祖父母服丧,就要稍微有那么一点修饰,孝帽上来一个红棉球等等。

      如此根据丧服的质料和服丧的时间长短,来体现血缘关系的尊与卑、亲与疏。《仪礼·丧服》提供的这样一个标准,非常非常的重要,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中国小到家庭伦理,大到国家制度,其根本就在这里。中国到现在还是“宗法社会”,我们中国自古到现在都是家国不分,就是国家也按照家族的模式来管理经营,中央集权就是家族式的管理方式。而中央集权这个制度的哲学基础就在《仪礼·丧服》篇中。

      什么是文明?文明在这里产生了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义。文明就是秩序。秩序是分别人类种群与动物类种群的标志。而这个人类社会的秩序仅仅在中国才拥有完整合理的体系,有基础,有延伸,有使用。而在中国以外,这个秩序是残缺的。因为国外的社会秩序没有基础,所以必然残缺,显得不伦不类。国外家庭没有五服的概念,这绝不是小事,没有这个东西,社会秩序就没有基础,严格来说,就不属于标准的人类社会。所以不要以为西方是文明的,社会秩序没有基础,所以西方社会从根本上来讲是混乱无秩序的,他们的社会伦理体系十分浅陋脆弱,与标准的人类社会相差甚远。

      我们中国人是世界公认的自律最强的民族,最守纪律的民族,最坚持为人原则的民族,譬如仅仅一个酗酒的问题,中国人虽然喝酒很多,中国却从来没有发生过象俄罗斯那样的酗酒的社会问题,虽然中国历代也有禁酒,但都是为了节约,避免浪费粮食。这就是文明。这与中国传统的礼教息息相关。这里就产生了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恩格斯说,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原则是从自然现象中抽象出来的。这就是说并不是《仪礼·丧服》这个原则搞出来以后,中国人才有这个宗法的观念,而是这个观念有了以后,《仪礼·丧服》给作出了精确的抽象,中国人一看,合适,合理,用起来不别扭,看着顺眼,所以又因为这样的一种抽象与教育,强化了先天而存在的中国人的宗法观念,传统礼教的影响才这么深远,一直到现在。

      西方侵略的最根本的原因,侵略理论的根源,与基督教的传教活动有关。

      基督教伊斯兰教与佛教有一个区别,就是前两者的传教活动是主动的,主动去没有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地方宣传教义,这种传教活动有强制性。圣经说“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就必得救。”耶稣本来是亚洲人,基督教在欧洲被某种程度地歪曲了,就譬如圣经的这个教义就被欧洲人歪曲成信基督教才得救,不信就下地狱什么的。其实“信神”与“信基督教”是不一样的。所以欧洲打着救人的旗号来强迫别人信教,这也正与他们天性中的侵略的野蛮血统相和,圣经教义因此也被歪曲成带有某种强制性,吓唬人似的,不信教你就瞧好吧。所以传教士跑得满世界都是,在某种程度上,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侵略。

      而佛教的宣传活动就是较被动的。印度和尚喜欢跑中国,那是因为佛陀放的有话,说中国有大乘气象。后来佛家就有一句有名的话是“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生在中国是十分幸运难得的,中国人可不是一般人。佛教传教的目的地较明确。并不是到处乱跑。譬如日本,据说佛学的某些经典在教内不准向日本流通,因为日本人福德浅薄,没有福德看到这样的经典。更开明的佛学者还认为,不信佛教也可以的,也能得道。因为一切法都是佛法,可以殊途同归。这种认识并不离佛学宗旨。

      这就好比卖东西,基督教伊斯兰教有些强买强卖,新疆这个地方在1000年前还普遍信仰佛教,结果被伊斯兰教发动的宗教战争摧毁,佛教在新疆从此被消灭。佛教逆来顺受,任人来毁来灭,从不反抗。更不用说主动的去世界各地揪着人家的耳朵灌输。

      无独有偶,中国儒家思想的传播,与佛教差不多,甚至表现得比佛教更尊重,佛教好赖还走出去,看看有没有人来买,中国儒家干脆哪里也不去,自己家里一坐,你想买我的东西,觉得好,你过来学,我是不会主动过去教你的。这就是 《礼记·曲礼》说的,

      

      礼闻来学

      不闻往教

      所以儒家历来就反对跑到别的地方去干涉别人,哪怕自己特别优秀正义,别人特别野蛮粗俗,也应该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能引起反感。这就是礼仪的精神所在——处处替别人着想。

      西方人说自己文明,别人都是野蛮的。中国儒家也有类似的观点,有文明与野蛮的分别,但是二者对文明的定义不一样。中国人所谓的文明就是礼教,西方人所谓的文明是什么?谁知道?反正我不知道。诸位可以去查阅下,西方所谓的文明至今也没有一个象样的定义。燕尾服芭蕾舞上流社会?这些就是文明?未必比金丝雀高雅。航天飞机就是文明?蜜蜂也可以制造结构复杂精美符合力学原理的蜂巢,是否也可以说是文明?

      儒家所谓的野蛮人就是缺乏礼教的族群。没有教养,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咋咋呼呼,直呼老爹的名字,十几年几十年不想着去探望父母,这样的族群属于野蛮人。但同时中国人是讲辩证法的,一个原则会有两种以上的表现,作为儒家礼教文明的二律悖反,这个世界上还存在另外一种同样被中国人推崇的文明,这种文明则是完全没有文明的文明,同样值得钦羡。这就是老庄自然派的理想社会,“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样的社会现在仍然存在。譬如遍布南太平洋诸岛、亚马逊流域和非洲的土著族群,还有爱斯基摩人。爱斯基摩人被称为“永不发怒的民族”,他们的社会没有纷争和仇恨,没有贪婪和放纵,这正是中国礼教所追求的。爱斯基摩人天生的就是天人合一,人人都是圣人。

      朋友给我的一个回帖说,“美洲的印第安人...和自然打成一片。我看他们是哲学太发达了,思想境界太高了...”。这个说得是不错的。这就是辨证法,文明的极端就是没有文明。朋友还说,“儒家...应该先早早统一全球,让蛮人皆受教化,省得他们成为癌细胞。”这就谈到了中国古人为什么不搞侵略的问题。

      明成祖曾经招待过爪哇的国王,国宴上爪哇国王不会使用餐具,他们吃饭都是直接下手。小国王面对满堂的花团锦簇,堂皇大国风度,有些不知所措。这时印尼使团的某年轻人不管那么多,下手就吃。国王正在惶恐,永乐皇帝却笑着放下筷子,也来下手,满堂文武一起做了一次爪哇人。虽然这是电影,但是历史上确有其事,这并不是艺术创作。后来这个国王死活不愿意回国(电影里不是这样),老死在南京,现在还有他的墓。

      上文说了,礼教的精神是自尊和尊重别人,而侵略的理论则与此相背,为什么去传教?因为你聪明你懂别人苯么,是这样?你怎么知道别人不懂?中国不侵略就是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同时还因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的教育。这两句话把中国侵略的路全给堵了。尤其是后者,使得中国人不大关心中国以外的事情。

      中国历代也不是没有好战的皇帝,但在侵略之前,总要费心思想个理由。唐太宗打高丽,是因为他想玩,闷,想打仗,表面上也得说得冠冕堂皇的。其他的有些特别擅长指挥作战的军事统帅,譬如汉光武帝,康熙等等,也都没有想着去四处贩卖中华文明甚至去侵略。这才是政治的文明。

    • 家园 I服了YOU

      基督教伊斯兰教与佛教有一个区别,就是前两者的传教活动是主动的,主动去没有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地方宣传教义,这种传教活动有强制性。

      这说法是从那儿来的?俺实在没学问,这大发现听都没听说过。麻烦你给俺论证一下。谢谢。

    • 家园 文革扫过之后,我们中国就不再是礼仪之邦了
      • 家园 国民党统治大陆时期一定是,人家都打到家里来了还恬着脸和人友好。
          • 家园 好玩

            这个谣言还有人信啊,仔细把上下文读一读,任何一个经过基本阅读训练的人都可以看出老毛那是在客气.

            • 好玩
              家园 我虽说没见请我吃饭发的内容,但我也知道他说的是毛主席“感谢”

              日本人侵略中国一事,其实稍有点社会经验的都知这是毛主席将了对方一军 有些人不是不懂,只是他们以为天下的人大都是笨蛋,所以反复用这招,不过也确实有些笨蛋相信这些谣言。

          • 家园 听话听音,老毛那是感谢吗?
    • 家园 吾乡丧服实例,挑错兼商榷

      认真地看完了语迟兄这篇文章,我想就以下几点说几句.第一就是我的老家那边现存丧服的形式,供大家参考第二就文中的一些小错挑刺,第三我想就一些观点商榷一二.

      我的老家是浙南农村,政府推行火葬还不出五年吧,所以丧事还是按老规矩办的.首先长辈刚去世的时候,只有孝子必须在左臂上戴黑袖圈.只有出殡的那天,所有参加丧礼的人才必须相应着装,基本要求是大家都穿白衣黑裤,然后按辈份戴各色帽子,分别是子女辈白帽,孙辈蓝帽,曾孙辈红帽,玄孙辈黄帽,再下去我就不知道了,反正如果邻人在送葬的队伍里看到有戴黄帽的就会说这老人好福气的.男的戴方帽,而女的戴我们那里唤作孝头盖的锥形帽.当然这是对普通送葬人的着装要求,对语迟兄说的不出五服的子侄辈当然有进一步的要求.具体是孝子要披麻戴孝执孝棒,就是身披麻布片作成的马褂,腰束稻草绳,头披麻布加三棱冠(就是稻草绳做成的上有三根半圆弧交汇与冠顶的物件),最后就是手执老家一种名为花香的植物的茎做成的丧棒,上述的三棱冠和丧棒都糊了白纸.女儿和儿媳妇同样披麻戴孝,但是无腰上的草绳,三棱冠和丧棒.至于女婿,侄,甥等人则历史上要求穿戴白马褂和单棱冠,但是现在基本上白衣黑裤也就可以了.所以说我们那里的乡野百姓还是变通地执行着五服之类的规定.

      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写写我老家传统丧礼的整个过程.不过我不大敢动笔,毕竟跟死有关系的话题很多人不喜欢的.

      现在挑刺吧.比如侄子为堂叔伯穿的丧服叫做“大功”这句话有问题,侄子对应的是叔伯而不是堂叔伯.还有楼上的描述里漏了长孙的孝服规范,我想是最重的那一级吧.

      我对这篇文章的一些观点不能赞同,现列举如下.

      原文中说,我们中国人是世界公认的自律最强的民族,最守纪律的民族,最坚持为人原则的民族.何来世界公认啊,我简直会说很少会有外国人会这么认为.我原来也颇相信我们宣传上说的外国朋友认为我们是礼仪之邦这一说法,可是我接触的老外很少有人这么说,他们倒是说日本人有礼貌守纪律什么的.

      说起酗酒我倒有我的谬论,其一是国人和外国人喝酒不同,他们是真喝酒,而我们是要下酒菜的,所以就造成他们几乎可以一天24小时地喝酒,而我们大部分情况下一天最多喝两顿,如果哪个糟老头在早饭的时候就喝酒那非给老婆子骂死不可.其二是由于人种的不同,亚洲人身体里普遍缺少一种分解酒精的酶,所以我们转化酒精就没那么快.都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所以我估计喝死的也都是会喝的.因此我认为以酗酒为例不合适.

      对于佛教和基督,伊斯兰在传教上的表现不一样,我觉得原因在于佛教,道教也是,是主张出世,而基督,伊斯兰则非常主张入世.你想啊,人家这世界都不要了,那还会对世俗的势力,影响感兴趣吗.这也是我对藏传佛教颇不以为然的原因.至于儒教都不是宗教,不谈也罢.

      其实我有时也在考虑文明这个问题,说实在的我不喜欢这个词,我脑子里经常会冒出来这么一个问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是一个个人有没有落后的权力.我觉得什么时候这世界上落后不会再挨打了,那我们可能真的文明了,而现在不管西方东方都还没文明,西方稍微好一点点而已.

      • 家园 花顶

        顺便顶楼主tm的扫盲贴

        贴是好贴不过这就是标题给读者的印象: 侮辱和不尊重

        你采用所谓西方基督教的野蛮方法推销自己的文章,说明连你自己也不信儒教闻来学不闻往教那套东西,而是更相信宋祖德娱记式吸引眼球法,你的观点和手法可谓自相矛盾

        这样子说明你不是真心要光大汉文化,而是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吧?你可以说我小人之心,但是汉文化不是用嘴说用手写,而是一种身体力行的态度。不然你解释一下应该是你自己的矛折还是盾穿?

        如果你并不介意这种自相矛盾,那读者怀疑你文中立论的诚意也是理所应当的。

        关键词(Tags): #自相矛盾
      • 家园 ^%$%*(*&^$&*~^

        是这样,我没有把《丧服》全篇都搬上来,所以肯定要有省略。你开篇说的民间丧礼的问题和此篇谈的不是一回事。你说的是民俗。咱们说两岔了。其他的不评论。当然会有相反观点的。

    • 家园 礼闻来学 ,不闻往教

        

      语迟先生足下,您的这个“扫盲”系列,论质量,论内容,其实都挺牛的。作为版竹,按理说,都应该推荐加精。

      可是,在俺驽钝的眼光看来,您在讲论中国文化的时候,却似乎表现出了一副与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相对立的态度。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终也。

      《学而》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既然足下自己也知道“礼闻来学 ,不闻往教 ”的道理,那么,是否可以把帖子标题中与人斗气的字眼(就是“扫盲”二字)稍稍地修改一下呢?

      按铁手的意思,西河论坛应该充满着和谐、平静、祥和、你谦我让的气氛。先生学识渊博,道德文章为坛上所公认,给后声晚辈们做个表率,如何?

      • 家园
      • 家园 履兄爱人以德,献花一朵

        这个系列也许可以改名为“汉文化漫谈”或者“汉文化入门指归”之类。

        本系列中的一些知识和见识并非主流意见,而是有着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识和立场在。这样的文章,不适合做为入门者的读物,反倒适合作为不同立场者讨论的基础。叫做扫盲,容易被误会其中的观点都是基础知识,造成误会也未可知。

      • 家园 好的,履兄说改成什么好?

        另外,先生二字当不起的,我说过的,我31岁,肖虎的,这个岁数似乎还离后生不远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