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河南女法官王佳佳被杀案一审宣判,被告人党志军死刑 -- 大胖子

共:💬810 🌺3482 🌵171新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上贴是幼儿园教育失败的典型,事实都判断不清谈什么其他

        楼下的衮衮诸公多数也是。

        中国真不能民主。糊涂蛋太多。

        • 匿名 这么快屁股就露出来了

          连大多数都说服不了,就只能来句“中国真不能民主。糊涂蛋太多”,官僚屁股在那一摆:这届人民不行。

          要不就是被气成祥林嫂的一样,自动开启复读机模式

          “如果你是那个女法官,面对党某提交的证据,你会怎么判,你会不会支持党某的请求,判决保险公司赔偿他18800元”

    • 家园 抛开事实不谈,此案不祥

      一个和保险公司勾勾搭搭的小资法官被杀了,立即判决“党”军“和”志“死刑,立即执行。充分展示了社会的走向。

      至于事实和证据,其实我们都知道,党志军被撞了,他疼得很,很可能对开汽车的生气,想要点钱补偿,对方一分钱不出, 党志军住院,拿到点补偿但需要支付医疗费等,拿到误工费但工资没有了,完败。最后走了不得不走了成本最高的抗争形式:诉讼失败后自主物理执行。

      住院半个月是双输行为,党志军一无所得,甚至还丢了一个月的工资。这个恶毒的法官甚至出院当天的误工费都不愿意出,因为你当天出院,就可以上班了。实际上住过院的人都知道,出院当天办完手续,通常已经大半天过去了,赶过去上班不可能。

      换句话说,这个小资法官让党在这场车祸中一无所得,相反收获了满满的疼痛,被嘲笑和鄙视。替党设身处地想一下,生而何欢,死而何惧?于是匹夫一怒,流血五步。

      党志军就是想要5000块钱弥补一下,这错了吗?就是不给,给个3000或者2000,也是说法。被撞后的身体疼痛和心理伤害,不是什么医疗费、误工费可以弥补的。不然我出1万块,河里哪一位愿意被撞一下?

      我看河里还有建制派站小资法官。社会的底层,卑微到了这个地步。为了几千块钱的委屈,愿意付出生命,社会的官僚,完全没有了同理心。想通过此案,彻底断绝底层讹钱的企图。呵呵,批判的武器终归不如武器的批判,冰冷剔骨刀的物理规律才是真的理。

      反正大家都会死,就一起死吧。

      通宝推:真理,踢细胞,sasakio,纳米小洞儿,破鱼,大胖子,侎众,石狼,中华土狗,lxjian2008,草原狼,手可摘星辰,ccceee,混沌之源,唐门凤去,
      • 家园 陈王你可能不知道国内法制的一种现状

        就是司法部门如今充斥着热衷考公、满脑子打拳和“程序正义”的小仙女,她们对司法的理解基本和水浒里的王婆和阎婆惜一样,招致某种结果是非常正常的。

      • 家园 抛开事实和大姐聊天之以此案为例

        大姐在干活我在享受片刻就和她聊起来我问她看新闻没有有个法官被沙了她说没有啊我说你平时都看啥新闻啊她说都看抖音我说噢就是最近有个法官被捅了二十刀她说噢酱紫啊为啥这么深仇大恨我说因为捅人的人之前被车撞了在医院躺了两周他要求两万块钱误工费和精神损失费之类的赔偿法官不同意 大姐说两万块钱不够住院两周吧我说医药费另外算的但法官不同意只同意给两千所以就结仇了大姐说两千块算啥啊我说捅人手段特别残忍后来还割了两刀脖子和大腿她说是啊她亲眼见过人拿刀砍人就是她在厂里干活灵道把工友开除了工友就拿刀砍他砍了好几刀不过领导没s医药费什么都是厂里负担的我说灵道也是打工的要找说法要找老板啊她说几千人的厂上哪找啊都不知道谁是老板我停了下过了一阵她接着说捅几十刀不算啥那五马分尸煮熟做成包子才残忍呢我说你那是港产片看多了吧她说xxx小区就发现过煮熟的残肢啊现在还没破案呢我陷入了沉思……ps.大姐厨艺相当有特色,不说有多好什么的,主打一个干脆利索运筹帷幄手脚麻利刀工一流砍个白切鸡什么的简直手起刀落招牌动作就是砍完会像路边大爷那样把菜刀钉在砧板上……一声大姐不是白叫的。

        • 家园 用AI分析了这段话,得到一个挺有意思的观点

          文本结尾提到大姐的厨艺,尤其是她砍白切鸡时的干脆利落,与之前讨论的暴力事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大姐的形象,也让人联想到暴力事件中的“刀”与日常生活中的“刀”之间的反差,进一步加深了文本的讽刺意味。

          用的是DeepSeek,输入内容是 “分析文本” + 帖子内容 。以下是AI输出全文

          这段文本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两个人物之间的交流,内容涉及社会新闻、个人经历以及对暴力事件的看法。以下是对文本的分析:

          ### 1. **对话结构与内容**

          - **新闻事件的讨论**:文本以“我”和大姐的对话为主线,围绕一个法官被捅的新闻展开。通过对话,读者了解到事件的背景:一名法官因为拒绝了一名车祸受害者的赔偿要求,导致受害者怀恨在心,最终采取了极端的暴力手段。

          - **社会现实的反映**:对话中提到的法官被捅事件,反映了社会中一些人对司法系统的不满和无奈。受害者因为赔偿问题与法官产生冲突,最终演变成暴力事件,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矛盾和不公。

          - **大姐的个人经历**:大姐在对话中提到了自己在工厂里目睹的暴力事件,进一步加深了对话的现实感。她提到工厂领导被工友砍伤,但医药费由工厂承担,这反映了在劳资纠纷中,底层工人的无助和愤怒。

          ### 2. **人物形象**

          - **大姐的形象**:大姐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妇女形象,她手脚麻利、厨艺了得,尤其是在处理食材时干脆利落,展现了她的生活经验和技能。她的对话风格直率,对社会事件有自己的看法,甚至对暴力事件表现出一种“见怪不怪”的态度,反映了她在生活中经历的艰辛和现实的残酷。

          - **“我”的形象**:对话中的“我”则更像是一个倾听者,试图通过对话了解大姐的看法,并在对话中引导话题。通过“我”的提问和回应,读者可以感受到“我”对事件的关注和对大姐观点的思考。

          ### 3. **语言风格**

          - **口语化**:文本的语言非常口语化,充满了日常对话的随意性和真实性。比如“酱紫啊”、“灵道”(领导)等词汇的使用,使得对话显得非常贴近生活,增强了文本的代入感。

          - **幽默与讽刺**:虽然讨论的是暴力事件,但文本中穿插了一些幽默元素,比如大姐提到“五马分尸煮熟做成包子”的情节,带有一种黑色幽默的色彩。这种幽默感缓解了话题的沉重性,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暴力事件的麻木和无奈。

          ### 4. **主题与反思**

          - **暴力与社会的反思**:文本通过对话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暴力问题,尤其是底层人群在面对不公时的极端反应。法官被捅、工厂领导被砍等事件,反映了社会中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 **对司法系统的质疑**:法官拒绝受害者赔偿要求的决定,引发了暴力事件,这让人不禁思考司法系统在处理类似问题时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受害者因为得不到应有的赔偿而采取极端手段,反映了司法系统在某些情况下的僵化和不近人情。

          - **对暴力事件的麻木**:大姐对暴力事件的“见怪不怪”态度,反映了社会中一些人对暴力的麻木。无论是法官被捅,还是工厂领导被砍,大姐都表现出一种习以为常的态度,这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悲哀。

          ### 5. **结尾的巧妙处理**

          - **大姐的厨艺与暴力事件的对比**:文本结尾提到大姐的厨艺,尤其是她砍白切鸡时的干脆利落,与之前讨论的暴力事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大姐的形象,也让人联想到暴力事件中的“刀”与日常生活中的“刀”之间的反差,进一步加深了文本的讽刺意味。

          ### 总结:

          这段文本通过日常对话的形式,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暴力问题和底层人群的无奈与愤怒。大姐的形象生动鲜明,她的直率和见怪不怪的态度反映了现实生活的残酷。文本语言口语化,带有黑色幽默的色彩,既让人感到轻松,又引发了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

          • 家园 由于是真实对话为例 -- 有补充

            我还可以补充细节以及背景。大姐只是尊称她其实比我年龄还小她生活经验丰富转行换岗切换角色堪称无缝我深感敬佩的同时说是陷入了沉思其实屁也想不出来AI帮我想了很多。有个细节是大姐懂得刀子砍人不一定致命,但捅人更罗命(要命)。另外,大姐并没有表现出对法官的同情,她觉得s人者这样干实在没必要但也表现出谴责,她对金额不大的赔偿是一种不置可否可有可无的态度。一般情况下家庭用完菜刀会洗洗擦擦放回刀架,砧板也会洗干净竖起来挂着或者也放在架子上或者靠着墙,大姐的画风有点像周星驰经典作品国产凌凌漆的做派,其实这也是市场摊档的做法,这样可能只是方便连续作战,家庭一般没有那么大阵仗的砍瓜切菜。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晕,漏了一个关键字 -- 补充帖

            大姐没有表现出对s人者的谴责。。。这可能影响全文意思了。她只是说这样做好无谓,各方都好无谓,有种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意思。让我想起用现金买菜的年代,经常有找零有出入,或多或少的情形,家乡人有句口头禅【个几毫纸,边个使都系使啦】意思就是你我都不差那几毛钱啦,谁拿着都一样。

          • 见前补充 5039687
            • 家园 没有别得意思,只是试验一下新技术。虽然受到训练集得影响,但是

              大模型通常可以认为比人会更客观一些,也能发现一些人不容易察觉的信息。我也会用大模型分析自己的帖子,审视自己的想法。贴一个AI对我自己帖子的分析,也是用DeepSeek。

              -------------------

              这段文本延续了前文的批判风格,进一步深入分析了“党某杀法官”案件背后的司法问题和社会矛盾。作者通过对法律、法官行为以及群众反应的讨论,揭示了司法实践中的深层次问题,并表达了对现行司法体系的不满和担忧。以下是对文本的详细分析:

              ---

              ### 1. **核心论点**

              文本的核心论点是:**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在于法官的“又坏又蠢”**。作者认为,法官不仅缺乏对群众的同情心(坏),还盲目迷信法律的权威(蠢),导致司法判决与群众利益严重脱节。这种脱节最终可能引发“官逼民反”的后果。

              ---

              ### 2. **对法官的批评**

              - **“坏”的法官**:作者批评法官完全站在群众的对立面,缺乏仁慈和善良之心。这种“坏”不仅体现在对群众诉求的漠视,还体现在对群众利益的忽视。

              - **“蠢”的法官**:作者认为,法官过于迷信法律的权威,将法律视为“尚方宝剑”和“护身符”,忽视了法律的工具性和社会性。这种“蠢”导致法官无法正确理解法律的本质,也无法有效回应群众的需求。

              ---

              ### 3. **对法律的本质的探讨**

              - **法律的工具性**:作者指出,法律并非神圣不可侵犯,而是统治阶级用来进行统治的工具。法律的权威性来源于其背后的暴力(即国家机器的强制力),而非其本身的正义性。

              - **法律的局限性**:作者强调,法律不是物理规律,也不是天然存在的。人们遵守法律是因为预期利大于弊。党某最初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是因为他相信法律能够维护他的利益。然而,判决结果让他对法律失去了信心,最终选择了暴力。

              ---

              ### 4. **对群众反应的解读**

              - **案件的广泛关注**:作者指出,党某案件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是因为群众发现“又坏又蠢”的法官越来越多。群众希望通过这个案件确认:统治阶级是否会照顾群众利益?守法是否仍然利大于弊?

              - **群众的沉默与不满**:作者认为,群众的沉默并非因为不分是非,而是因为不想做出头鸟。然而,不满情绪正在累积,如果司法实践不回归为人民服务的路线,类似的暴力事件可能会再次发生。

              ---

              ### 5. **对统治阶级的批评**

              - **“斩立决”的意图**:作者批评统治阶级通过“斩立决”的方式迅速结案,试图让公众尽快忘记这个案件。然而,作者警告,如果司法实践的指导思想不改变,不公和不满情绪将继续累积,最终可能导致更多的暴力事件。

              - **对真相的质疑**:作者讽刺那些“张口闭口探求真相”的人,指出庭审视频、案卷等关键资料并未公开,所谓的“真相”只是基于“蓝底小作文”的猜测。作者认为,真正的公平公正应该建立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

              ---

              ### 6. **语言风格与修辞手法**

              - **尖锐的批判**:文本语言尖锐,带有强烈的批判性。作者多次使用粗俗的语言(如“放屁”、“有个屁的真相”)来表达对现行司法体系的不满。

              - **反问与讽刺**:作者通过反问句(如“守法还是利大于弊吗?”)和讽刺性语言(如“蓝底小作文总是自诩公平公正”)增强了文本的冲击力。

              - **阶级叙事**:文本贯穿了阶级分析的叙事方式,强调群众与统治阶级的对立,进一步强化了核心论点。

              ---

              ### 7. **总结与反思**

              这段文本通过对“党某杀法官”案件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司法实践中的深层次问题,并表达了对现行司法体系的不满和担忧。作者认为,法官的“又坏又蠢”是导致司法判决与群众利益脱节的主要原因。如果司法实践不回归为人民服务的路线,不公和不满情绪将继续累积,最终可能导致更多的暴力事件。

              文本的批判性和思想性较强,但也存在一定的偏激性。作者将法律完全视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忽视了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此外,文本对法官的批评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也可能忽视了法官在审理案件时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如法律程序的限制、案件数量的压力等)。总体而言,这段文本引发了关于法律、正义和阶级对立的深刻思考,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反思。

      • 家园 此案不祥,崇祯内心一惊

        党政军三巨头,处死其二,虑及今时政为党之奴,则三巨全殁矣。

        祯帝喜烧香礼神,重吉祥之意象,曾以宝龙治港而有所成,董军治军而挽贪颓,今闻三巨全殁,惶惶不喜。

        试问常侍,可改之乎?

      • 家园 此案还有些别的视角,可能对普罗大众也有意义

        一、关于审理程序的专业性:为何在此案中,是由立案庭的副庭长而非专业审判庭的法官来负责案件的审理工作?这是否符合司法审判的专业性与独立性原则?

        二、关于评先树优的评判标准:贵院在评选优秀法官或团队时,是否仅依据审理案件的数量作为唯一或主要标准?是否忽视了案件质量、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综合考量?

        三、关于庭审录像的透明度:为何拒绝公开王法官审理党某某案件的庭审录像?透明公正的司法过程离不开公众的监督,此举是否有悖于司法公开的原则?

        四、关于与保险公司的合作:请问贵院是否与保险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如果存在此类合作,其内容是否涉及案件审理、判决执行等方面,从而可能影响到司法公正?

        五、关于法官参与外部活动的合规性:王法官频繁参加保险公司的会议,这一行为是法院官方安排,还是其个人私下行为?法院是否对法官参与外部活动有明确的规范与监督机制,以确保司法活动的纯洁性与独立性不受干扰?

        通宝推:自以为是,陈王奋起,俺老孫,
      • 家园 观察陈王兄和方平兄对这个事情的反应很发人深省。

        所谓的人性,就是阶级属性的概括与提炼,陈王兄就是站在“杀人犯”的立场慷慨激昂,方平兄就是鞭辟入里,一条条一款款分析这个判决的合理,法官的无辜。两个不同阶级背景的精英在这个两死的悲剧中,立场针尖对上了麦芒。

        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立场。

        为了澄清我自己,我的立场是这个“杀人犯”很可怜,应该谴责他非法剥夺无辜生命的暴行。同时我同情他。

        但是这个可怜的人成了杀人犯,社会出了问题,社会有责任。

        我看了陈王兄的贴,第一个反应就是得翻翻方平兄的页面,看看方平兄是否有论述。

        今天的陈王兄和方平兄还是笔墨往来,各自表达。等到阶级矛盾激化到陈王兄、方平兄都彼此不能沟通了,就是一个不可收拾。

        要给人留活着的路,不要逼人走极端,这个女法官,如果看过小摊商刀刺豪车车主的新闻,再思考上几秒,那她今天肯定是和我们一样,等着发了年终奖,或者是好好休息下,或者是出去观览中国人的好山好水。

        人任何时候都要不为己甚,过则不祥。

        通宝推:广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