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德国大众和工会达成协议 -- 假日归客

共:💬224 🌺1344 🌵2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对,我认为你说得对。

                同时我还认为你这个观点是 @方平 河友说的主席意见的一个具体化,并不是另一个方法。

                所有的新方法,无非都是在旧方法的基础上产生。所以你说的打好基础多学习,是一个十分好的方法。新能源车无非也是在内燃机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 家园 毛说的不是这个问题

                  如果只要实践就行,就不必担心工业升级有多快了。你们这些人简直把毛泽东思想当成宗教了,这是他想要的么?

                  • 家园 宗教?当然不是宗教

                    有道理符合客观实践的话就听,这不是宗教。宗教是不管三七六十三,都听都信。

                    主席说“劳动和学习相结合”。z河友你说“就是打好基础,再多积累一点学习新东西的经验,”你看,你说的是不是劳动和学习相结合?“打好基础”是劳动,“累积一点学习新东西的经验”是学习。无非就是你把劳动具体到原来的技能为基础,学习具体到新东西。

                    不是说不因人废言吗?主席的话有道理,就不能信不能学?信了学了就是宗教?这不就是因人废言?

                    • 家园 我不是这个意思

                      打基础也是学习,学校教的就是基础,认为学校教的是工作需要的知识是错了,但还是必不可少,要足够快的学会新技术就离不开这个基础。毛想解决的身上另一个问题,和我们说的不一样,你就别打岔了。

                      • 家园 哦,看来是误解了你的意思。

                        那我重新理解,看对不对:不断去学习,就能不断适应新土作。比如胡适之拿了一个又一个学位。

                        但是,这一组贴是说普通劳动都如何能够跟上新的技术。不是讲学霸如何学习新的课程。

                        Z河友请你看看我上面有段是否理解正确。

                        • 家园 pandaly01担心的好像是人类学不会那么多技术 -- 有补充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现在觉得好像还有误解 -- 补充帖

                          我说的学习更多的是实践中的学习,都说了学校教育是打基础,不是教工作要的知识,怎么会靠那个学技术?与胡适又能有什么关系?

                        • 见前补充 5035279
            • 家园 伟大领袖的想法很好,但在国际贸易面前只可能失败

              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

              看着不错,但商品的质量与价格难以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商品竞争,所有要么闭关自守,要么在竞争中崩溃。

              话说美国的企业也企图平衡工作与生活来着,曾经挺成功的。可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抗不住了。而中国作为后发国家,为了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一席之地,只可能996地拼命。

              • 家园 你说的对。伟大领袖其实都是凡人,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但还有人生活在那个虚幻又可笑的年代。

                这些伟大领袖们其实讲了无数的废话,但这些话,在新世纪的技术时代,都过时了!

                同时,社会主义的那些伟大领袖们,在经济实力强大的美国持续的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面前,没有一个不是丢盔卸甲、一败涂地的。他们讲的那一大堆正确的废话,在时代面前都成了垃圾。

                不信?你现在再去翻“钢铁般的慈父”斯大林的语录(特别是他最威风的1930年代的讲话),你看能从其中得到什么?再去翻“高山上的雄鹰”霍查的理论,看能得到什么? 再去翻齐奥塞斯库的理论呢? (老挝的)凯山丰威汉的理论呢?

                这些伟大领袖在他们的时代,在他们的国家就是神一样的人物啊。。

                可是他们执政时的国家呢? 没有一个不是经济短缺国家,他们的人民群众从来就没有享受过一天的物质丰富的时候。他们的人民,从来就没有享受过一天哪怕很简单的自由生活比如人民可以随意出国留学、探亲、旅游和涉外婚姻等。

                啥都没有,你伟大领袖再伟大,有个毛用?

                但是,吹牛逼,一个比一个厉害。都是他们国家的“红太阳”。等他们建立的政权垮台了,“红太阳”就成了人民口中的笑话,贻笑千年。

            • 家园 有人总结人生的价值主要在于体验

              或许这个理论也可以用在这里,就是在社会关系中,或是生产关系中,人最大的价值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内外环境的感受器,反馈器。以前觉得社会分公细致后,知识的壁垒会逐渐增大,大到每个人只能做自己这一行的螺丝钉。其实现在看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越是强调科班出身,越是封闭的行业,发展就越慢。

              打趣地说,在物质丰富到一定程度以后,开发人5感以上的感觉或许能更方便实现人与人的联合,实现真正的心有灵犀一点通。

              原来看明清故事,总是觉得当时把人力放在烧瓷器、缝衣服上是极大的浪费。有这些资源,造几条船去美洲多好啊,哪里还有后面昂撒人的故事。即使继续去非洲也不错的。或许现在也一样,把资源放在内卷上。比如把人或是货搬来搬去。小的如各种快递/滴滴,大的如春运,客观上是对人力资源极大的浪费。这其中的原因之一,或许就是人和人的联合不够深。在任一生产关系的上下位之间,上位者主管或是客观上都可以忽视下位者的感受。虽然从长远的历史来看,这种联合是在不断加深,距离是在不断缩短的。毕竟从同是人、同是一个种族的人,同是有文化的人一致走到现在。但是还不够,或是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通宝推:rentg,林三,方平,
              • 家园 春运体现的是资源配置的极大不合理,反动

                高中时候有一次踢足球,那时候也不懂规则,也没啥规则。我们班分成两队,有时候一个人加入这个队这个队就赢,加入那个队那个队就赢球。因为活跃、喜欢,于是在两个队间反复横跳,体验做关键砝码的乐趣。学习紧张,十足的淋漓尽致了一回。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计划经济时期,一个个单位就是一个个小社会,“四川维尼纶厂从保育室到中(大)学一应俱全,不用出厂门”,可以说从出生40天到上大学甚至上班,组织上竭尽全力保障职工的生活。所以那时候大家对当兵、招工趋之若鹜,因为有保障。一如现在大家戏谑上学、求职的尽头是考编。无他,体制内有保障而已。体制内有五险一金,无重大过错领导不能为所欲为的开除,相对来说人性化的管理(无996,加班有合理的报酬)。一句话概括,一个相对公平合理的小社会主义。

                这一切的改变是从八十年代砸大锅饭开始的,甩包袱,推向社会,市场配置资源。以后的三十年历史大家都看到了。

                就农村而言,386199部队。城市也好不到哪里去,村里向县城集中,县向市集中、市向一二线集中,一二线的上层再向伦敦、纽约供韭菜。心脏城市供血不足,那就再搭几个桥苟延残喘。青壮年榨汁,榨完汁扔回乡下或推向社会。

                中国城乡基础养老金最高的是上海,达到1490元,其次是北京,也有961元,当然这是今年上涨过的。而如河南甘肃山西三省城乡基础养老金只有148元,排在全国最后一名。其余大部分省份的基础养老金也只有200元左右。

                官方确认!农村养老金确定上调,2025年能突破300元吗?

                相比一顿饭五六十万,已无力吐槽,只有深深地愤怒与悲哀。

                姥爷是二野的战士,“邓小平的那个女(儿),重庆的那一条街的房产都是她家的,忘八蛋狗操地”,姥爷的话我无力分辨真假,但新闻看得到赖小民等。

                《北京折叠》的是高层与底层巨大鸿沟。

                聚沙成塔,是什么设计原理使几十层的摩天大楼屹立不倒 ?

                大楼不倒,需要调谐质量阻尼器。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是以圣人

                圣人是有道者,能有余以奉天下。他来过,我们见过,感受过。圣人就是调谐质量阻尼器,维持着社会大厦螺旋上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历史上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它们取得统治权力以前和取得统治权力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它们是生气勃勃的,是革命者,是先进者,是真老虎。在随后的一段时间,由于它们的对立面,奴隶阶级、农民阶级和无产阶级,逐步壮大,并同它们进行斗争,越来越厉害,它们就逐步向反面转化,化为反动派,化为落后的人们,化为纸老虎”。

                我们的任务就是坚持这个协定,要国民党兑现,继续争取和平。如果他们要打,就把他们彻底消灭。事情就是这样,他来进攻,我们把他消灭了,他就舒服了。消灭一点,舒服一点;消灭得多,舒服得多;彻底消灭,彻底舒服。中国的问题是复杂的,我们的脑子也要复杂一点。人家打来了,我们就打,打是为了争取和平。不给敢于进攻解放区的反动派很大的打击,和平是不会来的。(节选自《毛选》关于重庆谈判)

                通宝推:潜望镜,审度,方平,
                • 家园 春运的根本原因是户口

                  春运的主体,我理解,三大块:高校学生、在城市定居的人回老家探望父母、农民工返乡。这里面,前两者在现代社会是完全正常的,而农民工大规模返乡则是不正常的。

                  其实,“农民工”这个词本身就不正常:到底是农民还是工人?本来,到哪里工作,就在哪里安家,就不会有大规模的农民工。但是城市户口的限制,导致大批农民只能临时性地进城工作,不可能落地生根。所以,他们只能以农民的身份临时性地参与工业,居无定所,工无定职,为城市的建设贡献之后,还要作为低素质人口被驱赶。

                  • 家园 当年的农民工是德政

                    本质上就是城市的生活比农村好上太多。如果可以,所有的农村人都希望一夜之间变成城市人口。但是资源有限做不到。靠着户口等行政命令卡着。城市里就算有用工需求,你农村人买张票来到城市就可以干?当年那是想的美。派出所各种手续没办,直接把你赶回去。

                    当年我姥爷的哥哥,我叫大姥爷,老了长住在我家,那也是派出所给办好,把户口都迁到我家才行的。

                    后来允许农民工了,给办暂住证了。算是认可了农民在城市里有了打工权。后来的农民工小学,认可了农民工的子女可以在城市里享受受教育的权利。之后类似的医疗等等。 逐步的让农民和市民享有类似的权利。完全的平权还是做不到,但是一点点的往那个方向走。

                    过去北京就算是北京的大学生也留不下。学了半天一毕业没点关系还是打回原籍。为这个,当年是拆散了不知道多少校园鸳鸯的。

                    所以作为副产物的春运,其实是可以接受的。

                    • 家园 实事求是之外也要多角度认识问题才好,改开后工农都不是得利者

                      农民工进城放开还有几个时代背景,第一国家财政和金融对于农村的投入削减到百分之几的占比了,农村农业农民从国家层面是被抛弃,被牺牲的。由此导致农村地区社会公共服务迅速垮掉,勉励维持的体系全部都是有农民靠土地产出那么点维系,由此导致种地几乎活不下去了。

                      从财政使用的角度去看改开,比洋务运动的大清朝烂多了,估计也就抗战后民国政府那种垮塌的黑社会,买办社团能比拟。要不是留的硬邦邦的底子,要不是开国那个把人民拉出苦海的恩泽,就改开党那种状态,早就七块,七十块 的碎了。

                      说什么经济建设是改开的一面旗帜,我就要问问,中国大一统后的几千年历史,得国正如新中国这种的朝代,基本稳定大几十年了,还被人压的不要不要的,这不说明改开实际上在历史维度看,也是差的一塌糊涂吗?

                      大汉王朝刘邦白马之围到汉武帝追亡逐北才多少年,也就改开这么点时间吧?新中国可是外传无敌,怎么改开这么久了,还是苟的不行,还是跪的不行呢?

                      改开,从历史角度,从现实实践看,必须客观的看待。至于是三七分七三分还是怎么分,这个留给后来者。但是,改开对农村农民,对工人,对独立自主等是没法往正面去靠的。

                      通宝推:Swell,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